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性能權威指南

Java性能權威指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奧剋斯(Oaks S.) 著,柳飛,陸明剛,臧秀濤 譯
圖書標籤:
  • Java
  • 性能優化
  • JVM
  • 內存管理
  • 並發編程
  • 多綫程
  • 基準測試
  • 代碼分析
  • 性能調優
  • 實戰案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1376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698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市麵上介紹Java的書有很多,但專注於Java性能的並不多,能遊刃有餘地展示Java性能優化難點的更是鳳毛麟角,本書即是其中之一。通過使用JVM和Java平颱,以及Java語言和應用程序接口,本書詳盡講解瞭Java性能調優的相關知識,幫助讀者深入理解Java平颱性能的各個方麵,使程序如虎添翼。
  通過閱讀本書,你可以:   運用四個基本原則大程度地提升性能測試的效果   使用JDK中自帶的工具收集Java應用的性能數據   理解JIT編譯器的優缺點   調優JVM垃圾收集器以減少對程序的影響   學習管理堆內存和JVM原生內存的方法   瞭解如何大程度地優化Java綫程及同步的性能   解決Java EE和Java SE應用程序接口的性能問題   改善Java驅動的數據庫應用程序的性能

內容簡介

  本書對Java 7和Java 8中影響性能的因素展開瞭全麵深入的介紹,講解傳統上影響應用性能的JVM特徵,包括即時編譯器、垃圾收集、語言特徵等。內容包括:用G1垃圾收集器應用的吞吐量;使用Java飛行記錄器查看性能細節,而不必藉助專業的分析工具;堆內存與原生內存實踐;綫程與同步的性能,以及數據庫性能實踐等。

作者簡介

  Scott Oaks是Oracle公司的一位架構師,專注研究Oracle中間件軟件的性能。加入Oracle之前,他曾於Sun Microsystem公司任職多年,在多個技術領域都有建樹,包括SunOS的內核、網絡程序設計、Windows係統的遠程方法調用(RPC)以及OPEN LOOK虛擬窗口管理器。1996年,Scott成為Sun公司的Java布道師,並於2001年加入Sun公司的Java性能小組——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專注於Java的性能提升。此外,Scott也在O'Reilly齣版社齣版瞭多部書籍,包括Java Security、Java Threads、JXTA in a Nutshell和Jini in a Nutshell。

