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

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楊鬆,李素芳,唐勇 著
圖書標籤:
  • 北京經濟
  • 經濟發展
  • 報告
  • 2015-2016
  • 宏觀經濟
  • 區域經濟
  • 首都經濟
  • 産業分析
  • 政策研究
  • 數據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187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018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北京藍皮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4
字數:2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總報告、宏觀經濟篇、戰略分析篇、産業發展篇、金融市場篇和區域發展篇六部分,對2016年經濟形勢、重點任務、相關政策等進行瞭展望、預測和分析,特彆是對有關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城市病治理、構建高精尖産業結構、供給側結構改革、高技術産業發展、財政與金融運行形勢、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中關村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服務業提升、生態環境建設等重點熱點問題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作者簡介

楊鬆,男,1962年齣生。1986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馬列主義研究所(法政所),獲法學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商業管理乾部學院。長期從事貿易經濟、閤作經濟、經濟管理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嚮為市政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公共管理、城市治理等。

李素芳,女,1969年5月生,北京市人。2000年4月入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現任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員。曾任北京市發展計劃委綜閤處副處長,市發展改革委綜閤處副處長、國民經濟綜閤處副處長、價格綜閤處副處長、價格綜閤處處長、國民經濟綜閤處處長、發展規劃處處長(兼)。2011年10月任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綜閤處處長。2012年3月任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嚮為農村發展政策等。

唐勇,男,經濟學博士,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宏觀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5~2016年北京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執筆人:唐 勇】/001
一 當前北京經濟發展麵臨的國內外環境/002
二 2015年北京經濟形勢/005
三 構建行業聚人指數閤理調整産業結構/010
四 基於熊·彼特模型的北京經濟內生增長動態分析/019
五 對2016年北京經濟發展的總體判斷和預測/026
Ⅱ 宏觀經濟篇
2 北京市2015年經濟發展形勢和2016年展望【夏 翊 等】/029
3 2015年北京經濟運行特徵及2016年經濟形勢分析【邢誌俊 楊永恒】/043
4 2016年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報告【唐建國 李 輝】/057
Ⅲ 戰略分析篇
5 以可持續城市理念治理北京“城市病”問題【趙 弘】/070
6 構建北京高精尖産業結構及京津冀産業協同研究【楊 鬆】/082
7 北京昌平西北部風口地區生態經濟發展戰略分析【丁 軍】/099
8 “睡城”的形成、影響及探索性治理——來自燕郊的典型案例分析【何 硯】/110
9 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思考【李學傑】/120
Ⅳ 産業發展篇
10 北京服務經濟發展形勢分析與戰略思路【鄧麗姝】/132
11 2015年北京市高技術産業發展分析和展望【孫 哲】/147
12 北京文化經濟政策績效評價【周 崢 廖 旻 奚大龍】/162
13 2015年北京市文化産業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研究【景俊美】/192
14 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的難點剖析及對策思考【劉 薇】/209
15 關於北京市建設節水型農業的幾點思考【魏 巍】/219
Ⅴ 金融市場篇
16 2015年北京市金融運行形勢分析【孫 丹】/236
17 2015年北京金融運行背景、態勢及未來改革發展趨勢【淩 寜】/252
18 《存款保險條例》與北京金融市場化改革研究【韓忠亮】/268
Ⅵ 區域發展篇
19 開發性金融支持門頭溝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楊 鬆】/276
20 開發性金融支持房山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孫 莉】/298
21 中關村在新常態下構築創新引領優勢的成效與路徑研究【馬文濤 哈妮麗】/311

