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上下五千年,
王朝更替频繁。
改朝换代凭的是什么?
是“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还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历史告诉我们真相……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是一本描写中国历朝开国故事的书。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悲喜大剧频繁上演,各路英雄连番逐鹿中原,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相信一些读者和我一样,从小就对这些王朝的开国故事和开国元勋们感兴趣,喜欢读相关的通俗演义,更记住了许多小故事和小细节。尽管这些王朝肇建的故事千差万别,但部分王朝在建立过程中具有若干的共同特点。比如小时候老师常常讲,农民起义是推动王朝更替的重要力量。我们很容易在历史上发现许多由农民起义建立的新王朝。那么中国王朝在建立过程中,还有其他的类型吗?属于同一类型的王朝在建立时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这些就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是浙江省著名作家张程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论文集,主要评述各封建王朝的兴衰教训。四种颜色(金、赤、乌、绿)代表了王朝建立的四种类型:既有通过政治斗争悄然变化国家颜色的(金之卷),也有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完成王朝梦想的(赤之卷),还有通过王朝战争和割据混战(乌之卷)以及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新王朝(绿之卷)。“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剧在书中频繁上演,各路英雄连番逐鹿中原,精彩纷呈
张程,职业编辑,业余作者。曾出版《三国大外交》《泛权力》《衙门口》等图书,并翻译有《中国人本色》等书。在多家报刊、网站发表文章多篇,并是央视《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嘉宾。
前言:王朝胚胎的遗传与变异——中国式王朝的肇建故事
王朝更替频繁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特点。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改朝换代事件呢?为什么一些王朝“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呢?中国式的王朝肇建过程带有什么样的“原罪”呢?如何看待不同王朝不同的开国过程呢?就好像现代越来越多的准父母关注婴儿的胎教问题,我们也需要将观察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命运的视角前移到王朝胚胎的萌动时期。
金之卷:宫廷阴谋诞生的国家
第一章、不太血腥的建国之路
与金戈铁马般的武力搏杀不同,禅让能够在传国玉玺交接的一刹那间让一个旧帝国结束,让一个新帝国诞生。身份瞬间置换,山河随即变色。实力是禅让的关键词,逊帝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第二章、新:道德旗帜的胜利
一个道德高尚、严于律己、大义灭亲、菩萨心肠的圣人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伪君子吗?会的,如果他本身就是个“演员”的话。终结西汉王朝的王莽就是这样的人。王莽建立篡夺了汉朝的天下,开创了中国王朝“和平”改朝换代的先例。在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王莽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爱民情怀和绝高声望的确迷惑了许多人。但是表演可以助他实现了改朝换代,并不能成为治国安邦的工具。
富贵门外的孩子
血的代价
汉平帝之死
救命稻草
第三章、晋:源于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是在司马昭时期,在他哥哥司马师揽权的时候,司马家族篡位自立的迹象就暴露无遗了;再往前推,在两人父亲司马懿的时候,曹操就开始怀疑司马懿是否有异心了。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是典型的靠权谋和连续政变产生的王朝。司马家族的野心或隐或现地贯穿曹魏王朝的始终。
司马懿的表演
高平陵政变
司马昭之心
第四章、隋:连续上演的禅让
纷繁复杂、荒唐可笑的南北朝各代的开国过程,仿佛就是一连串禅让闹剧的累加。南北朝是一个宫廷阴谋充斥的时代,各朝各代都因政治阴谋而起,也亡于政治阴谋。最后的终结者——隋朝就是孕育在北周躯体之内,通过宫廷阴谋取而代之的王朝。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一个政绩不错,名声尚佳的帝王,一个幕后操作,干练无情的阴谋家。
乱世富贵人家
无名政变
隋代周兴
第五章、宋:铁矛挂起的龙袍
中国历代王朝中建立最快、最富有戏剧性的可能要算宋朝。禁军将领赵匡胤在一夜之间被部下簇拥,披上龙袍,完成了角色转换。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建立过程最平稳、最没有血腥味的王朝。龙袍早就在那里等着赵匡胤了。赵匡胤披与不披,什么时候披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没有人有能力反对。因为赵匡胤的龙袍周围有一圈铁矛护卫着。