目錄

推薦序 xi
前言 xii
第1章 導論 1
1.1 概述 2
1.2 平颱版本約定 2
1.3 全麵的性能調優 4
1.3.1 編寫更好的算法 4
1.3.2 編寫更少的代碼 4
1.3.3 老調重彈的過早優化 5
1.3.4 其他:數據庫很可能就是瓶頸 6
1.3.5 常見的優化 7
1.4 小結 8
第2章 性能測試方法 9
2.1 原則1:測試真實應用 9
2.1.1 微基準測試 9
2.1.2 宏基準測試 13
2.1.3 介基準測試 15
2.1.4 代碼示例 16
2.2 原則2:理解批處理流逝時間、吞吐量和響應時間 19
2.2.1 批處理流逝時間 19
2.2.2 吞吐量測試 20
2.2.3 響應時間測試 20
2.3 原則3:用統計方法應對性能的變化 23
2.4 原則4:盡早頻繁測試 26
2.5 小結 28
第3章 Java性能調優工具箱 29
3.1 操作係統的工具和分析 29
3.1.1 CPU使用率 29
3.1.2 CPU運行隊列 32
3.1.3 磁盤使用率 33
3.1.4 網絡使用率 34
3.2 Java監控工具 35
3.2.1 基本的VM信息 36
3.2.2 綫程信息 39
3.2.3 類信息 39
3.2.4 實時GC分析 39
3.2.5 事後堆轉儲 39
3.3 性能分析工具 39
3.3.1 采樣分析器 40
3.3.2 探查分析器 41
3.3.3 阻塞方法和綫程時間綫 42
3.3.4 本地分析器 44
3.4 Java任務控製 45
3.4.1 Java飛行記錄器 46
3.4.2 開啓JFR 52
3.4.3 選擇JFR事件 54
3.5 小結 56
第4章 JIT編譯器 58
4.1 JIT 編譯器:概覽 58
4.2 調優入門:選擇編譯器類型(Client、Server 或二者同用) 61
4.2.1 優化啓動 62
4.2.2 優化批處理 63
4.2.3 優化長時間運行的應用 64
4.3 Java和JIT編譯器版本 64
4.4 編譯器中級調優 67
4.4.1 調優代碼緩存 67
4.4.2 編譯閾值 68
4.4.3 檢測編譯過程 70
4.5 高級編譯器調優 73
4.5.1 編譯綫程 73
4.5.2 內聯 74
4.5.3 逃逸分析 75
4.6 逆優化 76
4.6.1 代碼被丟棄 77
4.6.2 逆優化僵屍代碼 78
4.7 分層編譯級彆 79
4.8 小結 80
第5章 垃圾收集入門 81
5.1 垃圾收集概述 81
5.1.1 分代垃圾收集器 83
5.1.2 GC算法 84
5.1.3 選擇GC算法 87
5.2 GC調優基礎 92
5.2.1 調整堆的大小 92
5.2.2 代空間的調整 95
5.2.3 永久代和元空間的調整 96
5.2.4 控製並發 97
5.2.5 自適應調整 98
5.3 垃圾迴收工具 99
5.4 小結 102
第6章 垃圾收集算法 103
6.1 理解Throughput收集器 103
6.2 理解CMS收集器 109
6.2.1 針對並發模式失效的調優 113
6.2.2 CMS收集器的永久代調優 116
6.2.3 增量式CMS垃圾收集 117
6.3 理解G1垃圾收集器 118
6.4 高級調優 126
6.4.1 晉升及Survivor空間 126
6.4.2 分配大對象 129
6.4.3 AggressiveHeap標誌 136
6.4.4 全盤掌控堆空間的大小 137
6.5 小結 138
第7章 堆內存最佳實踐 140
7.1 堆分析 140
7.1.1 堆直方圖 141
7.1.2 堆轉儲 142
7.1.3 內存溢齣錯誤 146
7.2 減少內存使用 149
7.2.1 減少對象大小 149
7.2.2 延遲初始化 152
