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任性而孤僻的富家女孩玛丽,因为一场突来的瘟疫变成了孤儿,被送往英国的亲戚家中收养。这座古老庄园里有一个高墙深锁的大花园,十年里从未有人进去过。玛丽被这个秘密深深吸引,想方设法闯入了这座久巳禁闭、荒芜的花园……
谁知,这座大宅子里还生活着一个所有人都认为他要残疾了的男孩,他的出生和成长都与这座秘密花园有关系……
作者简介
弗朗西丝·伯内特(1849-1924),美国女作家,一生共创作了四十多部小说和剧本。她的作品构思奇巧,想象丰富,适合各种年龄的读者。但她受欢迎的作品还是儿童文学,《秘密花园》和《小公主》是她的代表作。伯内特受欢迎的作品还有《失踪的王子》《小伯爵》等。
目录
第1章人都跑光了…001
第2章倔小姐玛丽…006
第3章穿过荒原…013
第4章玛莎…017
第5章走廊里的哭声…030
第6章有人在哭--就是有!…036
第7章花园的钥匙…041
第8章知更鸟带路…046
第9章顶顶奇怪的大房子…054
第10章迪肯…062
第11章画眉鸟巢…072
第12章"可以给我一小块地吗?"…079
第13章我是柯林…087
第14章小帮主…099
第15章筑巢…109
第16章玛丽说:"我偏不信!"…119
第17章大发雷霆…125
第18章你可得抓紧时间…131
第19章春天来啦!…137
第20章我要活下去--永远--永远!…147
第21章本·韦瑟斯塔夫…155
第22章太阳落山的时候…163
第23章魔法…169
第24章让孩子们笑吧!…179
第25章帘子…190
第26章那是我妈妈!…196
第27章在花园里…205
精彩书摘
第1章人都跑光了
小姑娘玛丽·伦诺克斯被送回英国米赛尔维特庄园跟姑父住了。那时候,人人都说从没见过长得这么难看的小姑娘。话也没错--玛丽小脸瘦瘦的,身子很单薄,头发稀稀拉拉,一脸的别扭。她头发黄黄的,脸也黄黄的,因为出生在印度,老是生这个病、那个病的。她爸爸在英国政府里有份官职,忙得要命,也老是病病歪歪。她妈妈貌美如花,可一门心思跟人参加晚会,寻欢作乐,压根儿就没想要这个小丫头。玛丽一出生就被妈妈托付给了一位奶妈。而奶妈被交代得明明白白,若想讨好太太,就得尽可能别让这孩子在太太跟前露面。因此,这个襁褓中就爱生病、脾气又坏的丑小妞,就一直被藏在一边,免得碍手碍脚。等到蹒跚学步,她依然爱生病,脾气坏,依然不得露面,不准碍手碍脚。
除了奶妈和其他土著仆人的黑面孔之外,她不记得还熟悉任何别的东西。而且仆人对她永远俯首帖耳,凡事由她任性,因为她要是一哭,太太大人就会被烦得大发脾气。如此一来,孩子六岁时就活活变成了一头专横霸道、自私自利的小猪猡。那位来教她读书写字的年轻的英国家庭女教师非常讨厌这个学生,三个月就弃职而去。陆续来填补这个教职的人结果比头一位待的时间更短。因此,就算玛丽真有心选择读书识字,她连字母也没认周全。
将近九岁时,一个酷热难当的早晨,玛丽眼睛一睁就心烦。等看清楚候在床边的仆人不是她的奶妈,就更加心烦。
"你来干吗?"她问陌生的女人,"不要你待在这儿。去叫我奶妈来。"
那位女仆吓了一跳,只好结结巴巴地回复奶妈来不了。玛丽顿时大发雷霆,对女仆又踢又打。结果女仆更受惊吓,只好再回一遍,奶妈无法脱身前来伺候小姐大人。
那天早晨气氛好奇怪。平日该做的事竟无人料理,还有几名仆人竟消失不见。玛丽看到的那些仆人,不是偷偷开溜就是急匆匆到处乱窜,个个是提心吊胆、面如死灰的怪样。但是没人会告诉她任何事,奶妈也不见踪影。上午的时光一点点过去,就是没人理会她。最后,她胡乱走进花园,自管自地在阳台附近的一棵树下玩起来。她假装在造一座花坛,把大朵猩红的木槿插进一座座小土堆。可她边玩边生气,自言自语着想说的事和想骂的坏字眼儿,只等赛伊蒂回来就要用这些字眼对付她。
"猪猡!猪猡!臭猪猡崽子!"玛丽骂道,因为骂土著猪猡就是最大的侮辱。
她正咬牙切齿,骂了一遍又一遍,忽听到妈妈和谁走出了阳台。妈妈是和一位年轻帅哥站在一起,两个人嘀嘀咕咕。玛丽认识这个帅气的军官,年轻得就像个孩子。听说他非常年轻,刚从英国来。青年盯着玛丽看,而玛丽主要盯着妈妈看。平时一有机会,玛丽就盯着妈妈看,因为妈妈大人--玛丽更习惯这么叫她--身材苗条,姿容美丽,衣服那么漂亮,秀发如同卷曲的丝线,精致的小鼻子好像什么也瞧不起,还有一双笑意荡漾的大眼睛。她所有的衣服都轻飘飘的,玛丽认为这些衣服"镶满镂空花边"。今早她的衣服花边尤其多呀,可她的眼睛却笑意全无,睁得老大,惊恐而慌乱,还仰头看着青年军官,一脸的哀求。
