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章均配有大量精选的不同层次例题和习题
本书系统论述了确定性信号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对象涉及连续和离散信号与系统,研究方法包括时域法和变换域法,重点是变换域法。 本书共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和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本书编写结构合理,内容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各章均有精选的不同层次例题和习题。
张国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机电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职教师,担任测控、自动化、电子、信号处理等课程的教学。
第1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
1.1 引言 1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3
1.3 常见信号 7
1.4 信号的时域运算 15
1.5 信号的分解 21
1.6 系统的描述 23
1.7 系统的性质 26
1.8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法 29
习题一 29
第2章  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2.1 引言 33
2.2 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及其经典解法 33
2.3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6
2.4 卷积运算 41
2.5 反卷积 45
2.6 相关 48
习题二 50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4
3.1 引言 54
3.2 正交函数与正交函数集 54
3.3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56
3.4 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4
3.5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69
3.6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74
3.7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分析 76
3.8 傅里叶变换的应用 77
习题三 87
第4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91
4.1 引言 91
4.2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91
4.3 非周期序列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 93
4.4 非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97
4.5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FFT) 107
4.6 DFT的应用 114
习题四 121
第5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24
5.1 引言 124
5.2 拉普拉斯变换 124
5.3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127
5.4 拉普拉斯反变换 135
5.5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140
5.6 双边拉普拉斯变换 144
5.7 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 148
5.8 连续系统的模拟图、框图、信号流图与Mason公式 156
5.9 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64
习题五 169
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 174
6.1 引言 174
6.2 z变换 174
6.3 z变换的性质 179
6.4 z反变换 188
6.5 利用z变换求差分方程 192
6.6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194
6.7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195
6.8 离散系统的模拟图、框图、信号流图与Mason公式 200
6.9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02
习题六 205
参考文献 209
前言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其不仅在课程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本书主要研究确定性信号和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本课程,读者应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涉及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级数、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线性代数等,在运用这些数学工具时注重解决工程问题,注重物理概念与数学概念的统一。本课程与电路分析基础、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联系紧密,有些内容甚至重复和交叉,但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例如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在直流、单一频率的交流或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激励下,如何分析电路和求解电路响应(电压、电流)问题,分析中出现的物理量一般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连续时间信号,而信号与系统研究的信号更宽泛,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局限于电路问题,从分析方法的角度上也可以采用时域法,但更重视变换域的方法。
本书在内容编排时,从宏观上采取信号与系统并行、连续与离散并行的方法,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更好地把握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共性和各自特点,在具体章节安排上,仍采取先信号后系统、先连续后离散、先时域后变换域的体系。在使用本书做教材时,对于各章的顺序、内容的取舍等,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要受本书的影响。
本书由张国强主编,编写分工如下:张国强和杨红丽编写第1章,张国强编写第2章,靳鸿和张国强编写第3章,张国强编写第4、5章,张国强和郗涛编写第6章。
本书由西北工业大学段哲民教授审阅,提出了宝贵意见和修改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定然存疏漏和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0月
拿到这本《信号与系统》,原本以为是本能快速提升技能的工具书,结果却意外地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技术本质的大门。我最喜欢它在讲解基本概念时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从傅里叶级数和变换的直观几何意义,到卷积的深刻含义,再到采样定理如何巧妙地平衡连续与离散的鸿沟,每一步都解释得非常透彻,不会让你觉得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尤其是在拉普拉斯变换的部分,作者用大量的例子演示了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和设计各种动态系统,比如电路和控制系统。那种将抽象的数学工具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的感觉,真的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书中的一些图示设计得非常精妙,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概念。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在我日后学习更高级的通信、控制、图像处理等领域时,会打下多么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才是真正宝贵的。
评分我尝试阅读《信号与系统》这本书,主要是出于对人工智能领域背后数学原理的好奇。很多人工智能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在底层都离不开对信号和系统的理解。这本书在解释概念时,非常注重直观性和易理解性,即使是我这样之前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也能逐渐跟上思路。比如,它在讲解系统响应时,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图形,帮助我理解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概念,这对于理解神经网络中的信息传递和学习过程非常有启发。书中关于频率域分析的部分,也让我对信号的频谱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与图像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特征提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反馈系统和稳定性分析的讨论感到有趣,这让我联想到许多自适应学习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问题。虽然这本书不是直接讲AI,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复杂的AI模型,让我感觉自己正在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数学逻辑,这种感觉非常令人兴奋。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让我重新审视通信原理的书,偶然间发现了《信号与系统》。这本书虽然名为“信号与系统”,但它对数字通信基础的阐述却异常到位。它不仅仅是描述了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信息是如何被编码、调制、解调并最终恢复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采样过程的详细解释,包括了奈奎斯特准则的意义以及过采样和欠采样的后果,这对于理解数字信号的本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应用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解释了这些算法的原理,还展示了它们如何在频谱分析、滤波器设计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信号与系统理论是如何支撑起现代通信系统的基石。它用一种非常工程化的视角,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的通信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购买《信号与系统》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系统地梳理一下我在本科阶段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毕竟工作后会发现很多基础知识如果不牢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就会遇到瓶颈。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逻辑严谨的知识体系。它从最基本的信号类型入手,逐步深入到各种变换和分析方法,例如 Z 变换在离散时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它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书中的推导过程虽然详细,但作者始终保持着对核心概念的聚焦,不会让读者迷失在繁琐的数学细节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系统)时,反复强调了其重要性以及卷积定理在分析这类系统中的核心地位。通过阅读,我不仅巩固了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发现了自己过去学习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得以纠正。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原理,并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是被《信号与系统》的封面设计吸引,感觉比较现代和有活力,就顺手翻了翻。没想到,内容也同样令人惊喜!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实际工程应用的强调。它并没有停留在纯理论的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这些信号与系统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比如在音频信号处理、图像压缩、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建模等等。读到关于滤波器设计的章节时,我简直惊呆了,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语言和图示,讲解了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对噪声和失真处理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对于任何从事工程技术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作者提出的各种方法,不仅理论上严谨,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虽然这本书的难度不小,但我感觉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这种学习体验是非常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