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嶽南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湖南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4047559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0006
品牌:博集天捲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2
字數:49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曆史紀實文學大傢嶽南十年增刪,深刻再現艱危歲月傑齣大師群體沉默而光榮的曆程,還原中國文化版圖中不應被忘卻的一頁。《南渡北歸》先聲之作,附贈甲骨學大師、書法大傢董作賓甲骨文書法精美書簽。用紙考究,典藏之選。

著眼中國抗戰艱危的六年,聚焦戰時具國際影響力卻被人遺忘的文化中心——李莊。聚集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館、北大文科研究所、同濟大學、營造學社等一流人文大師與理工醫學學者,庇護珍貴的國寶與史籍。

民國史料精細校訂,披露颱灣“中研院”大量檔案資料,以及大師後人、李莊故人的親曆者口述記錄。

探究曆史真相:中研院吃人事件、傅李米貼案、同濟、國寶被劫案,作者以精細的曆史考證,酣暢淋灕的筆墨,探究細數被遮蔽的秘辛往事,剖析民國研究院與大學的製度與傳統,對當代也可資藉鑒。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生動刻畫大師學者的個性與追求,如天纔學人領袖傅斯年的霸氣、考古學大師李濟的耿介、甲骨學大師董作賓的守拙、中國建築學之父的梁思成的苦心孤詣,詩人林徽因的感時憂世,纔女遊壽的孤傲剛烈……他們承受飢餓、病痛與死亡,麵對轟炸、匪患、紛爭,窮且彌堅,在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下做齣瞭世界一流研究。

在中國的艱難時刻,先生卓然剛毅的風骨,正是民族的底氣!


內容簡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大批學術教育機構學者、師生被迫嚮長沙、重慶、昆明等地區遷徙。1940年,因戰事趨緊,同濟大學師生遷往川南古鎮李莊,繼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等機構先後輾轉而來,一時間,眾多一流學者和大批珍貴文物古籍匯聚李莊——這個被傅斯年稱為“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作品以紀實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暢的筆墨,全景再現瞭在李莊的學者們艱苦卓絕的生活與學術曆程,突齣刻畫瞭霸氣的學人領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學大師李濟,苦心孤詣的建築學泰鬥梁思成,堅忍的詩人林徽因,孤傲的纔女遊壽,執著學術的董作賓、梁思永等先生的鮮明個性,以及他們麵對貧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脅,守望相助、窮且彌堅的精神風骨。在中國艱危的六年,他們不離故國,焚膏繼晷,薪傳火播,在人文學科領域取得瞭世界性的榮譽,承續發展瞭中國文化的命脈。

作品還著重對“研究院吃人事件”以及傅李衝突、同濟校長與教授紛爭、國寶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瞭細緻探查,對其中的人事糾葛、研究院與大學的製度等進行瞭深刻剖析。同時兼述李莊鎮傳奇曆史、風土人情和當地官僚、士紳在抗戰前後不同的人生命運,對多年被掩蔽的人物與事件做瞭詳細的披露,讀來令人感懷憶往、嗟嘆不已。


作者簡介

嶽南,原名嶽玉明,山東諸城人,1962年生,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曆任宣傳乾事、編輯、颱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傢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韓、法、德文版齣版,海外發行達百萬餘冊。另有《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傳記作品十餘部,其中《南渡北歸》三部麯在海內外引起轟動,《亞洲周刊》評其為2011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之冠,稱其展現齣全球華人的軟實力及不斷“嚮上的力量”

精彩書評

或許,這部作品嚮人們提供的文化精髓就隱化於這難言的、如同林徽因詩中所述的“萬韆國人像已忘掉”的曆史記憶之中吧!

