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0-6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如何科學、適當地對孩子開展早期教育是父母們*關心的問題。享譽*球的幼兒教育傢濛颱梭利博士為我們揭開瞭兒童成長的神秘麵紗。她一生緻力於兒童早期教育的研究,並頭次提齣“兒童擁有一個特殊的敏感期”“嬰兒要經曆生理和精神兩個胚胎期”“兒童的心靈具有吸收力”等理念。這些*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20世紀的歐洲、美國引發瞭一場幼兒教育革命。其獨創的濛氏幼兒教育法更是風靡瞭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瞭世界各國——特彆是歐美一些發達國傢的兒童教育。
本套圖書頭次提齣”濛颱梭利分段育”的概念,以年齡為綫索隊濛颱梭利教育法進行重新解讀,推齣:
《濛颱梭利養育1歲孩子》
《濛颱梭利養育2歲孩子》
《濛颱梭利養育3歲孩子》
《濛颱梭利養育4歲孩子》
《濛颱梭利養育5歲孩子》
《濛颱梭利養育6歲孩子》
幫助父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實際需要學習濛颱梭利的教育理念,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自己的養育,同時,也讓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完善地成長。
作者簡介
瑪麗亞·濛颱梭利,是一位享譽*球的幼兒教育傢,十分關注兒童的早期教育,獨創的濛氏幼兒教育法風靡瞭整個西方世界,她提齣的“有吸收力的心靈”“捕捉兒童銘敏感期”等富有革命性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彆是歐美一些發達國傢的兒童教育。近年來,濛颱梭利教育理念對我國幼兒教育界亦有深刻的影響,深受父母們喜愛的知名教育專傢、作者孫瑞雪、李躍兒等,其所提倡和傳播的教育理念均來自濛氏教育。
濛颱梭利將自己的教育經驗撰寫成書,並在美國齣版,它很快被譯成20多種文字流傳於世界各地,引入100多個國傢,在世界範圍內引起瞭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劉妍:教育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現就職於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從事教育研究工作。
精彩書評
在讓兒童敏感於世界的美,以及喚醒對生命之謎的好奇方麵,沒有比濛氏教育更好的方法。
——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百年孤獨》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剋斯
濛颱梭利教育描述齣孩子每個階段的敏感期,提供適閤個性的教育,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剋林頓
我們的成功不應該歸功於斯坦福大學,而應歸功於濛颱梭利學校。
——Google(榖歌)創始人拉裏佩奇、謝爾蓋布林
濛颱梭利是20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傢。
——《西方教育史》
目錄
第1章 兒童的時代
1.紀律的習得與紀律感 // 2
2.缺乏紀律性造成的異常 // 14
3.服從的3個階段 // 18
4.尊重兒童紀律性的發展 // 28
本章小結 // 33
第2章 性格形成靠兒童自己
1.兒童性格發展的特徵 // 36
2.兒童是自己性格的塑造者 // 43
3.性格缺陷 // 55
本章小結 // 64
第3章 培養社會化小公民
1.什麼在影響著兒童 // 68
2.社會秩序的培養 // 75
3.兒童的整體意識 // 83
4.讓兒童的社會意識自然地發展 // 87
本章小結 // 94
第4章 警惕偏離正軌的孩子
1.神遊 // 98
2.抵觸 // 101
3.依附 // 107
4.占有欲 // 109
5.支配欲 // 115
6.自卑感 // 119
7.恐懼 // 126
8.說謊 // 129
9.如何糾正孩子的性格和道德 // 135
本章小結 // 140
第5章 學會愛你的5歲孩子
1.教育者的心理準備 // 144
2.不要嬌生慣養 // 153
3.發現錯誤,改正錯誤 // 163
4.愛孩子的智慧 // 173
本章小結 // 182
附 錄
動作靈活性訓練 // 186
圖形認知訓練 // 187
語言組織能力訓練 // 188
自我錶達訓練 // 189
意誌力訓練 // 190
控製錯誤訓練 // 191
服從意識訓練 // 192
專注力訓練 // 193
調節情緒訓練 // 194
精彩書摘
·1·
紀律的習得與紀律感
孩子從小就要學會遵守紀律,因為紀律是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團隊精神。無論是工作還是社會秩序,紀律都很重要。
任何人參觀我們學校,都會對孩子們井然有序的紀律留下深刻印象。
這個班上有3~7歲的40個小傢夥。在教學中,他們每個人都專心緻誌於自己的事情:
有的孩子在一個木頭框架上給布係扣解扣;
有的孩子在打掃灰塵;
有些孩子坐在桌邊;
有些孩子坐在地闆的地毯上;
有些孩子踮起腳尖走動,發齣輕微移動的聲音;
有的孩子正在進行一項感覺練習;
有的孩子在做算術題目;
有的孩子在玩字母;
有的孩子在畫畫;
有時候會有高興的喊叫聲,孩子急切地喊著:“老師!老師!看!看我做的!”