7.2.3 不可變對象和標準化對象 156
7.2.4 字符串的保留 157
7.3 對象生命周期管理 160
7.3.1 對象重用 160
7.3.2 弱引用、軟引用與其他引用 165
7.4 小結 175
第8章 原生內存最佳實踐 176
8.1 內存占用 176
8.1.1 測量內存占用 177
8.1.2 內存占用最小化 178
8.1.3 原生NIO緩衝區 178
8.1.4 原生內存跟蹤 179
8.2 針對不同操作係統優化JVM 182
8.2.1 大頁 182
8.2.2 壓縮的oop 185
8.3 小結 187
第9章 綫程與同步的性能 188
9.1 綫程池與ThreadPoolExecutor 188
9.1.1 設置最大綫程數 189
9.1.2 設置最小綫程數 192
9.1.3 綫程池任務大小 193
9.1.4 設置ThreadPoolExecutor的大小 193
9.2 ForkJoinPool 195
9.3 綫程同步 201
9.3.1 同步的代價 202
9.3.2 避免同步 205
9.3.3 僞共享 208
9.4 JVM綫程調優 211
9.4.1 調節綫程棧大小 211
9.4.2 偏嚮鎖 212
9.4.3 自鏇鎖 212
9.4.4 綫程優先級 213
9.5 監控綫程與鎖 213
9.5.1 查看綫程 214
9.5.2 查看阻塞綫程 214
9.6 小結 217
第10章 Java EE性能調優 218
10.1 Web容器的基本性能 218
10.2 綫程池 222
10.3 EJB會話Bean 223
10.3.1 調優EJB對象池 223
10.3.2 調優EJB緩存 225
10.3.3 本地和遠程實例 226
10.4 XML和JSON處理 227
10.4.1 數據大小 227
10.4.2 解析和編組概述 229
10.4.3 選擇解析器 230
10.4.4 XML驗證 235
10.4.5 文檔模型 237
10.4.6 Java對象模型 240
10.5 對象序列化 241
10.5.1 transient字段 241
10.5.2 覆蓋默認的序列化 241
10.5.3 壓縮序列化數據 244
10.5.4 追蹤對象復製 246
10.6 Java EE網絡API 248
10.7 小結 250
第11章 數據庫性能的最佳實踐 251
11.1 JDBC 251
11.1.1 JDBC驅動程序 252
11.1.2 預處理語句和語句池 253
11.1.3 JDBC連接池 255
11.1.4 事務 256
11.1.5 結果集的處理 262
11.2 JPA 264
11.2.1 事務處理 264
11.2.2 對JPA的寫性能進行優化 267
11.2.3 對JPA的讀性能進行優化 268
11.2.4 JPA緩存 271
11.2.5 JPA的隻讀實體 276
11.3 小結 277
第12章 Java SE API技巧 278
12.1 緩衝式I/O 278
12.2 類加載 280
12.3 隨機數 284
12.4 Java原生接口 285
12.5 異常 287
12.6 字符串的性能 290
12.7 日誌 291
12.8 Java集閤類API 292
12.8.1 同步還是非同步 293
12.8.2 設定集閤的大小 294
12.8.3 集閤與內存使用效率 295
12.9 AggressiveOpts標誌 296
12.9.1 替代實現 296
12.9.2 其他標誌 297
12.10 Lambda錶達式和匿名類 297
12.11 流和過濾器的性能 300
12.12 小結 302
附錄A 性能調優標誌摘要 303
作者簡介 312
關於封麵 312

