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册内容包括了哺乳动物导论和原始哺乳动物系统记述两个部分。导论部分包括哺乳动物的定义、一般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和分类的基本框架、地理地史分布与环境、哺乳动物年代学等。在形态学特征中特别加入了对岩骨以及中耳形态的介绍,以及使用CT扫描研究颅内、鼻腔、内耳结构等内容。除了基本的哺乳动物分类体系,对哺乳动物一些新的高阶分类单元及其有关的争议内容也做了简要说明。在"中国古哺乳动物研究历史"一节中,记录了一些主要的事件、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研究人员。系统记述部分包括了截至2014年10月在中国境内已发表的、以中生代哺乳动物为主的54属63种,分属于后兽亚纲、真兽亚纲和9个已绝灭的哺乳动物目(摩根齿兽目、翔兽目、蜀兽目、柱齿兽目、真三尖齿兽目、贼兽目、多瘤齿兽目、"对齿兽目"、"真古兽目")。每个模式种均附有图片,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高阶分类单元进行了概要评述。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总序 i
本册前言ix
本册涉及的机构名称及缩写 xiii
哺乳动物导论 1
引言1
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定义2
哺乳动物形态特征概述5
哺乳动物牙齿特征和类型23
系统发育与分异时间34
下孔类中的哺乳动物39
哺乳动物的分类41
高阶分类单元与系统发育关系间存在的问题47
哺乳动物主要高阶分类单元简述51
哺乳动物分布与环境变化63
哺乳动物年代学72
中国古哺乳动物研究历史74
系统记述87
哺乳动物纲 Class MAMMALIA 90
中国尖齿兽科 Family Sinoconodontidae 90
中国尖齿兽属 Genus Sinoconodon 91
摩根齿兽目 Order MORGANUCODONTA 93
摩根齿兽科 Family Morganucodontidae94
摩根齿兽属 Genus Morganucodon 94
巨颅兽属 Genus Hadrocodium 97
翔兽目 Order VOLATICOTHERIA 99
翔兽属 Genus Volaticotherium 100
柱齿兽目 Order DOCODONTA 102
梯格兽科 Family Tegotheriidae 105
梯格兽属 Genus Tegotherium 106
科不确定 Incertae familiae 107
准噶尔齿兽属 Genus Dsungarodon 107
尖钝齿兽属 Genus Acuodulodon 109
狸尾兽属 Genus Castorocauda 111
柱齿兽目不定属、种 Docodonta indet 114
蜀兽目 Order SHUOTHERIDIA 114
蜀兽科 Family Shuotheriidae 116
蜀兽属 Genus Shuotherium 117
假磨兽属 Genus Pseudotribos 119
真三尖齿兽目 Order EUTRICONODONTA 121
三尖齿兽科 Family Triconodontidae 123
高尖齿兽亚科 Subfamily Alticonodontinae 123
煤尖齿兽属 Genus Meiconodon 123
“热河兽科”Family“Jeholodentidae” 126
热河兽属 Genus Jeholodens 127
燕尖齿兽属 Genus Yanoconodon 129
辽尖齿兽属 Genus Liaoconodon 130
戈壁尖齿兽科 Family Gobiconodontidae 134
戈壁尖齿兽属 Genus Gobiconodon 134
杭锦兽属 Genus Hangjinia 137
弥曼齿兽属 Genus Meemannodon 139
爬兽科 Family Repenomamidae140
爬兽属 Genus Repenomamus 141
克拉美丽兽科 Family Klameliidae144
克拉美丽兽属 Genus Klamelia 145
“双掠兽科”Family“Amphilestidae”147
辽兽属 Genus Liaotherium148
科不确定 Incertae familiae 149
朝阳兽属 Genus Chaoyangodens 149
真三尖齿兽目不定属、种 Eutriconodonta gen et sp indet 152
目不确定 Incerti ordinis 153
科不确定 Incertae familiae 153
锯齿兽属 Genus Juchilestes 153
异兽亚纲 Subclass ALLOTHERIA 155
贼兽目 Order HARAMIYIDA156
贼兽亚目 Suborder HARAMIYOIDEA 157
艾榴齿兽科 Family Eleutherodontidae 158
中华艾榴兽属 Genus Sineleutherus159
仙兽属 Genus Xianshou 160
巨齿尖兽属 Genus Megaconus 164
树贼兽科 Family Arboroharamiyidae 167