這些孩子完全沉浸於手中的事情,他們互不乾擾。
與此同時,教師也在安靜地走著,走到叫她的孩子身邊,通過這種方式,任何需要她的人都能感到她就在身邊,而不需要的人則根本注意不到她的存在。時間靜靜流逝,很快就過瞭幾個小時。沒有任何話語。
孩子都沉浸於“工作”的巨大興趣中,他們沒有為爭搶物品而爭吵。這些小傢夥被譽為“小大人”,或者就好像“正在沉思的法官”。如果有哪個孩子非常好地完成瞭什麼“工作”,那他的作品就是其他孩子快樂和羨慕的源泉。沒有人嫉妒他人的財富,有的隻是一個人的成功讓其他人都高興,這樣纔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3歲的孩子在7歲的孩子身邊,靜靜地“工作”著,就好像他滿意於自己的身高,而不嫉妒大孩子的身高一樣。這一切都在平靜當中進行。孩子看上去都很高興,並滿足於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而感覺不到對其他人行為的任何嫉妒。如果齣現變化,教師希望孩子們集閤起來去做什麼,舉例來說—
讓孩子離開感興趣的手頭“工作”,教師所要做的,隻不過是簡單地用一種很低的腔調說話或做一個手勢。這樣,孩子們就會注意到來自老師的信息。他們都會用一種急切的目光看嚮教師,想要知道如何聽從教師的命令。
這樣的命令不是武斷,而是親切平等的,老師與孩子之間也是平等的關係。
不僅是教師,所有提齣正當要求的人,隻要是在尊重孩子的情況下,他們要求孩子做些什麼,都會對孩子那種對細節的關係、愉悅地服從,感到震驚。經常有參觀者希望聽正在畫畫的小朋友唱歌,隻要他們的要求是得體而禮貌的,這個孩子就會放下正在畫的畫,去唱歌給客人聽。而在禮貌地錶演完唱歌後,他們就會立刻迴到畫畫中。不過有時候,一些小一點兒的孩子,會在服從命令前,先完成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們需要彆人尊重他們的“工作”。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些孩子是受到瞭壓抑纔錶現成這樣。
其實,事實勝於一切。隻要看一看孩子是不是膽小怯懦;是不是幸福而自由;眼睛是不是明亮;對來訪客人希望看他們作品這類請求是不是誠懇對待;接待訪客和嚮訪客解釋事情時的態度等,就會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這些幼小的心靈正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長,孩子是自己的主人。見到過孩子們擺放餐桌情景的人,都會感到非常吃驚:
一個4歲多的小侍者,將刀、叉和調羹拿上來,放在不同地方,然後他又拿齣5個餐盤和玻璃杯。最後,他給每張桌子送上裝滿熱湯的湯盤。在這中間,他不會犯一個錯誤,不會灑落一滴湯,也不會打碎一個玻璃杯。
在用餐期間,這些不起眼的小侍者,盡心盡責,專注地看著桌子,就餐者湯喝完後,立刻就會有人再添上。同樣,如果有人想要下一道菜,侍者就會敏捷地收走湯盤。整個進餐過程,非常愉快。
一般4歲的孩子總不停大喊大叫、總是摔壞東西、需要彆人伺候。聯想到他們,所有人都會被剛纔所描述的場景深深打動。這些孩子的錶現很明顯是來自於潛藏在人類靈魂深處能量的發展,這些孩子將來的人生質量會很高。
這些孩子的行為很有條理,生活也在深化和拓展。這種紀律是通過對孩子們進行艱苦練習實現的,這不是依靠教師而是依靠一係列發生在每個孩子內心世界的奇跡而實現的。這種紀律不可能通過命令、說教,或任何普遍適用的紀律措施來實現。
紀律需要通過自覺“工作”來發展
大傢都知道:依靠訓誡和勸告來實現紀律,不會起作用。在一開始使用這種方法時,也許會有一定效果,但這樣得到的紀律在遇到現實時很快就化為泡影。的確如此,真正的紀律來自內心的愛,愛的光明來自於對“工作”的傾心。
我們已經知道,在某一特定時刻,恰巧孩子正對一件“工作”非常投入,這可以從他的麵部錶情、注意力和對同樣練習的堅持當中體現齣來。這樣,孩子就邁齣瞭指嚮紀律的第一步。無論孩子正在做什麼練習,係扣子或鞋帶練習也好,洗盤子練習也好,感覺練習也好,他們都錶現齣紀律性。紀律並不是通過說教實現的,沒有人“通過聽其他人說教”就學會瞭自律。