——李光謨(著名翻譯傢,李濟之子)


真正讓我産生心靈震撼的是什麼呢?其實是流亡該地的大師以及普通知識分子,嚮世界展現的不屈的精神風骨,那就是隻要活著,哪怕隻有一口氣,仍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努力地乾下去,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相反卻是血脈僨張,靈性飛揚,散發齣一種堅硬如石的特質。——嶽南


目錄

序 言 長溝流月去無聲001

序 章 001

第一章 淪陷與流亡011

逃齣北平_011

清華園結義_016

殷墟考古發掘_022

第二章 南渡自應思往事035

長沙、長沙_035

今天到瞭昆明_045

“同大遷川,李莊歡迎”_062

第三章 揚子江頭第一古鎮075

三大傢族的閤縱連橫_075

從昆明到李莊_087

“研究院吃人”事件_100

第四章 險象環生的山坳109

揭開“吃人”的秘密_109

清華校長梅貽琦李莊遇匪_119

史語所被劫案_124

第五章 李莊剿匪記131

同濟校友與兵工製造_131

川南匪患_139

沉屍揚子江_149

第六章 亂離之世159

金嶽霖來到李莊_159

林徽因的病與老金的情_165

傅斯年辭職彆重慶_172

第七章 悲傷年代177

傅斯年上書蔣介石_177

曆史深處的又一件隱秘_192

悲情李濟_198

第八章 自由中國的心髒207

李約瑟的李莊之行_207

傅斯年與李濟的衝突_219

李霖燦:從聖地歸來_240

第九章 國土重光265

十萬青年十萬軍_265

勝利前後_270

夏鼐被劫案_277

“江南纔女”憤而離去_293

第十章 我東曰歸,我情依遲315

波蘭籍教授魏特之死_315

同濟大學校內紛爭_321

校長易人_331

同濟歸海_338

第十一章 南望北歸347

英辭未擬,惜此離思_347

婚戀,山東人就愛乾這種事_355

還都南京_374

第十二章 抉 擇385

再南渡_385

北歸故園_388

不思量,自難忘_393

代後記:《南渡北歸》的先聲之作413


精彩書摘

揭開“吃人”的秘密

就在傅斯年奔赴李莊之時,國民政府內政部嚮四川省政府拍發電報,其中有“前方在抗戰,後方搗亂”等語,下令省政府與宜賓專署配閤當地政府和駐軍整治李莊的社會秩序,讓內地遷來的各學術機構、學校有個安靜的工作、學習環境,同時穩定抗日後方的局勢雲雲。

宜賓方麵接到省政府轉來的電令,經過分析,認為這一事件的齣現,極有可能是因為有人故意煽風點火,這夥人可能來自兩條暗道:一是當地的漢奸故意製造謠言,以達到擾亂後方,給抗日前綫施加壓力的目的;二是共産黨地下武裝藉機製造混亂,趁勢組織農民和失業商人、官僚以及無業遊民等搞武裝暴動。而這些人大多是當年張守恒、洪默深等組織的所謂“川南工農革命軍”造反暴動的“殘渣餘孽”。一旦讓他們藉機成瞭氣候,在李莊甚至整個川南鬧將起來,將是一件不得瞭的大事。身在陪都重慶的蔣介石最忌恨的就是共産黨拉人入夥搞暴動。如真的造起反來,宜賓專署不知有多少地方大員或駐地軍官要遭革職查辦,甚至拿入大牢落個“鞦後問斬”的結局。想到此處,坐宜賓專署第一把交椅的專員冷寅東不敢怠慢,立即下令組織一批地方要員和兩個營的兵力,親自帶隊,乘“長虹”號火輪(老式輪船,1949年後歸四川省輪船公司所有,20世紀70年代退役)順江而下,嚮李莊進發。當船行至宜賓與李莊之間的雙流溪戰略要地時,按照預定方案,一營兵力棄船登陸駐紮,其他人員和官兵繼續沿江東下,在李莊碼頭登陸。

冷寅東來到李莊,立即於南華宮大殿召集鄰縣縣長,鄉鎮長,民團、聯防頭目,駐軍首領,中央研究院方麵的李方桂、李濟、董作賓、梁思永、陶孟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劉敦楨,以及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等各色人物開會。在聽取瞭相關匯報後,冷寅東下令各縣、鄉鎮的負責人先在自己掌管的地盤內,組織力量嚴查密訪,除查齣藉機造謠搗亂的漢奸外,著重探查暗藏的共産黨人,對當年張守恒、洪默深等“川南工農革命軍”及其九族,進行地毯式的清查。一旦查清與“吃人”謠言有關者,立即捉拿歸案,押入大牢,老虎凳與辣椒湯伺候。

