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爱上作文课

从此爱上作文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厚江 著
图书标签:
  • 作文指导
  • 小学作文
  • 写作技巧
  • 思维导图
  • 趣味作文
  • 爱上写作
  • 亲子教育
  • 学习方法
  • 作文素材
  • 写作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59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25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师,教育工作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教师黄厚江30多年作文教学活动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学作文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
  黄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30多年来,黄老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等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磨累积了许多经典的作文教学课例。
  《从此爱上作文课》理论和实践结合,既有中学作文教学理论的系统阐述,又有作者执教的经典教学实录,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语文老师的案头必备书!同时,本书还附有20篇作者学生的优秀作文,为中学生提供了写作示范。

内容简介

  《从此爱上作文课》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三十多年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他作文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三十多年来,黄老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等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磨累积了许多经典的作文教学课例。本书正是他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呈现。
  全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既系统地阐述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策略、课型等理论内容,又有“写出人物的特点”“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议论文材料的分析与立意选择”等9个作者执教的经典教学实录,还附有20篇作者学生的优秀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语文老师的案头必备用书,同时也是高中学生作文的最佳指导。

作者简介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有专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享受语文课堂》《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论语读人》等。

精彩书评

  ★听黄老师的作文课,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总会沉浸在课堂之中,或颔首,或解颐,
  或思考,或体悟。黄老师的课堂轻松自然,自由洒脱,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慧心独具,聚焦核心话题,阶梯式推进,步步惊喜,高峰体验接连而来,学生的言说欲望被充分激发,言语能力获得了提升。
  ――徐飞(著名青年语文教师、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黄老师做讲座,在语文圈子里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美谈,一杯清茶,一个话筒,一张
  嘴,没有讲稿,没有PPT,甚至没有提纲,有时一张纸片,据说是安慰听讲者的,怕大家觉得他怠慢;或一两个小时,或三天两天,听者无不颔首陶醉。黄老师的课,一支粉笔,几页课文,极少用课件,娓娓而谈,兴发感动,生命流转,不过是家常便饭。听黄老师上课,常常让我想起《口技》传神的描写:“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支粉笔写春秋,这就是黄老师的本色。
  ――王开东(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目录

一位农夫与他的种子( 序 )徐 飞 / 001
第一章 打开作文教学的“心结”
如何“自由作文”002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004
什么是“个性化表达”007
为什么要“多元化评价”009
课例1 “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实录012
第二章 教我们能教的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素养026
指令性写作与自由式写作的差异028
让学生写好平常文章031
如何选择中学作文教学的立场036
课例2 “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教学实录040
第三章 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让学生感受写作过程052
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055
让学生体悟写作规律058
注重学生写作经验的形成060
课例3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062
第四章 作文不仅是作文课教好的
自由作文和指令作文互补072
营造学生写作的立体空间076
散点训练和系统训练结合082
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写作过程094
课例4 “用‘感激’唤醒‘感动’”教学实录098
第五章 作文课是条多行道
作文指导课104
写作理念课108
能力训练课112
作文评讲课118
课例5 “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教学实录123
课例6 《 风》 作文评讲教学实录134
第六章 作文课是座立交桥
作文升格课142
读写结合课145
活动写作课152
实用写作课157
课例7 “材料的理解和叙述”教学实录164
第七章 作文课就是大家一起讲故事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186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主张190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特点194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课型197
课例8 “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教学实录203
第八章 站在门里教作文
懂得写作才能教作文212
教师写作素养的内涵217
语文教师要写点文章222
“教学性写作”的特点及意义224
课例9 “议论性材料的分析与立意的选择”教学实录231
附录一 共生教学的基本认识及实践操作
共生教学的基本认识240
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246
共生教学的基本课型249
语文共生教学操作要领250
附录二 优秀学生作文选
车窗上的微笑258
牵动内心的声音260
心灵的花园262
第一步 264
最伟大的人266
洗 礼268
爸爸,我不想做你的儿子271
最后一封信273
路275
如是我闻277
不恨青春非我有279
粽子结281
从“同”到“不同”283
同与异间的抉择285
一步与一生287
一步与一生——王佳芝评传289
眼 光291
另类招聘293
像孩童那样思考295
一个人的精彩296
后 记298

