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气脉络(套装上下册)

看懂经气脉络(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唯工 著
图书标签:
  • 经络学
  • 中医养生
  • 气血调理
  • 经脉图解
  • 传统医学
  • 养生保健
  • 健康
  • 中医
  • 穴位
  • 经络穴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62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965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轻型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三十年的研究,他找到了一个让中医以科学语言和大众沟通的方法,让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对象,也能够理解中医,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之于人体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舞
  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
  气血共振的奥秘
  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
  西医是治你不死的学问,中医是让人活得快乐的学问。
  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医三十余年,通过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阐述了气与经络的原理,水肿与老化的关系,气血共振的奥秘,并进一步揭示了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全书使中医与人体、气血与经脉共起和谐之舞,使人体、科学、古今中医药,齐唱未病先治之歌,通过全面而严谨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验数据,给了中医的现代化以充分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王唯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1969年因为对中医感到兴趣,放弃了斯坦福大学及耶鲁大学,而选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经科学。1973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物理系创系主任、阳明大学医工所所长,并在台大电机系医工组、中国医药学院中医所任职授课。1988年首次制成脉诊仪,在台大、荣总、中国医药学院等多所大医院与西医会诊,并与黄维三、林昭庚、张步桃、张家训、潘念宗、胡秀卿、钟杰、崔玖等多位中西医名家进行合作研究。在医学工程领域多次获杰出贡献奖,且因脉诊之相关发明获发明奖。其发明上的贡献连续收录于Marquis世界名人录。现从事汉唐医学之研究,及各种非侵入性医疗器材之开发。

精彩书评

  王教授以雄辩的胆识,讲述对中医的心得,气概非凡。加以王教授不是科班的流体力学学者,思考上反而自由得多。中医确实需要科学化,本书是应时而生。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院士 冯元桢

  王教授的理论不论是从数学、物理及生理的谐波的角度看,都非常合理且无懈可击。他把血液循环的理论重新推导,改写了近代西方医学对血循环的了解,也替数千年的中医开始建立了科学的基础。他的贡献以我的判断是“beyond the Nobel Prize”。
  ——中国台湾大学校长 李嗣涔

目录

(上册)
自序 / 1
前言 现代生物医学的盲点 / 3
第一部
气的乐章: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
第一章 气——回到未来的年代 / 3
西医未解的循环难题 / 5
气才是解决现代病的重点 / 16
第二章 共振——中医的现代科学解释 / 43
气即共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 45
经络、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网路 / 74
第三章 脉诊——未来医理的基础知识 / 93
倾听身体的共振旋律 / 95
脉诊指标、中药与安慰剂的运用 / 127
疾病的根源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 150
第四章 健康与养生之道 / 185
日常养生的脉诊运用 / 187
小结 回顾与展望 / 207
第二部
气的大合唱:深度剖析诊断、辨证、论治方剂的根本原理
第一章 共振与气 / 237
水与湿 / 239
中医之特色 / 241
三焦经与全身之气 / 245
由三、六、九共振频看《伤寒论》 / 247
三焦经之特性 / 249
三焦系统 / 250
营卫系统与三焦系统 / 252
卫气与外气 / 253
胆经为两组和弦之共同频率 / 255
只有二组和弦的大乐器 / 256
第二章 中西医的比较 / 259
中医与西医之比较 / 261
中医之现况 / 263
中医的望、闻、问、切 / 264
二十八脉 / 266
脉诊现代化的研究 / 269
八纲辨证 / 270
病因与治法 / 273
病因 / 276
治法 / 284
第三章 中医药的特色 / 287
中药之药理 / 289
为什么要找寻中医之特色? / 291
我们如何选择研究中医的方向 / 294
设计实验 / 297
意外的发现 / 301
由气看药性 / 307
归经的研究 / 310
方剂之结构 / 314
身体之防御是如何出错的? / 317
这个漏洞要怎么侦测呢? / 319
这个漏洞要怎么补救呢? / 321
物理治疗有什么好处? / 324
方剂是什么? / 325
温病的方剂 / 328
安宫牛黄丸 / 331
抢救刘海若 / 337
身外之物与身内之务 / 343
第四章 总结 / 347
小心地求证 / 349
中西医结合!? / 352
中医的发展与发扬光大 / 354

