耳朵藉我

耳朵藉我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馬世芳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65412
版次:1
商品編碼:11704446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4
字數:100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1,馬世芳,一個讓兩岸文藝青年眼睛發亮的名字。從小拿西洋流行音樂榜單塗鴉長大,傢裏客廳就是颱灣民歌運動的集會場所,跨足寫作、電颱、網絡、獨立唱片多個領域,被譽為“颱灣首席文藝青年”,因為母親是“颱灣民歌之母”陶曉清,也曾被戲稱為“民歌本人”。馬世芳是公認的颱灣流行音樂最忠實的觀察者與記錄者,以一篇篇飽蘸情感的文字記錄不止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也努力賦予流行音樂這個行業及音樂人以應有的尊嚴。
  2,馬世芳首部專講“中文世界”的音樂文集,侯德健、李宗盛聯閤推薦。關於過去四十年兩岸三地的原創歌麯,很少人比馬世芳聽得多,聽得仔細。在這本書裏,通過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李泰祥、羅大佑、侯德健、李宗盛……馬世芳喚起我們曾經難以忘懷的記憶,也努力開啓埋伏在音樂中的啓濛咒語,講述音樂背後不為人知的人與事,告訴我們不該遺忘的真相。


  

海報:

內容簡介

  曾經,一首歌也能埋伏啓濛的咒語,
  穿透我們無力描述的世界,預言我們不忍逼視的未來。
  世界如此喧嘩,還好有馬世芳
  由音樂深入書寫這個時代,那些被遺忘、被屏蔽,卻猶然美麗的大小聲音。
  《耳朵藉我》是馬世芳一本專講“中文世界”的音樂文集,成文於二○一○到二○一四之間。在書中,馬世芳記錄下不止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李泰祥、侯德健、羅大佑、李宗盛、伍佰……也努力挖掘音樂背後,曾經被遮蔽、被遺忘的人與事,麯摺與辛酸,音樂與社會、政治的糾纏。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地點,吹不同的風、喝不同的水長大的我們,或許曾為瞭同一首歌流淚、呐喊。馬世芳的文字,喚起我們曾經難以忘懷的記憶,也告訴我們不該遺忘的真相。


作者簡介

  馬世芳,一九七一年夏生於颱北。寫作者、廣播人。父親是作傢亮軒、母親是廣播人陶曉清,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歲開始做廣播,十五歲因為一捲披頭士精選集迷上老搖滾,並夢想以文字和音樂為生。大學時代一麵主編《颱大人文報》、一麵在中廣青春網引介經典搖滾樂。畢業前夕和社團同學閤編《1975-1993颱灣流行音樂百張專輯》,雖是學生作品,選題製作卻齣手不凡,至今仍被視為樂史重要文獻。一九九五年退伍,編纂《永遠的未央歌:校園民歌20年紀念冊》,亦成為研究颱灣流行音樂的必讀參考書。廿七歲和朋友閤著《在颱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轟動華人文化圈,開類型齣版風氣之先。二〇〇〇年,馬世芳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跨足社群經營與獨立音樂發行事業,屢獲颱灣金麯奬與華語音樂傳媒大奬肯定。二〇〇六年,一本散文集《地下鄉愁藍調》在颱灣齣版,獲得各方贊譽,入選《誠品好讀》選書單、讀書人年度書奬,入圍金鼎奬“文學語文類圖書奬”。目前在News98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並持續撰寫雜文、專欄與音樂文字。馬世芳的文字,往往揉閤私我的青春記憶與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筆端飽蘸情感,念舊傷逝之餘,也能引領讀者側身曆史後颱,懷想曾經滄海的激情與幻滅,於同代人中獨樹一幟。

精彩書評

  ★這片島嶼剛剛曆經七○年代的一連串顛簸,正搖搖晃晃迎嚮一波波更為激烈的大浪。許多人殷切等待足以描述、解釋這一切的全新語言,於是一首歌也可以是啓濛的神諭,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文化事件。一個音樂人不但可以是藝術傢,更可以是革命傢、思想傢。
  ——馬世芳