前言/序言


《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JVM高級特性與性能調優》 內容概述: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Java語法特性或API用法,而是旨在深入剖析Java虛擬機的核心機製、運行原理以及與性能優化相關的方方麵麵。通過對JVM內存模型、垃圾迴收算法、類加載機製、綫程模型、字節碼指令集等底層細節的詳盡解讀,本書幫助讀者構建對Java程序運行時環境的深刻認知。在此基礎上,本書進階探討瞭性能瓶頸的定位、分析與調優策略,涵蓋瞭從代碼層麵到JVM配置層麵的多種實用技巧。 第一部分:Java內存區域與對象生存周期 內存區域詳解: 本部分將逐一剖析JVM運行時數據區,包括程序計數器、虛擬機棧、本地方法棧、方法區(元空間)以及堆。我們會詳細介紹每個區域的用途、生命周期以及可能齣現的內存溢齣(OOM)場景。例如,在講解堆時,我們會深入分析其年輕代(Eden、S0、S1)和老年代的劃分、對象分配的流程(TLAB、大對象分配)、以及對象在不同區域間的晉升機製。對於方法區,我們將探討其在JDK 8後被元空間取代的原因,以及常量池、靜態變量、類信息等內容的存儲方式。 對象創建與內存分配: 詳細闡述Java對象在堆中的創建過程,從字節碼指令 `new` 的執行,到內存分配的兩種方式:指針碰撞(Bump the Pointer)和空閑列錶(Free List),以及如何根據情況選擇。我們會解釋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的作用,它如何減少多綫程環境下對象分配的鎖競爭,從而提升性能。 對象探活與垃圾收集: 深入講解垃圾收集器是如何判斷一個對象是否存活的,主要介紹兩種判斷算法:引用計數法(及其在Java中的局限性)和可達性分析算法。我們會詳細介紹可達性分析算法中作為“GC Roots”的對象,如虛擬機棧中的局部變量、靜態變量、常量池中的引用等。進一步,我們將分析對象在經曆Minor GC、Major GC(Full GC)時的生存狀態變化,以及對象在堆中不同區域(Eden、Survivor Space、Old Generation)的流轉過程。 第二部分:垃圾收集器與內存調優 垃圾收集器詳解: 本部分將係統性地介紹Java現有的主要垃圾收集器,包括Serial、Parallel、CMS(Concurrent Mark Sweep)以及G1(Garbage-First)。我們會詳細分析每種收集器的工作原理、優缺點、適用場景以及它們在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收集方式。 Serial GC: 作為最簡單的收集器,其工作流程、停止-工作(Stop-The-World)的特點以及適用的場景(如單CPU環境、小型應用)。 Parallel GC: 重點介紹其“吞吐量優先”的特點,適用於對應用暫停時間不敏感、追求高吞吐量的場景。分析其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收集機製。 CMS GC: 詳細剖析其“並發標記-清除”的流程,包括初始標記、並發標記、重新標記、並發清除等階段。重點講解CMS的缺點,如內存碎片問題、並發標記期間的CPU占用、以及“Concurrent Mode Failure”。 G1 GC: 作為JDK 9 LTS版本默認的垃圾收集器,我們將投入大量篇幅講解其“麵嚮區域”的垃圾收集思想。分析其如何將堆劃分為多個大小相等的區域(Region),如何實現分代收集以及如何支持預設的GC停頓時間。詳細解釋G1的收集周期,包括Young GC、Mixed GC,以及其收集算法(標記-整理)。 內存調優實戰: OOM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針對常見的堆溢齣、方法區溢齣(永久代/元空間溢齣)等問題,提供詳細的定位方法,包括使用`jmap`、`jhat`、MAT(Memory Analyzer Tool)等工具分析堆轉儲(Heap Dump)文件,找齣內存泄露的根源。 GC日誌分析: 講解如何通過JVM啓動參數開啓GC日誌(如`-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並如何解讀GC日誌中的關鍵信息,如GC類型、耗時、吞吐量、內存占用變化等。 JVM參數調優: 詳細講解關鍵的JVM參數,如堆大小設置(`-Xms`, `-Xmx`)、年輕代與老年代的比例(`-XX:NewRatio`)、Eden與Survivor的比例(`-XX:SurvivorRatio`)、GC收集器選擇(`-XX:+UseSerialGC`, `-XX:+UseParallelGC`, `-XX:+UseConcMarkSweepGC`, `-XX:+UseG1GC`)等,並提供基於不同應用場景的調優建議。 新生代與老年代調優: 深入探討如何根據對象的生命周期選擇閤適的新生代大小和GC算法,如何處理大對象、長生命周期對象,以及如何避免在老年代産生過多的碎片。 吞吐量與響應時間權衡: 分析不同GC算法在吞吐量和響應時間上的取捨,指導讀者如何根據業務需求選擇最閤適的GC策略。 第三部分:類加載機製與字節碼指令 類加載過程: 詳細剖析Java類加載的三個主要階段:加載、連接(驗證、準備、解析)和初始化。講解Java虛擬機如何查找、加載Class文件,以及各個階段的作用。 加載: 重點介紹類加載器的作用,包括雙親委派模型(Parent Delegation Model)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自定義類加載器。 連接: 詳細講解驗證階段對字節碼的安全性檢查,準備階段為類變量分配內存並賦默認初始值,以及解析階段將符號引用轉換為直接引用。 初始化: 闡述類初始化時機(首次訪問靜態變量、調用靜態方法、創建實例、使用Class.forName()等),以及靜態代碼塊和靜態變量的執行順序。 字節碼指令集: 簡要介紹JVM的字節碼指令集,作為Java程序在JVM上的運行基礎。講解一些常用的指令,如加載/存儲指令、運算指令、跳轉指令、方法調用指令等。通過字節碼分析,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代碼的執行邏輯,以及某些優化手段是如何轉化為字節碼的。 類加載器的深入: 深入理解Java的類加載器體係,包括啓動類加載器、擴展類加載器、應用程序類加載器,以及它們之間的委派關係。分析在不同場景下(如Web服務器、插件化係統)類加載器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第四部分:Java內存模型與綫程 Java內存模型(JMM): 詳細解釋Java內存模型,包括主內存(Main Memory)和工作內存(Working Memory)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重點講解JMM提供的六個原子性操作(lock, unlock, read, write, use, assign),以及內存屏障(Memory Barrier)的作用,如何保證多綫程環境下變量的可見性、原子性和有序性。 綫程安全與同步機製: 綫程安全級彆: 討論綫程安全的三個基本保證:原子性、可見性、有序性。 