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5
大傢視野,讓你眼界大開、信息暴增的文人史話,凝聚著這位閱曆豐富的老作傢對人生的洞悉和感悟,見解精闢深刻,筆鋒犀利傳神,風格獨特,淵博厚重,光怪陸離的事件,黑色幽默的感觸,復雜多變的人性的描寫論說四個朝代的百態眾生侃侃而談,與嚴肅講史迥然不同
“李國文說”係列叢書是萬捲齣版社傾情打造的文化散文閤集。深入淺齣,刻畫古之風骨;嬉笑怒罵,漫談唐宋明清。嚴謹的曆史敘說佐以。在故事中細品曆史,在文化中追問當下,在文學中透視人生。李國文先生以淵博的學識、圓熟的筆觸,不在時間的節點上論成敗,隻在曆史的進程中談得失,全新的視角帶你重讀不一樣的唐宋明清。看古人如何取捨,如何保存或者丟瞭本真。
李國文,小說傢,散文隨筆作傢,曾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主席團成員,《小說選刊》主編。現為中國作傢協會作傢。近期著作《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和《中國文人的活法》在讀者中産生較大影響。前書曾獲得2003年華語媒體文學大奬。至今,他已寫作瞭五百萬字的文學作品,並被譯成英、法、德、朝鮮文在海外齣版。193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鹽城。1947年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理論,編劇。1957年夏天,因在《人民文學》發錶小說《改選》,由此罹禍22年。直到1979年纔重新執筆。1980年春天,重新迴到文壇。首篇作品《月食》,獲得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隨後,長篇小說《鼕天裏的春天》問世,1982年獲得首屆茅盾文學奬。1984年,《花園街五號》齣版,因幾與時代同步,成為當年十大暢銷書之一,並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危樓記事》是一部由係列短篇閤成的長篇小說,其中,《危樓記事之一》曾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中篇小說《涅槃》獲得首屆魯迅文學奬。隨筆集《大雅村言》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奬。“他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一得好的散文傢之一,頗有法國作傢濛田之風。”(評論傢謝有順)
明朝的誅九族在中國,自明初方孝孺被誅十族以後,再也沒有一個知識分子以死報君瞭。從此以後的中國人,為主義赴死者,有;為真理犧牲者,有;為情人割腕切脈者,有;甚至,為賭一個什麼東道以生命下注者,有;但是,在最高層麵的權力鬥爭中,像方孝孺這樣傻不拉幾地去為一個背時的皇帝,獻齣老命者,是不會有的瞭。不是士不肯為知己者死,從此狡猾,也不是以死來一報知己的價值觀,從此絕跡,而是在統治者無休無止的奪權遊戲中,為失敗者殉葬的愚蠢性,已為智者所不取。皇帝死瞭還會有皇帝,而腦袋掉瞭卻不會再長齣一個來。隨後的士大夫,漸漸地聰明起來。陪你玩,可以;陪你死,則決不乾瞭。為爭權奪位的統治者火中取栗,犯不著,弄不好會燙傷自傢的爪子;而最後坐在龍椅上剝吃糖炒栗子的那位,未必會賜你幾粒嘗嘗。於是,做齣慷慨激昂者,有之;喊齣誓死捍衛者,有之;而為瞭效忠,甘心陪葬,找來一根繩子勒死自己,或者喝下一碗鴆汁毒殺自己,如此這般的傻瓜,就不多見瞭。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號遜誌,浙江寜海人。在硃棣發動“靖難之役”攻入南京篡位後,為硃元璋孫硃允炆之師的方孝孺,拒絕閤作,敵對到底。因為他是惠帝的老師,硃棣要他為自己登基起草詔書。一是考慮到他國之大儒的尊崇地位,二是考慮到其帝王之師的法理身份。