乱世的诱惑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赤之卷:草根阶层的血性崛起
第一章、开国路上的农民起义
中国的农民最具有忍耐性,往往能在苛刻盘剥和重压下忍受数十年之久。可一旦有一个农民举着锄头挑起头,通常是贫者从乱如归,天下血流成河。造反对农民来说往往就是放下锄头,拿起标枪的事。但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幸运地看到旧王朝的覆灭和秩序的恢复,在新的王朝和统治者脚下去延续自己田园牧歌般的梦想。
第二章、西汉:提剑三尺赋风行
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的烈火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奇怪的是最后享受起义成果的是一个叫做刘邦的前秦朝地方小吏。刘邦英勇善战、机灵善变,还是耍流氓手段的高手。最重要的是,刘邦不是农民,而陈胜吴广都是农民。秦末汉初,上层社会和整个政治体制还没有做好接受一个农民成为皇帝的准备。因此,刘邦得以篡夺了“革命的果实”。
乱世亭长
权力转移
楚汉相争
第三章、东汉:腰斩王朝的重兴
汉王朝被王莽的新朝“腰斩”成了东西两段。绿林和赤眉的起义为汉王朝的重建与复兴仅仅是提供了一丝可能而已。真正完成这个重大任务的是与西汉王朝血缘非常疏远的“皇族”刘秀。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刘秀从一开始被迫参加农民起义,到在昆阳之战被推上峰尖浪口,再到在河北的收放自如,成长为了“农民起义的叛徒”。
绿林与赤眉
刘秀的蜕变
中兴的代价
第四章、唐:体制内的造反者
隋末农民起义大潮中最伟大、最成功的英雄豪杰是谁?不是《隋唐英雄传》中那些家喻户晓的的豪侠好汉,不是程咬金,也不是罗成、徐茂公等人,而应该是李渊。没有其它英雄像李渊那样在隋朝政治体制中呼风唤雨,又借着风起云涌的造反浪潮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他才是最大、最危险的造反者。
隋唐多英雄
太原起兵
唐朝肇建
第五章、明:不变的农民基因
凤阳的一场大灾荒让赤贫的朱家只有朱元璋与朱兴盛两兄弟侥幸活了下来。小兄弟俩没有棺木,没有寿衣,没有墓地,拆下家里的门板抬着裹在草席里的亲人,计划埋到村外去。谁料天降暴雨。小兄弟二人走到村外的一个土丘旁时,门板的绳子突然断了,尸体滑落到土丘下面。兄弟就地将亲人草草埋葬。这座小土丘就是日后大明王朝的凤阳祖陵。
崭露头角的造反者
龙兴东南
老农掌国
乌之卷:王朝战争的统一道路
第一章、王朝的金戈铁马往事
陈胜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多少英雄豪杰搏击长空、纵横四海的心声,激励着他们向权力巅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驿卒李自成和亲兵努尔哈赤都对这句话“与我心有戚戚焉”。谁说中国没有贵族,这些人是中国特色的贵族。正是他们驰骋疆场的贵族风范塑造了第四类的王朝——通过王朝征战冲破群雄割据诞生的王朝。
第二章、秦:西陲的百年崛起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秦王朝的建立也不是一二十年完成的。作为“并海内,兼诸侯”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崛起经过了数百年时间和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西陲边缘的小国到南向称帝的统一王朝的奇迹转变。崛起路上,环环相扣,秦国在每一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数不清的国家和部落成为了牺牲品。
秦穆公突围
独霸西戎
借天下之智
始皇开朝
第三章、曹魏:老子打下的天下
汉朝大丞相曹操在晚年遭遇了严峻的政治挑战。戎马数十年,曹操翦灭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牢固掌控了朝廷的大权,可流言顽强地在挑战着曹操的权威。抨击曹操大权独揽,怀有不臣之心的声音与军事胜利一样,始终伴随在曹操的左右。“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的骂声若明若暗地出现了。与绝大多数枭雄不一样,曹操特别在意这些骂声。
曹操不易
从官渡到赤壁
曹丕的冲刺
第四章、西辽:最后的契丹贵族
作为辽朝的末代皇族,耶律大石在王朝湮灭的最后时刻才登上政治舞台。在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大环境下,他依然保持着契丹民族原始的奋进状态和勇敢无畏、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本民族在异地他乡延续了王朝的命脉。耶律大石可谓是契丹民族最后的贵族。契丹这个民族在最后时刻能够产生这样的贵族,可谓不幸中的大幸。
家贫出孝子
西行的贵族
万里可横行
绿之卷:草原民族的狂飙之路
第一章、写在草原上的王朝史
每一个游牧民族的崛起都好像是一场精彩的话剧,其中有一位精彩绝伦的主角的成长和走向辉煌,有一个弱小民族的凝聚奋斗和逐鹿中原,又点缀着若干的细节……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势是建立在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动力之上的。正是有了自然和经济两方面的动力驱使,游牧民族往往能够取得对于渴求安稳的南方农业民族的胜利。
第二章、五燕:鲜卑前辈的足迹