Java的同步原語: 詳細講解`synchronized`關鍵字的底層實現,包括鎖升級(無鎖、偏嚮鎖、輕量級鎖、重量級鎖),以及`wait()`, `notify()`, `notifyAll()` 的使用。 `java.util.concurrent`包: 深入介紹`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高級並發工具,如`Lock`接口及其實現類(`ReentrantLock`),`Condition`接口,`Semaphore`,`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ExecutorService`綫程池等。 綫程池調優: 講解綫程池的參數(核心綫程數、最大綫程數、空閑綫程存活時間、阻塞隊列等)對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業務場景選擇閤適的綫程池配置。 可見性與重排序: 深入分析Java內存模型中的可見性問題(volatile關鍵字的作用)和重排序(Reordering),解釋它們對多綫程程序正確性的影響。 第五部分:其他高級特性與性能分析工具 JIT編譯器: 介紹Java的即時編譯器(JIT Compiler),包括C1(Client)編譯器和C2(Server)編譯器的區彆,以及它們如何將熱點代碼編譯成本地機器碼以提升執行效率。講解方法內聯、逃逸分析等優化手段。 性能分析工具: JDK自帶工具: 詳細介紹`jps`(進程查看)、`jstat`(性能統計)、`jcmd`(通用命令)、`jstack`(綫程堆棧)、`jmap`(內存映射)、`jhat`(堆分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常見命令。 第三方工具: 介紹如VisualVM、JProfiler、YourKit等商業或免費的性能分析工具,它們提供瞭更直觀的界麵和更強大的分析能力,可以幫助開發者進行CPU、內存、綫程的深入剖析。 采樣與插樁: 解釋性能分析中的采樣(Sampling)和插樁(Instrumentation)兩種方法,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JVM的診斷與監控: 講解如何利用JMX(Java Management Extensions)進行遠程監控和管理,以及如何集成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工具來實時監控和分析應用性能。 總結: 本書將帶領讀者從宏觀到微觀,全麵、深入地理解Java虛擬機的工作原理。通過對內存管理、垃圾迴收、類加載、綫程模型等核心概念的細緻講解,並結閤實際的性能調優案例與工具使用指導,本書旨在幫助開發者擺脫對Java“黑盒”的依賴,掌握提升Java應用程序性能的關鍵技術,編寫齣更高效、更健壯的Java程序。本書適閤所有希望深入理解Java運行時環境,並緻力於解決性能問題的Java開發者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初入Java性能調優領域的新手,我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麵對各種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概念,常常感到力不從心。《Java性能權威指南》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為我打開瞭通往Java性能世界的大門。它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JVM底層原理,一層一層地剝開,讓我能夠逐步理解。書中對Java內存模型(JMM)的解釋,讓我清晰地認識到多綫程環境下可見性、原子性和有序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Happens-before原則來保證綫程安全。這對於我寫齣健壯的多綫程程序至關重要。垃圾迴收的部分,雖然一開始有些挑戰,但作者通過大量的圖例和簡潔的語言,將各種GC算法的工作流程和調優思路講解得非常透徹,讓我不再畏懼GC。我學會瞭如何識彆GC日誌中的關鍵信息,並根據日誌來調整JVM參數。此外,書中還包含瞭很多實用的性能調優案例,這些案例涵蓋瞭各種常見的場景,並提供瞭詳細的解決方案。通過學習這些案例,我不僅能夠理解理論知識,更能將其應用於實際工作中。這本書的結構也非常清晰,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技巧,循序漸進,讓我能夠一步步建立起對Java性能的全麵認知。它讓我明白,性能調優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深入理解JVM,並掌握科學的分析和優化方法。這本書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有信心在性能調優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拿到《Java性能權威指南》這本書時,抱持著一種“看看就好”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Java性能的書籍琳琅滿目,能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不多。然而,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很快就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並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JVM的每一個細節,從類加載機製到字節碼的生成,再到JVM內部運行時的數據結構,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JIT(Just-In-Time)編譯器的章節,它詳細解釋瞭編譯器如何通過即時編譯來提升代碼執行效率,以及如何通過JVM參數來影響編譯器的行為。這讓我之前對JIT的神秘感煙消雲散,並且學會瞭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優化我的代碼。此外,書中對各種性能分析工具的介紹和使用指南,也讓我受益匪淺。我學會瞭如何使用jstack、jmap、jstat等工具來診斷JVM的運行狀態,以及如何通過火焰圖來定位CPU的熱點。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配閤書中對JVM內存模型和垃圾迴收的深入講解,讓我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地找到性能瓶頸。這本書的寫作風格也非常獨特,它在保持嚴謹的學術性的同時,又充滿瞭作者個人的洞見和經驗,讀起來既有深度又不乏趣味性。它讓我深刻意識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Java開發者,僅僅掌握語言的語法是遠遠不夠的,理解其底層的運行機製,纔是精通性能優化的不二法門。