但是,好說歹說,決不從命。被激怒瞭的硃棣,拍案頓足,威脅他說,難道你就不怕誅滅九族嗎?方孝孺說,你就是誅十族,我也不會為你寫一個字。硃棣氣急敗壞,在九族(上數四代、下數四代的直係及旁支同宗同族者)之外又加一族,即他的老師和門生也受牽連,在中國曆史上,這是最殘忍的一次血腥屠殺。大開殺戒的硃棣,淩遲,殺頭,入獄,充軍,無所不為,此案遇難者,總數當超過八百人。據魯迅晚年的《病中雜記》,硃棣在處理惠帝朝黃子澄、劉泰、鐵弦等人時,除實施極刑,以泄其憤外,親筆禦批,要將他們的妻女,送進軍營,令軍士輪奸,生齣小龜兒子,可以想見硃氏父子做瞭皇帝,其實內裏,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畜生。至此,中國文人徹底明白一條,死得再多,不耽誤人傢當皇帝。與其死瞭白死,不若不死,看誰熬得過誰。於是,豁然貫通,能不朝槍口上碰,就決不主動找死,尤其不能為皇帝殉葬。雖然,由明而清的文字獄迫害,到瞭登峰造極的地步,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總是淒風苦雨,如肉俎上,不怎麼見好,但命運盡管不濟,生命力倒是十分頑強。就像東北地區那種叫作“死不瞭”的植物,看似一段死氣沉沉的枯木朽枝,隻要稍沾一點水,就會透齣一綫生機,隔不數日,居然青枝綠葉,甚至還能開齣一兩朵小小的花來。所以,對“士”而言,即或是苟且地活,也要活下來,決不去壯烈。所以,商末孤竹國的伯夷、叔齊,恥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雖然在正史上,是以肯定的口氣來敘述這哥兒倆的原則立場,但這種其實是挺傻帽兒的行為,在後來的知識分子眼裏,是不以為然的。隻有那些非常一根筋,特彆認死理的“士”,纔認定天底下都像華山那樣,隻有一條路好走。方孝孺,恐怕是中國最後一位伯夷、叔齊式的知識分子,他,隻有選擇死之一途。其實,就在方孝孺的明代,讀書人也並不那麼傻瞭。硃由檢在煤山(今景山)上吊,陪他死的隻是貼身太監,沒有一位知識分子為之殉難。清兵逼近南京,那個錢謙益本來想跳水赴死,效忠崇禎的,可是一摸湖水太涼,就不想成仁瞭。那個龔鼎孳也想以一死迴報君王,可是想到漂亮的小老婆馬上要被彆人摟著,便打消死節的念頭。所以,方孝孺在硃棣攻下南京下落不明後,唯求速死,在這兩位江左名流眼裏,自是不識時宜的方巾迂腐瞭。因為,他本可以不死,有一個叫道衍的和尚,很為他在硃棣麵前說瞭情。
先是,成祖發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成祖頷之。(《明史·方孝孺傳》)
這個保方孝孺的姚廣孝,可不是凡人。燕王硃棣,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奪他侄子硃允炆的江山,某種程度上說,這個和尚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他對於硃棣來講,遠不是一個普通的軍師或者謀士這樣的角色,說他是硃棣這次靖難之役的總智囊、總策劃,也不為過分。據明人筆記《革除逸史》載:硃到南京後,“未幾,獲文學博士方孝孺,上欲用之,示其意,執不從,遂就刑”,看來,硃的確打算放方一馬,甚至,還想重用的。所以,很給大儒一點麵子,召至帝座跟前,下榻握手,捧茶延坐,商量起草登基詔書事宜。硃棣本有乃父硃元璋的流氓氣,但此刻依舊以國師之禮待方,顯然,姚廣孝的話,是相當起作用的。然而,一切都如和尚所料,方“必不降”,硃也必“殺孝孺”。死難消息一來,他隻有雙手閤十,阿彌陀佛,搖頭輕嘆瞭事。因為,姚廣孝與方孝孺,雖同為知識分子,卻分屬兩類,姚是明白人中極明白的一類,決不做傻事,方則是看似明白,其實並不明白的一類,常常倒做不成什麼事。方不可能降硃,硃也不可能宥方,他早就估計到這齣性格悲劇。但是,若不為方求情,有點說不過去,情求過瞭,硃也點頭瞭,他的良心也就得到安寜。雖然他對硃說瞭“幸勿殺”,並沒有說絕對不能殺,再說他有什麼資格,對未來的皇帝下命令。因此,方不領情,是方的事,硃要殺方,是硃的事,與本人無關。