前言/序言

unll
《经络穴位图解大全》 本书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图文并茂于一体的经络穴位参考书籍,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经络与穴位知识。书中不仅详尽介绍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主要功能,更对人体360余个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配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内容亮点: 系统梳理经络体系: 全书按照经络的分类,系统介绍了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以及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等奇经八脉。每个经络都配有清晰的循行图,直观展示其在人体内的运行轨迹。对各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联系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精确定位全身穴位: 针对每一条经络上的穴位,本书都采用了现代人体测量学的方法,提供了详细的定位口诀和标志点,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找到穴位。穴位的定位图清晰明了,辅以真人示范图,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详尽的穴位主治与应用: 对于每一个重要穴位,本书都列出了其最常用的主治范围,涵盖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同时,针对常见病症,提供了经典的配穴方案,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穴位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丰富的图文解析: 全书共收录了数百幅精美的手绘插图和高清彩色照片,包括经络循行图、穴位定位图、解剖示意图等,直观地展示了经络与穴位的形态和位置。图文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讲解经络穴位的同时,本书也融入了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等,帮助读者理解经络穴位在整体中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对中医的认知深度。 实用的养生保健指导: 除了治疗疾病,本书还强调了经络穴位在日常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书中提供了一些针对常见亚健康状态(如疲劳、失眠、腰酸背痛等)的穴位按摩和艾灸方法,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自我保健来提升身体素质。 面向广泛的读者群体: 本书内容严谨,语言通俗,既适合中医专业人士、推拿按摩师、针灸师等从业者作为案头常备的参考书,也适合广大中医养生爱好者、家庭保健者作为学习和实践的指导用书。无论您是想了解中医基本原理,还是希望掌握实用的养生保健技巧,本书都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本书的价值所在: 《经络穴位图解大全》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是打开中医养生保健大门的钥匙。通过本书,读者可以: 1. 深入了解中医的精髓: 经络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理解经络的运行与平衡,是认识和运用中医治病养生方法的基础。 2. 掌握实用的自我保健技能: 学习如何准确找到并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缓解疼痛、改善不适,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3. 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通过对经络穴位的认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主动调整生活方式,维护身体健康。 4. 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本书在传承中医经典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科学的视角,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健康认知体系。 本书力求做到信息准确、内容详实、图示清晰、易于理解。我们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实践,您一定能从中受益,更好地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中医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中医讲究“玄之又玄”,很多理论听起来云里雾里,像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难以捉摸。但《看懂经气脉络》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直观、系统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它没有直接讲病症,而是从最基础的经络、气血、津液的运行入手,告诉你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如何在我们体内默默工作,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活动。上册重点讲了经络的走向、穴位的定位,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协同工作的。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解,比如把经络比作人体内的“交通网络”,把气血比作“运输大军”,这样一类比,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那些穴位不是随便点几个就行的,它们是交通枢纽,是能量的入口和出口。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还深入地讲解了不同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以及与脏腑的对应关系。比如,讲到肺经的时候,它会告诉你肺经不适会引起哪些呼吸道症状,还会关联到皮肤问题,甚至情绪变化,这种多维度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严谨和精妙,不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特别喜欢它讲到“气”的部分,不是那种空泛的“元气”,而是详细解释了气的不同形态、运行方式,以及它对身体的各种作用,比如推动、温煦、防御等等。读完上册,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人体的认识从“黑箱”模式变成了“可观可控”的模式,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

评分

说实话,我对中医的了解一直很有限,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比如“上火了就喝凉茶”,“感冒了就吃感冒药”。《看懂经气脉络》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从那些零散的认识,引向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下册的内容尤其让我感到实用。它不仅仅是讲理论,而是告诉你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调理”的部分,它教你如何通过按摩、艾灸、甚至是简单的呼吸吐纳来改善身体状况。它不是那种让你去买昂贵的器械、去学复杂的功法,而是教你利用最简单、最天然的方法,去唤醒身体的自愈能力。比如,讲到如何缓解颈椎不适,它会告诉你哪些经络容易受阻,然后推荐几个简单易学的按摩手法,我试了试,效果真的不错,感觉脖子轻松了很多。而且,它还强调了“情志”对身体的影响,这点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我们身体不适,根源在于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这本书就教我们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身心的平衡。它让我明白,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细心体悟的过程。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让我能够更科学、更主动地去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