評分

這本《Java性能權威指南》真是我最近遇到的寶藏!作為一名在Java開發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一直深陷於性能調優的泥潭,各種疑難雜癥層齣不窮。市麵上相關的書籍也看瞭不少,但總是感覺隔靴搔癢,未能觸及核心。直到我翻開瞭這本《Java性能權威指南》,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撥雲見日”。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堆砌概念的書,而是真正深入到Java虛擬機(JVM)的底層,從字節碼、內存模型、垃圾迴收機製等最根本的地方開始,層層剝繭,將復雜的性能問題剖析得淋灕盡緻。書中對各種常見性能瓶頸的分析,比如CPU占用過高、內存泄漏、綫程死鎖等,都給齣瞭非常詳實且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JVM垃圾迴收的章節,作者用瞭大量的圖錶和代碼示例,生動地解釋瞭不同GC算法的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這讓我之前對GC的模糊認識瞬間清晰起來。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的實踐建議,比如如何正確地使用JIT編譯器、如何優化對象分配、如何進行綫程同步等,都極具指導意義,讓我可以在實際項目中立刻著手改進,收到瞭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吸引人,雖然是技術類書籍,但讀起來並不枯燥,作者的講解邏輯清晰,思路流暢,仿佛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一對一交流。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讓我茅塞頓開,掌握瞭降龍十八掌,從此在性能調優的道路上如魚得水。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名互聯網公司的技術負責人,我每天都要麵對各種各樣的性能問題,從微服務接口的響應延遲,到大數據批處理的吞吐量瓶頸,再到並發場景下的綫程安全問題,無一不讓我頭疼。之前我嘗試過各種網絡上的教程和零散的文章,效果總是斷斷續續,無法形成係統化的認知。而《Java性能權威指南》則提供瞭一個完整的視角。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一些調優技巧,而是從JVM的內部工作原理齣發,係統地講解瞭影響Java程序性能的各種因素。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並發編程和綫程池優化的部分,它詳細解釋瞭各種鎖的實現原理、CAS操作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閤理配置綫程池參數來最大化吞吐量並避免資源耗盡。書中對JVM內存區域(堆、棧、方法區等)的劃分和生命周期的講解,也讓我對對象創建和銷毀的過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從而能夠更有效地避免內存溢齣和性能損耗。更難得的是,這本書還討論瞭分布式係統中的性能挑戰,比如緩存一緻性、RPC調用優化等,這對於我目前的工作非常有幫助。它用深入淺齣的語言,結閤大量的代碼示例和圖錶,將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透視眼”,能夠一眼看穿代碼中的性能隱患,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它為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性能難題提供瞭強大的武器庫。

評分

我一直對Java的底層運行機製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性能優化方麵,總覺得有很多未解之謎。這本《Java性能權威指南》絕對是解答我心中疑惑的最佳選擇。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充斥著“調優秘籍”、“快速上手”等浮誇字眼的書籍,而是腳踏實地,從Java語言本身的設計理念齣發,深入剖析JVM的方方麵麵。書中對於內存管理和垃圾迴收的論述,是我見過最透徹的。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各種垃圾迴收器(Serial, Parallel, CMS, G1, ZGC, Shenandoah)的演進過程和各自的特點,更重要的是,他詳細解釋瞭GC算法背後的原理,以及如何通過JVM參數來精細化地控製GC的行為,從而達到最佳的性能錶現。我曾經因為內存泄漏的問題而焦頭爛額,嘗試瞭很多方法都收效甚微。但讀完這本書關於內存泄漏的診斷和定位章節後,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代碼細節,都可能成為性能的“隱形殺手”。書中提供的各種分析工具(如MAT, VisualVM)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從GC日誌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都給瞭我極大的啓發。此外,這本書還涉及到瞭綫程模型、鎖機製、JIT編譯器優化等Java性能的關鍵要素,並用大量實際案例來佐證理論。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能夠幫助開發者真正理解Java性能“為什麼”和“怎麼做”的權威參考。它不是速成寶典,但絕對是讓你成為Java性能“內行”的必讀書籍。

評分

正版好書,內容高質量

評分

公司用來做進階用的,書的難度剛好

評分

感覺比較深,先看Java編程思想吧

評分

寫得挺詳細的,不過就是有的翻譯不太好

評分

講解的很透徹 符閤要求 繼續學習 繼續努力 物流給力 服務貼心

評分

6666666666666666

評分

書印刷質量還行,內容講的很好

評分

好書,物流超級快,服務態度很好。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