“慕容”是一个起源于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姓氏。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慕容族人可能是“慕容复”和“慕容燕”两位了。第一位是金庸先生名著《天龙八部》中与“北乔峰”并列的“南慕容”,后一位是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精神分裂的可怜人。他们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矢志复国、重建燕国的性格是有历史依据的。
沃土与英雄
人才济济之祸
鲜卑余烈
第三章、北魏:融入中原的阵痛
一个政权的政策方针必须与领土内的百姓心理和历史文化保持一致,才能长治久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入主中原后,就面临着相对落后的本民族政治文化与已经成为统治根基的中原政治文化脱节的问题。在孝文帝的主持下,拓跋鲜卑果断地与本民族的政治文化告别,全面彻底地融入中原。快速、深入的融合在鲜卑民族内部引起了阵阵血雨腥风……
王朝的瓶颈
迁都与反迁都
无辜的鲜血
第四章、元:为疏忽付出代价
蒙古民族对自身的文化特别自信。他们建立的元朝拒绝拒绝学习汉族相对先进的政治与文化智慧,只是蜻蜓点水般地采用了汉族政治的若干表象。元朝说:我就是异族王朝,我就不汉化,我就不关注儒家文化,又能把我怎么样?结果,一个取得精美绝伦军事辉煌的王朝入主中原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了。
草原的生存法则
征战的惯性
黯淡的刀锋
第五章、清:成功的满族王朝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很多,清王朝可算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清朝的统治时间最长,保持了相当稳定的一个统治时期,还营造了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尽管我们对清朝后期的历史充满争议,但争议本身恰恰说明这个少数民族对当代的深刻影响。
遗甲起兵
经营关外
叩开山海关
后记
金之卷:宫廷阴谋诞生的国家
不太血腥的建国之路
一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初春,宋王刘裕在封国的都城寿阳(今安徽寿县)召集群臣宴饮。
新年已过,宋王的宴会邀请着实让大臣们摸不到头脑。但刘裕大权独揽,群臣们不敢不来,其中很多人还连夜从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匆忙赶来。
世事无常、天意弄人。四十年前的刘裕只是一介贩夫走卒;在赌场输了钱又还不起高利贷,被人扒光衣服当街示众。那时,刘裕特别希望某个达官显贵能够青睐自己,哪怕是给自己一个跑腿当差的活做。如今,地位颠倒,全天下的达官显贵们都反过来在台下毕恭毕敬地期待着刘裕的垂青。
刘裕的嘴角掠过一丝苦笑,举起酒杯。
台下群臣像事先操练过一样,齐刷刷地举起酒杯,高唱:“恭祝宋王福寿天享!”
刘裕碰了一下杯缘,放下酒杯,慢悠悠地感叹道:“诸位大臣,桓玄篡位的时候晋室鼎命就已经发生移动。我首倡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战,平定四海,功成名就。于是我接受皇上的九锡之礼。现在,我也进入了迟暮之年,身份尊贵至此,生怕物极必反,不能久安。因此我计划辞去爵位,回京师养老。”
刘裕以再造晋朝的功臣,天下的救世主自居,回顾一生成就,感叹自己已进迟暮之年。同时又担心自己已经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也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物极必反。因此,刘裕宣称要退休养老。
在皇权鼎盛时期,如果有人胆敢说出这样的话,那是大逆不道、诛灭九族的大罪。然而现在,大臣们非但不敢觉得刘裕的感叹有什么不妥,还满脸堆笑,频频点头。当听到刘裕流露出退隐政坛的意思时,大家纷纷争相拍马屁,盛赞宋王的功德,表示天下不可一日无刘裕,群臣一天都不能缺少刘裕的指导。整个宴会变成了向刘裕表忠心的效忠场。
参加宴会的中书令傅亮也唯恐失去这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搜索枯肠地遣词造句来盛赞刘裕。可在心底里,傅亮暗自感慨说,刘裕真的是老了,都已经需要专门召集群臣来献忠心了。在傅亮看来刘裕大动干戈地召开这次会议专门考验群臣完全是多余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傅亮这些人不紧靠着刘裕,怎么会有今天,又怎么继续保持“进步”呢?可惜,傅亮遣词造句的本领不高。他刚想出来什么好词,不是让其他大臣给抢先说了,就是根本插不上嘴,结果急得满头大汗。
刘裕显得很高兴,很有耐心地听完了群臣们的效忠,还频频举杯庆祝。他和大臣们嘻嘻哈哈了一番,等天晚了,也就宣布宴会散了。
傅亮懊恼地离开了酒席,准备出宫。在这次倾吐忠心的宴会上,傅亮没能说上一句有分量、动听的话,自认为失去了一次能得到刘裕青睐的绝好机会。离宫之时,他不甘心地回头张望。这一望,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傅亮分明看到侧行远去的刘裕嘴角上挂着意味深长的苦笑……
刘裕的确是老了,的确是在苦笑。他不仅笑天意弄人,更是笑自己今天多此一举。如果刘穆之在,那该有多好啊?刘穆之是刘裕起兵发家时期的谋主,可惜在刘裕北伐建功立业的时候病死了。共同的出身和对权力的渴望,促使刘裕和刘穆之在长期险恶的政治斗争中肝胆相照,休戚与共。刘穆之知道刘裕的渴望和个性,往往能够为刘裕事先准备好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而现如今只有点头献媚的群臣,刘裕只能仰天长叹:“再也不会出现刘穆之那样知道我的心意的人了啊!”
