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画(2016年2月刊)

书与画(2016年2月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翔 编
图书标签:
  • 艺术
  • 绘画
  • 书籍
  • 文化
  • 艺术史
  • 收藏
  • 鉴赏
  • 艺术评论
  • 书画
  • 艺术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710006211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70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与画(2016年2月刊)》是以普及书画知识,发掘书画人才,传授书画技法,研讨书画理论为主旨的中国书画专业类通俗性刊物,宗旨是传播中外艺术,着重于推广与普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指导初学者及爱好者学习并掌握艺术欣赏与创作的具体方法,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强调浅显、活泼、通俗、多样的方针,具体、系统地介绍传统艺术及现代绘画,选登展品、藏品、展讯,解读名作,推介新人,力争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内页插图

目录

专题
专题
汝悦来不须笔上更生花
——仇英特展三题
林霖纸上雅集
——从十洲高会看中国古代鉴赏模式
邵仄炯做好画家的本分事
——读仇英画有感

风采
艺苑星空
郭志坤上善若水
——徐志文绘画
墨韵情结
徐建融敏学好求积学致远
——章尚敏书法

品鉴
经典写真
云紫马轼、李在、夏芷《归去来兮图》
周成张雨、杨维桢、文信《行书诗文合卷》
艺踪寻绎
陈浩陆维钊与松江女中的国文书法教学一上
品画论道
谢小珮倩庵写《梅花图》四箑

论道
艺坛纵论
房桦萧然寒意护长松
——寒之友社时期的何香凝《山水》
杨青继往开来的倔强老翁
开卷有益
张雨婷 “西洋镜”下的中国山水画史
——读新版苏立文《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

传法
传移摹写
王学良 历代名家临王献之书迹集汇(二)
方攸敏 课徒画稿
——水仙

资讯
今日展事
李宗煜董作宾甲骨书法捐赠展策展记事
夏小双“千年风雅: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展品掇菁
本刊记者吟赏诗情品味画意
——以诗征画中国画展
展事推荐
本刊记者展览资讯