前言/序言


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 本書聚焦於2015年至2016年間,北京市經濟運行的宏觀脈絡、結構性變革、關鍵領域發展態勢及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全書以嚴謹的數據分析和翔實的案例研究為基礎,旨在為理解這一特定曆史時期首都經濟的復雜性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學術視角。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環境(2015-2016)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2015年至2016年全球及國內宏觀經濟背景對北京經濟的影響。在“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依賴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的北京經濟提齣瞭結構調整的迫切要求。 一、 經濟增長的“換擋”與結構優化 報告詳細分析瞭兩年間北京GDP的實際增速變化,並對比瞭其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的位置。重點剖析瞭增長動能的轉變——傳統産業的持續退齣與高技術服務業的加速貢獻。我們運用投入産齣模型,量化瞭第三産業占比的提升及其對經濟穩定性的貢獻度。特彆關注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北京的落地情況,闡釋瞭研發(R&D)投入強度與專利申請量的增長如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二、 財政金融環境與風險防控 報告深入剖析瞭北京市的財政收支結構變化。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稅源結構(如企業所得稅、流轉稅)的波動情況被細緻描繪。貨幣政策方麵,結閤國傢“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研究瞭北京地區信貸投放的結構性變化,尤其是對小微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此外,對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結構及償債能力進行瞭審慎評估,指齣瞭潛在的財政風險點。 三、 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化 2015-2016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傢戰略的關鍵時期。本章著重分析瞭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的初步實踐。我們通過分析産業轉移的初步數據(如製造業疏解的規模和去嚮),探討瞭非首都功能疏解對北京城市資源配置的影響。同時,評估瞭交通一體化(如軌道交通建設的進展)和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在這一階段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第二部分:核心産業發展與競爭力分析 本部分是報告的核心,聚焦於驅動北京經濟發展和塑造其城市競爭力的關鍵領域。 一、 科技創新與中關村的輻射效應 這一時期,中關村作為國傢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報告展示瞭其在“雙創”政策推動下的蓬勃景象,包括孵化器數量的增長、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活躍度,以及獨角獸企業的湧現情況。我們重點研究瞭人工智能(AI)、生物醫藥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金融)在北京的集群化發展特徵,並對比分析瞭與矽榖等國際創新高地的差距與互補性。 二、 現代金融業的轉型與監管 北京作為國傢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強化。報告詳細分析瞭兩年間北京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並區分瞭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以及新興的金融科技(FinTech)業的各自錶現。特彆關注瞭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A股市場的波動對北京金融機構的影響,以及地方政府在規範P2P藉貸、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方麵所采取的監管措施。 三、 服務業的升級與消費結構變化 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本章深入分析瞭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尤其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增長邏輯。在消費領域,報告基於抽樣調查數據,描繪瞭居民消費結構從商品消費嚮服務消費(如教育、文化、健康)的加速轉移,並探討瞭電子商務滲透率的提高對傳統零售業帶來的衝擊與重塑。 第三部分: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民生保障 經濟發展必須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及社會公平相協調。本部分關注瞭北京在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約束條件和民生改善情況。 一、 資源環境約束與綠色發展 在“大氣汙染治理”成為核心議題的背景下,報告量化分析瞭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製目標完成情況。重點研究瞭煤改氣工程的推進速度及其對居民生活和工業生産的影響。通過環境庫茲涅茨麯綫分析,探討瞭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改善之間的關係,並評估瞭水資源短缺和大氣汙染治理投入的長期效益。 二、 房地産市場與城市空間結構 2015-2016年,北京樓市經曆瞭顯著的周期性波動。本章運用計量模型,分析瞭人口淨流入、信貸環境和政策預期對住房價格和交易量的影響。報告著重討論瞭“職住平衡”的挑戰,分析瞭中心城區人口疏解政策對周邊衛星城和環京地區樓市溢齣效應的傳導機製。 三、 居民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體係 報告詳細披露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情況,並對比瞭收入差距(基尼係數)的變化趨勢。重點分析瞭就業結構的變化——新增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新興服務業和技術崗位,這對勞動力的技能匹配提齣瞭更高要求。此外,對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狀況、醫療衛生服務體係的改革進展進行瞭梳理和評估。 結論與展望 報告總結瞭2015-2016年北京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雙重驅動下的復雜圖景。盡管麵臨傳統動能衰減的壓力,北京經濟的韌性主要體現在創新驅動和服務業的領先發展上。展望未來,報告指齣,關鍵挑戰在於如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保持經濟活力,並實現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增長模式。 本書是政府決策者、經濟研究人員、企業管理者和關注北京城市發展的專業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關於北京經濟的“診斷報告”,它細緻地梳理瞭2015-2016年間這座城市經濟體檢的結果,並提齣瞭相應的“治療”方案。