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珠江文化有著明顯的特點。首先是它的多元性和兼容性,這特點似乎與珠江是多條江河自西、北、東之流而交匯的水態有關,是多元而後交匯匯聚兼容於一體之中:從曆史上說,由土著的百越文化與來自五嶺以北的華夏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以及來自海外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洋文化的先後結閤與交融;從當今的珠江水流地域的文化類型而言,除此較明顯的粵文化地區有著廣府文化、客傢文化、福佬文化和新起的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移民文化之外,尚有可稱之為珠江亞文化的滇雲文化、黔貴文化、八桂文化、海灣文化、瓊州文化等等,都是多元而相容於珠江文化的範疇中。其二是海洋性和開放性,珠江的總體形象,既是交匯型的,又是放射型的,它既像是蜘蛛網似的覆蓋於整個水流地域,像是多龍爭珠似的爭匯於其中交匯中心(廣州),而其中心又像是一顆明珠、每條河流又像是道道明珠發射齣的光芒那樣,嚮四麵八方噴射。特彆是珠江有眾多齣海口,即許多所謂“門”,如虎門、崖門、磨刀門等等,僅珠江口就有八個門,可見珠江與南海是聯成一體的;沿海港灣和港口甚多,也都同珠江水係密切連接,所以,從古至今是由陸路、沿海與海外的交通與交流樞紐,“海上絲綢之路”在此進發,而且數韆年一直不衰:大量移民由此散布海外,海外文化也由此湧入,所以,海洋文化與開放意識是特彆強的。其三是前沿性和變通性,由於珠江文化水係與海洋密切連接,海港特多,與西方和海外文化接收特快特多,因而前沿性也特強,另一方麵,相對而言作為中國文化中心的中原文化,地理距離較遠,又有以五嶺為代錶的崇山峻嶺之隔,交通不便,由此而受中原文化控製偏少,同時也由於中原文化在這一帶與海洋文化及本土文化碰撞的緣故,也就造成瞭相接於前沿性的變通性。此外尚有其他特點,有待深入研究,在此不一一列舉。僅由此即可見,對珠江文化特點的研究,以及將這樣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決策依據、地域建設的方案與行為,轉化為科學規劃的文化産業,都是大有作為、必有成效的。
作者簡介
鄭佩瑗,1949年11月齣生於廣州市,祖籍廣東新會,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係。現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方嚮:語言文化學、嶺南文史。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學、廣州話教學以及廣東省職教語文學科的課程設計、教材建設、教學教研指導工作。有
50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錶,並在全國或省級評選中獲奬。齣版專著5部,主編參編全國、全省大中專通用統編教材、文化大典、方誌30多部,由高等教育齣版社、廣東高等教育齣版社、羊城晚報齣版社、中山大學齣版社、暨南大學齣版社等公開齣版發行。
目錄
粵語
粵方言與廣府文化
試析人文生態環境與粵方言的流變
四邑話特性的探析對後珠璣巷文化研究的啓示
對雲浮白話“多層疊置”特徵的思考
羅定粵語的研究是南江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
論粵方言的區域特點與廣府文化建設
廣州加強粵方言中心地建設芻議
淺談“廣州學”的建立與廣州加強粵方言中心地的建設
金色的童年印記甜美的嶺南韻律(代序)
童聲粵韻詠嶺南(代序)
粵方言與詩歌欣賞
附錄:新聞二則
“鳳眼看廣府”首場論壇亮點頻齣專傢激辯廣府文化
粵語文化論壇精彩紛呈從娃娃抓起刻不容緩
文化
“珠璣後裔”與四邑文化
“客僑文化”研究對嶺南民係研究的深遠意義
關於建設鳳崗中國客僑文化研創中心的建議
淡泊明誌寜靜緻遠
——緬懷冼玉清先生
從“孔教會”到“孔子學院”看陳煥章
提升海洋文化強化海洋意識
——“南海Ⅰ號”整體成就的曆史啓示
《壇經》的形成地/240道德文化建設是農村綜閤改革的基石
——雲浮市雲安縣橫洞村道德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旅遊産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建議
——英德旅遊文化調研報告(討論稿)
“原味”特色打造與旅遊品牌營銷
羅定水利建設與稻耕文化的發展
颱山“僑墟文化”芻議
從清遠民間信仰看北江文化的個性
廣府春節民俗推陳齣新與新型春節文化構建
海上絲綢之路與嶺南宗教信仰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珠江文化叢書:珠江粵語與文化探索》:
“四邑”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四邑”這一曆史概念,原指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颱山、開平、新會、恩平四個縣。作為行政區劃,現已被“五邑”所取代(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製後,江門市脫離佛山專區,升格為地級市,並增轄原屬佛山專區的颱山、開平、恩平、新會、鶴山五縣,統稱“五邑”)。“四邑話”是一個語言學概念,指粵方言的一種次方言,以“颱山話”為代錶,除通行於現“五邑”地區的粵方言外,珠海的鬥門話、中山的古鎮話皆屬“四邑話”係統。“四邑”是我國最早移民海外的地區之一,移民大多集中在美洲。如,早期移民美國的中國人,大多數為四邑人,100多年來,“四邑話”幾乎成瞭美國華僑社區的“國語”。四邑文化,也一躍而成為“唐人街文化”的代錶。“四邑話”是華僑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五邑文化的活化石。
“四邑話”是粵語係統中跟廣州話差異最大的一種次方言,“五邑文化”如“四邑話”一樣,是嶺南文化的一朵奇葩。五邑的民風、新會的思想、開平的碉樓、颱山的洋樓……無不以其“獨特”而引世人矚目。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研究文化離不開語言特性的分析。在良溪——“後珠璣巷”論證之際,試從四邑話的特性切入探析,對後珠璣巷文化的研究不無啓發。
四邑話的特性
幾韆年來,因種種原因,中原漢族南遷不斷。曆史上,嶺南地區經曆瞭五次大移民。移民的規模越來越大,移民的源頭越來越多,移民的路徑越來越復雜,移民的整體素質呈走高趨勢。因移民的源頭、年代、路徑、人口的構成、與當地的原住民融會情況等原因,形成瞭廣府、福佬、客傢三大民係,語言是各民係的特徵標誌。廣府民係是廣東最大的民係,又是移民曆史最長、移民的源頭最多、分布麵積最廣、與原住民融會最早的民係,這使廣府話具有多個次方言,也培育瞭色彩斑斕的廣府文化。
兩宋時期的中原移民大規模南遷,使粵北、粵東、珠三角各地人口大增,也引發瞭珠三角的圍墾熱,五邑地區便是勃發於宋代的圍墾熱。該地區雖距廣州不遠,但潭江與珠江水路不相通,居民大多是兩宋及其後的移民,影響四邑話演變的因素不同於其他粵方言區,這便使“四邑話”成瞭粵語係統中與廣州話差異最大的一種次方言。“四邑話”以其多元、儒雅、新穎的特徵彰顯著它獨特的個性和魅力。
……
珠江文化叢書:珠江粵語與文化探索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