  ★馬世芳這樣用心的聽者,讓華語音樂工作者的努力與付齣,有瞭價值和尊嚴。
  ——李宗盛

  ★關於過去四十年兩岸三地的原創歌麯,很少人比世芳聽得多,聽得仔細。
  把耳朵藉給馬世芳吧,聽他放一首歌,認識寫歌的人和那個年代的故事。
  ——侯德健

目錄

輯一 刀子一樣的風
淌著血歌唱
完美的抗議歌麯
“放過孩子吧!”
從橄欖樹到葵花籽
好一朵美麗的□□□
鳥巢歸來
那年北京刀子一樣的風
一萬匹脫繮的馬
江湖,鞦蟬,美麗島
輯二 你轉迴頭
巨龍之眼,美麗之島
白色的恐懼,紅色的汙泥
當未來的世界充滿瞭一些陌生的鏇律
青春不再,琴音猶存
李泰祥二三事
阿仁,你轉迴頭
坐在那音樂上
倔強執拗的張懸
這個導演會選歌
但願是柴油的
當爐心熔毀,但願我們還能告彆
“地下社會”並不欠這社會什麼
輯三 溯流靜聽
請進來我的世界,稍作停留
忙與盲,一張消失的床
流浪遠方,流浪
“小清新”的祖師奶奶
文青應當讀詩,寫歌的文青尤其是
這句其實唱錯瞭?
請勿槍殺歌手!
不許鬍搞瞎搞!
我的傢鄉沒有霓虹燈
目擊陳升和伍佰的第一次
輯四 以歌築牆
生平買瞭最多卡帶那一天
一萬塊一張CD
記得那隻隨身聽
消失的貝斯手
作者跋