各縣、鄉鎮長迴歸自己掌管的一畝三分地,迅速組織民團、警察及聯防隊員展開調查。但查來查去,幾天過去,各地除抓獲一批地痞流氓、遊手好閑的無業者,以及參與造謠或聚眾滋事、嚮史語所和同濟大學發難的愚昧鄉民外,並未發現共産黨的秘密組織與事件指揮的綫索。冷寅東聽罷,盡管心有不甘,倒也算一塊石頭落地。在他看來,隻要沒有共黨分子從中搗鬼,幾個地痞流氓和無知鄉民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與興師動眾。但既然已經興師動眾來到李莊,總得有所作為或動作,好給上司有個交代,於是冷寅東再次於南華宮召開會議,商討對策。

此時,傅斯年已抵達李莊並應邀參加瞭會議。除上次參加會議人員外,李莊的黨部書記羅南陔,區長張官周,鎮長楊君慧,士紳李清泉、張訪琴、羅伯希、王雲伯等也應邀參加。會議討論的主題有二,一是被抓人員如何處置;二是如何平息事態,消除謠言,體麵地收場?

眾人吵吵嚷嚷,爭論瞭半天,各種意見相持不下,一直在桌旁默不作聲的黨部書記羅南陔突然起身道:“諸位,能不能容兄弟我說幾句?”

人們停止瞭爭吵,目光漸漸轉瞭過來,主持會議的冷寅東望瞭羅南陔一眼,點頭道:“好,好,下麵聽羅先生的高見。” [1]

羅南陔清瞭清嗓子道:“依兄弟愚見,那些被抓起來的人中既然沒有共黨異己分子,沒必要非來個老虎凳與辣椒湯伺候,老虎凳暫且放著備用,歉收之年,弄一罐辣椒湯也不易,還是留著給感冒發燒者喝吧。至於中央研究院、同濟大學吃人,在兄弟我看來確有其事,怎能怪罪鄉民傳播消息?”

話音剛落,南溪縣縣長葉書麟霍地起身,沉著臉,目光逼視羅南陔,厲聲道:“南陔兄,你是不是昨晚貓尿騷兒喝高瞭,到現在還沒醒,果真如此,我勸你還是到外麵醒醒再開尊口吧。”

葉書麟冷不丁地橫插一杠子,會場氣氛驟然緊張起來,眾人望望羅葉二人,開始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羅南陔略做沉思狀,微笑道:“兄弟我是不是喝多瞭,請縣長大人聽完我的話再下結論不遲。諸君子在李莊逛街的時候已經看到瞭,有幾傢牛肉館門前堆著牛骨頭,不用查,館子裏肯定殺過牛。還有幾傢羊肉館,門口也擺著一堆骨頭,這個館子幾乎是天天宰殺羔羊。中央研究院和同濟大學醫學院在室內室外擺著人頭、人骨,還有完整的人屍體,這不是殺人、吃人是什麼?諸位仁兄想想在下所言是否有理?”

“放肆!你這是哪傢道理?分明是一派鬍言!”葉書麟因一時摸不清羅南陔的真實意圖,怕把事情攪得過於復雜,讓自己這個父母官不好收拾,臉色鐵青,怒氣衝衝地對羅指責起來。

羅南陔並不理會這位縣太爺的態度,依舊微笑道:“當然,兄弟我剛纔所說,隻是一般民眾的心理和看法,並不代錶在座諸兄的心理。試想,這鄉間農民整年在山中勞作,與水土樹木、五榖雜糧打交道,哪曾見過這等風景?他們咋個曉得和理解這幫搞學問與教學的專傢,是在研究古人類和解剖人體?因不曉得和不理解,就像在牛肉館、羊肉館門前看到的情形一樣,誤認為是吃人。常言道,不知者不為罪嘛,我說對抓起來的人沒必要把他們按在老虎凳上捏著鼻子灌辣椒湯,搞得殺豬一樣號叫連天。兄弟我的意思,除幾個尋釁滋事、唯恐天下不亂的小混混,其他人想個法子,如按頭捏鼻讓其學學狗爬狗叫等教訓一下就行瞭。至於那些不知內情的民眾,兄弟我也有辦法對付,古人雲,解鈴還須係鈴人,由中央研究院和同濟大學各自辦個展覽,把那些人頭、屍骨拿齣來讓大傢看看,再做些適當的解釋並發布,謠言可不攻自破矣!兄弟我的話完瞭。由於鄙人纔疏學淺,見識不多,不當之處,兄弟自當謝罪。”羅南陔說罷,衝眾人一一拱手,坐瞭下來。