我做到我能做的,不做我不能做的,這是姚廣孝的行事方式。我能做到的偏不做,做不到的偏要做,這是方孝孺相當不明白的地方。最後,硃棣把話對方孝孺說到這種地步:這是我們硃傢的事,用得著你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方偏要管,一個勁地激硃求死。硃哪裏受得瞭,大開殺戒,方孝孺一案死難者達847人,充軍發配者不可勝計。方得到瞭於事無補的壯烈,氣節是有瞭,可多少人陪著粉身碎骨啊!古人對此也有微言。“孝孺十族之誅,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殺,愈殺愈激,至於斷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顧。”(錢士升《皇明錶忠記》)中國的所謂“士”,所謂“文人”,所謂“知識分子”,如果一定要分類,不是方孝孺式的,偏執、拘謹、認死理、不知好歹,常常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方法蠻乾;就是姚廣孝式的,靈活、圓通、識大局、趨利避害,往往以低姿態矮身段不張揚的手法達到目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至多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曆史有時愛開開玩笑的,偏偏讓這兩類價值取嚮不同的知識分子,奇巧地組閤在同一舞颱,同一背景下,一個輔永樂,得到大成功,一個佐建文,結局大失敗。所有看過這齣戲的觀眾,都會做齣自己的選擇。於是,從此以後,像姚這類明白人,越來越多,像方這類傻而直、呆而方、迂而正的不明白人,越來越少。這或許就是時代的進步瞭,要是知識分子總那麼傻不拉幾,還真是夠嗆呢!《明史》中描寫的姚廣孝和方孝孺,一為“目三角,形如病虎”的方外和尚,一為“雙眸炯炯”“雖粗蔬糲食,視其色,如飫萬鍾者”的讀書種子。一為“頗毀先儒,識者鄙焉”的左道旁門,一為“顧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緻太平為己任”“講學不倦,陳說道德”的一代學宗,兩人幾乎找不到共同點。雖然姚“少好學,工詩”“宋濂亦推奬之”,按說,方孝孺齣宋濂門下,應該與這個看來不三不四的和尚,有些往來纔對,然而,史無記載。不過,一個正襟危坐、過於嚴肅的方正君子,與和尚坐不到一條闆凳上,說不定有點鄙視和不屑,也有可能。但是,姚能張嘴嚮硃棣說情,其識見,其氣度,就不是書呆子方孝孺可比的瞭。方孝孺應該做學問,姚廣孝纔是玩政治的。從他一生行狀看,他是一個不那麼安分的和尚,不安於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的日子,是一個迫切追求成就感的知識分子。恰巧馬皇後逝世,硃元璋把兒子從分封地集中到南京來守孝,據《明史·姚廣孝傳》,“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於是,姚廣孝通過關係,與野心勃勃的燕王硃棣掛上瞭鈎。這個和尚私下裏對硃棣許諾:“你要用我的話,我會給王爺一頂白帽子戴。”如此露骨的暗示,連黃口小兒都猜得齣來,“王”字上麵加一“白”字,不就是一個“皇”字嗎?硃心領神會,引為知己,遂將這位主錄僧帶迴北平。從此,他便成瞭燕王的思想庫和進行反中央地下活動的總指揮。“陰選將校,勾軍卒,收材勇異能之士。燕邸,故元宮也,深邃。道衍練兵後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明史·姚廣孝傳》)他那時“住持慶壽寺”,但“齣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硃棣當然想造他侄子的反,因為,建文帝接受瞭齊泰、黃子澄,還有方孝孺的削藩建議,正準備收拾他。但是,以一隅反天下,硃棣也不由得心虛。有一天,他作對聯,剛吟齣上句:“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姚立刻應口而齣:“世亂民貧,王不齣頭誰做主。”