精彩書摘

  一萬塊一張CD 所謂“發燒片”、“發燒音響”,說的是音質特 彆講究的音樂軟硬件。殷殷追求這種講究的玩傢,自 然就是“發燒友”瞭。  在我等經濟實力與時間精力均遠不足以支應的樂 迷眼中,“發燒世界”是幽深奧秘的異次元宇宙,充 滿瞭隻可意會而近乎於禪的詞句:“低頻Q軟而不鬆 ”、“中頻緊實而不生硬”之類既無標準亦無法測量 的玄奧說法,都是常態。“發燒圈”最經典的套語, 大概是頂尖揚聲器應當能聽齣弦樂的“鬆香味”—— 這以嗅覺形容聽覺的妙喻,常被“非燒友”引來調侃 。此外,音響廣告常有“聽齣耳油”一類形容,大抵 是舊時從香港傳來的誇飾法。我有時也會想:到底什 麼樣的音樂,值得你我為它流一汪“耳油”呢? 少年時,曾到一位長輩傢中作客。他是望重四方 的名醫,牆上掛瞭不少博物館等級的真跡。地下室闢 做試聽間,擺瞭一對比人還高、像兩堵牆竪著的靜電 喇叭。綫材皆粗壯黝黑,如蟒蛇橫臥於地。前後級擴 大機、黑膠唱盤、CD機,無一不龐大沉重,麵目陰鷙 。即使真有賊人闖空門,大概也是搬不動的。那天長 輩招待我們聽瞭幾張唱片,印象最深的是一張發燒“ 測試片”,裏麵收錄瞭校準音響部件所需的各種聲效 。他特彆選播其中一麯,很短,內容簡單扼要:一隻 玻璃杯“嘩鏘”摔碎在地上。他反復播瞭好幾次,並 且得意地問我們:可曾聽齣這玻璃杯摔碎的方位,在 右前方三公尺處?可曾聽到一塊碎片由右往左彈跳的 脆響? 我倒不至於輕薄地以為長輩花費相當於一隊進口 車的資本打造這套發燒係統,隻是為瞭原音重現摔碎 玻璃杯的實況——若是那樣,未免也太不劃算,還不 如買幾百隻玻璃杯,每天現摔現聽。但我也暗自狐疑 :一旦“發燒”到一定的份兒上,“音樂”與“音響 ”究竟孰輕孰重? 《音樂與音響》雜誌創辦人張繼高先生雖有名言 “音響隻是手段,音樂纔是目的”,他也曾形容暗夜 中看著“真空管頂上那點點橘紅燈絲……溫婉有光, 直覺上它散發齣來的音樂,都是一種溫存、一種美、 一種風韻、一種感激。”——你看,戀物、發燒,也 是需要教養的。  幾年前,我接到音響展覽活動的講演邀約。我的 講題是“我的搖滾發燒片”——任何門派的樂迷,都 有屬於自己的“發燒”定義,我雖沒有玩“發燒音響 ”的資本,卻很可以聊聊某些唱片在錄音、編麯、音 場處理各方麵的巧思。當然,定這個題目另有私心, 便是期待主辦單位能藉地利之便,藉一組我死也不可 能供在傢裏的超級“發燒”音響,放放我那些聽熟瞭 的唱片,讓我好好過把癮。  可惜事與願違,那次講演的音響器材,幾乎是我 這些年走江湖所見規格最陽春的一組——連那到底算 不算“音響”都十分可疑——一隻擺在地上的手提式 擴音喇叭,補習班常見的那種。那喇叭功率稍弱,音 量略略扭大,便會竄齣嗶嗶剝剝的噪聲和迴授嘯聲。  我的CD透過那隻喇叭播放齣來,高中低頻或許都還在 ,隻是通通黏成一氣,糊爛難解——總之,我得在全 颱灣“發燒音響”最密集的展覽現場,用一隻補習班 擴音喇叭講兩小時的“搖滾發燒片”。  我隻能急中生智,改變策略,反嚮切入:話說五 六十年代,我們的長輩還是青少年的時候,用晶體管 收音機和手提唱機聽著那些古早的音樂,何嘗在乎過 “發燒”與否?那些歌的創意和纔氣,即使用最最陽 春簡陋的器材播放,仍足以撼動人心。  “大神級”資深製作人李壽全曾經跟我說:他製 作完一張唱片,在後製錄音室完成混音和母帶後期處 理,會先用錄音室裏專業級的監聽喇叭仔細聽一遍, 再把母帶錄成卡帶,拿到樓下電器行找一颱最便宜的 手提錄放音機放一遍。若是這麼聽起來也不錯,纔算 過關。畢竟流行歌麯從不單單為瞭發燒音響而存在, 它將在計程車上、在便利商店、在麵館的電視機前被 聽見。真正厲害的“發燒片”,得要做到“隨遇而安 ”、“遇強則強”,纔算得上“雅俗共賞”。  李老師的故事給瞭我靈感。那天我請大傢把那隻 補習班喇叭想象成“四十年前的晶體管短波收音機” ,果真奏效,聽眾並沒有被它嚇跑。  講演結束,活動承辦人上來作結,這位混“發燒 圈”多年的前輩闡述瞭一段“發燒友應有的觀念”, 令我大開眼界。他說:發燒友常常花太多錢玩音響硬 件,卻吝於投資軟件。所以他們努力提倡一個觀念: 器材成本與唱片收藏,應該至少保持“一比一”的比 例。也就是每花一萬塊錢買器材,就應當至少買一片 CD。  易言之,若你擁有一套百萬音響,你起碼應該要 有一百張CD。我暗暗換算瞭一下:若從架上的唱片數 量逆推,我應當要擁有一套價格相當於兩三棟房子的 音響係統,纔對得起這個公式。  然而我也很清楚,有太多年輕人的硬盤裏塞滿瞭 十百倍於我畢生搜購唱片總和的MP3文件,連續放上 幾個月都聽不完,然而他們往往連一副像樣的耳機都 沒有,聽音樂最常用的接口是電腦喇叭和手機。他們 得之於音樂的快樂,是否質量必然不如遵行“一比一 ”公式的“發燒友”呢? 所謂聆聽的教養,所謂“發燒”的真諦,我想瞭 很久,依舊沒有答案。  ……

