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彩图全解论语全 书》一书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语》原文, 是对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是孔子生平,对孔子所经 历的概述,第三部分是《论语》中重要任务的介绍, 涉及一些重要任务生平的简介,第四部分是孔子思想 的基本概念,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诠释。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 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 ,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 、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 》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 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 圣典。
作为一部经典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所记 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 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全 书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 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的智慧具有广泛普适性, 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 ,所以,它能够跨越时空,到今天仍可以给我们的心 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目录
第一卷 《论语》原文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第二卷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圣
孔子学礼
勤学好问
孔子学琴
筑坛讲学
子路受教
赴周室考察礼乐
鲁国内乱
苛政猛于虎
景公问政
观象知雨
观器识道
阳虎赠豚
教亦为政
执教杏坛
孔子的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学方法
祭祀忘牲
阳虎乱鲁
孔子出仕
诛杀少正卯
夹谷会盟
计堕三都
弃官离鲁
周游列国
孔子适卫
匡城遭围
蒲邑被困
子见南子
临河而叹
桓魅伐树
丧家之犬
孔子适陈
桓子遗命
陈蔡绝粮
子路问津
叶公问政
必也正名
晚年归鲁
季康子问政
请讨陈恒
整理遗产
聚徒授业
弟子三千
西狩获麟
圣人离世
孔子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居官态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学的光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卷 《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
《论语》中所见的孔门弟子
颜回
冉耕
冉雍
冉求
端木赐
仲由
宰予
言偃
卜商
颛孙师
曾点
曾参
澹台灭明
宓不齐
原宪
公冶长
漆雕开
司马耕
有若
闵损
樊须
林放
公西赤
高柴
南宫适
申党
陈亢
巫马施
公伯寮
颜无繇
《论语》中重要相关人物
季平子
季桓子
季康子
阳虎
柳下惠
史鱼
孟公绰
臧武仲
宁武子
卞庄子
遽伯玉
孟懿子
南宫敬叔
子服景伯
左丘明
孟武伯
鲁昭公
鲁哀公
晏平仲
公山不狃
子产
管仲
伯夷、叔齐
齐桓公
公叔文子
齐景公
第四卷 附录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人
天
友
由
仁
爱
文
行
恕
智
善
义
贤
德
笃
敬
信
学而时习之
君子务本
三省吾身
君子不重则不威
礼之用,和为贵
巧言令色,鲜矣仁
温、良、恭、俭、让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六言六蔽
君子不器
过犹不及
言寡尤,行寡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无信不立
小不忍则乱大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教无类
君子固穷
精彩书摘
鲁国内乱 孔子返回鲁国后,继续给学生讲学。鲁国自宣公 以后,公室衰微,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 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军权。鲁昭公二 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在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上 ,当权的季氏将鲁昭公祭祖所用的舞队调走了,只剩 下两人,而在自己宗庙祭祀上用了天子专用的八佾舞 ,并在祭祖撤奠的时候还唱了只有天子祭祖时才能用 的《雍》歌。孔子听说后十分愤慨,认为季氏作为一 个卿大夫擅用八佾舞,违礼僭越,“是可忍,孰不可 忍”!孔子还引用古代的诗说:“相维辟公,天子穆 穆。”意思是说,在奏《雍》这支国乐的时候,天子 站在中央,辟公(即当时的诸侯)站在两边拥护着天 子,然后天子从中间走过。因为天子是国家的象征, 所以态度也非常庄严,绝不会左右乱看。而现在孟孙 、仲孙、季孙这三家权臣,僭用天子才能用的这种庄 严的国乐到家里开舞会,真不知道他们用意何在?季 氏的专横和“违礼”的举动,也引起鲁国朝中群臣的 不满。鲁昭公想削弱以至铲除季平子,以恢复公室权 力。恰好由于季平子和另一贵族邱昭伯两家斗鸡而引 起纠纷,鲁昭公就利用这一矛盾,与邱昭伯和臧昭伯 秘密策划,出兵围困了季平子的相国府。季平子登上 高台向昭公求饶,请求宽恕,鲁昭公不许。季平子又 请求把自己囚禁在费邑,昭公也不同意。又请求给他 五辆车逃亡,还不允许。后来“三桓”中的孟孙氏、 叔孙氏担心季平子失势,自己两家也会由此垮掉,于 是发兵援助季平子攻打昭公。鲁昭公大败,被迫逃亡 齐国。在鲁国这种乱哄哄的内乱局面中,孔子离鲁适 齐。
