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介绍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及其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电路指标计算。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基本应用电路、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器、模拟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
杨碧石教授,中共党员,1981年南京师范大学物理专业毕业,主要讲授《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主编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精品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多本教材。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校十佳师德标兵和教学名师。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基本应用 1
1.1  半导体的特性 1
1.1.1  本征半导体 2
1.1.2  杂质半导体 2
1.1.3  PN结的形成 4
1.1.4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4
思考题 5
1.2  半导体二极管 5
1.2.1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6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6
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7
思考题 8
1.3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 8
1.3.1  整流电路 8
1.3.2 检波电路 9
1.3.3 限幅电路 9
思考题 10
1.4 特殊二极管 10
1.4.1 稳压二极管 10
1.4.2 变容二极管 12
1.4.3 发光二极管 12
1.4.4 光电二极管 13
1.4.5 激光二极管 14
思考题 14
1.5  故障诊断和检测 14
1.5.1 二极管的简单测试 14
1.5.2 模拟电路的故障检测方法 15
1.5.3  二极管电路的故障排查技术 15
思考题 16
本章小结 16
本章关键术语 16
自我测试题 17
习题 18
实验与实训 19
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21
2.1  双极型三极管 22
2.1.1  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22
2.1.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23
2.1.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5
2.1.4  特殊三极管简介 27
思考题 28
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8
2.2.1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9
2.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30
2.2.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 31
思考题 32
2.3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2
2.3.1  用估算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32
2.3.2  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33
思考题 34
2.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4
2.4.1  图解法 34
2.4.2  微变等效电路法 38
思考题 42
2.5  工作点稳定电路 42
2.5.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42
2.5.2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43
思考题 45
2.6  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45
2.6.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45
2.6.2  共基极放大电路 46
2.6.3  三种基本组态的比较 48
思考题 48
2.7  多级放大电路 48
2.7.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48
2.7.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49
思考题 50
2.8  故障诊断和检测 50
2.8.1  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50
2.8.2  放大电路静态故障检测 52
2.8.3  放大电路动态故障检测 52
思考题 52
本章小结 53
本章关键术语 53
自我测试题 53
习题 55
实验与实训 58
第3章  场效应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60
3.1  绝缘栅场效应管 60
3.1.1  N沟道增强型MOS管 61
3.1.2  N沟道耗尽型MOS管 63
3.1.3  P沟道MOS管简介 64
思考题 64
3.2  结型场效应管 65
3.2.1  结型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65
3.2.2  结型场效应管特性曲线 65
3.2.3  场效应管主要参数 66
思考题 67
3.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67
3.3.1  场效应管的偏置及其电路的
静态分析 67
3.3.2  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68
3.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69
3.3.4  共漏极放大电路 71
3.3.5  共栅极放大电路 72
思考题 73
3.4  故障诊断和检测 73
3.4.1  自偏压电路的故障检测 73
3.4.2  共源极电路的故障检测 73
本章小结 73
本章关键术语 74
自我测试题 74
习题 75
实验与实训 76
第4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77
4.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77
4.1.1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77
4.1.2  通频带 78
4.1.3  频率失真 78
4.1.4  波特图 79
思考题 81
4.2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81
4.2.1  共射截止频率 82
4.2.2  特征频率 82
4.2.3  共基截止频率 82
思考题 83
4.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83
4.3.1  混合?型等效电路 83
4.3.2  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
频率响应 84
4.3.3  直接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
频率响应 86
思考题 87
4.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87
4.4.1  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
相频特性 87
4.4.2  多级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和
下限频率 87
思考题 87
本章小结 87
本章关键术语 88
自我测试题 88
习题 89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90
5.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
基本组成 90
5.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点 90
5.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 91
思考题 91
5.2  电流源电路 91
5.2.1  镜像电流源 92
5.2.2  比例电流源 92
5.2.3  微电流源 93
思考题 94
5.3  差动放大电路 94
5.3.1  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94
5.3.2  差动放大电路差模信号的
动态分析 95
5.3.3  差动放大电路共模信号的
动态分析 96
5.3.4  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98
思考题 99
5.4  集成运算放大器中的中间级和
输出级电路 99
5.4.1  复合管电路 99
5.4.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路 100
思考题 101
5.5  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101
5.5.1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F007 101
5.5.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103
5.5.3  理想运算放大器 104
5.5.4  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105
思考题 107
5.6  故障诊断和检测 107
本章小结 107
本章关键术语 108
自我测试题 108
习题 109
实验与实训 112
第6章  模拟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 113
6.1  基本运算电路 113