"情况这么糟吗?啊,是不是呀?"玛丽听到妈妈问。
非常糟,"年轻人声音颤抖,"非常糟,伦诺克斯夫人。您两周前就该动身去山里。"
妈妈大人着急地绞着双手。
"哎呀,早就知道该走!"她叫道,"却又留下来参加了那次舞会。真是犯傻呀!"
就在那一刻,从仆人住处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号,她一把抓住了年轻人的胳膊,玛丽从头到脚颤抖起来。那哭号越发凄惨。"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伦诺克斯太太气喘吁吁地直问。
"有人死了。"军官回答,"你怎么没说这病已经传染了你家仆人啊?!"
"我哪儿知道呀!"妈妈大人喊道,"跟我来!跟我来!"她转身拔腿就往屋里跑。
接下来便大祸临头,神秘的气氛让玛丽明白,致命的霍乱病已经暴发,魔爪也伸进了这座房子,人们苍蝇般纷纷坠地。奶妈头天晚上染的病,就是因为她死去,仆人们才在茅屋里哭号。同一天又死了另外三人,其他人也都吓得逃之夭夭。到处惊慌失措,家家户户有人丧命。
第二天,一片混乱迷惘之中,玛丽躲进了育儿室里,被众人遗忘。没人想起她来,也没人需要她。也许古怪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她全然懵懵懂懂。玛丽哭一会儿,睡一会儿,时间就这么流逝。她只知道人们生病了,只听到神秘吓人的种种响动。一次她溜进了餐厅,却发现空无一人,尽管桌上还摆着吃剩的饭菜,杯盘、座椅狼藉,仿佛进餐者因何缘由突然起立,把它们匆匆推了一把。玛丽吃了些水果和饼干,觉得口渴,就喝掉桌上几乎一满杯葡萄酒。好甜,她可不知酒力有多大。很快就迷迷糊糊犯上了瞌睡,她回到育儿室,又把自己关起来,从茅屋传来的叫喊和乱糟糟的脚步声令她惊恐万分。
葡萄酒使人睡意昏昏,简直睁不开眼睛,于是她躺到床上,很长时间万事不觉。
她酣睡的那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但人们的哭声和里里外外搬运东西的动静并未将她惊醒。
醒来后她躺着没动,茫然瞪着墙壁。家中一片死寂,以前从未经历过这种死寂。没有说话声,也听不到脚步声。她好想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逃过霍乱,灾难是否已经结束。她还想知道如今奶妈死了,谁来伺候她。会有一个新奶妈,说不定还能听很多新故事呢!玛丽听厌了那些老故事。奶妈死了她也不哭,她不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从来对谁也不关心。忙碌的噪声,霍乱病带来的哭号把她吓坏了,她气鼓鼓的,因为似乎没人还记得她还活着。人人都吓慌了手脚,谁还会想起一个不招人心疼的小姑娘?人们一害了霍乱病,除了自己,就啥都不记得了。可要是病好了,肯定会有人想起她来、会来找她的。
可是不见有人来。她就躺着干等,家里似乎越发死寂无声了。垫子上好像有东西窸窸窣窣,她低头一看,只见一条小蛇爬了过去,盯着她看了几下的那对眼睛就像两颗宝石。她不怕,因为这小东西不会伤害她,而且它好像急着离开房间呢。她眼看着小蛇从门下面溜了出去。
"多安静,多奇怪呀。"她说,"好像房子里除了我和那条蛇再没别的活物了。"
下一分钟她就听到院子里有脚步声,然后到了阳台,是男人的脚步声。男人进了屋子,低声交谈着。没人上前迎接他们或者与他们说话,他们好像在打开一扇扇门往里瞧。"太惨啦!"她听见一个男人说,"可怜那个那么漂亮、那么漂亮的女人!我猜那孩子也完了。听说她有个女儿,不过谁也没见过她。"
数分钟后,两个男人打开育儿室的房门,发现玛丽就站在屋子中间。这丫头长得丑,倔头倔脑,眉头紧皱,肚子饿得咕咕叫,却无人理会,她自觉丢脸。先进来的是位大块头军官,玛丽从前见过他和爸爸谈话。他样子疲惫而心烦,猛然发现玛丽时吃惊得倒退一步。
"巴尼!"他大叫一声,"这儿有个孩子!孤零零一个人!这鬼地方!可怜见的,这孩子是谁呀?"