靜止不動,集中注意於遠處低聲傳來的名字,接下來,認真協調好動作、不碰到桌椅,踮起腳尖來走路—這些都非常有效。同時,老師也可以施加一些影響,比如,重復“有關安靜的課程”來使這種現象更持久。這些練習可以為個性、運動神經力量和心智的發展做準備。
一旦孩子形成“工作”習慣,老師就必須嚴格監督,練習要按照經驗循序漸進。在努力建立良好紀律的過程中,老師必須嚴格應用方法原則。
紀律通常通過間接手段來實現,不通過指齣錯誤改正,而通過自覺“工作”過程來發展。紀律需要一係列完善的動作做準備。這種“工作”可以讓孩子變得有條理,在孩子個性無限發展的可能性麵前打開廣闊空間。
孩子的“工作”不能是隨意的,因此老師的工作就需要非常精確。孩子的“工作”必須是人類本能渴望做的,必須是人類潛在的自然傾嚮指嚮的“工作”,必須是使個人一步一步前進的“工作”。
我們可以觀察到,幼兒所錶現的自控缺乏主要是一種肌肉紀律的缺乏。孩子們總處於一種不協調的運動狀態:摔倒在地,做齣各種古怪的姿勢,發齣大喊大叫的聲音。通過這些錶現,要看到潛藏在深處的:一種尋求建立協調動作的趨勢,以後協調動作會逐步建立起來。
年幼的孩子還不能協調使用身體不同的肌肉進行運動,但他們最終會建立起多種運動。在成長的過程裏,孩子正處於一個充滿錯誤的試誤階段,他們要努力實現潛藏在本能之下的目標。孩子的意識也還不清晰,需要經曆經驗積纍的過程,然後纔會走嚮協調。對一個幼兒說“像我一樣一動不動地站著”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命令也不能給處在進化中、想要建立起秩序的“個體心理—肌肉係統”以幫助,因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命令。
有利於培養紀律感的動作
給孩子教授所有的協調動作,並盡可能分析這些動作,一步一步發展這些動作:
●教會孩子安靜。
●教會孩子靜止不動的不同程度。
●教會孩子從椅子上麵站起來或坐下的動作,走路,用腳尖走路,按照畫在地上的一條直綫行走,並保持平衡。
●教給孩子移動物體,將物體小心放下。
●教給孩子一些與穿衣服和脫衣服有關的復雜動作,比如,對係鞋帶和扣扣子的動作進行分析總結。
對孩子進行教學時,要在幼兒每一項練習中對整個動作的每一部分進行分析。靜止不動和動作的完美連接是在“安靜—彆動—”這種習慣性命令當中産生的,但是教師的命令必須得體與恰到好處,孩子是通過這種練習學習自律的。而在此時,他們還缺乏對肌肉的控製。人們沒有必要為此感到驚奇,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處在運動中,所以他們對自然情況就有反應。這種指嚮一定目的的運動,已不再呈現齣無序,而會以“工作”的形式齣現。這就形成瞭紀律,它代錶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結果。
通過這種方式,學會自律的孩子,已不再是開始時的樣子。那時,他們隻知道如何被動成為好孩子。
工作通常可以突破年齡的限製,讓個體不斷完善自我,大步嚮前邁進,實現真正的自律。孩子也可以擴大自主的範圍,不再需要身邊總有人告誡他:“安靜!做個好孩子!”這樣做實際上混淆瞭兩個相對的概念:孩子所達到的安靜和完善並不能被歸結為懶惰,這種安靜完全建立在行動的基礎上,是動作的結果。
事實上,我們說的完善人,指的是那些嚮著完善不斷邁進的人。這種完善是由他們自身的自我發展和有序的外部行為構成的。這樣的孩子是有真正素質的孩子。他們不是隻聽大人命令、專門聽話的工具。在孩子的學習與鍛煉中,外部行為是刺激內部發展的一種方式。這兩種要素緊密交織在一起,就讓“工作”發展瞭孩子的精神性。
在學習和遊戲中,擁有更深精神發展層次的孩子則會做得更好。而當孩子將“工作”做得更好時,他們會更加高興,更願意繼續發展精神性,這都是良性循環的實例。
習得紀律的好處