树贼兽属 Genus Arboroharamiya 167
科不确定 Incertae familiae 170
神兽属 Genus Shenshou 170
多瘤齿兽目 Order MULTITUBERCULATA 171
萧菲特兽科 Family Paulchoffatiidae 173
皱纹齿兽属 Genus Rugosodon 173
始俊兽科 Family Eobaataridae 175
中国俊兽属 Genus Sinobaatar175
辽俊兽属 Genus Liaobaatar 183
黑山俊兽属 Genus Heishanobaatar 184
阿尔布俊兽科 Family Albionbaataridae 186
盖兰俊兽属 Genus Kielanobaatar 186
白垩齿兽亚目 Suborder CIMOLODONTA 187
牙道黑他兽超科 Superfamily Djadochtatheroidea188
牙道黑他兽科 Family Djadochtatheriidae 188
隐俊兽属 Genus Kryptobaatar188
纹齿兽超科 Superfamily Taeniolabidoidea 191
纹齿兽科 Family Taeniolabididae 191
小锯齿兽属 Genus Prionessus 192
楔剪齿兽属 Genus Sphenopsalis 194
斜剪齿兽属 Genus Lambdopsalis195
羽齿兽超科 Superfamily Ptilodontoidea197
新斜沟齿兽科 Family Neoplagiaulacidae 197
拟间异兽属 Genus Mesodmops 198
“对齿兽目”Order“SYMMETRODONTA” 200
鼹兽科 Family Spalacotheriidae 201
张和兽属 Genus Zhangheotherium 202
毛兽属 Genus Maotherium 205
尖吻兽属 Genus Akidolestes 209
黑山掠兽属 Genus Heishanlestes 211
双型齿兽科 Family Amphidontidae 213
满洲兽属 Genus Manchurodon 213
“真古兽目”Order“EUPANTOTHERIA” 215
科不确定 Incertae familiae 218
侏掠兽属 Genus Nanolestes 218
明镇古兽属 Genus Mozomus 220
兽亚纲 Subclass THERIA 221
后兽下纲 Infraclass METATHERIA 223
目、科不确定 Incerti ordinis et incertae familiae 223
中国袋兽属 Genus Sinodelphys 223
有袋部 Cohort MARSUPIALIA 226
负鼠形目 Order DIDELPHIMORPHIA 226
肉食负鼠科 Family Peradectidae 228
准噶尔肉食负鼠属 Genus Junggaroperadectes 228
中国肉食负鼠属 Genus Sinoperadectes 229
真兽下纲 Infraclass EUTHERIA 231
目、科不确定 Incerti ordinis et incertae familiae 232
始祖兽属 Genus Eomaia 232
无矢脊兽属 Genus Acristatherium 234
侏罗兽属 Genus Juramaia 237
远藤兽属 Genus Endotherium 240
重褶齿猬科 Family Zalambdalestidae 242
张氏猬属 Genus Zhangolestes 243
真兽下纲(?) Infraclass EUTHERIA(?) 244
目、科不确定 Incerti ordinis et incertae familiae 244
库都克掠兽属 Genus Khuduklestes 244
附录昆明兽属 Genus Kunminia246
参考文献248
汉-拉学名索引270
拉-汉学名索引273
附表一中国中生代含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对比表276
附图一中国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分布图278
附表二中国古近纪含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对比表280
附图二中国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分布图281
附表三中国新近纪含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对比表285
附图三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分布图286
附件《中国古脊椎动物志》总目录290