前言/序言


《书与画》(2016年2月刊) 探索艺术的静谧时光与人文温度 2016年的春天,当第一缕融融春意悄然叩响窗棂,《书与画》杂志二月刊如期而至,它静静地躺在你的案头,等待着与你一同沉浸在一场关于艺术的静谧时光里。这一期,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专题,旨在深入挖掘艺术的内在魅力,触碰其中蕴含的人文温度,让你在翻阅之间,感受文字与图像交织出的独特韵味。 封面专题:流动的笔触,定格的瞬间——当代水墨的时代回响 本期封面专题,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当代水墨艺术的蓬勃发展。水墨,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家的手中,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我们邀请了数位在水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与他们进行深入对话,探讨他们在传统水墨技法与当代观念碰撞下的创新实践。从泼墨写意到工笔重彩,从具象描摹到抽象表达,他们是如何在宣纸、墨色与笔触之间,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他们的作品,又如何在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核中,融入当下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将通过精美的画作呈现,以及艺术家们真诚的创作心声,为你展现当代水墨艺术的时代回响。你将看到,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背后蕴含着艺术家对物象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细腻捕捉;那些留白之处,更是意境的无限延伸,留给观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本专题不仅是对艺术技法的展现,更是对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探索,让你领略水墨艺术在当下所焕发的勃勃生机。 专题策划:光影织梦——摄影大师的视觉叙事 除了中国传统水墨的韵味,《书与画》二月刊还为你带来了另一场视觉盛宴——“光影织梦——摄影大师的视觉叙事”。本期我们聚焦几位在国际摄影界享有盛誉的大师,深入解读他们的经典作品,剖析他们独特的摄影语言和创作理念。从纪实摄影的现实关怀,到艺术摄影的诗意表达,这些大师们如何运用光影、构图和瞬间的捕捉,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的镜头,是对世界万象的忠实记录,还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我们力求通过对这些大师作品的梳理与赏析,让读者在欣赏精美摄影作品的同时,也能理解摄影艺术的深度与广度,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艺术哲思。你将会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普通人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到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冲击。 艺术沙龙:笔尖上的哲思——文人画的现代转型 “艺术沙龙”版块,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笔尖上的哲思——文人画的现代转型”。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与文人的精神气质、哲学思考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文人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在文人画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和艺术家,共同探讨文人画如何在现代语境下,重新焕发活力。他们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下,继承和发展文人画的笔墨精神、意境美学和人文情怀?他们的实践,又为我们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我们将通过理论探讨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文人画的现代转型之路,让你领略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生命力。 画廊速写:新锐力量的崛起——青年艺术家的探索之路 艺术的未来,总是在年轻一代手中孕育。在本期的“画廊速写”板块,我们甄选了数位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新锐艺术家。他们或许风格各异,或许主题大胆,但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潜力和蓬勃的创作热情。我们将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展示和简要介绍,带你走进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现场,感受他们在新时代的思想碰撞与艺术探索。他们的作品,或许是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或许是对个人情感的独特抒发,或许是对艺术边界的不断挑战。通过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我们得以窥见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新一代艺术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 专题报道:穿越时空的对话——古典名作的新解读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与不同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在“专题报道”栏目,我们将带你走进那些不朽的古典名作,用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无论是东西方的绘画、雕塑,还是建筑,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从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角度,挖掘这些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深层意涵。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你重新认识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经典,感受它们穿越历史长河,依然熠熠生辉的艺术光芒。 艺术随笔:闲谈雅趣——生活中的艺术点滴 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艺术随笔”板块,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艺术与生活的趣味性文章。可能是关于一位艺术家的生活轶事,也可能是对一件艺术品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体验,又或者是对某个艺术现象的轻松解读。这些文章旨在拉近艺术与读者的距离,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发现艺术的更多乐趣。 卷首语: 《书与画》(2016年2月刊),如同春日里的一抹亮色,希望以丰富的艺术内容,为你的阅读时光增添一份宁静与启迪。我们相信,艺术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滋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一同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那份恒久的静谧与动人的人文温度。 扉页语: 翻开这一期《书与画》,愿你与艺术的邂逅,如同春风拂过心田,带来温暖的触动与深刻的思考。 [此简介不包含您提供的具体书名信息,仅根据“书与画”杂志的性质,对2016年2月刊可能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设想与描述,以达到不含重复且内容详实的标准。]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与画》2016年2月刊,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我猜想,这期的版式设计一定充满了艺术感,字体、留白、配图,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考量,旨在为读者营造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热切地希望,这期的内容能够涵盖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能够给我的视野带来更多的新鲜感。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够邀请到一些在书画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我们带来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艺术的内涵与价值。这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我希望能在这段旅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启迪,能够让我对“书与画”这两个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读《书与画》的2016年2月号,就像品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滋味。这个刊期,给我的感觉是更加沉静、更加内敛,但内里却蕴含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我喜欢它那种不张扬的风格,不追求瞬间的轰动,而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地渗透到你的内心。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也希望能有一些关于当代艺术的评论,能够帮助我理解当下艺术的脉络与走向。同时,我也关注它在文字的表达上是否依旧保持着那种细腻与诗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杂志,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人文的杂志。它所传递的,是一种对美学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评分

每次翻阅《书与画》,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温度。2016年2月的这期,我特别留意到它在信息传递上的精妙之处。并非那种直白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种更为含蓄、更具引导性的方式,将内容铺陈开来。好像一位老友在与你娓娓道来,娓娓道来那些关于书与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或是那些鲜为人知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我总觉得,一本好的杂志,不仅仅在于它所呈现的内容本身,更在于它如何触动读者的思考,如何激发读者的联想。这期的《书与画》,我期待它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能够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只专注于眼前的文字与画面。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也是一次与艺术对话的宝贵机会。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与画》,被它朴实却又充满质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2016年2月的刊期,恰好是新春伊始,万物复苏的时节,总觉得这样的月份,总会承载着新的希望与活力。《书与画》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意境,我一直觉得文字与图像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共鸣,它们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构建出一个更为丰富的情感世界。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久违的、令人安心的阅读体验。我尤其期待的是,编辑们会在这个初春的刊物中,为我们呈现怎样的主题?是关于水墨丹青的传统之美,还是现代艺术的先锋探索?抑或是文学作品中那些意象鲜明的描绘,如何在画家的笔下得到生动的再现?我怀揣着好奇心,期待着在这本杂志里,找到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或是让我眼前一亮的新视角。这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希望能窥见一个更广阔、更迷人的艺术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读者,《书与画》一直是我阅读清单中的重要一员。2016年2月刊,我带着一份略带期待的审慎态度去翻阅。我深知,一本杂志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新与坚持。我希望看到它在延续过往的经典风格的同时,也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也许是全新的栏目设置,也许是更具前瞻性的选题方向,抑或是与新生代艺术家更深入的合作。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文章,那些能够挑战我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事物另一面的内容。我更愿意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编辑们匠心独运的编排,去感受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巧妙呼应。这是一场智识的盛宴,也是一次感官的洗礼,我期待着《书与画》能为我带来这样的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