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清史讲义》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了《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证,运用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了清之先世源流、揭示了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核心问题。全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代从开国到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有力的论证,特别肯定了康熙帝削平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收抚外蒙古、亲征噶尔丹的重大功绩,对雍正帝也作了“好名图治、于国有功”的评述。本书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是有关清史问题的重要著作,为研究清史者必读之入门书。
作者简介
孟森先生(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于1913年当选为民国临时政府众议院议员。为配合议会活动,曾撰写时政论文;与此同时,相继发表有关清代历史的专题考证文章,在当时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923年,因拒绝参加曹锟贿选而南下,从此脱离政治,专心研究清史。1929年,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专教明清间历史。 1938年患胃癌卒于北平。长期以来,孟森先生被学界公认为近代明清史研究的杰出奠基人之一。他学识渊博,考证细密,论析深刻,著述宏富,誉满海内外。主要著作有《心史丛刊》、《满洲开国史讲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明元清系通纪》、《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等。
精彩书评
孟心史先生以考证方法施之于清史,成绩超卓,以材料之多,任何问题均可作定论。
——历史学家 顾颉刚
迄至目前史学界均十分肯定,孟森是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
——历史学家 王钟翰
回首百年,给清史学贡献最大的,首推孟森。他给清史学提供的新的东西,至今无人能及……这是百年中涌现出的一位令人景仰的清史学大师。
——知名学者 何龄修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清史体例
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
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实
第二编 各论
第一章 开国
第一节 太 祖
第二节 太宗
第三节 世祖
第二章 巩固国基
第一节 圣祖嗣立至亲政
第二节 撤藩
第三节 取台湾
第四节 治 河
第五节 绥服蒙古
第六节 定西藏
第七节 移风俗
第八节 兴文教
第九节 盛明之缺失
第三章 全盛
第一节 世宗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特定之制
第三节 武功之继续一——收青海及喀木
第四节 武功之继续二——再定西藏
第五节 武功之继续三——取准噶尔
第六节 武功之继续四——取回疆
第七节 世宗兄弟间之惨祸
第八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上)——禅学
第九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下)——儒学
第四章 嘉道守文
第一节 内 禅
第二节 嘉庆间兵事一——三省苗
第三节 嘉庆间兵事二——三省白莲教
第四节 嘉庆间兵事三——海患
第五节 嘉庆间兵事四——畿辅天理教
第六节 道光朝士习之转移
第七节 鸦片案
第八节 鸦片案究竟
第五章 成同之转危为安
第一节 太平军(上)
第二节 太平军(中)
第三节 太平军(下)
第四节 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
第五节 平捻
第六节 平 回
附:俄还伊犁始末
精彩书摘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则《清史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而政府之递嬗,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卒蒙弛禁与否未可知。要之,吾辈今日之讲清史,犹未能认《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则于史学上,无一定之史书可作根据。但论史之原理,一朝之经过,是否有为修正史之价值?能统一国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权,能绵历年岁,则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义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谓清不当有史,但未认《清史稿》即为《清史》。然则于清一代史料之正确者,悬设一正史之位置处之,史料极富。《清史稿》为排比已有具体之一大件,亦应在悬设正史之位置中,参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出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构成,谩闻野记,间资参考,非作史之所应专据也。
清之于史,自代明以来,未尝一日不践有史之系统。中国史之系统,乃国家将行一事,其动机已入史,决不待事成之后,乃由史家描写之。描写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观,若在发动之初,由需要而动议,由动议而取决,由取决而施行,历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动至确定,一一留其蜕化之痕迹,则虽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伪之别有关系者外,国事之现象,如摄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组织,清代明时未尝间断,故有史之系统未尝差池。民国代清,独未尝留意此事,及今而始议保管档案。保管档案,乃抱残守缺之事,非生枝发叶,移步换形,而皆使之莫可逃遁之事也。中国有史之系统,严正完美,实超乎万国之上。由科钞而史书,由史书而日录,而起居注,而丝纶簿,清代又有军机处档。具此底本,再加种种之纂修,《实录》又为其扼要,分之而为本纪,为列传,为方略,为各志各表,史已大备。易代后就而裁定,其为史馆自定者无几矣。《清史稿》即就此取材,故大致当作《清史》规范。而其原件之存在,因印刷之发达,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归纳之为《清史》。而此《清史》之在史学上位置,必成正史,则无可纠驳矣。
清史讲义/跟大师学国学·精装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