精彩书摘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积极地认识生活、表达健康的思想感情,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基本途径。写文章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表达需要,应该是负责任的思想呈示。任何由外在概念出发的写作都不是真情实感的表现,任何无节制的自我宣泄都是缺乏责任的自私表达。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产物,表达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感人。可不知从何时起,学生的作文虚假矫情、胡编乱造成风。即使所谓中考、高考满分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也并不多。可什么是写真情实感呢?怎么想就怎么写,就一定是好文章吗?这些都不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
  曾看过两篇高考零分作文。一篇是2005年湖南省高考作文的答卷,一篇是200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答卷。应该说两篇作文的文字都不是很差,其中一篇的文字还应该说是上乘,而得零分的共同原因,就是思想内容。两篇文章几乎都不加节制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又都是高度自我、十分偏激的。如果简单地从写“真实”情感的角度看似乎是不应该受到挑剔和否定的。那么是否是评分标准或评分人员的问题呢?我想如果换一个阅卷老师,虽然未必会打零分,但低分则是肯定的。这两个案例可以从多方面给我们教训,其中有一点就是误解了“真情实感”的内涵。我想这个困惑不是个别学生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校内外有许多学生问过我:什么是真情实感?应该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看来写真情实感这样一个质朴而又得到普遍认可的理念也不是没有讨论的必要。
  首先,我们认为,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是原始情感的实录,它和适当的加工并不矛盾: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真也不是简单地等同生活或内心感受的原版记录,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真人真事。我和学生们说过:“完全是生活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是虚构,也可能‘真’。”这似乎是文学理论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其实又不是。闻一多先生曾在诗中把祖国写成是最美丽的花,又在诗中把祖国比成“死水”,这都是美好的真情实感。因为这些诗句中,有着诗人滚烫的爱国之心。
  可见,真情实感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美丽的,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表达。有两位初中学生写“童年趣事”,一位是写恶意捉弄女同学,一位是写恶意捉弄语文老师,最后还要大加议论:“这就是我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真有意思。”据了解,所写的事情都是真实的,但这能加以肯定吗?上面提到的两篇得零分的作文同样也是如此,一篇文章写道:“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要靠我们辛勤地梳妆打扮,呵护肌肤,像水一般晶莹剔透;修习礼仪,进而仪态万方,风情万种。这才是钓到金龟婿的唯一途径。……”另一篇则写道:“最讨厌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了,每次老师讲课我都是趴在桌子上梦会周公了。说实话吧,所有的语文课我其实都很讨厌,所有模拟考、考前辅导我也懒得去,所以每次摸底考试、模拟考试我都是‘超级低分’,离零蛋不远了。反正我是奉那位‘看不起大学’的网上牛人为老师,大学反正是上不了,索性信马由缰,写到哪里算哪里。”似乎都是真话真情,但品位不高,甚至格调低下。
  有人会担心,我们是否又要引导、鼓励学生说假话、说大话。恰恰相反,和真情实感相对立的就是说大话、说套话、说违心话。文章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发自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来自外在的概念,应该是来自真诚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思想。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血”,他从不说一句假话。北岛说“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舒婷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都是真情实感,也都不是大话套话。可是我们有些同学却喜欢说那些没有人会说甚至也没人信的话。有一次在一个学校借班上一节作文课,内容是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一个同学写一位退休老大爷扫马路,别人问老大爷为什么退休了还要扫马路,老大爷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硬朗,要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美化、亮化再做一点贡献,为把我们这座城市打扮成一座花园出一份力发一份光。”这老大爷快成了新闻记者和电视台的主持了!文化至少在专科以上,思想水平至少是优秀党员,行政级别至少是副处级。不是说没有愿意为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老大爷,而是这位同学写的“老大爷”是从概念来的。
  表达真情实感当然要以“我”为写作的中心,但又不是在认识世界上一切以“我”为标准,一切服从于“我”的意志,而是在文章中表达“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的感动、“我”的感恩、“我”的同情、“我”的怜悯……写出“我”的丰富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成长,“我”的烦恼,“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最近,在一所名校的高三上作文课。讨论立意选择时,不止一个学生说:如果写作文,我会……如果在生活中,我会……真让我感到震撼,这样的心灵“分裂”,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而这样的心灵“分裂”,到底是真情实感还是虚假写作呢?恐怕也真的很难界定。
  ……