二
刘裕一生征战,遍体鳞伤,身体情况并不好,况且现在已经是五十八岁的高龄了。他将时间赐予的精力、鲜血和生命都献给了东晋王朝的新式军队,献给了南方的北伐事业。而新皇帝司马德文,正值盛年,又昏庸无能。刘裕不甘心自己一辈子的心血都都让令人失望的司马家族坐享。然而刘裕无能为力,自己一定会在生命的长跑中输给新皇帝司马德文。
散席后陷入深思的除了刘裕,还有傅亮。傅亮徘徊在寿阳城里,苦苦思索着刘裕的感叹,思索着那个意味深长的苦笑。他深信这其中包含着被其他人所忽视的光芒。傅亮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想到还有一个人有过与刘裕类似的感叹,那就是魏武帝曹操。曹操当年在《明志令》中曾当众宣布戎马一生后欲归政于汉献帝,但是后来又明确表示自己与权力的紧密结合促使他只能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力。这是权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包括生命安全唯一的出路。他们不能也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刘裕也不会是个例外,那么他要怎么做呢?
深思至此,傅亮猛然意识到,一扇巨大的机遇之门正向自己敞开。“如果真是这样……”
三
傅亮连忙折回宋王府,求见刘裕。当时王府的宫门已经关闭,傅亮也就不顾礼节,重重地叩响门环,高声求见。刘裕已经歇息,听到中书令傅亮求见,知其中必有缘由,于是下令开门召见。
傅亮见到刘裕后真的是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憋了好一会,才说出一句话:“臣请求暂时回建康。”刘裕心里真是又惊又喜,不必多言已是心有灵犀,便单刀直入,问道:“你需要多少人马相送?”傅亮胸有成竹地回答:“只需数十人便足矣。”刘裕马上布置,酌数十人随傅亮去建康办理公务,听候差遣。
傅亮得到刘裕的首肯后,心潮澎湃无以言表,马上告辞出宫。出门的时候,夜已深。他踌躇满志,激动万分,仰望满天繁星,感叹道:“我之前不相信命运,今天终于相信了。”
几天后,傅亮带着草拟好的禅位诏书,入宫去见司马德文。他将诏书递给司马德文,让他誊抄一份。司马德文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片刻的惊讶之余,欣然允诺。他边抄边对左右侍从说:“桓玄篡位的时候,晋朝其实已经亡国了。多亏刘公出兵平定,才恢复晋朝。我们司马家族得以继续君临天下近二十年,全靠刘公之力。今日禅位之事,我心甘情愿。”司马德文抄誊完诏书,交给傅亮,然后主动携同后妃等眷属搬出宫去。
傅亮马上宣布皇上禅让的消息。一个新的王朝——宋诞生了!
