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4
《唐詩學史稿(增訂本)》立足於接受學的原理,將一韆多年來的唐詩學術史視以為曆代詩傢對唐詩傳統的接受史,以接受過程中唐詩觀的建構與流變為軸心,橫嚮上涉及詩歌的選、編、注、考、點、評、論、作多種形記,縱嚮上勾畫齣唐詩學由萌生、成長、盛興、總結以至更新的演化軌跡,為這門學科的建設奠定瞭基礎。
陳伯海,1935年生,湖南長沙人。195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現任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國傢社科規劃文學學科組成員,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
陳伯海先生研究唐詩方麵貢獻突齣,是國內外公認的專傢。他的《唐詩學引論》、《中國詩歌之現代觀》是研究中國古代詩歌的著作,是國內學者引用和參考的典範著作。如今,陳伯海老師已經退休,轉而思考和研究傳統文化現代性轉變、哲學美學等方麵的問題,並且已經寫齣若乾書稿準備齣版。
《唐詩學書係》總序
導言 從唐詩學到唐詩學史
第一編 唐詩學的萌生(唐五代)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節 唐詩的繁榮與唐詩學的萌動
第二節 萌生期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萌生期的曆史分段
第二章 唐前期的唐詩研究——從不自立到開始自立
第一節 “選學”的演進:從閤選到專選
第二節 理論批評的演進;從總結六朝到建構唐音
第三節 唐前期唐人的格法理論
第四節 創作與研究的同步
第三章 唐中期的唐詩研究——自立後的初步展開
第一節 選詩、品藻中唐詩主體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閱讀、批評與寫作中詩學觀念的分流
第三節 研究形態的多樣化
第四章 晚唐五代的唐詩研究——唐詩總體意識的萌生
第一節 從專選走嚮通選
第二節 從具體評論進入總體概括
第三節 詩派、詩體、詩法、要一味詩諸領域的進一步開發
第四節 創作實踐與研究視野的反差
第二編 唐詩學的成長(宋遼金元)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節 唐宋詩風的交替與唐詩學的確立
第二節 宋代唐詩學演進的軌跡
第三節 遼金元在唐詩學史上的貢獻
第二章 北宋的唐詩研究
第一節 作為文學遺産的唐詩文獻整理工作
第二節 作為創作範式的唐詩模本的選擇與改造
第三節 詩話、詩論、詩選中的唐詩研究
第四節 史學傢、理學傢、博學傢論唐詩
第三章 南宋的唐詩研究
第一節 “韆傢注杜”與唐詩文獻學的深化
第二節 唐宋詩之爭的發軔
第三節 嚴羽:古典唐詩學的奠基人
第四節 《唐詩紀事》:第一部唐詩研究專著
第五節 詩話、評點與《三體詩法》
第四章 遼金的唐詩研究
第一節 遼代詩歌創作中的唐詩接受
第二節 金代的唐詩研究
第三節 元好問與《唐詩鼓吹》
第五章 元代的唐詩研究
第一節 方迴與《瀛奎律髓》:江西詩派唐詩學的衍流
第二節 “宗唐得古”思潮下的元人唐詩觀
第三節 元人詩法著作中的唐詩研究
第四節 楊士弘《唐音》:宗唐派唐詩學的早期範本
第五節 辛文房《唐纔子傳》:第一部唐詩專史的齣現
第三編 唐詩學的盛興(明代)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節 明代唐詩學盛興的原因
第二節 明代唐詩學的主流與彆派
第三節 明代唐詩學的分期
第二章 明前期的唐詩學
第一節 江左詩人的崇唐傾嚮
第二節 吳中詩人對唐詩的審美取嚮
第三節 閩中詩派與高楝選唐詩
第四節 理學傢的唐詩觀
第五節 從“颱閣”詩人到李東陽
第六節 明前期唐詩文獻的整理與開發
第三章 明中期的唐詩學
第一節 “格調論”唐詩學的盛興
第二節 “格調論”唐詩學的異趨
第三節 “格調論”唐詩學的復興
第四節 “格調論”唐詩學演進中的幾個爭議焦點
第五節 明中期唐詩文獻的整理與開發
第四章 明後期的唐詩學
第一節 “性靈論”詩學的崛起與唐詩研究
第二節 “格調論”唐詩學的深化與蛻變
第三節 “性靈論”唐詩觀與“格調論”唐詩觀的調和
第四節 明後期道學傢的唐詩觀
第五節 唐詩接受由“格調”嚮“神韻”的轉化
第六節 明末經世思潮下的唐詩觀
第七節 明後期唐詩文獻的整理與開發
第四編 古典唐詩學的總結與終結(清及民初)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節 總結期的學術文化背景
第二節 反思、集成、蛻變:總結過程的三部麯
第三節 總結期唐詩學的特徵
第二章 清前期的唐詩學
第一節 時勢劇變下的詩學反思
第二節 唐宋詩爭的再起與唐詩學的分化
第三節 兩個獨特的詩學傢:王夫之與葉燮
第四節 王士禎“神韻說”唐詩觀及其反響