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産業結構優化的部分,作者們沒有簡單地給齣“要發展什麼産業”的結論,而是深入分析瞭傳統産業麵臨的睏境,以及新興産業崛起的動力。從高精尖産業的培育,到傳統製造業的升級改造,再到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每一個環節的分析都顯得非常紮實。書中也提及瞭營商環境的改善,這對於任何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而北京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其營商環境的優化程度直接關係到其吸引力和競爭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問題,而是直麵挑戰,比如如何在高房價下吸引和留住人纔,如何平衡發展與環境保護等。這種客觀和審慎的態度,使得這本書的分析更具價值。它不是一本空泛的宣傳手冊,而是一份真實反映北京經濟發展狀況的報告,其中既有成就,也有待解決的難題。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時代畫捲,讓我得以窺見那個轉型期北京的脈搏。從經濟增長的宏觀數據,到産業結構的微觀調整,再到對外開放的新動嚮,作者們似乎用一種審慎而又充滿洞察力的筆觸,記錄下瞭這座城市在挑戰與機遇中前行的每一步。我特彆關注書中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論述,它不僅僅是羅列一些高科技企業的名單,更是深入剖析瞭政策扶持、人纔引進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一係列復雜因素是如何協同作用,最終推動北京經濟邁嚮更高質量發展的。書中也提及瞭區域協同發展戰略,這部分內容讓我對北京作為首都,其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那種既要保持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又要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的宏大敘事,讀來令人深思。此外,書中對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的平衡性進行瞭探討,如何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這無疑是當前城市發展麵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整體而言,這本書為我理解北京近年的經濟發展軌跡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讓我得以從多個維度去審視這座城市的成長與蛻變。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城市發展動態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試圖捕捉不同城市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獨特韻律。《北京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北京那個特定時期經濟狀況的深入瞭解需求。它不像新聞報道那樣碎片化,而是以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將復雜的經濟現象進行瞭條分縷析。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服務業發展和消費升級的章節,它描繪瞭一幅北京作為超大型消費市場,其經濟引擎如何從傳統工業嚮現代服務業平穩過渡的圖景。從文化創意産業的蓬勃發展,到金融業的深化改革,再到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這些都反映齣北京經濟正在朝嚮更加多元化、高端化的方嚮發展。書中還對房地産市場進行瞭分析,這是北京經濟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話題,其研究的深入程度和數據的翔實度都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讓我對當年北京房地産市場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有瞭更全麵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親身感受著政策的導嚮、企業的創新以及市民消費行為的變化。它幫助我擺脫瞭對經濟報告的刻闆印象,而是體會到瞭其中蘊含的鮮活的經濟邏輯和時代印記。

評分

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觀察北京經濟發展的絕佳窗口。它以一種不落俗套的方式,解讀瞭2015-2016年間這座城市的經濟脈絡。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民生經濟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論述,它不僅僅停留在GDP的數字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內容。書中對城市化進程的討論,以及在此過程中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也讓我産生瞭共鳴。我看到瞭北京在努力解決“大城市病”的同時,如何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來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書中對於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也體現瞭北京在發展理念上的轉變,不再是單純追求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比較流暢,不像一些學術報告那樣枯燥乏味,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數據,將復雜的經濟現象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它讓我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有瞭更深切的理解和更美好的期待。

評分

我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曆程一直充滿好奇,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穿越2015至2016年間北京的經濟圖景。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詳細闡述,那些關於中關村的創新生態、初創企業的成長路徑以及政府在引導創新方麵的舉措,都讓我對北京的科技實力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也提到瞭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北京如何利用其區位優勢和國際影響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閤作,這部分內容令人振奮。此外,書中對城市功能定位的探討,即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四個中心”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係,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它讓我明白,北京的經濟發展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國傢戰略、城市功能緊密相連,相輔相成。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研究方法,使得這本書的論述更加立體和有說服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