"我是玛丽·伦诺克斯。"小姑娘说,拘谨地站直身体。她觉得这个人好粗野,竟然说爸爸的房子是"鬼地方"。
"我睡着的时候,大家都生了霍乱病。我刚睡醒。为什么没人来啊?"
"就是那个谁也没见过的孩子!"那人惊道,一面朝同伴转过身去,"这孩子竟然被人给忘啦!"
"为什么把我给忘啦?"玛丽一面问,一面跺脚,"为什么没人来啊?"
那个叫巴尼的年轻人难过地看着她,玛丽甚至看得到他在眨眼睛,好像在努力赶走眼泪似的。
"可怜的小家伙!"他说,"人全没了,不会有人来啦。"
就在那种突然临头的陌生情况下,玛丽明白自己既没爸爸,也没妈妈了,他们都死了,夜里都被抬走了,剩下的几名活着的仆人,全都赶紧逃离了这座房子,谁也不记得还有个小姐大人。这就是为何房子里如此安静的原因了--房子里真的是除了她自己和那条窸窸窣窣的小蛇,人都跑光了。
前言/序言
关于本书
《秘密花园》拥有众多的女性崇拜者,是让女孩子们童年时废寝忘食的枕边书。
蒂姆·莫里斯在《你只年轻两回--儿童文学与电影》一书中说到《秘密花园》时,这样写道:"我做小男孩的时候,从来没有读过《秘密花园》……即使到了今天,我也不敢保证有多少男孩子愿意读这本书。因此,要解读《秘密花园》,我还是一个门外汉,特别是那么多女性朋友告诉我:这是她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本书,她们已经翻来覆去读过不知道多少遍了。"今天,《秘密花园》依然在女孩子们之间风靡,同时因为这个书名准确反映了儿童时代的特征,还成了人们比喻童年的一个常用语,汉弗莱·卡朋特写了一本探讨儿童文学的书,干脆就起名叫《秘密花园:英美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
《秘密花园》的作者弗朗西丝·伯内特(1849-1924)并不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写了一辈子的成人浪漫爱情小说,给孩子看的书,只写过三本。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因为这三本童书,人们才记住了她的名字。二○○六年,美国出版了她的最新传记《弗朗西丝·伯内特:〈秘密花园〉作者的意外人生》。作者在序文里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如果对伯内特说,一百年后你只会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她一定不相信吧?"在她生前,她写的童书两本畅销,一本不畅销。畅销的是"像生病的高烧一样烧过了全英国"的《小爵爷》和《小公主》,不畅销的就是《秘密花园》(她去世时,《纽约时报》的讣告里都没有提及这本书)。不过,一百年过去了,就像书里形容的那样--"秘密花园的花儿越开越盛,每天早晨都有新的奇迹出现",最终还是《秘密花园》成为了魅力不衰的畅销书,被盛赞为"二十世纪最具创造性和最卓越的童书之一",收入任何一个西方儿童文学的经典书目里。
当年《秘密花园》遭遇冷落,不被人们接受,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两个小主人公一点都不天真可爱,不是像"小爵爷"和"小公主"那样的具有种种美德的好孩子。他们非但不讨人喜爱,简直可以说是让人心生厌恶和反感。
我们先来看看小女主人公玛丽--这个出生在印度的小姑娘,开篇一上来,就被作者形容为一个"人人都说从没见过长得这么难看的小姑娘。"她脾气暴躁,随心所欲,六岁时"就活活变成了一头专横霸道、自私自利的小猪猡",不顺心就给保姆一个耳光,没有一个家庭女教师能忍受她三个月。九岁时父母死了,她连一滴眼泪都不流。她连穿衣服都不会,回到英国还辱骂女仆玛莎"你这头小母猪"……孩子们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倔小姐玛丽"。来码头接她的女管家梅德洛克太太看到她的第一眼,就不喜欢她,心想:"我这辈子就没见过糟成这样的孩子。"老园丁韦瑟斯塔夫冲她挥拳头:"我一直就看不惯你!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就受不了你!"
