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的编写,采用项目化课程模式。以电子技术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内容包括以下八方面的学习领域: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及常用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高频信号的产生与处理、晶闸管及其应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数模(D/A)转换和模数(A/D)转换等。
项目实训 制作与测试并联型稳压电路 (105)
习题3.1 (106)
项目3.2 可调式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与测试 (107)
知识链接3.2.1 可调式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07)
知识链接3.2.2 可调式串联型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计算 (108)
项目实训 制作与测试可调式串联型稳压电源 (109)
习题3.2 (111)
项目3.3 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应用产品的组装、调试与检修 (112)
知识链接3.3.1 集成稳压器及其主要参数 (112)
知识链接3.3.2 常见的集成稳压电源 (113)
知识拓展 集成脉宽调制器及其应用 (116)
项目实训 组装、调试与检修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的应用产品 (121)
习题3.3 (124)
学习领域小结 (124)
*学习领域四 高频信号的产生与处理 (125)
项目4.1 RC桥式音频信号发生器的制作与测试 (125)
知识链接4.1.1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与分类 (127)
知识链接4.1.2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27)
知识链接4.1.3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 (128)
项目实训 制作与测试RC桥式音频信号发生器 (134)
习题4.1 (137)
项目4.2 检波器的波形观测 (137)
知识链接4.2.1 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 (138)
知识链接4.2.2 三极管调幅电路 (138)
知识链接4.2.3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 (140)
项目实训 观测检波器的波形 (141)
习题4.2 (142)
项目4.3 鉴频器的波形观测 (142)
知识链接4.3.1 调频电路 (143)
知识链接4.3.2 鉴频电路 (145)
习题4.3 (147)
项目4.4 调幅调频收音机的组装、调试与检修 (147)
知识拓展 混频器 (148)
项目实训 组装、调试与检修调频调幅收音机 (150)
学习领域小结 (162)
学习领域五 组合逻辑电路 (166)
项目5.1 常用门电路的识别与测试 (166)
知识链接5.1.1 脉冲与数字信号 (167)
知识链接5.1.2 数制与编码 (168)
*知识链接5.1.3 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 (170)
知识链接5.1.4 逻辑门的基本知识 (181)
知识链接5.1.5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产品简介 (184)
知识链接5.1.6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185)
项目实训 识别与测试常用的门电路 (186)
习题5.1 (189)
项目5.2 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 (190)
知识链接5.2.1 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91)
*知识链接5.2.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192)
知识链接5.2.3 编码器 (194)
知识链接5.2.4 译码器与显示器 (199)
项目实训 设计与制作三人表决器 (208)
习题5.2 (211)
学习领域小结 (212)
学习领域六 时序逻辑电路 (213)
项目6.1 四人抢答器的制作 (213)
知识链接6.1.1 RS触发器 (214)
知识链接6.1.2 JK触发器 (216)
项目实训1 识别与测试JK触发器 (221)
*知识链接6.1.3 D触发器 (222)
项目实训2 制作四人抢答器 (226)
习题6.1 (229)
项目6.2 秒计数器的制作 (229)
知识链接6.2.1 寄存器 (231)
知识链接6.2.2 计数器 (236)
*知识链接6.2.3 常见脉冲产生电路 (233)
*知识链接6.2.4 时基电路的应用 (248)
*项目实训1 搭接与测试555定时器构成的常见脉冲产生电路 (252)
项目实训2 制作秒计数器 (254)
习题6.2 (256)
学习领域小结 (257)
*学习领域七 数模(D/A)转换和模数(A/D)转换 (259)
项目7.1 DAC应用电路的制作 (259)
知识链接7.1.1 D/A转换电路的基本知识 (260)
知识链接7.1.2 集成数模转换器的应用 (262)
项目实训 制作DAC的应用电路 (263)
习题7.1 (265)
项目7.2 ADC应用电路的制作 (265)
知识链接7.2.1 A/D转换电路的基本知识 (265)
知识链接7.2.2 集成模数转换器(ADC)及其应用 (269)
项目实训 制作ADC的应用电路 (270)
习题7.2 (271)
学习领域小结 (272)
附录A 半导体元器件型号命名方法及示例 (273)
附录B 国内外常用整流二极管参数表 (274)
附录C 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方法 (275)
附录D 国内外主要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及其产品代号 (277)
附录E 常用集成运放产品的引脚功能 (278)
附录F 常用数字集成产品的引脚功能 (280)
参考文献 (283)
全书的每一个工程项目实施、实验,都以一个生活中网络需求开始,以来自企业真实组网案例为依托,描述技术在企业网络中发生对应场景,通过绘制场景拓扑,网络地址规划,应用设备列表,网络实施过程以及网络测试的过程,以方便读者了解网络需求、网络规划、网络施工、网络测试、网络排障的过程。
为更好地实施这些工程项目内容,还需为本课程提供硬件实施环境,再现这些网络工程项目,以方便本教材有效实施,包括: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模块化路由器、无线接入AP以及若干台测试计算机和双绞线(或制作工具)。
虽然本书选择工程项目都来自厂商案例,但本课程在规划中,力求全部的知识诠释和技术选择都具有通用性,遵循行业内的通用技术标准。全书关于设备的功能描述、接口的标准、技术的诠释、命令语法的解释、命令的格式、操作规程、拓扑图型绘制方法都使用行业内标准,以加强其通用性。
为加强学生学习完成后就业的竞争能力,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参加基于厂商职业资格认证。主要证明认证者了解广泛的网络技术,比如理解协议、拓扑结构、网络硬件和具有解决网络疑难的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提供竞争能力。本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认证有: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厂商职业资格认证。
本课程的开发团队主要来自锐捷网络大学课程认证中心和院校一线的专业教师,他们都工作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把自己多年来在各自领域中积累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和应用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网络技术的深刻理解,诠释成书,形成本书的实验精华。
以安淑梅、汪双顶、钱冠伸等来自锐捷网络大学的企业工程师团队,积极发挥企业的项目资源优势,对接课程中的技术场景和工作场景的工作对接;还利用其技术优势,剔除目前废弃的旧技术,把网络行业最新的技术引入到新认证课程中,保证课程和市场的同步。
以孙丽萍(上海理工大学,博士,副教授)、姚羽(东北大学,博士,教授)为代表的院校团队,积极发挥其在院校的课程规划以及教学一线实施的优势,筛选来自企业的技术和项目,并按照课程实施的难易度,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讯循序渐进地规划,以适合课程方式在院校的落地实施。
在课程开发之初,开发团队工程师和老师们一起仔细研究相关厂商职业认证课程基础上,并总结锐捷网络工程师职业认证之前几个版本内容基础上,完成本实验课程的开发。
此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其它一线教师、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大力支持。他们积累多年的来自工程一线工作经验,为本书的真实性、专业性以及方便在学校教学、方便实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本书规划、编辑的过程历经近一年多的时间,前后经过多轮的修订,牵涉到很多的人力支持,其改革力度较大,远远超过前期策划者原先的估计,加之课程组文字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创新网络教材编辑委员会
2013-6-31