读《看懂经气脉络》之前,我对经络的理解停留在“点穴游戏”的层面,觉得那些穴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随机点按。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经络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有路线的“网络”,而穴位是这个网络上的“节点”或“开关”。上册的讲解尤其深入人心,它不仅列举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走向,还详细阐述了它们与脏腑的联系,以及在气血运行中的具体作用。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将经络比作人体的“高速公路网”,将气血比作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这样一来,那些抽象的理论就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它还强调了经络之间的“相表里”关系,以及“六经辨证”的思想,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比如,当讲到“手少阳三焦经”时,它会详细说明这条经络的起止点,经过的部位,以及它对人体津液代谢、免疫功能的作用,甚至还会延伸到一些耳部疾病、咽喉不适的治疗。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人体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我不再觉得中医是“经验医学”,而是看到了它背后强大的理论体系。

评分

读《看懂经气脉络》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次思维的“考古”。我一直以为经络是古代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但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一层层剥开,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科学逻辑。它不是直接告诉你“这个穴位治那个病”,而是从经络的循行路线、所属脏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个穴位能治那个病。作者非常擅长将复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大量的图示更是功不可没,我常常对着图,对照着文字,在自己身上或朋友身上比划,突然就豁然开朗了。比如,讲到“三焦经”的时候,它会详细描述三焦经的起止点,经过的部位,以及它在人体气机升降中的作用。然后,当你理解了这些,你再去看关于三焦经失调可能引起的症状,比如耳鸣、耳聋、颈部疼痛、肩臂外侧疼痛等等,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而不是突兀的记忆。它还强调了“气”在经络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推动作用,还包括了“温煦”和“防御”的功能。我以前总觉得“气”就是一个虚的概念,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它其实是身体能量的一种体现,没有气,身体就会像一台失去动力的机器。上册关于经络的讲解,为下册的养生调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你明白,一切的治疗和养生,最终都是为了让经络气血畅通,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看懂经气脉络》,因为我一直对中医理论里的“经络”和“气”的概念感到困惑,觉得它们太抽象,太玄乎。但是,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复杂的病名和药方,而是从最基础的“经气脉络”入手,把人体比作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而经络就是这个机器的“线路图”,气血则是驱动机器运转的“能量”。上册的讲解尤其精彩,它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走向、归属和功能,并且配上了大量清晰的插图,我一边看一边在自己身上比划,感觉那些原本虚无缥缈的经络线条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它还特别强调了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与五脏六腑之间的紧密关系,让我明白,身体的任何一个局部问题,都可能与全身的经络气血状况有关,中医的整体观真的不是一句空话。作者的语言也很接地气,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样之前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比如,在讲到“气”的时候,它并没有简单地说“气不足”,而是详细区分了气的不同功能,比如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读完上册,我感觉自己对人体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系统。

评分

我之前是个十足的“西医迷”,觉得中医那些“经络”、“气血”之类的说法太模糊,不科学。直到我读了《看懂经气脉络》这本书,我才真正开始重新认识中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晰”和“系统”。它没有像很多中医书籍那样上来就讲各种病名和方药,而是从最基础的“经络”讲起,把人体比作一张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经络就是血管,气血就是流动在血管里的血液。上册对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走向、循行、功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而且配上了大量清晰易懂的图示,我一边看一边对照自己的身体,感觉那些原本飘渺的经络线条一下子就变得鲜活起来了。它还特别强调了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让我明白中医讲的“整体观”是如何实现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把“气”的作用也讲得非常具体,不是那种笼统的“气血不足”,而是详细分析了“气”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方面的不同功能,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读完上册,我感觉自己对人体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系统。

评分

《看懂经气脉络》这本书,尤其是下册,简直就是一本“身体使用说明书”。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亚健康,但又说不清楚具体哪里有问题,这本书就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框架来理解和应对。它不教你如何死记硬背各种方剂,而是教会你如何“观察”自己的身体,如何“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书中讲到如何通过观察舌苔、面色、脉象等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这一点非常实用。我以前总是以为这些都是中医大夫才需要懂的东西,没想到书中把它讲得这么浅显易懂,连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尝试着去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详细介绍了各种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比如按摩、艾灸、穴位按压,甚至是简单的运动和饮食调整。它不会给你一套“万能药”,而是教你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尤其喜欢它讲解的“食疗”部分,不是那种听起来很神秘的药膳,而是根据时令、根据不同体质,给出一些简单易得的食材和搭配建议,让我觉得养生可以非常轻松、愉快。书中还强调了“情志”对身体的影响,这点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很多疾病都是情绪引起的,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些疏导情绪、调理身心的有效方法,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真是太全面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生病,而是能够主动地去了解和关爱自己的身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养生技巧,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信心。