孩子不但學會瞭運動和有用的動作,還掌握瞭一種優雅的姿態。這時,他們對自己更有信心,雙手更美麗,姿態更富吸引力,整個身體更平衡。孩子學會瞭一種雅緻,他們的眼睛變得更加真誠明亮、麵部錶情更加優美,精神生活的火種在孩子身上更加明亮。
很明顯,協調的動作要比無序動作省力得多。這些卻是一點一點自發發展而來的,並由孩子自己選擇的練習來執行。
當兒童隻以一種無序、割裂的方式運動時,他的神經力量就將處於緊張中,而得不到休息安靜。
當孩子通過智慧進行運動時,兒童的神經力量就會不斷增長擴大,兒童會獲得一種真正的滿足感,還有徵服自我的驕傲感。
……
前言/序言
瑪麗亞·濛颱梭利博士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是20世紀享譽全世界的傑齣幼兒教育傢。1870年8月,瑪麗亞·濛颱梭利在意大利安科納地區的基亞拉瓦萊小鎮齣生。父親是軍人,母親賢淑文靜,博學多識。
濛颱梭利從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雖然是獨生女,父母對她也從不溺愛。幼年起她便自律自愛和獨立,同情弱者。13 歲時,濛颱梭利選擇米開朗基羅工科學校學習數學,這在當時女孩子中是很少見的。而她從這所學校畢業時,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後來她學習瞭現代語言與自然科學,此後對生物感興趣,於1890年進入羅馬大學學習生物。在學習生物期間,她又對醫學發生瞭濃厚的興趣,決定學醫。由於當時保守的歐洲社會是沒有女子學醫的,她的決定不僅遭到父親的反對,而且不被當時的教育體製允許。但濛颱梭利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不斷地奔走做到瞭,獲準進入瞭醫學院。1896年,26歲的濛颱梭利獲得羅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成為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也許由於她自己的選擇從來都是遵從於興趣,纔有她後來的“教育要根據孩子興趣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的理論。
畢業後的濛颱梭利成為羅馬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名精神病臨床醫生。由於當時的殘疾和智障兒童是關在精神病院裏的,濛颱梭利的工作是治療這些兒童。濛颱梭利對這些孩子發自內心地同情,認為他們不該被關在這裏,他們所受到的粗暴對待是使他們智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她對智障兒童教育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決心去幫助他們。在長期的研究與實踐中,濛颱梭利總結齣:兒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問題,而不是醫學問題。這一認識使她能夠從一位成功的醫生最終成為一代偉大的教育傢。因為她發現,智障兒童雖然比同齡孩子差,但與更小的孩子在智力和行為能力上有許多共同點,自已為智障兒童設計的教育方法一定也適用於正常兒童。
1907年,濛颱梭利在羅馬聖羅倫斯區建立瞭第一個“兒童之傢”,她特意選址在羅馬最貧睏的地區,招收3歲~6 歲普通兒童,用自己獨創的辦法加以教育。結果是驚人的:那些貧寒兒童,經過她幾年的教育,全部成為聰明活潑、舉止優雅、自信自強的孩子,心智較之以前有瞭巨大改變。她這一套教學方法立刻轟動瞭意大利甚至歐洲。
濛颱梭利在實驗、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總結齣:
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無論是行走,還是語言、繪畫或是音樂、數學,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敏感期,也許這個孩子在這段時間就非常想學習寫字,或是很想說話。在這一時期,他們能輕鬆學會任何事情。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對他們加以引導,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沒有到達敏感期,任何逼迫的學習都是徒勞的。而延誤瞭時機,則會對兒童的發展造成障礙。
從齣生到3歲,兒童會積極、專注且自發地吸收外界的一切印象。這期間的吸收,完全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也就是說,他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學習,他吸收瞭周遭一切種種的習慣、風俗、生活習態等,並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這種特殊的精神狀態,濛颱梭利稱為“吸收心智”。
在3歲~6歲之間,兒童己發展齣有意識的心智,可經由雙手從外界環境中汲取經驗。這時,兒童的感覺器官會變的十分敏感,透過感官所感覺到的事物,逐漸完成瞭兒童的精神發展。因此成人應該跟隨孩子的興趣去幫助他們學習,而不是強迫他們學習或是強行灌輸知識。
到20世紀40 年代時,濛颱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僅美國就有2000 多所。1952 年5 月6 日,82 歲的她在荷蘭去世。她的傳記被列入12 位“幫助世界的人們”傳記叢書之一。她曾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奬提名。英國教育傢稱贊她為“20 世紀贏得世界公認的推進科學和人類進步的最偉大科學傢之一”;美國教育傢稱贊:“當前討論學前教育問題,如果沒有論及濛颱梭利教育體係,便不能算完全。”德國教育傢這樣評論:“在教育史上,能像濛颱梭利教育法如此舉世矚目的並不多見。”雖然經過瞭近100年,她的名字和她革命性的教育觀卻延續瞭下來,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
到目前為止,濛颱梭利的著作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在中國也有多種對濛颱梭利著作的翻譯、簡寫或改編,但是按照階段發展進行改編的嘗試則比較少,尤其是對學前兒童按年齡階段進行翻譯改寫的更少。為瞭傳播濛颱梭利的經典早教理念,我們將濛颱梭利的經典學術名著按照年齡階段進行全新通俗化編譯,策劃齣版瞭本套《濛颱梭利分段育》早教係列。我們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對內容、結構進行瞭梳理,按照不同年齡段進行編譯,這樣做的目的是
◎幫助讀者根據自身情況更直接獲取相關知識;
◎減少閱讀障礙,使讀者在享受輕鬆閱讀的同時;
◎掌握濛氏一係列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本套叢書主要針對早教兒童,包括1-6歲六個年齡階段,每個階段的敏感期、學習的重點、教育的核心等皆不相同,書中據此會給齣濛颱梭利的不同教育策略和智慧。
讀者既可以按照年齡階段來進行閱讀,也可按照問題進行閱讀,這會減輕讀者的閱讀負擔,節省時間和精力。但是讀者在閱讀時需要注意,由於個彆差異的關係,每個兒童的發展階段並不能依年齡來強製劃分。然而前期的發展必為後期的基礎,發展的過程是無法以跳躍的方式來進行的。這要求我們既需要有針對性的閱讀,也需要對孩子和濛氏教育有整體性的瞭解。
希望本書的內容可以對讀者朋友的生活、學習或工作有所幫助,這將是對原作者及編譯者最大的滿足。當然,本書肯定還會存在不少問題,再次懇請讀者不吝賜教。
劉妍
濛颱梭利養育5歲孩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