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幽夢影》反映的主要是高人逸士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情趣,充滿瞭美感和情趣。幽夢影全鑒所涉及的內容頗為豐富,有對文人騷客的讀書交友、談禪論道的體味,也有對山光水色、花鳥蟲魚、風雲雨露、俊林秀木的贊美;有對官場科第、人情世故的譏諷,也有對儒、釋、道的領悟和勘破。看似信筆拈來,卻是句句珠璣,反映齣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包含著豐富的哲理。林語堂認為張潮極能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的人格特質,因此“數十年間孜孜不倦地推介《幽夢影》這部書”,翻譯此書,讓西方世界見識中國文化。
內容簡介
《幽夢影》是清代文學傢張潮所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共219則。幽夢影全鑒抒發瞭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自然的靜賞,內容涉及諸如修身養性、為人處世、風花雪月、山水園林、讀書論文、世態人情等多方麵。作者以格言體形式將自己獨特的人生見解揮灑自如地抒寫齣來,使人思而得之,讀來迴味無窮。書中還包括570餘則清初眾多大學者和藝術傢的贊賞和評點,從中可以一窺當時世人的精神風貌和心態,體會古時文人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對品味現代生活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作者簡介
蔡踐,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長期從事圖書編輯工作。曾策劃齣版過《中華人文知識全書》《不可不知的300部國學名著》《元麯全鑒》《解讀王陽明和他的傳奇心學》《左手冰鑒右手素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第一則
◎ 第二則
◎ 第三則
◎ 第四則
◎ 第五則
◎ 第六則
◎ 第七則
◎ 第八則
◎ 第九則
◎ 第一〇則
◎ 第一一則
◎ 第一二則
◎ 第一三則
◎ 第一四則
◎ 第一五則
◎ 第一六則
◎ 第一七則
◎ 第一八則
◎ 第一九則
◎ 第二〇則
◎ 第二一則
◎ 第二二則
◎ 第二三則
◎ 第二四則
◎ 第二五則
◎ 第二六則
◎ 第二七則
◎ 第二八則
◎ 第二九則
◎ 第三〇則
◎ 第三一則
◎ 第三二則
◎ 第三三則
◎ 第三四則
◎ 第三五則
◎ 第三六則
◎ 第三七則
◎ 第三八則
◎ 第三九則
◎ 第四〇則
◎ 第四一則
◎ 第四二則
◎ 第四三則
◎ 第四四則
◎ 第四五則
◎ 第四六則
◎ 第四七則
◎ 第四八則
◎ 第四九則
◎ 第五〇則
◎ 第五一則
◎ 第五二則
◎ 第五三則
◎ 第五四則
◎ 第五五則
◎ 第五六則
◎ 第五七則
◎ 第五八則
◎ 第五九則
◎ 第六〇則
◎ 第六一則
◎ 第六二則
◎ 第六三則
◎ 第六四則
◎ 第六五則
◎ 第六六則
◎ 第六七則
◎ 第六八則
◎ 第六九則
◎ 第七〇則
◎ 第七一則
◎ 第七二則
◎ 第七三則
◎ 第七四則
◎ 第七五則
◎ 第七六則
◎ 第七七則
◎ 第七八則
◎ 第七九則
◎ 第八〇則
◎ 第八一則
◎ 第八二則
◎ 第八三則
◎ 第八四則
◎ 第八五則
◎ 第八六則
◎ 第八七則
◎ 第八八則
◎ 第八九則
◎ 第九〇則
◎ 第九一則
◎ 第九二則
◎ 第九三則
◎ 第九四則
◎ 第九五則
◎ 第九六則
◎ 第九七則
◎ 第九八則
◎ 第九九則
◎ 第一〇〇則
◎ 第一〇一則
◎ 第一〇二則
◎ 第一〇三則
◎ 第一〇四則
◎ 第一〇五則
◎ 第一〇六則
◎ 第一〇七則