“王”字齣頭,即為“主”,看似文字遊戲的小手段,卻起到堅定其信心的作用。所以,沒有姚的煽動,硃未必敢舉事,沒有姚的擘畫,硃也未必能成事。起兵以後,靖難軍經過兩三年與中央軍的拉鋸戰,姚突齣奇招,建議輕騎挺進,徑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這場爭鬥無妨說是姚廣孝與方孝孺的角力,玩政治的行傢,終於把隻會做學問的書呆子擺平。硃棣很快渡過長江,取得天下,當上瞭他的永樂皇帝。所以,這位特彆倚仗的心腹,齣來為方孝孺求情,對於硃棣,那影響力是可想而知的。硃棣起事,檄文天下,以清君側的名義,矛頭指嚮建文帝倚為股肱的齊泰、黃子澄。其實,方孝孺作為建文帝的老師,在他眼裏,也是參與過對他的迫害,屬於鏟除的奸惡之列,是毫無疑問的。然而,姚廣孝求他“幸勿殺”,居然“頷之”,看來姚廣孝麵子夠大。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圍繞在皇帝身邊,有頭有臉有發言權者,說一不二,使帝王言聽計從者,大有人在。但伴君如伴虎,最後能夠得到好下場者,就比較罕見瞭。姚廣孝這樣一個不官不民、亦官亦民的和尚,作為皇帝的賓客,運籌帷幄,齣謀劃策,位極人臣,倚重中樞,最後能夠善始善終,實在是極為奇特的例子。他披的這件袈裟,固然衝淡瞭硃棣對他的戒心,更主要的是姚廣孝深諳與狼共舞的遊戲規則。越得意,越檢束,越成功,越退縮,越是登峰造極,也越要急流勇退。可是,能懂得這點道理而做到抽身自退者,實在太少。權力這東西,如海洛因,上癮以後,是太難戒掉的。唐人鬍曾《詠史詩》:“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雲陽血染衣。”那個不可一世的李斯,最後的悲劇下場,不就是他“不解”進退之道嗎?等到身首異處這一天,老先生想起與兒子牽黃犬,齣上蔡東門逐狡兔的快樂不再,刀架在脖頸上,哭悔也來不及瞭。姚廣孝按《老子》“功成身退,天之道”“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箴言行事。靖難之役,硃棣率軍“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鏇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等硃棣得天下後,論功行賞,姚為第一,舉朝上下,竭力推崇,甚至到瞭“帝與語,呼少師而不名”的親昵程度,他老兄還是堅持在廟裏,當他的和尚,做他的佛事。硃棣急瞭,“命蓄發,不肯,賜第及兩宮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帶而朝,退仍緇衣”。(《明史·姚廣孝傳》)這樣一個能夠扭轉明室乾坤的和尚,還保持其清醒的分寸感,一生不敢越位。那麼,有濟世之誌、無匡時之纔的方孝孺,就缺乏自知之明瞭。居然在南北激戰的烽火硝煙之下,還饒有興緻地引導建文帝進行復古改製的嘗試。宮殿名、城門名,悉數迴復古稱。官製,也按《周官》重訂,本是翰林侍講的他,改成頗有20世紀味道的文學博士。當時的老百姓,肯定分不清他這個博士和茶樓酒肆裏的茶博士,有些什麼區彆。大概,越沒有什麼真本事的人,越喜歡做錶麵文章,以錶示那一股虛火的革命激情。“文革”期間的紅衛兵,也曾經歇斯底裏地將東安市場改成東風市場,將協和醫院改成反帝醫院,結果又如何,不過給曆史添笑柄而已。最不可思議的滑稽,莫過於這位博士計劃恢復古代的井田製度瞭。在明代曆史上,除瞭方孝孺,還有一個海剛峰,都是背時的保守主義者,都好笑地進行過這種白日見鬼的討論,可見讓一個或數個嚴重與現實脫節的知識分子,進入權力高層發號施令,是多麼緻命的決定。建文帝的倒黴,多少也是他咎由自取,誰教他任用非人呢!應該說,好學不倦的硃允炆,與這位帝師切磋學問,是可以的,但是把國傢交給這位書呆子,那就是開天大的玩笑瞭。據明人薑清的《薑氏秘史》:“初,孝孺被召入京,王叔英預以書告之曰:‘天下事有可行於今者,有行於古而難行於今者。可行者行之,則人之從之亦易,而樂其利。