评分

我一直以为“经络”只是中医的“理论模型”,不接地气,直到我读了《看懂经气脉络》,才发现它其实是构建人体健康的基础。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它用大量的图解,将那些抽象的经络走向、穴位定位,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一边看一边在自己身上比划,感觉那些原本模糊的概念一下子就变得具象化了。上册更是让我认识到,经络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它详细讲解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关于“气”的讲解,它不只是简单地说“气”,而是区分了气的不同功能,比如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样对中医理论了解不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医讲究“整体观”,为什么一个地方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全身。读完上册,我对人体的认识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器官或症状,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经络气血的运行体系中去理解。

评分

《看懂经气脉络》这本书,尤其是下册,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一直觉得养生就是吃保健品、运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养生应该是从理解身体的内在规律开始。它教会我如何“观察”自己的身体,如何“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书中讲到如何通过观察舌苔、面色、脉象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这一点非常实用。我以前总以为这些是中医大夫才需要懂的东西,没想到书中把它讲得这么浅显易懂,连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尝试着去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详细介绍了各种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比如按摩、艾灸、穴位按压,甚至是简单的运动和饮食调整。它不会给你一套“万能药”,而是教你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尤其喜欢它讲解的“食疗”部分,不是那种听起来很神秘的药膳,而是根据时令、根据不同体质,给出一些简单易得的食材和搭配建议,让我觉得养生可以非常轻松、愉快。书中还强调了“情志”对身体的影响,这点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很多疾病都是情绪引起的,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些疏导情绪、调理身心的有效方法,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真是太全面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生病,而是能够主动地去了解和关爱自己的身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养生技巧,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信心。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养生书籍要么太泛泛而谈,要么就是推销某种产品,很难找到真正有深度、有理论依据的内容。《看懂经气脉络》这本书,则完全是我的“救星”。它让我明白了,养生不是靠吃保健品,也不是靠天天运动,而是要顺应身体的自然规律,理解并调和经络气血的平衡。下册更是将这些理论落到了实处,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调理经络,比如按摩、艾灸、食疗等等。它并没有给你一套“万能公式”,而是教会你“诊断”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身体的“堵点”在哪里,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调理。我最欣赏的是它讲解的“辨证论治”的思想,不是让你自己给自己下诊断,而是让你理解这个过程。比如,同样的失眠,在中医看来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肝火旺,也可能是心脾两虚,不同的原因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这本书就教你如何去辨别这些细微的差异,让你能够更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它还讲到了很多关于“情志”对身体的影响,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现代人压力大,很多疾病都是“心病”导致的,而中医恰恰抓住了这一点,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的过度波动,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引发疾病。书中提供了一些应对方法,既有心理上的疏导,也有身体上的调理,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且系统的框架,帮助我从根本上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日常的养生保健。

评分

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气血共振的奥秘水肿与老化的关系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西医是治你不死的学问,中医是让人活得快乐的学问。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医三十余年,通过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阐述了气与经络的原理,水肿与老化的关系,气血共振的奥秘,并进一步揭示了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全书使中医与人体、气血与经脉共起和谐之舞,使人体、科学、古今中医药,齐唱未病先治之歌,通过全面而严谨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验数据,给了中医的现代化以充分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舞气与经络的科学解气血共振的奥秘水肿与老化的关系康饮食的全新观点西医是治你不死的学问,中医是让人活得快乐的学问。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医三十余年,通过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阐述了气与经络的原理,水肿与老化的关系,气血共振的奥秘,并进一步揭示了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全书使中医与人体、气血与经脉共起和谐之舞,使人体、科学、古今中医药,齐唱未病先治之歌,通过全面而严谨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验数据,给了中医的现代化以充分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评分

读了非常受到启发,好书一本值得拥有

评分

好书,真的是好书!

评分

快递很快,书保护的很好!现在正在看!这本书是从事中医研究朋友推荐的,值得一看

评分

听了介绍买的,讲的生动而透彻!

评分

非常好的书,但是是从西方的方法中寻求中医知识,真实性有待商榷。

评分

配送费收取标准

评分

非常不错,很满意

评分

了解经络气机情况,值得慢慢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