◎ 第一〇八則
◎ 第一〇九則
◎ 第一一〇則
◎ 第一一一則
◎ 第一一二則
◎ 第一一三則
◎ 第一一四則
◎ 第一一五則
◎ 第一一六則
◎ 第一一七則
◎ 第一一八則
◎ 第一一九則
◎ 第一二〇則
◎ 第一二一則
◎ 第一二二則
◎ 第一二三則
◎ 第一二四則
◎ 第一二五則
◎ 第一二六則
◎ 第一二七則
◎ 第一二八則
◎ 第一二九則
◎ 第一三〇則
◎ 第一三一則
◎ 第一三二則
◎ 第一三三則
◎ 第一三四則
◎ 第一三五則
◎ 第一三六則
◎ 第一三七則
◎ 第一三八則
◎ 第一三九則
◎ 第一四〇則
◎ 第一四一則
◎ 第一四二則
◎ 第一四三則
◎ 第一四四則
◎ 第一四五則
◎ 第一四六則
◎ 第一四七則
◎ 第一四八則
◎ 第一四九則
◎ 第一五〇則
◎ 第一五一則
◎ 第一五二則
◎ 第一五三則
◎ 第一五四則
◎ 第一五五則
◎ 第一五六則
◎ 第一五七則
◎ 第一五八則
◎ 第一五九則
◎ 第一六〇則
◎ 第一六一則
◎ 第一六二則
◎ 第一六三則
◎ 第一六四則
◎ 第一六五則
◎ 第一六六則
◎ 第一六七則
◎ 第一六八則
◎ 第一六九則
◎ 第一七〇則
◎ 第一七一則
◎ 第一七二則
◎ 第一七三則
◎ 第一七四則
◎ 第一七五則
◎ 第一七六則
◎ 第一七七則
◎ 第一七八則
◎ 第一七九則
◎ 第一八〇則
◎ 第一八一則
◎ 第一八二則
◎ 第一八三則
◎ 第一八四則
◎ 第一八五則
◎ 第一八六則
◎ 第一八七則
◎ 第一八八則
◎ 第一八九則
◎ 第一九〇則
◎ 第一九一則
◎ 第一九二則
◎ 第一九三則
◎ 第一九四則
◎ 第一九五則
◎ 第一九六則
◎ 第一九七則
◎ 第一九八則
◎ 第一九九則
◎ 第二〇〇則
◎ 第二〇一則
◎ 第二〇二則
◎ 第二〇三則
◎ 第二〇四則
◎ 第二〇五則
◎ 第二〇六則
◎ 第二〇七則
◎ 第二〇八則
◎ 第二〇九則
◎ 第二一〇則
◎ 第二一一則
◎ 第二一二則
◎ 第二一三則
◎ 第二一四則
◎ 第二一五則
◎ 第二一六則
◎ 第二一七則
◎ 第二一八則
◎ 第二一九則
◎ 跋一
◎ 跋二
◎ 跋三
◎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似信手拈來,把對大自然精微的認識寫入感悟。湖光山色,乘興而遊,所思所慮盡可以投入囊中;評談風月,更可以揮麈縱論。就好像是用金繩開闢道路,打開入夢之筆;又像是用寶筏渡過迷津,辭采如佛的舌頭善辯莫測。把風流作為道學,教化寓於詼諧之中。以色相為虛空,是仍舊存有分彆心;人生如夢幻如泡影,一切都應該這麼看。
湖上晦村學人石龐序
第一則
【原文】
讀經宜鼕①,其神專也;讀史宜夏②,其時久也;讀諸子宜鞦③,其緻彆也④;讀諸集宜春⑤,其機暢也⑥。
【原評】
曹鞦嶽曰⑦:可想見其南麵百城時⑧。
龐筆奴曰⑨:讀《幽夢影》,則春夏鞦鼕,無時不宜。
【注釋】
①經:經、史、子、集是我國古代讀書人對經典的分類法,這種分類法是以儒傢思想為指導的。經,指傳統圖書分類中的經部著作,包括儒傢經典(主要是十三經)和小學(文字、音韻、訓詁等學問的總稱)著作。宜:適宜,應該。
②史:指史部著作,包括各類曆史著作(如二十四史)和部分地理著作(如《水經注》《元和郡縣誌》)。
③諸子:指先秦至漢初的諸子百傢著作。
④緻:情趣,興緻。
⑤集:指集部著作,是詩、文、詞、賦等文藝作品的總集或彆集。
⑥機:生機。暢:茂盛。
⑦曹鞦嶽:曹溶(1613—1685年),字潔躬,號鞦嶽,彆號金陀老圃、倦圃等,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官禦史。入清後,曆任戶部右侍郎、廣東布政使、山西陽和道。晚年築室於範蠡湖,自號鋤菜翁。傢富藏書。工詩,著有《靜惕堂詩集》《崇禎五十宰相傳》等。
⑧南麵百城:南麵,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百城,地域廣大。本指居王侯之高位而擁有廣闊土地,這裏指藏書豐富。《魏書·李謐傳》:“每曰:‘丈夫擁書萬捲,何假南麵百城?’”後也以此比喻藏書眾多。
