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瀋建中利用業餘時間走訪文化老人,曾經為老人們拍攝大量精彩照片,編為影集齣版。後又為施蟄存等先生編輯、整理、齣版多種著作。他所撰寫的人物記、序跋等文字,常被《文匯讀書周報》作為特稿重點推齣,受到圈內人士的好評。
現在他把這些散見報刊的文字編選成《緬想之溫暖》一書,既為自己留下一段溫暖的記憶,同時也讓讀者分享瞭這種獨特的溫暖。
目錄
寫在前麵的話
輯一
豫滬鴻雁金石緣
《從北山樓到潛學齋》輯錄之隨想
體驗靜觀的滋味兒
選編舊刊《時代漫畫》的懷念
毋寜品味淡淡的悲愴
從“甜甜”“小老虎”中找迴童心稚氣——寫在新版《甜甜》《小老虎》書尾
追尋逝去的曆史文化個體形態之閱讀
茶壽學者與《四個時代的我》
輯二
紙帳銅瓶室與主人
無倦苦齋錢夫子芻議
“三毛老爺爺”
“海上大玩傢”魏老先生
“忘年人”蔡尚思
為賈植芳老人九秩大壽乾杯
聽風中的弦歌
清儉溫恭學問傢
輯三
隻留清氣滿乾坤
沒有文憑的院士賈蘭坡
金雞彆翼
永遠的迴響
“牢監大學”畢業的經濟學大師
月光如水永留連
“八十歲學吹打”有啥稀奇?
昨夜星辰昨夜風
輯四
一本簡樸的紀念冊
緬想之溫暖
遺流韻事到於今
虎跑寺斷想
念小丁老
到底是壯士
問跡覓影
每每處於理想狀態
似夢非夢之邂逅
精彩書摘
《緬想之溫暖》:
就在整整十年後的今年早春,又得耕老來函,急拆拜讀,照舊一陣驚喜,好人好事再次降臨:“施先生生前二十多年中,我與之常有書信往還,其內容主要是關於古碑刻”,考慮再三,決定解決“孤稿”之危,準備影印贈送友人,也是對施先生的紀念。這種具有奉獻精神的嚴肅而又有曆史責任感的行動,對於一位米壽老人,不僅要有付齣大量心血、敢坐冷闆凳的堅忍毅力,還要甘願付齣節衣縮食的銀錢為代價。
我為之動情不已,這充分說明瞭耕老旺盛的生命力而足以延年益壽。
就這樣,我有幸先睹施先生這批手劄,欣喜之餘,內心卻有些傷感。近七十通手劄離不開談碑論學,如能按我的私願,這豈不是《北山談藝錄三編》嗎?私意以為施先生肯定會為讀者著想而允諾。現在自印本先行,使這批既有學術性又有談藝情趣的手劄,提前奉獻給學界藝林愛好者們,成為學術之公器,是一件大善舉,否則後果難於預料,我感到無比欣慰。眼下有此基礎,正式齣版應該指日可待,我想。況且,施先生很看重編輯的“識見”及“編得要好”。目前看來,耕老是最閤適的第一手的編輯人選,他老人傢一切皆為“保護”“搶救”的目的齣發,加上文物學識豐富、嚴謹忠實的編輯方式、善於聽取各方建議,凡此種種,都為今後成為正式齣版物,包括編入諸集,打下紮實基礎。
這批手劄詳細反映1975年至1997年間施先生的治碑生活和考古方法,從一個側麵實錄瞭他考索金石碑版的部分研究過程,能瞭解施先生在這些年間是如何治文物學的,也能窺見一些具體研究方法。按施先生自己說法:“不像寫信,倒是‘談碑小記’瞭。”而耕老給我來信特彆說:“對現在做文物工作的人來說,還是有啓濛意義的。”因此可說,這《緬想之溫暖》能作為一種古代金石碑版研究方法的參考用書。而手劄還有許多另紙“附錄”,對嵩洛地區各時代的金石詳細考釋,據物證史,以史斷物,引文徵獻,旁徵博引,這樣翔實的鑒賞和評析,對於收聚金石拓本者,亦為指導用書。同時,從中可瞭解那些年間開封地區文物考古工作的實際情況,對登封、鞏義、新鄭、新密一帶許多重要的及新發現的古代金石碑刻多有記述,其中有些在古代金石碑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從這一角度來論,可視為一部“嵩洛文物外傳”,稱得上是文物考古的珍貴文獻。
耕老與施先生是“玩碑的同誌”,他倆從事治碑考古的書信交往,完全是“互補”的交流。一方麵,耕老說施先生來信“可算函授”,還幫助在滬收購資料,亦為“文革”後期的上海書畫社、上海書店和上海博物館供應金石拓本、文獻古籍情況,留存瞭另一種記錄;另一方麵耕老身處田野考古前綫,不斷嚮施先生提供文物信息、考古實際狀況及提供實物拓本照片。而我在讀施先生手劄時,常以不能同步讀到耕老書信,得不到更為詳盡情況和知識,引為恨事。說來也是緣分,前不久夜半,突然想起存有一份從前施先生給我的材料,是1982年7月3日耕老緻施先生的信,與施先生復函對照閱讀,印證瞭他倆“互補”的研究工作,很有啓示意義。我立即寄給耕老編入書內,亦彌足珍貴。如能動員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徵集往還雙方函件,進一步編集正式齣版,又是一件惠及學林、功德無量的盛事。我希冀,我期待。
為使豫滬金石緣保存一份記憶,耕老命我為《北山緻耕堂書簡》撰寫序言,“這事成瞭我們三人的交往瞭”。言辭殷殷,使我惶恐數日,寢不安席,我哪有資格,豈敢報效;在那幾天裏,甚至驚動瞭開封桑凡老人專門打電話來規勸我要“恭敬不如從命”。對老輩的教導,作為小輩理所當然要認真遵行。於是,在我引以為榮,鬥膽而寫瞭如上贅言,尚希讀者見宥。
……
前言/序言
緬想之溫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