作为一名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的科技爱好者,我一直对电子产品的内部运作感到着迷。最近,我入手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希望能从中一探究竟。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语言也比较亲切,不像我之前看过的某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它从最基础的电学定律讲起,比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等,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概念,例如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二极管的特性时,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伏安特性曲线,而是详细解释了PN结的形成原理,以及正向导通和反向击穿的微观机理。这让我对二极管的工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能导电的开关”。而且,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电路,比如稳压电路、滤波电路等,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元器件选型和设计思路。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可以通过书中的介绍,大致了解这些电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手机充电器里的稳压电路,音响设备里的滤波电路等。这本书让我觉得,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知识,确实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那些“聪明”的设备。
评分我是一位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技术书籍,从概念理论到具体的应用手册,可以说阅历颇丰。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通用”二字有时候意味着内容会比较浅显。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巨大的。它并没有停留在对基础概念的简单罗列,而是非常有深度地剖析了电子技术的核心原理,并且将这些原理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为什么”的解释。很多教材只是告诉你“是什么”和“怎么做”,但这本书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例如,在讲解半导体材料的掺杂时,作者不仅解释了P型和N型半导体的形成,还详细阐述了掺杂元素的选择、掺杂浓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PN结的形成和特性。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老工程师都受益匪浅,重新审视了一些自己习以为常的知识点。另外,书中在讨论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时,也展现了相当的专业性,虽然没有像专业书籍那样事无巨细,但对于理解芯片是如何从沙子变成精密器件的过程,已经足够清晰和有启发性了。这本书对于想要系统性梳理电子技术知识体系的工程师,或者想要在理论深度上有所突破的在校学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我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最近因为工作需要,需要对一些智能家居产品进行评测,这其中涉及到不少电子技术的知识。之前我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本入门指南。它的结构非常合理,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比如什么是电压、电流、电阻,然后逐步过渡到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相对复杂的内容。书中使用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太多专业术语的堆砌,即使是我这样的“小白”,也能比较轻松地读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很多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解释,比如用“水流”来比喻电流,用“水位差”来比喻电压,用“水龙头”来比喻电阻。这种生动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我的理解门槛。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的电路图和元器件的介绍,让我对电子产品内部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我无法像电子工程师那样深入地分析电路,但通过这本书,我至少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组合成一个有用的功能的。这对于我撰写评测文章,理解产品的技术亮点,有了很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非电类专业但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觉得电子技术听起来神神秘秘的,好像只有少数天才才能理解。但这本书,硬是把那些复杂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就像在听一位耐心循循善诱的老师在讲课。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看到那些电路图还有公式,心里咯噔一下,想着“完蛋了,又要看不懂了”。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电”是什么开始讲起,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地构建起我的认知。比如,在讲解电阻的时候,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欧姆定律,还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电流比作水流,电阻比作管道的粗细,这样一对比,瞬间就明白了电流流动的阻碍是怎么回事。还有关于电容和电感的部分,虽然一开始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水桶储水、弹簧的弹性来类比,让我对它们储存能量和延缓变化的特性有了直观的认识。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实际应用,很多章节后面都附带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案例,虽然我还没有时间一一动手实践,但光是看描述,就觉得很有趣,好像真的能用学到的知识做出点什么来。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电子技术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方法对,每个人都有可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评分我是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专业是通信工程。在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时候,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觉得知识点太多太杂,而且很多理论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清晰。后来,我的同学向我推荐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它。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一盏灯。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有逻辑的方式来组织内容。从最基本的电荷、电流、电压等概念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到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更复杂的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引入和解释,总是能够从实际生活或者一个简单的模型出发,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比如,在讲解放大电路的时候,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分析三极管的各种工作状态,并通过图示和表格的形式,将不同偏置方式对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一一呈现。这比我课堂上老师讲的要清晰明了很多,也让我对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偏置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穿插了很多实际的电路设计案例,虽然我还没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些设计,但光是看图和步骤,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