⑨龐筆奴:人名,即龐天池,生平不詳。
【譯文】
誦讀經書適宜在鼕天,因為鼕天萬物靜止,精神能夠專注集中;讀史書適宜在夏天,因為夏天白日時間長,時間比較充足;讀諸子百傢適宜在鞦天,因為思維情緻能夠清晰而有條理;讀詩詞文章適宜在春天,因為春天生機盎然,可以更好地領悟詩文的內蘊。
【原評譯文】
曹鞦嶽說:由此可以推想作者藏書豐富。
龐筆奴說:讀《幽夢影》,則春夏鞦鼕沒有什麼時候不適宜的。
第二則
【原文】
經傳宜獨坐讀①,史鑒宜與友共讀②。
【原評】
孫愷似曰③:深得此中真趣,固難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④:如無好友,即紅友亦可⑤。
【注釋】
①經傳(zhuàn):儒傢典籍經與傳的統稱。傳:闡釋經文的著作。
②史鑒:中國古代曆史著作的統稱。史,指《史記》。鑒,指《資治通鑒》。這兩本書分彆是我國古代紀傳體史書和編年體史書的代錶著作,所以用二者來代指史書。
③孫愷似:即孫緻彌,字愷似。
④王景州:王仲儒(1634—1698年),字景州,清初興化(今屬江蘇)人,品性高潔,學問淵博,工詩善書,著有《西齋集》《離硃集》等。乾隆年間,《西齋集》被認定“狂悖指斥之處甚多”,王仲儒被“斫棺銼屍”。
⑤紅友:酒的彆稱,語齣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捲八:“常州宜興縣黃土村,東坡南遷北歸,嘗與單秀纔步田至其地。地主攜酒來餉,曰:‘此紅友也。’”
【譯文】
儒傢經典著作適閤一個人時靜靜閱讀,而曆史著作適閤和知己好友一起閱讀。
【原評譯文】
孫愷似說:此言深得讀書的真正旨趣,不懂的人是說不齣的。
王景州說:如果沒有好友,那麼飲酒讀史也可以。
第三則
【原文】
無善無惡是聖人(如帝力何有於我①;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②;以直報怨,以德報德③;一介不與,一介不取之類④)。善多惡少是賢者(如顔子不貳過⑤,有不善未嘗不知⑥;子路人告有過則喜之類⑦)。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其偶為善處,亦必有所為)。有善無惡是仙佛(其所謂善,亦非吾儒之所謂善也⑧)。
【原評】
黃九煙曰⑨:今人一介不與者甚多,普天之下,皆半邊聖人也。利之不庸者,亦復不少。
江含徵曰⑩:先惡後善,是迴頭人;先善後惡,是兩截人。
殷日戒曰:貌善而心惡者,是奸人,亦當分彆。
冒青若曰:昔人雲:“善可為而不可為。”唐解元詩雲:“善亦懶為何況惡!”當於有無多少中更進一層。
……
前言/序言
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縱觀文學史,楚有騷、漢有賦、六代有駢語、唐有詩、宋有詞、元有麯,至明清之際,則有小說和小品文。小品文就如同春日的鮮花,在明清之際煥發齣奇光異彩,沁人心脾。
明清時期湧現齣瞭一大批優秀的清言小品文,比較齣名的有屠隆的《娑羅館清言》、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洪應明的《菜根譚》、陸紹珩的《醉古堂劍掃》和呂坤的《呻吟語》等。這類作品一般采用簡潔的格言、警句、語錄形式,多以論斷為主,內容豐富,既有立身處世的格言,個人對事物的品評、對生活情趣的描述,也有對生命與自然的思考,在經傳、史記、詩文等文體外彆立一體。張潮所著的《幽夢影》是其中有代錶性的作品之一。
張潮,字山來,號心齋,又號三在道人,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七年(1650)。其父張習孔曾官至刑部郎中、按察使司僉事充任山東提學,著有《詒清堂集》《雲榖臥餘》等,並與當時著名文學傢周亮工交好。張潮自幼在父親的影響下,刻苦讀書,但因在文學上主張創新,對八股文和科舉製度不滿,始終科場不利,隻擔任過翰林孔目這樣從九品的小官。張潮一生好遊曆,喜交友。他到過很多地方,其中與江蘇如皋、揚州因緣尤深。他交遊甚廣,與當時許多著名學者、文人多有往來,如名士孔尚任、冒闢疆、陳維嵩、梅文鼎、戴名世等。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十歲的張潮因惡人誣陷,被一件政治案件牽連,一度入獄,從此“窮愁著書”以度歲月。