6.1.1  比例运算电路 113
6.1.2  求和运算电路 116
6.1.3  积分与微分运算电路 117
思考题 121
6.2  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 121
6.2.1  对数运算电路 122
6.2.2  指数运算电路 122
思考题 123
6.3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123
6.3.1  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123
6.3.2  乘法器应用电路 123
思考题 125
6.4  有源滤波器 125
6.4.1  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 125
6.4.2  低通滤波器 125
6.4.3  高通滤波器 126
6.4.4  带通滤波器 127
6.4.5  带阻滤波器 127
思考题 127
6.5  电压比较器 128
6.5.1  过零比较器 128
6.5.2  单限比较器 129
6.5.3 滞回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 129
6.5.4  窗口比较器 131
6.5.5  集成电压比较器 131
思考题 132
6.6  信号检测系统中的放大电路 132
6.6.1  测量放大器 133
6.6.2  电荷放大器 134
6.6.3  隔离放大器 135
思考题 137
6.7  故障诊断和检测 137
6.7.1  同相运算电路的故障检测 137
6.7.2  反相运算电路的故障检测 137
6.7.3  加法运算电路的故障检测 138
6.7.4  比较器电路的故障检测 138
思考题 138
本章小结 138
本章关键术语 139
自我测试题 139
习题 140
实验与实训 143
第7章  反馈放大电路 145
7.1  反馈的概念 146
7.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46
7.1.2  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147
思考题 148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态 148
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48
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48
7.2.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49
7.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50
思考题 151
7.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
影响 151
7.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151
7.3.2  减小非线性失真 151
7.3.3  拓宽频带 152
7.3.4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152
思考题 154
7.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计算 155
7.4.1  利用关系式 估算反馈放大
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155
7.4.2  利用关系式 估算反馈放大
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155
7.4.3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计算举例 155
思考题 157
7.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和
消除方法 157
7.5.1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和原因 157
7.5.2  消除自激振荡的常用方法 158
思考题 158
7.6  故障诊断和检测 159
本章小结 159
本章关键术语 159
自我测试题 159
习题 160
实验与实训 163
第8章  信号发生电路 165
8.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165
8.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166
8.1.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67
思考题 169
8.2  LC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169
8.2.1  LC并联电路的特性 169
8.2.2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171
8.2.3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172
8.2.4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173
8.2.5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74
思考题 176
8.3  非正弦信号发生电路 176
8.3.1  方波发生电路 177
8.3.2  三角波发生电路 178
8.3.3  压控振荡器 180
思考题 181
8.4  故障诊断和检测 181
8.4.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故障检测 181
8.4.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故障检测 181
本章小结 182
本章关键术语 182
自我测试题 182
习题 183
实验与实训 186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188
9.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188
9.1.1  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188
9.1.2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189
思考题 190
9.2  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 190
9.2.1  OCL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190
9.2.2  OCL功率放大电路参数分析计算 192
9.2.3  OCL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193
9.2.4  单电源功率放大电路 194
9.2.5  前置级为运放的功率放大电路 194
思考题 195
9.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195
9.3.1  集成功率放大器LM386简介 195
9.3.2  集成功率放大器LM386的应用 196
思考题 197
9.4  故障诊断和检测 197
9.4.1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故障检测 197
9.4.2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故障检测 198
本章小结 198
本章关键术语 198
自我测试题 198
习题 200
实验与实训 202
第10章  直流稳压电源 203
10.1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 203
思考题 204
10.2  滤波电路 204
10.2.1  电容滤波电路 204
10.2.2  LC滤波电路 206
10.2.3  RC滤波电路 207
思考题 208
10.3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 208
10.3.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208
10.3.2  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 209
10.3.3  调整管的选择 209
10.3.4  稳压电源过载保护电路 212
思考题 213
10.4  集成稳压器 213
10.4.1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组成 213
10.4.2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215
10.4.3  三端式可调集成稳压器 217
思考题 218
10.5  开关型稳压电路 218
10.5.1  开关型稳压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218
10.5.2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
原理 219
思考题 221
10.6  故障诊断和检测 221
10.6.1  变压器故障检测 221
10.6.2  滤波电路故障检测 221
10.6.3  稳压电路故障检测 222
本章小结 222
本章关键术语 222
自我测试题 222
习题 223
实验与实训 225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27
附录A  Multisim 10简介 230
A.1  Multisim 10概述 230
A.2  Multisim 10电路生成 230
A.3  模拟电路仿真 231
参考文献 233
电子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当今正处于一个学习的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学生提供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材,是作者一直奋斗的目标。一本合适的教材,除了在内容方面符合规定的教学要求外,更要立足于读者的基础和需求,按照科学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的知识。根据本课程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处理本书的系统,注意前后紧密配合,确定每章节的内容和目的,并优先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力求对不同学时和深广度要求有区别的专业都能适用。教材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少而精。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酌情处理文字叙述的详略和电路的复杂程度。将理论学习、电路软件仿真和实验设计有机结合。