苛政猛于虎 鲁国陷人内乱后,朝政紊乱,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 逃难,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 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 还能活下来。
孔子决定带着学生离开鲁国前往齐国,一行人来 到鲁国的边境,只见重峦叠嶂的泰山,横亘在齐鲁之 间。那时泰山周围深林茂密,经常有野兽出没,人烟 稀少。孔子一行转到一个山坳时,听到有妇人哭泣的 声音。孔子在车上凝神听了半晌,便让子路停车前去 探问。子路到那妇人跟前问道:“听您哭得这样悲伤 ,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吧?”妇人回答道:“是的。
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后来我的丈夫也死在老虎 口中,最近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吃了。”孔子在一旁忍 不住问道:“既然这里有老虎出没,那你为什么不离 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捐杂税 呀!”意思是说住在这里虽有老虎前来伤人之危,但 没有苛捐杂税,还能勉强度日,若到其他地方去,在 徭役的重负下,更是难以为生了。孔子听后,十分感 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 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景公问政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入仕逞志,所以对天下 大事非常关注。对于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经常进行 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三十岁时,孔子已有些 名气。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景公出访 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他 向孔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过去秦国国土狭小,地处 偏僻,为什么秦穆公却能称霸诸侯,还当上了盟主? ”孔子说:“秦国疆域虽小,但志向却很大;虽然位 置偏僻,却能善用贤能。秦穆公慧眼识才,从牢狱中 提拔了百里奚。不仅如此,秦穆公居然还大胆地让这 个坐过牢的外国人来执掌秦国国政。单看这件事,秦 穆公的胸襟气魄,即便是统治天下都没有问题。” 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孔 子离鲁至齐。到了齐国,孔子又和齐景公见面了。而 这一次,齐景公则是向孔子“问政”,也就是向他询 问如何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孔子说:“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这八个字基本上涵盖了对整个社会伦 理体系的要求,简单说就是:国君有国君的样子,臣 子才会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才会 有做儿子的样子,要严格彼此的规范界定,不要僭越 失其所在,这样国家才能好起来。因为当时鲁齐两国 的政权都操纵在卿大夫的手里,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所以孔子才这么说。
已经上了年纪的齐景公一心只从巩固自己的地位 出发,连连称赞说:“这话说得太妙了,要是真的君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我恐怕连饭都吃不 上了。”但这八个字显然只是一个宏伟的蓝图和美好 的目标,连施政大纲都算不上,现实中又如何能执行 ?齐景公显然不满足于这个答案,又“问政于孔子” ,这一次,他希望孔子能给他提供具体的治国方法。
孔子说:“政在节财”(为政须尽量减省开支)。当 时齐景公生活铺张奢侈,上行下效,骄奢淫逸的风气 普遍盛行于齐国卿大夫之间,君臣、父子问伦理道德 败坏的局面,也导致了上下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所以 孔子才会这么说。这个主张直接针对齐国现状,措施 也比较切实可行。景公深以为然,觉得孔子还是很有 治国才能的。齐景公于是便萌生了任用孔子的想法, 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晏婴以儒 家因循旧制、礼仪繁琐、不合时宜、难以治国为由劝 阻景公不要重用孔子。当时齐国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手 中,所以景公虽悦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孔子师生在齐 国大约居住了两年时间。期间,孔子和齐国的乐官( 太师)谈论音乐。他听了虞舜传下来的名为《韶》的 古乐,并学着奏唱,专心致志,以至接连很长时间食 肉而不知肉味。
齐景公对孔子说:“寡人不能像鲁国对季平子那 样对待夫子,使夫子为上卿,也不忍心让你为下卿。
我能给予你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地位。”但过了几 天,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 救,齐景公说:“我已经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 感到岌岌可危,只好仓皇离开齐国,再次回到了鲁国 。
……
前言/序言
彩图全解论语全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