……
王朝胚胎的遗传与变异
——中国式王朝的肇建故事
现在越来越多的准父母们关注婴儿的胎教问题,这给我们观察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命运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朝更替频繁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特点。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改朝换代呢?为什么一些王朝“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呢?为什么没有“不亡之国”,王朝命运往往多舛呢?我们可以从王朝执行的各式各样的政策中找到一些原因,也可以从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中找到另外一些原因。很少有人从王朝初建的过程中寻找原因。就好像很多孩子的后天问题是天生缺陷造成的一样,中国王朝也有许多“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
当蒙古帝国的铁骑在横扫亚欧非三大洲,灭国无数的时候,蒙古贵族不会把偏安东南的南宋小王朝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南宋小朝廷与中亚那些迅速灭亡的游牧民族国家没有本质的区别,迟早会成为蒙古帝国的战利品。后来,南宋确实是不堪一击、迅速灭亡了,高高在上的蒙古贵族成为了天下的主人。但他们迟迟不能,也不愿意接受南宋所代表的相对先进的政治和文化智慧——这些是他们之前鄙视的东西。这是元朝不到百年而亡的重要原因。
又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最痛恨贪官污吏。在凤阳农民的眼中,正是那些贪官污吏闹得天下民不聊生。小小年纪的朱元璋也因此家破人亡,四处要饭。当昔日的小贫农、小叫化子成为了明朝洪武皇帝以后,他的眼中就容不下任何的贪污腐败行为。因此我们就会看到,整个明朝成为了中国治贪措施最为严厉,贪污腐败却最为严重的朝代。
正是这些先天的缺陷和毛病,困扰着王朝后天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塑造了王朝的命运。因此,我们考察王朝命运的时候,不妨将考察的视线向前移,移动到那些王朝的胚胎正在孕育的时刻。某些有关王朝命运的难题可以从王朝的胚胎中找到解答的钥匙。我们将考察的视线向前移就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大学生重视研读西方流行理论的“原典”——那些经典理论最初写成的语言版本——一样,可以刨除掉后天发展出来或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因素。
有些人可能会发问,难道众多的改朝换代事件背后不存在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吗?
存在。与胚胎发育一样,中国历史文化也有自己的基因,历代王朝自然从中继承了许多遗传基因,带有许多共同的现象和规律。比如每个王朝都有命运的巅峰和低谷,比如始终有效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比如每个王朝的建立都离不开开国君主的灵魂作用等等。而正如生物在遗传共性的同时也会发生变异一样,中国王朝的命运也会发生若干变异现象。并不是每个王朝建立的过程都是相同的,前一个王朝建立的道路也不可能被后一个王朝所复制。读者眼前的这本书描述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王朝建立过程。
中国式的王朝肇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通过宫廷阴谋建立的王朝。比如新、晋、隋、宋等朝代。高高耸立的宫墙和巍峨的宫殿不能杜绝宫廷阴谋乃至是血腥政变的发生,更不能隔断这些政治黑暗的传播。哪一个朝代没有一两桩宫廷诡计,哪一家皇室不发生一两件“家丑”?其中某些宫廷事件导致了改朝换代的剧烈结果。最典型的就是王莽通过一系列的阴谋诡计掏空了西汉王朝的根基,篡位建立了新朝。历史上欺负老王朝“孤儿寡母”的事情多了去了。这虽然很让人不齿,但反过来想,搞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为什么说春秋历史特殊呢?司马迁在写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第一句就是:“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四个字“政由方伯”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春秋历史的特殊之处。天子对天下失去了控制,做不了主了。在天底下吆喝来吆喝去的是那些兵强马壮的诸侯。谁力气大,谁就掌握了天下大权。这些诸侯原本应该是对天子俯首帖耳的奴仆,有些人(比如秦朝的始祖)原本就是天子身边的马夫、杂役。因此在封建礼法中,残酷的现实简直是上下颠倒,令人痛心啊。
评分张程,职业编辑,业余作者。曾出版《三国大外交》《泛权力》《衙门口》等图书,并翻译有《中国人本色》等书。在多家报刊、网站发表文章多篇,并是央视《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嘉宾。
评分太子也不好当,细节决定成败。
评分书从50个角度观照魏晋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对这一段时期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以夹叙夹议方式,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的通俗历史读物。
评分摄政王一语成谶:快完了奕勖进入权力核心多年,拉帮结派,势力不小。
评分东西不错,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太子也不好当,细节决定成败。
评分摄政王一语成谶:快完了奕勖进入权力核心多年,拉帮结派,势力不小。
评分为什么说春秋历史特殊呢?司马迁在写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第一句就是:“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四个字“政由方伯”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春秋历史的特殊之处。天子对天下失去了控制,做不了主了。在天底下吆喝来吆喝去的是那些兵强马壮的诸侯。谁力气大,谁就掌握了天下大权。这些诸侯原本应该是对天子俯首帖耳的奴仆,有些人(比如秦朝的始祖)原本就是天子身边的马夫、杂役。因此在封建礼法中,残酷的现实简直是上下颠倒,令人痛心啊。
江山的来历:中国王朝的建国故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