前言/序言

  推薦序
  李宗盛
  世芳老弟:
  讓我老實跟你說,即便並不動聽。
  從不主動或者能免則免,我極少看樂評或是相關的文章。
  能給我啓發的不多隻是一小部分原因。
  主要是我想純粹地、主觀地、不受影響地去完成一首歌或是一張專輯的製作。
  當我交齣母帶的時候工作已然完成,
  專輯的銷售、外界的評語、歌者的成敗,我並不在乎。
  一張專輯的製作對我而言意味著是要去說服、去感動、去帶領一個團隊,
  一起相信這十首歌能為歌者創造奇跡,能為時代留下印記。
  身為製作人背負著一個歌者或者是一個公司的未來,
  他憑藉著的是信仰般的虔誠與韆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我知道這樣的態度當然有失偏頗,但是大半輩子的音樂人生涯也就這樣過來瞭。
  然而其實無礙,
  你的文章我雖然不多看,但卻必須承認持續暗中觀察。
  所以在你新書發錶的時候,要真心感謝你的孜孜不倦。
  所以請你繼續,
  在眾聲喧嘩時代中,為盡心盡力的音樂人掙些許尊嚴。
  在荒謬浮誇行業裏,替混沌不明的現象給齣諍言補白。
  我的耳朵無需藉你,
  你的耳朵當真不賴。
  李宗盛敬禮
  當未來的世界充滿瞭一些陌生的鏇律
  當未來的世界充滿瞭一些陌生的鏇律
  你或許會想起現在這首古老的歌麯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日,羅大佑在小巨蛋舞颱上奮力唱齣這首他二十九歲寫的歌。當年那幀唱片封麵,一身黑的羅大佑孤傲地站在夜色之中,幾乎與背景的暗夜融為一體。你再怎樣逼視他的臉,都永遠望不穿那副墨鏡後麵的眼神—彼時他不分晝夜永遠戴一副墨鏡,得再過好幾年,我們纔等到他摘下墨鏡,露齣灼灼的雙眼。我們覺得他酷斃瞭,羅大佑後來卻告訴我:戴墨鏡是因為他怕羞,不習慣和眾人目光交接。
  一九八三,那確實是一個已然十分遙遠的時代:麥當勞還沒登陸颱灣,李登輝還沒被蔣經國提拔成“副總統”,“江南案”、金融弊案“十信案”、掃蕩黑道的“一清專案”都還沒發生,美麗島事件剛過三年,民進黨則還有三年纔要成立。唱片行猶擺著一排排的黑膠唱片,我們都還不知道卡拉OK是什麼東西。這片島嶼剛剛曆經七○年代的一連串顛簸,正搖搖晃晃迎嚮一波波更為激烈的大浪。許多人殷切等待足以描述、解釋這一切的全新語言,於是一首歌也可以是啓濛的神諭,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文化事件。一個音樂人不但可以是藝術傢,更可以是革命傢、思想傢。
  羅大佑自己未必樂意被貼上那麼多的標簽,他曾對我說他希望自己墓碑上的頭銜是“作麯傢”。論思想,羅大佑從來不是一個激進者,他更從未打算當什麼革命傢。當年國民黨查禁他許多歌,“黨外”又嫌他不夠激進。大佑迴顧舊事,隻淡淡地說:歌從來都不是反革命的武器,槍炮纔是。
  小巨蛋的舞颱上,五十七歲的羅大佑唱瞭三個多小時、三十幾首歌,直到最後一秒都元氣飽滿,而且堅持不用“提詞機”—他對我說:人在舞颱上,得把“安全網”撤掉,把自己拋進那帶著幾分危險的狀態,纔能保持警醒。這話說得分量不輕:我們都知道,大佑奇崛麯摺、意象綿密的歌詞,恐怕是中文流行樂史上最難熟背的一批文本。他的確唱錯瞭幾處,然而誰忍心苛責呢?對一個願意拆去安全網的走索者,我們都不該吝惜掌聲與敬畏。
  一九八四年,我是見證曆史的幸運者:八三、八四年的除夕夜,羅大佑連續兩年在南京東路中華體育館辦跨年演齣,成為颱灣第一個辦個人搖滾演唱會的歌手。那枚淡青色美術紙精印的票根就像聖地朝拜迎迴的靈符,被我妥帖收藏至今,那年我十三歲。我記得一身黑的大佑踩著那雙白燦燦的阿迪達斯球鞋,記得他一麯唱罷順手把鈴鼓遠遠拋嚮觀眾席,引爆滿場歡呼,記得全場大閤唱《未來的主人翁》,那時這首歌還不滿兩歲,上萬觀眾跟著他閤唱“飄來飄去/就這麼飄來飄去”,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那兩場演唱會後來輯錄成實況專輯《青春舞麯》,當年銷售不佳,也不怎麼受史傢青睞,卻是我大學時代反復聆聽的究極愛碟。我曾在隨身的筆記扉頁抄錄其中的警句:
  有人因為失去瞭生命而得到瞭不滅的永恒
  有人為瞭生存而齣賣瞭他們可貴的靈魂
  心中深處的天平上,你的欲望與真理在鬥爭
  曾經一度自許聰明的你,是個迷惑的人
  ——這是《盲聾》,大佑在舞颱上把它改編成壯烈無匹的重搖滾。短短幾行,鑲滿深奧沉重的名詞,如今還有誰敢把生命、永恒、靈魂、欲望與真理寫進同一段歌詞呢?大佑迷惑的剖白,卻在我腦中推開瞭一扇門,門外世界七彩紛呈,二元對立的簡單信念已不足以支應。就像《我所不能瞭解的事》唱的:
  一陣一陣地飄來是鞦天惱人的雨
  刷掉多少我青春時期抱緊的真理
  如果沒有繽紛的色彩隻有分明的黑白
  這樣的事情它應該不應該?
  拿一支鉛筆,畫一個真理
  那是個什麼樣的字?
  那是我所不能瞭解的事
  我的青春期,正是“後解嚴”的狂亂時代。大佑這段歌詞,曾比任何勵誌格言都更準確地照亮我年少的淩亂與睏惑。大佑歌裏常有“青春”兩字,多半是過去式,唱的幾乎都是一腳踏進“大人世界”的不甘心。然而,無論麵對的是“大我”破碎的國族曆史抑或“小我”掙紮的苦痛情傷,大佑從來不肯墮入虛無。他太固執、太倔強,寜可遍體鱗傷,也不願彆過臉、轉過身,假裝一切不曾發生。
  那個充滿“啓濛焦慮”的時代確實是過去瞭,而我始終不大確定這究竟算不算一件好事。前不久在一間公立大學的課堂,一位同學很誠懇地說:“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過得太爽、太舒服,都沒有可以反叛的東西瞭。”那天在小巨蛋聽著大佑一句句唱齣這段歌詞,那個大男孩懇切的麵孔又浮現腦海:
  每一個今天來到世界的嬰孩
  張大瞭眼睛摸索著一個真心的關懷
  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
  假如再見到那個男孩,我真想跟他鄭重說聲對不起。我想讓他知道:這種種不堪,我們這輩人其實也有份。我真想讓那個孩子聽一聽這個老歌手在他齣生前好幾年就寫下的歌詞,在這已然充滿瞭陌生鏇律的世界。我想跟他說:曾經有一個黑衣墨鏡的青年,他既不算思想傢也不是革命傢,然而他確實以警句和寓言描述瞭那個我們當時還無力描述的世界,也一並預言瞭我們不忍逼視的未來。
  二○一一

在綫試讀

《耳朵藉我》精彩試讀

耳朵藉我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耳朵藉我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耳朵藉我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耳朵藉我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沒事兒的時候看看書,陶冶一下情操,哈哈!

評分

這個書好哦 喜歡

評分

不錯,瞭解瞭一些……

評分

還沒看,包裝精美。

評分

業內人士談準八卦,娓娓道來

評分

馬世芳披露瞭很多颱灣80.90年代著名音樂人,不為大陸普通歌迷所知的故事。另外也介紹瞭一些大陸歌迷不知道的颱灣小眾歌手。有些文章讓我看的感動落淚。

評分

好評東西正宗以後還會光顧的

評分

還不錯,挺好的一本書,從聽說開始喜歡馬世芳講音樂

評分

跟著馬芳老師瞭解中文流行音樂,知道一些未曾發現的美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耳朵藉我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