前言/序言


从此爱上作文课:一场奇妙的文字之旅 你是否曾对着空白的稿纸,感到灵感枯竭,词不达意?你是否曾觉得写作文是枯燥乏味的负担,绞尽脑汁也难写出满意的篇章?又或者,你是否渴望用文字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却苦于找不到得心应手的工具?如果是这样,那么《从此爱上作文课》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文字奇妙世界的大门,让你重新认识作文,并从此爱上它。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作文技巧堆砌指南,更不是一本充斥着空洞理论的枯燥读物。《从此爱上作文课》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字探索之旅,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入体验文字的魅力,发掘内心深处的故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生命。我们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被发现,被讲述。《从此爱上作文课》将成为你挖掘这些故事的宝藏地图,以及将它们以最动人的方式呈现的魔法棒。 发现文字的魔法:不仅仅是遣词造句 很多人认为作文就是把词语组合起来,写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再将句子串联成段落。然而,《从此爱上作文课》要告诉你,文字的魔力远不止于此。它是一种思想的载体,情感的表达,更是连接心灵的桥梁。本书将从最根本的角度出发,引领你理解文字的本质。 观察的艺术: 写作的起点是敏锐的观察。我们将教会你如何用“心”去看世界,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好与深刻。从一片落叶的纹理,到行人脸上转瞬即逝的表情,再到微风拂过树叶发出的细语,一切都可以成为你笔下的素材。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练习,训练你的观察力,让你成为一个善于发现的“细节捕手”。 感受的力量: 写作是情感的流露。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这些丰富的情感是写作最宝贵的源泉。《从此爱上作文课》将引导你如何准确地捕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不鼓励空洞的煽情,而是倡导真挚的情感表达。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你将学会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文字,让你的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写作的助推器。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想象力是我们突破常规、创造独特视角的重要能力。本书将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激发你的想象力。我们将鼓励你打破思维定势,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创造,为你的文章注入奇思妙想,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构建文字的殿堂:结构与逻辑的艺术 有了观察、感受和想象,我们还需要将这些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出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文章。《从此爱上作文课》将帮助你掌握构建文字殿堂的艺术。 主题的锚点: 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如同航船的锚,固定着文章的方向。本书将教你如何从纷繁的素材中提炼出文章的核心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叙述,确保文章不偏离主旨。我们将探讨如何找到文章的“灵魂”,让你的文字言之有物,直击人心。 叙事的魅力: 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沟通方式,也是最吸引人的形式。无论你写人、写事、写景,都可以运用叙事的手法,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从此爱上作文课》将深入剖析叙事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并教授你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例如顺叙、倒叙、插叙等,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张力。 逻辑的筋骨: 清晰的逻辑是文章的骨架,支撑起文章的整体结构。本书将指导你如何构建文章的逻辑框架,确保段落之间过渡自然,观点层层递进。我们将通过分析经典文章的结构,让你理解逻辑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运用连接词、过渡句等工具,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流畅。 细节的点缀: 细节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也是区分平庸与精彩的关键。《从此爱上作文课》将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我们将引导你学习如何运用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如何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烘托气氛,深化主题。 释放文字的力量:风格与创新的实践 掌握了观察、感受、想象和构建的能力,你将开始踏上探索个人文字风格的道路。本书鼓励创新,希望你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也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遣词造句的“金手指”: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本书将带你走进词语的宝库,学习如何精准、生动地选择词语。我们不主张使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强调词语的恰当运用,让每一个字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意思。你将学会如何运用同义词、近义词,选择最贴切的词汇;如何运用反义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何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让你的文字充满生命力。 句子的韵律: 句子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文章的节奏。《从此爱上作文课》将引导你领略句子的变化之美。你将学习如何运用长短句结合,创造出富有韵律感的文字;如何运用主动句和被动句,来调整语气的轻重;如何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来达到强调或抒情的效果。 修辞的魔术: 修辞手法是作家们手中挥舞的魔法棒,它们能让普通的语言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从此爱上作文课》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但我们不仅仅是介绍,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手法,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而不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 表达的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表达习惯。《从此爱上作文课》鼓励你在掌握基本写作技巧后,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个人风格。我们将通过引导性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形成独特的文风,让你的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从“写”到“爱”:持续的成长与乐趣 《从此爱上作文课》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你学会写作文,更重要的是让你爱上写作。写作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本书将为你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乐趣。 兴趣的激发: 我们将通过大量有趣的范例,展示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精彩文章,激发你对写作的兴趣。你将看到,原来作文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充满创造力。 练习的引导: 本书提供了大量设计巧妙的练习题,涵盖了观察、想象、构思、表达等各个方面。这些练习不仅能帮助你巩固所学知识,更能让你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反馈的鼓励: 写作并非孤军奋战,来自他人的反馈同样重要。《从此爱上作文课》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寻求和接受反馈的建议,帮助你不断改进。 思维的拓展: 写作是思考的体现,同时也能促进思考。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不仅提高写作能力,更能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会更有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此爱上作文课》是一份送给所有热爱文字、渴望表达、追求进步的读者的礼物。它将陪伴你踏上这场奇妙的文字之旅,让你在探索中发现惊喜,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最终,让你真正地——从此爱上作文课。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对写作充满热情的成年人,《从此爱上作文课》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伙伴。让我们一起,用文字点亮生活,用故事温暖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曾经对写作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少数“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即便努力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市面上关于写作的指导书籍不少,但大多数都侧重于技巧的传授,虽然理论上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仿佛隔靴搔痒。直到我偶然间翻阅了这本书,它给我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没有试图将写作变成一套严谨的学术理论,而是回归到了写作的本质——表达。它用一种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教会我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灵感,如何将那些零散的思绪转化为有条理、有深度的文字。书中的案例丰富多样,每一个都充满着启发性,让我看到了写作的更多可能性。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读起来毫无压力,反而能激发我内心深处的写作热情。它让我明白,写作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或高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真诚的感受和清晰的表达。这本书就像一位知心的导师,它不仅传授了我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对写作的信心,让我开始享受用文字去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过程。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文学充满好奇,却又常常被“写不好”的魔咒困扰的人。每次看到别人洋洋洒洒写出美文,都充满了羡慕,总觉得那是遥不可及的天赋。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籍看过不少,但大多都充斥着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技巧,读起来晦涩难懂,而且往往与我的实际写作情况相去甚远,看完后依然是一头雾水。直到我读到这本书,它给我带来的触动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没有将写作神化,而是将写作还原到了最真实、最生活化的层面。它教会我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素材,如何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和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它解读了我心中对于写作的困惑,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和生动有趣的案例,它们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示范,更是关于人生哲理的启迪。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原来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灵感。我不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而是真正地爱上了用文字去记录、去分享、去表达。它让我明白,写作不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评分