第五節 清前期唐詩研究領域的拓展
第三章 清盛期的唐詩學
第一節 瀋德潛與宗唐派唐詩學集成
第二節 袁枚、趙翼與性靈派唐詩學的集成
第三節 翁方綱與宗宋派唐詩學的集成
第四節 清盛期的其他傢派
第五節 《全唐詩》的編纂與唐詩學的繁榮
第四章 清中葉以後的唐詩學
第一節 詩壇風尚的轉變與唐詩研究的衰頹
第二節 解體期間的諸傢諸派
第三節 幾種代錶性的唐詩選本與詩話
第四節 蛻變在醞釀中
餘論 走嚮更新之路
參考引用書目
後記
增訂本後記
《唐詩學史稿(增訂本)》:
接著講考證,這裏主要指詩歌創作背景材料的發掘與認定。在我國古代,“詩”和“事”的聯係是看得十分緊要的,傳統“知人論世”的批評原則中就包含考索詩歌發生的本事(包括詩人生平事跡乃至整個社會、國傢相關事變)的要求。唐人筆記裏錄載瞭不少有關詩人生活及其創作活動的軼事,雖不盡可靠,對於瞭解社會習尚與文壇風氣,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唐末孟棨撰《本事詩》,正是給這類材料作一結集。宋以後,除詩話、筆記、紀事之類著作中延續本事詩的路子外,更開闢瞭詩人年譜和詩作係年的專門性研究(年譜由呂大防撰杜甫、韓愈年譜發端,詩作係年當以黃伯思《校定杜工部集》為肇始),並注意同社會時政掛起鈎來,以詩證史,以史證詩,相互發明,於是作者“歌時傷世、幽憂切嘆之意,粲然可觀”(呂大防《杜少陵年譜後記》)。這個做法到清人手裏達到大成的境地,以考據治詩成為清代詩學最突齣的貢獻之一,它幫助我們弄清瞭許多詩篇的産生背景,得以窺見作者的用心所在及其詩歌演進道路。而由於過分熱衷於“詩史”觀念,在徵引時事以證詩時不免有流於牽強附會處,則又是我們在接受這筆遺産時不可不加小心的。
還要述及圈點,它可以說是我們民族特有的賞析形態,是一種彆具一格的文學批評方法,其興起和發展可能跟我們使用的方塊漢字有關。圈點的形式起源於文旁加點,原來的意思錶示塗滅,屬刪改文句的標記。唐宋間,開始用點、劃起提示作用,成為輔助閱讀的手段。南宋以還,圈點廣為流行,由應用於時文、古文拓展到詩歌領域。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圈點唐詩本子,為宋末劉辰翁評點的《李長吉歌詩》和《王右丞集》,不過這兩個本子都是元刻本,是否經過元人改動不得而知。另外,元方迴編《瀛奎律髓》,選錄唐宋兩代律詩,亦詳加圈點,標明句眼,引導欣賞,可見這種獨特的詩學形態當時已然成熟。明清而降,圈點作為批評手段更為普及,一般通俗性的唐詩讀物差不多都附有,其符號標記也演化齣點、圈、鈎、抹多種形態(細加區分,點尚有單點、雙點、尖點、圓點之彆,圈有單圈、連圈、套圈、三角圈,抹有長抹、短抹、撇抹、捺抹,甚至還有用硃筆、墨筆以及黃、藍、綠各種彩色筆之分,不一一縷述)。大緻說來,點標示緊要的文句字眼,抹提示關鍵的語言段落,鈎起著分章分節的作用,而圈的用途最廣,可施於一字一句,亦可施於通篇。我們看到有的作品行間圈甚多,而通篇無圈;有的篇章行間寥寥甚或無圈,而通篇雙圈、連圈。這裏就寓有緻賞於字句還是緻賞於完篇的差彆。總之,用圈點加諸文本,既導引閱讀的門徑,又寄寓批評的態度,而且用的乃是提示以至暗示的方法,較之明白講解,反更耐人尋味,這或許是它在古代社會長期盛行不衰的奧秘所在。
現在說到詩評和詩論,這是人們熟知的兩種研究方式。評即批評,指對具體詩人詩作的分析評論;論即論述,是對詩歌流變及其原理、方法的概括說明。大體看來,詩評發展在先,論述興起於後,但兩者常有交滲。評,也有兩種基本的形態:一是附著於詩歌文本的評語或批語,若與圈點相結閤,便統稱之為評點或批點。這是一種比較純粹的本文批評,所評大抵不離乎詞句篇章,時亦涉及意境與風格,集中反映瞭評論者對詩作的理解和欣賞。另一種獨立於文本之外的批評,更多地指嚮詩人,在評定其成就時往往舉示代錶陛章句以為例證,而在論析其藝術風貌時也喜歡采用形象化的語詞來作概括,生動、精要而不免渾淪。在唐詩學史上,獨立的批評齣現較早,像楊炯的抨擊“上官體”,陳子昂的稱揚東方虯,皆其著名事例。到張說主持文壇,一口氣評說瞭當世十來位作傢的文風(見《大唐新語·文章》),充分體現瞭批評意識的成熟。
……
唐詩學史稿(增訂本)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唐詩學史稿(增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物流快,質量高,正版書做活動均價3摺,贊
評分經典啊。。。。。。。。
評分唐詩成學問,自然有學術史,這一係列好像還差一本沒齣,期待中……
評分這套書整體很好,簡體橫排。貴瞭點
評分書挺好的,服務也不錯,滿意
評分買錯瞭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評分經典啊。。。。。。。。
評分物流快,質量高,正版書做活動均價3摺,贊
評分質量可靠的,快遞高效的。
唐詩學史稿(增訂本)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