我们再来看看小男主人公柯林--这个总是在半夜里发出哭声的小男孩,和玛丽是表兄妹,"有一张瘦削、柔和的脸,脸色苍白,两只眼睛大得好像整张脸都容不下"。他病态,歇斯底里,总是害怕自己活不了多久,即使是活着,也会是一个驼背。他自我封闭,讨厌新鲜空气,把自己禁锢在卧室牢笼里整整十年。比起玛丽来,他十足就是一个暴君,脾气更坏,更加盛气凌人,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的,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连玛丽都受不了他,她叫他小帮主:"你别叫了!我讨厌你!人人都讨厌你!巴不得大家都跑开,让你一个人叫到死!"女管家梅德洛克太太更是形容说:"自打他长了脚,咱们就由着他踩在脚底下,他以为咱们天生就该如此。"
玛丽与柯林,与《小爵爷》和《小公主》里出现的天使一般的孩童形象相差甚远,比如有人就指出:玛丽是理想孩童的负面投影。这样一对人物,过去还从未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对于习惯阅读那种拥有一颗善心、童心和爱心的好孩子作品的传统读者而言,这实在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两个孩子这种扭曲而乖戾的性格呢?
小说里交代得非常清楚,是因为缺少爱。孤儿玛丽最可怜,迷恋于寻欢作乐的母亲"压根儿就没想要这个小丫头"。玛丽的保姆知道,"若想讨好太太,就得尽可能别让这孩子在太太跟前露面"。柯林也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与玛丽一样,也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从未有过母爱不说,还几乎被因为失去美丽妻子而悲痛欲绝的父亲遗弃……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下长大,玛丽和柯林自然就变成一个孤独、任性,从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的孩子了。没人爱他们,他们也不爱任何人。
那么,如何来拯救这样两个身心不健康的孩子呢?
作者伯内特开出的秘方是大自然,是爱。
正如艾莉丝·卢里在《永远的男孩女孩:从灰姑娘到哈利·波特》中所说,伯内特与许多经典童书的作家一样,坚信"自然是神圣的,充满令人鼓舞的力量和修复的能力"。许多人在论述《秘密花园》时,都会说到是"花园(garden)"治愈了两个孩子,让他们起死回生。其实,"荒原(moor)"也是治愈他们的身心健康的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玛丽第一次看到荒原时,以为是黑色的海洋,抿着嘴唇不停地喃喃自语:"我不喜欢这个地方。"那时的荒原,正是她荒芜内心的真实写照。可是,女仆玛莎却告诉她:"我非常喜欢它,它可不是光秃秃的,它会长满花草……"当她真的跑进荒原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深深地吸着从欧石南丛中吹来的新鲜空气,这不仅有益于她那瘦弱的身体,并且使她的面颊泛出了红晕,那双黯然失色的眼睛也变得炯炯有神了……"柯林也是一样。一开始,他的哭声被玛丽形容为"听起来就像一个人在荒原上迷了路,一遍遍地兜着圈子,大喊大叫。"然而,当他真的置身于荒原中时,"始终挺着瘦弱的胸膛,吮吸着这股香甜的空气,他的大眼睛看上去像是代替了耳朵的功能,在倾听--倾听。"所以,三宅兴子才会在《〈秘密花园〉--自然之力与心灵的治愈》一文中这样写道:"正是从荒原上吹来的风,让玛丽复活,给予了柯林活下去的力量。"
至于花园--秘密花园,关于它的隐喻则有着太多的解读。首先,它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伊甸园,不仅仅是一个爱和幸福失落的天堂,更是两个孩子心灵的象征和进行自我救赎的地方。其次,它被封锁了十年,当玛丽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她看到"在这个四周有围墙的秘密花园里,阳光普照……"她把它叫作秘密花园,因为她"喜欢这个叫法,当美丽的旧围墙将她包围在花园里面,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的时候,这种感觉更让她喜欢。这种时候简直就像是在与世隔绝的仙境里"。柯林第一次看到花园时,也兴奋地欢呼说:"我要目睹万物在这里生长。我自己也要在这里成长。"高耸的围墙、禁止大人进入的秘密领地,都让它成为了童年的象征。正是在这片秘密花园里,孩子们找回了失去的童年。他们劳动,让它起死回生,也复活了自己。以玛丽为例,德博拉·科根·撒克与琼·韦布在《儿童文学导论: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写道:"花园和玛丽一样是被忽略的地方,在受到禁锢的高墙后,乏人照料,已经变得荆棘满布。养育、关怀与爱心使得这片野地恢复了美丽与自在﹔同时,玛丽也长成为一个自然又健康的孩子了,而且能够把这苏醒的经验和她的表哥柯林分享。"