張潮學識廣博,多纔多藝,儒、道、佛、詩詞文章、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等無所不通。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心齋詩鈔》《心齋聊復集》《酒律》《花影詞》《補花底拾遺》《幽夢影》等。其文言短篇小說集《虞初新誌》被認為對《聊齋誌異》的創作有啓動之功,在當時社會上影響較大。同時,張潮還以刊刻叢書而聞名,主持編輯刊印的有《昭代叢書》《檀幾叢書》等。
《幽夢影》即收錄於《昭代叢書》彆集中。《幽夢影》的成書,據推測大緻是在張潮三十歲到四十五歲之間斷續完成的。它是一部筆記隨感小品集,收錄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韻語、警句等219則。張潮取幽人夢境、似幻如影之意,盡情地抒發瞭對人生、自然的體驗和感受,蘊涵著破人夢境、發人警醒的用心,因此名為《幽夢影》。
《幽夢影》中反映的主要是高人逸士的生活和思想狀態,充滿瞭美感和情趣。書中所涉內容頗為豐富,有對文人騷客讀書交友、談禪論道的體味,也有對山光水色、花鳥蟲魚、風雲雨露、俊林秀木的贊美;有對官場科第、人情世故的譏諷,也有對儒、釋、道的領悟和堪破。看似信筆拈來,卻是句句錦綉、字字珠璣,反映齣瞭作者對人生深刻的感悟,包含著豐富的哲理,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使人讀來心曠神怡,陶醉飄逸。在語言藝術方麵,作者敢於聯想、想象,將自然界中的生物賦予靈性錶現在作品中,同時還運用比喻、對句、排比等多種方法,使語言集節奏美、勻稱美、聲韻美,在審美角度上更勝一籌。
除此之外,《幽夢影》還以清麗明快的文筆、精闢獨到的議論、蘊涵豐富的思想獨樹一幟。“所發者皆未發之論,所言者皆難言之情”,《幽夢影》一反模擬效仿的陳詞濫調、庸俗遺風,以清新雋永的格調流芳於世,在當時的文人墨客中引起瞭強烈的反響和共鳴。著名文學傢餘懷為其作序,顧天石、張竹坡等百餘位文人為其寫瞭570餘則點評。這些點評全是率性而發,毫無矯揉造作之感,語言或詼諧幽默,或妙語連珠,或警醒脫俗,發人深思,同樣具有一定的創作價值。而這種在原文中夾雜評語的方式,開創瞭新的評點模式,在當時一經推齣就受到瞭推崇和效仿。楊復吉在為《幽夢影》寫的跋中稱贊這種模式說:“令讀者如入真長座中,與諸客周鏇,聆其馨亥欠,不禁色舞眉飛,洵翰墨中奇觀也。”
《幽夢影》的傳世版本有一捲本和二捲本之分。一捲本為《昭代叢書》《晨風閣叢書》《國學珍本文庫》本等所收錄,並有清刊本二捲。本書以通行的道光年間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為底本,並參考瞭近年來的多種整理本編輯而成。為方便翻檢,本書根據原文分則排序添加瞭序號,體例上按原文、原評、注釋、譯文、原評譯文的順序排列,對於原文及評語中的典故、人物、史實、生僻字詞等加以注釋,並結閤文意做瞭進一步的解讀,力求詳盡、準確、完備,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旨意,將這本《幽夢影全鑒》打造成一部精品讀物。
因原文語言簡短,意蘊深刻,有些地方難以把握,故難免有疏漏。注譯中齣現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敬請讀者理解和指正。
解譯者
2015年11月
幽夢影全鑒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