會場一陣沉默,此前沒有人會想到羅南陔說齣這番頗具懸念與幽默感的話來,葉書麟更感到意外,頓覺尷尬萬分,隻好扭頭咳嗽幾聲,故作冷靜地點火抽起煙來。

冷寅東見眾人沉默不語,把目光轉嚮正含著煙鬥噴雲吐霧的傅斯年,微笑著以徵詢的口氣道:“孟真先生,請談談您的高見吧。”


傅斯年與李濟的衝突

李約瑟走後,李莊古鎮復歸平靜,隻是平靜中更添瞭一分寂寞、孤獨與憂傷。由於生活水平每況愈下,活動空間過於狹窄,人文氣息不斷凋零飄散,最終導緻流亡此處窮睏潦倒的教育、科研機構人員失去瞭初來時的熱情與嚮心力,交往中漸漸互生芥蒂,變得冷漠,甚至成為仇寇。

“淮南米價驚心問,中統銀鈔入手空”[29],此為西南聯大在昆明組建後,陳寅恪前往任教時所作的詩句,藉以形容當時的生活狀況,知識分子麵臨的窘境,如七七事變前每月支350元薪的教授或研究人員,到瞭1943年,支取薪水按當時生活指數摺算,隻相當於戰前的13.60元,且越往後摺閤越少,幾乎形同一堆廢紙。麵對錢不再值錢,物價一日三漲,“中統銀鈔入手空”的殘酷現實,國民政府決定對公教人員發放部分薪水,另一部分由食米代替,稱為“米貼”。

1943年3月1日,在李莊的史語所人員都接到一張由會計室送達的錶函,上書“頃接總辦事處函,關於教職員及工役食米,擬依據需要發給實物,前規定錶式,即請盡速填寄處”[30]。通行瞭幾韆年的貨幣製度,如同滾滾流動的江河之水,在戰亂和社會劇烈動蕩的雙重擠壓下宣告枯竭,乾枯的河床再度掀起漫天風沙,社會流通機製無可奈何地迴到瞭以物易物的原始社會商品流通的起點。史語所同人以及其他幾傢科研機構人員,以自己殫精竭慮的精神成果,換來的就隻是一堆大米,且有一部分米總是散發著黴爛氣味。

很快,越來越多的人染上瞭疾病,有的竟至一病不起,甚至登瞭鬼錄。在昆明時經常與傅斯年就某一學術問題唇槍舌劍,並總占上風的史語所第一“勇士”董同龢,當年結婚時的皮鞋早已賣掉,穿一雙自製的草鞋度日。1943年6月2日,他上書傅斯年,曰:“同龢之子及妻先後患痢,適值本所醫師離所,聞本年曾訂有臨時輔助法,茲同龢之情形未悉仍能適用否,懇請設法予以救濟。”[31]

董氏嚮傅斯年訴苦,而此時的傅氏已到瞭靠賣書生活的境地,可謂有苦無處訴。據史語所研究人員屈萬裏迴憶:這個時候,傅斯年每餐隻能吃一盤藤藤菜,有時隻喝稀飯。實在接濟不上,就賣書度日。傅斯年嗜藏書,平日之積蓄,幾乎全部用在瞭買書上,可以想象,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是不肯賣書的。而每次忍痛賣書換來糧食,除解決自傢的燃眉之急,還周濟史語所的下屬朋友。在史語所董作賓傢庭人口最多,遷往李莊後,生活幾無保證,傅斯年便拿賣書的錢給予接濟。[32]

麵對全所人員越來越艱難的生存條件與他們發齣的“救濟”呼聲,嚮來“目空天下士”的傅斯年,不得不低下高昂的頭顱,忍辱負重,與當地政府飽食終日的官僚交涉,有時不惜打躬作揖,以求援手。傅斯年留下的遺物顯示,這一時期,他曾用當地齣産的竹紙親筆給駐宜賓的四川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王夢熊寫過一封求助的長信,信曰:


請您不要忘記我們在山坳裏尚有一些以研究為職業的朋友們,期待著食米……

敝院在此之三機關,約(需米)一百石,外有中央研究院三十石,兩項共約一百三十石,擬供應之數如此……夙仰吾兄關懷民物,飢溺為心,而於我輩豆腐先生,尤為同情——其實我輩今日並吃不起豆腐,上次在南溪陪兄之宴,到此腹瀉一周,亦笑柄也——故敢有求於父母官者。[33]


此種窮愁的生活與繁重的工作狀況,使傅斯年高血壓病再度發作,黑發急劇變白。當時在李莊史語所讀書的青年學者王叔岷迴憶說:“傅先生有時跟我聊天,忽然他不知說到哪裏去瞭,他嘆道:‘唉!我這個將死之人!’他的頭發愈來愈白瞭,他說:‘我沒有經過中年,由少年就跳到老年瞭!’”[34]許多年後,當王叔岷在颱灣孤島迴望大陸並懷念李莊生活的時候,不無深情地說:“史語所及文科所,不是傅先生的魄力,哪能輾轉數韆裏遷移至幽靜的深山裏,毫無空襲顧慮,為國傢保全珍貴文物,更培養學術人纔!一切煩惱睏苦,傅先生一人擔當,他又患血壓高,焉得不速老!”[35]叔岷之言,確屬實情,無怪乎李約瑟到來時,把隻有47歲的傅斯年估成瞭55歲——這恰是傅斯年在颱灣孤島死去時的年紀。

麵對闆栗坳居住的一群男女學者兼老人孩子的窮睏,傅氏在上下求索、四處聲援救濟的同時,不忘在得到點滴成果時苦中作樂,難得地幽上一默。王叔岷迴憶說:“所中同仁都很清苦,很少肉食,有次傅先生在重慶籌得一筆小款,附一封信,托人帶迴來分贈同仁,要職位低人口多的,分得多。因此職位高的就不高興,齣怨言。傅先生附信中已經提前說:‘你們分得這筆錢後,有的人一定大吃,有的人一定大罵。’傅先生就是這樣風趣。”[36]

除瞭糧食物資需要“救濟”,傅斯年更知道缺醫少藥的嚴重後果,稍有不慎,即緻貽誤人命。而此時,原來聘請的一位醫生因無法忍受史語所的貧睏,辭職遠去,傅隻好又從外邊聘請一位姓張的醫生來所為大傢服務。但這位醫生令所有人員大失所望。據石璋如迴憶說:“醫務所的陳設非常簡單。以前醫務所的蕭醫生,與同人、眷屬處得很好,病理講解也很清楚,護士小姐也很親切。後來蕭醫生離職,換成綽號‘開水先生’的張醫生,因為許多同人去看病,張都要說喝開水,久而久之醫務所就門可羅雀,他也被起瞭綽號。”[37]

由於“開水先生”的看傢本領就是“喝白開水一杯”,加之醫療條件太有限,史語所同人的病患越來越多,形勢一發不可收拾。1943年9月23日,主持工作的董作賓嚮在重慶參加會議的傅斯年拍發急電,稱:“(汪)和宗夫人産一女,夏作民(南按:作銘,即夏鼐)先生病,陳文永君之小孩已夭摺。”[38]一個月之後的11月11日,史語所人類學組主任吳定良再次緻電傅斯年:“弟目前經濟處於絕境,小女之醫藥費擬嚮紅十字會輔助研究院經費中申請,懇請吾兄予以惠助。”[39]董與吳的電報,都是懇請傅斯年盡快設法換醫生和購買藥品,以扼製病魔的無休止大規模侵襲蔓延。焦慮不安、坐臥不寜的傅氏尚未想齣解決辦法,史語所一組研究員勞榦的母親又一命嗚呼瞭。據李莊闆栗坳一李姓姑娘在許多年後對前往采訪的作傢岱峻迴憶:勞榦的媽媽勞婆婆是個小腳女人,從外地投奔兒子來李莊闆栗坳時還看不齣有多老,隻是每走路顫顫巍巍的,嗜辣,講一口不好懂的湖南話。來李莊沒幾年就死瞭,是死於水腫。勞婆婆先是吃不下,肚子鼓一樣地脹。因他們的那個醫務室沒得什麼藥,醫生隻讓喝開水。開水喝進去,肚子就更脹得不行,白受罪。沒得法,就找我們給他扯草藥。一籃籃的夏枯草、車前草、金銀花,用來煎水喝。喝進去又拉肚,沒得幾天,一張臉全是綠陰陰的,瘦得僵屍樣兒,可憐得很,他的兒子勞榦又著急又沒得法。沒幾天老婆婆就躺在勞榦的懷裏咽瞭氣。看著人傢把他媽裝棺抬走,勞榦站在闆栗坳口上哭啞瞭喉嚨。那個可憐,連當地人看瞭也跟著流下瞭眼淚……[40]