前言/序言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总第十六册):兽孔目(Thecodontia) 第一卷:引言与早期演化 本书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系列的最新一卷,聚焦于兽孔目(Thecodontia)这一在三叠纪占据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类群。作为承接哺乳动物起源研究的重要环节,兽孔目不仅是现代爬行动物(如鳄鱼、鸟类)的祖先,更是恐龙、翼龙以及哺乳动物共同的演化起点。本书旨在系统梳理中国境内发现的兽孔目化石记录,深入探讨其在古地理、古气候背景下的分化与演化历程。 第一章 兽孔目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 本章首先概述了兽孔目的基本形态特征,如牙齿嵌合于齿槽中,以及股骨与胫骨之间的关节结构等。随后,我们详细梳理了当前兽孔目的主要分类体系,并重点讨论了其在系统发育树上的位置,特别是其与早期三腔椎类(Synapsida)的亲缘关系。重点内容包括对近年来争议较大的分类单元的重新评估,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钟数据,构建更加稳健的系统发育框架。 第二章 中国兽孔目化石的发现简史与地层分布 追溯中国兽孔目化石的发现历程,本书详细记录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从新疆、内蒙古、四川盆地到云南等地发现的各类兽孔目遗骸。针对关键产地,如重庆和贵州的二叠纪末至三叠纪早期的地层剖面,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地层学背景和化石埋藏学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层带中化石组合的对比,重建了中国兽孔目在三叠纪早期至晚期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 第三章 早期新兽孔类:喙头龙类(Rhynchosaurs)与板龙类(Lagerpetonids) 喙头龙类(Rhynchosaurs)是三叠纪早期特有的植食性兽孔类,其独特的喙状颌部和厚实的骨骼结构是其显著特征。本章集中分析了中国发现的喙头龙属种,包括其头骨、牙齿和肢骨的特征,并讨论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此外,对于神秘的板龙类(Lagerpetonids),我们考察了其早期演化阶段的特征,这对于理解翼龙的起源至关重要。 第四章 伪鳄类(Phytosaurs)的系统发育与生态适应 伪鳄类是与现代鳄鱼形态高度相似的捕食性爬行动物,是三叠纪中晚期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发现的数个伪鳄类属种,重点关注其吻部的演化方向——从早期偏向于顶位鼻孔的形态,到晚期鼻孔向眼眶后方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牙齿磨损面和颌骨结构的研究,推断了不同伪鳄类的捕食策略和水栖适应性。 第五章 早期植龙类(Aetosaurs)的装甲防御系统 植龙类(Aetosaurs)以其全身覆盖的坚固骨板(osteoderms)而著称,是三叠纪晚期重要的陆生植食性动物。本卷对中国发现的植龙类进行了详尽的骨骼重建和分类学梳理,特别是侧重分析其背甲、腹甲以及四肢骨板的形态变异。通过对比不同属种的装甲模式,探讨了这种防御结构在不同生态压力下的演化路径。 第六章 早期三腔椎类的遗存与亲缘关系探讨 在兽孔目内部,对早期支系的研究对于理解整个主龙类(Archosauria)和哺乳动物的演化至关重要。本章详细分析了中国发现的与早期主龙类关系密切的非主龙类兽孔目(如Proterosuchians和Euparkeriids)。对这些早期形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区分哪些特征是兽孔目共有的祖征,哪些是主龙类演化过程中特有的创新。 第七章 中国兽孔目动物群的古环境重建 结合化石所在的沉积相和古地磁数据,本章探讨了中国三叠纪兽孔目动物群所处的古环境。分析显示,在三叠纪早期,中国地区主要为干旱或半干旱环境,对植食性兽孔类的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进入三叠纪中晚期,随着气候变化和海陆格局的调整,水生和半水生的兽孔类(如伪鳄类)的繁盛,反映了区域生态系统的重大转变。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本卷总结了中国兽孔目化石研究的现状,强调了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纳入更多新发现化石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呼吁加强对化石产地如云南和四川盆地更精细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兽孔目在古脊椎动物演化史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其向恐龙和鳄鱼两大支系分化的关键节点。 本书是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以及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为理解三叠纪生态系统和现代脊椎动物起源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