作为一个对文字表达总是感到有些笨拙的人,我常常陷入一种“想写却写不出来”的尴尬境地。各种作文辅导书看来看去,总觉得它们离我的真实需求有些遥远,或者过于强调技巧而忽略了内容本身。直到这本书的出现,它就像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写作不一样的可能性。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生硬的写作公式,也没有给我灌输那些让我望而生畏的写作理论。相反,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如何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瞬间,转化为动人的文字。我喜欢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见解,它们总能在我脑海中激起一连串的思考,让我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书中的语言风格轻松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写出更好的文章。它让我明白,写作不仅仅是遣词造句,更是一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的方式。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对写作的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我不再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去写,而是真正地爱上了用文字记录我的所思所感,那种畅快淋漓的表达,让我觉得无比满足。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文字海洋中挣扎的普通学生,我一直觉得作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次面对空白的稿纸,内心都会泛起一阵无力感。学校的作文教学,虽然提供了框架和指导,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缺那么一股灵气,让我难以将脑海中零散的想法串联成一篇完整、有吸引力的文章。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书,它带给我的震撼是如此的深刻,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剂良药。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任何生涩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引导性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了“写”这件事。它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了作文的奇妙世界,让我看到了写作背后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贴近生活、充满趣味的例子,它们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身边的许多宝贵素材。书中的语言充满着一种亲切感,仿佛作者就在我耳边娓娓道来,让我逐渐消除了对写作的畏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把作文当作一个任务,而是一个表达自我、连接世界的工具。它让我学会了观察、思考、感受,并将这些转化为流动的文字。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平淡无奇的作文学习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我一直觉得作文是件非常头疼的事情,老师布置一篇,我就想逃避一篇,脑子里总是一片空白,即使勉强挤出几个字,也像挤牙膏一样费力,而且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忍卒读。直到我偶然翻开这本书,被它的标题吸引,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它彻底改变了我对作文的看法。它没有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也没有那些生硬晦涩的技巧讲解,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生活化的方式,一点点地带领我走进作文的世界。读着读着,我突然发现,原来作文可以这么有趣,原来我身边有这么多可以写的东西。书中的例子总是那么生动形象,让我忍不住捧腹大笑,又会引发深深的思考。我开始尝试着去观察生活,去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去记录那些我曾经觉得微不足道的瞬间。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写作文,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写作。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朋友,耐心地教我如何表达,如何让我的文字更具感染力。它的语言朴实却充满智慧,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的期盼。我真的非常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摆脱了对作文的恐惧,让我重新找回了用文字表达自我的快乐,感觉整个世界都因为作文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评分

好!!!!

评分

适合老师看的书,质量很好。

评分

正在看,好书!

评分

包装严实,到货及时,没有因为过年而延误。书还没看,看后再评。

评分

开卷有益,教师必读!

评分

物流超快,书也不错!

评分

整体不错,京东还是可信的!

评分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读书!

评分

还没得空看,包装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