在這種窮睏哀苦中,傅斯年已被悲慘的現實摺騰得精疲力竭。就在這一時期,因經濟問題和溝通不暢,李濟與傅斯年的公開衝突被引爆瞭。雙方攻伐進退,三十個迴閤、六十個重手,你來我往,各不相讓,終於釀成瞭關涉多人與多個機關部門的“事件”或稱“個案”。

在這一事件被引爆之前,傅斯年與李濟之間曾有多次摩擦甚至衝突,但都很快平息,復歸舊好。遠者不必提及,即如1942年7月28日,李濟突然給傅斯年一信,劈頭質問:“有人告弟雲:兄甚不滿意考古組之工作,三組中沒有一個人能寫報告的。”傅斯年聞後“不勝其驚訝”,立即復信辯解:“弟對何人在何處說此,乞兄示知,弟當對質,以憑水落石齣,看弟是否如此說。弟平素不聽傳聞,然此事既經兄提齣,而語意誣弟甚重,故理當弄清楚也。三組工作情形,弟與兄常談,與人談,決不齣與兄所談之範圍,且少得多,事實上亦隻與董、梁二公談而已。所謂寫報告一事,弟平日一慣[貫]主張在發掘報告中少牽引他事,少發揮,一嚮如此。猶憶寫《城子崖》時,弟主張不涉及曆史部分,不在報告中與Andersson等書比較。”又說:“弟很覺得在三組青年同事中,寫報告之技術尚待陶鎔,‘吳、石二位目下似均不能獨立寫報告’,此乃弟近因梁病,而與兄談過數次者也。我們談這些事時,並無不同意見。然則此說必有傳聞之過。兄勿介意,亦當信弟之無此言也。”最後,傅斯年補充道:“謂吳不能寫報告(弟對兄等說過數次),謂石以不能看外國報告而吃虧,雲雲,亦並不因此而抹殺其長處。”[41]

信中提及Andersson,指瑞典考古學傢安特生;吳,指史語所三組技正吳金鼎;石,指史語所三組副研究員石璋如。傅斯年寫畢此信六天後的8月3日,再緻李濟一函,謂:“前兄手示某君謂弟說三組如何如何,次日兄告弟雲,是彥堂所說,弟當詢彥堂何時說,彥堂堅不認他曾嚮兄說此。我說:‘我並無興趣你說此事否,問題是在乎我嚮兄說此與否?’此則彥堂固謂弟未說也。此事不必小題大做,請彥堂為我齣一證明書,隻待我們三人在一處時,再證明我未說此可耳。”[42]

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包裝很好,為孩子購買。

評分

內容感覺寫的不錯,值得一看哦!

評分

曆史紀實文學大傢嶽南十年增刪,深刻再現艱危歲月傑齣大師群體沉默而光榮的曆程,還原中國文化版圖中不應被忘卻的一頁。《南渡北歸》先聲之作,附贈甲骨學大師、書法大傢董作賓甲骨文書法精美書簽。用紙考究,典藏之選。

評分

不錯,送貨很快,謝謝瞭,包裝也很好!

評分

先生的風骨,正是民族的底氣!這句話講的好,正是有瞭這些大師們的薪傳火播,中國文化纔能存留於世!

評分

很好的,非常滿意,下次還來買

評分

缺乏閱讀的時代,值得一看,推薦

評分

質量很好!一直相信京東!

評分

由《南渡北歸》知道嶽南,文字真是揮灑自如看得過癮。這次偶爾看到有新書,馬上買瞭一本。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那時的先生:1940—1946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