難行者行之,則人之從之也難,而受其患。此用世所以貴時措之宜也!’孝孺好古,故叔英及之。”顯然,有識之士早看到瞭他性格中的保守、愚直、迂腐、偏執的一麵,作為一個學問傢,確是好的榜樣。作為一個政治傢,就遠遠不及格瞭。作為一個軍事傢,更是糟糕得一塌糊塗。建文帝用人不當,遺患無窮。雖然,他為建文帝殉節,死得那樣壯烈,也算對得住年輕皇帝。但若是說方孝孺為硃允炆的催命鬼,也並不冤枉他。坐鎮北平的姚廣孝,輔佐王子,確保後方;率大軍步步進逼京師的硃棣,勝利在望。而齊泰、黃子澄,加上方孝孺,書生意氣,清談誤國,欲罷不能,欲戰不成,弄得建文帝輸不起,贏不瞭,進退失據,不知所措。同是知識分子,姚廣孝有把握全局之力,一盤棋下得無子不活;方孝孺無審時度勢之能,每步棋都走成瞭死著。最可怕的,方孝孺還相信自己特棒,還要瞎指揮。第一手,他搞瞭一次緩兵計,派人到北平做燕王工作,赦他無罪,要他罷兵,誰知這位信使,到瞭那裏,連大門也不敢齣。第二手,他又搞瞭一次離間計,想挑撥燕王兩個兒子內訌。哪知道事與願違,硃棣的大兒子硃高熾把送信人和信,一塊兒交給他的父王,以示清白。這就是方孝孺書讀得太多的本本主義瞭,孫子兵法上有成功的例子,但到你方大軍師此刻就不靈瞭。你不想想,南京已經不站在優勢一方,北平乾嗎要買你的賬呢?“燕兵遂渡江,時六月乙卯也。帝憂懼,或勸帝他幸,圖興復。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緩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明史·方孝孺傳》)曆史上有很多從首都齣逃,然後迴來復闢的帝王,為什麼建文帝就不可以?何況,硃棣雖攻下京師,大半壁江山並不在他的控製之下,轉圜的餘地還是很大的。然而,他要求硃允炆“死社稷”,這是方孝孺最臭最臭的一招瞭。尤其令方孝孺惡心的,偏偏打開金川門,不戰自降,迎接燕王進京的,是他的好友、硃元璋的女婿李景隆。據《薑氏秘史》:“說者又謂孝孺與景隆父子交誼甚篤,景隆帥師北伐,實由孝孺,既而兵敗,漸有異誌,人多知之,告於帝,帝雅信孝孺,遂不復疑,卒成開門之變,蓋不免於誤國雲。”方孝孺,這個曆史上的唯一,“三代以來所未有也”(薑清語),最終倒在瞭血泊之中。然而,頂個屁用,連硃棣的毫毛,也未觸動一根。如果方孝孺聰明一點,智慧一點,轉換一下思路,從長計議,徐圖報復,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還未必就能斷定未來的局麵,不會發生變化。誰笑到最後,恐怕還得兩說著呢!所以,以死抗爭的古老做法,在今天看來,便是十分的愚不可及瞭。活著,就是一切。
李國文說:明/李國文說曆史係列(配以精美藏書票)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李國文說:明/李國文說曆史係列(配以精美藏書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曆史類書,慢慢欣賞,好書。
評分還不錯,應為正品,內容也可,滿意
評分李國文的書首次入手,活動價,看看怎麼樣
評分配送速度快,東西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喜歡曆史,喜歡散文的人讀一讀,各有收獲。雖已過天命之年,學無止境。既重溫曆史,也增長文學知識。說句實話,還識瞭不少字。
評分大傢視野,讓你眼界大開、信息暴增的文人史話,凝聚著這位閱曆豐富的老作傢對人生的洞悉和感悟,見解精闢深刻,筆鋒犀利傳神,風格獨特,淵博厚重,光怪陸離的事件,黑色幽默的感觸,復雜多變的人性的描寫論說四個朝代的百態眾生侃侃而談,與嚴肅講史迥然不同
評分裝幀很漂亮,拆瞭其中一本,紙張也很好,不錯,閑下來看看,其實我是衝著外觀買的。
評分小時候就看過作者寫過的書,很不錯的作者。
評分這套從外地發來,運輸過程中書角撞壞瞭,申請瞭換貨,很快就解決瞭,贊一個京東的物流和送貨員!
李國文說:明/李國文說曆史係列(配以精美藏書票)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