这种可以治愈身体和心灵创伤的自然之力,书里的人物把它称为"魔法"或"魔力(magic)"。柯林有一段话很好地说出了它的定义:"太阳照耀--太阳照耀,魔法所致。鲜花绽放--根茎成长,魔法所致。魔法给人生命--魔法给人健康。魔法在我身上--魔法在我身上--在我身上。魔法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它实际上是一种信仰之力,一种精神之力。
此外,作者还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来描写秘密花园一年四季的变化,从万物萧瑟的冬天一直写到五彩缤纷的秋天。四个季节,就是孩子们从自闭走向重生的四个段落。艾莉丝·卢里在给企鹅版《秘密花园》写的长序里就特别指出:伯内特将玛丽和柯林的精神成长与四季保持一致。玛丽冬天刚来的时候,是一个郁郁寡欢和不健康的孩子。春天,她开始修复
花园,当藏红花和黄水仙从温暖的大地钻出来的时候,她的身体开始健康起来,行为也变得温和了。夏天的时候,玛丽和柯林都获得了新生。而到了秋天,当柯林的父亲回到家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收获他们的劳动果实--健康和快乐。
说完了自然之力,我们不得不再说说爱的力量了。
玛丽和柯林这两个从未被人爱过的孩子,从女仆玛莎、她的弟弟迪肯、她的母亲索尔比太太及老园丁韦瑟斯塔夫那里,都获得了无限的关爱。玛莎,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乡村女孩,是第一个开启玛丽心扉的人,她不但让玛丽走进了花园,还曾经问过玛丽一个让她幡然醒悟的问题:"你喜欢你自己吗?"索尔比太太,住在荒原之中,一共养育了十二个孩子,类似于地球母亲的原型。她对两个孩子关爱备至,给他们送来成长阶段不可缺少的跳绳、牛奶和面包,是一个母亲的角色,柯林最后见到她时,紧紧地抱住她说:"我希望你不但是迪肯的妈妈,也是我的妈妈!"而迪肯,这个"连狐狸和乌鸦都喜欢""能让花儿从砖头路上长出来……只需要低声嘟哝几句"的十二岁男孩,简直就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自然之子、类似于潘神一样的人物。他热爱自然,尽管出身贫寒,但身上几乎没有瑕疵,他是玛丽的良师益友,正是在他的指导与参与下,玛丽和柯林才让荒废了十年的花园和自己重获新生,找回了失去的童年。
说起来,《秘密花园》这个诞生于一百年前的故事,至今读起来仍给人一种现代、鲜活的感觉,让女孩们爱不释手,一个原因是它有神秘小说的外壳(有人说它有《简·爱》的影子),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它能唤起少女读者的共鸣吧。尽管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叙事的重心慢慢地从玛丽转移到了柯林的身上,但我们还是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玛丽的故事。雪莉·福斯特和朱迪·西蒙在《凯蒂读的书:女性主义者重读的给女孩的经典故事》一书里说,玛丽的故事,可以说就是一个发现的故事。她先是发现了关闭了十年的花园,接着又发现了在床上躺了十年的柯林,然后在帮助花园和柯林恢复生机和健康的过程中,又发现了自己。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伴随着玛丽的发现之旅,读者也完成了一次自我发现的旅程。
故事里有一只红胸脯、充满了灵性的知更鸟,玛丽一看见它,就用柔和、热切而讨人喜欢的语调问它:"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你愿意吗?"美丽的知更鸟没有回答,张开翅膀飞到了墙里边去了--玛丽,还有我们,就这样被它带进了那座秘密花园。
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 秘密花园 [7-14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