本教材为适应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立足于电路的典型性、教学的需要和实际应用。为满足不同教学需要,本教材进行了以下改进:
(1)在各节后增加了思考题,每章后增加了自测题,每章节的内容作了部分调整,减少了原理性的分析讨论,增加了模拟集成电路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2)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和特点,减少不必要的定量分析,采用定性分析来获得其基本知识,如负反馈放大电路输入和输出电阻以定性分析为主。
(3)增加了故障诊断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故障诊断技术,讲述与该章内容相关的一些测试方法、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4)增加每章回顾内容,每章末尾都有着重强调该章的重要内容,包括关键术语、重要知识点。
(5)为提高学生应用EWB或Multisim的能力,在附录中增加了Multisim虚拟电子工作平台的内容,供学生课后学习和选做相关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用Multisim进行电子技术的单元电路参数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路调试的能力。
本书由杨碧石、戴春风、陆冬明共同编著,杨碧石担任负责全书内容的总体策划、统稿和全书的审定。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刘建兰、严飞、赵青、居金娟、杨卫东、陈兵飞、束慧、刘建峰和王力。
编 者
2015年10月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预期的“一本技术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毫无保留地传授他的“看家本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滤波器和振荡器的章节。滤波器这部分,它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滤波,以及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是如何工作的。然后,它详细介绍了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经典滤波器设计方法,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步骤。更重要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比如SPICE)来验证设计结果,这对我这个动手能力不强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振荡器部分,更是让我惊叹不已。从简单的RC振荡器到更复杂的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作者都给出了清晰的原理分析和电路实现。他甚至还讲解了如何调整振荡频率,以及如何抑制寄生振荡。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已经能够设计一个基本的信号发生器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模拟电路的设计不仅仅是理论推导,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评分这本《模拟电子技术》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令人大开眼界的一本技术书籍了。我一直对电子世界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些枯燥的公式和电路图像一座座高山横亘在我面前。然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一步步地引领我跨越了这些障碍。它没有一开始就丢给我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半导体材料特性讲起,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载流子的运动,让我这个“小白”也能理解电流为什么会流动, PN 结又是如何形成的。接着,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二极管和三极管这些最核心的元器件,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它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它们在电路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放大、开关等。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经典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电路,它会一步步拆解,讲解每一个电阻、每一个电容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最终发出美妙的声音。这种“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成就感,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知识,更是在培养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我一直觉得,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经验学科”,很多东西不是通过书本就能完全掌握的,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摸索。《模拟电子技术》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遗憾。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电路图,更重要的是,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分享他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权衡。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噪声”和“失真”的章节。这部分的内容,往往在很多入门书籍中被忽略,但对于实际电路设计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详细讲解了各种噪声的来源,比如热噪声、散粒噪声等,并且提供了抑制噪声的有效方法,比如使用低噪声元器件、合理布局等。对于失真,他也给出了详细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减小失真。这些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模拟电路,不仅仅是能够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模拟电子,就是学习如何“驾驭”电子元器件,让它们为我所用,创造出更优秀的产品。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模拟电子技术》,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模拟电路这东西,在我印象中就是复杂的、难以掌握的。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内容组织非常巧妙,不是那种按照元器件一一列举的枯燥模式,而是围绕着“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控制”这一核心逻辑展开。比如,在讲到运算放大器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堆公式,而是先从“理想运放”这个概念入手,用非常直观的“虚短”和“虚断”两个特性,解释了它在各种应用中的强大功能,比如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等等。随后,再逐步引入实际运放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外部电路来补偿这些不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放大电路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给出了电路图,更是深入剖析了每种电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电路方案。而且,书中大量的插图和仿真截图,让抽象的电路原理变得触手可及,我甚至可以在脑海中“看到”信号的变化过程。这本书让我觉得,模拟电路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创造性的艺术。
评分坦白说,《模拟电子技术》这本书的出版,让我觉得市面上终于有一本真正能够“落地”的模拟电子教材了。我之前也看过不少类似的书籍,但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它从基础的元器件讲解,到各种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再到一些高级应用,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反馈电路的部分,它不仅介绍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更深入分析了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比如提高稳定性、改变输入输出阻抗等。书中的实例非常丰富,从简单的直流稳压电源到复杂的射频电路,几乎涵盖了模拟电子的各个方面。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强调“为什么”和“怎么样”,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这种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来说,也是一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