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选集

黄庭坚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宝华 注
图书标签:
  • 宋代文学
  • 黄庭坚
  • 诗词
  • 散文
  • 书法
  • 文学
  • 古籍
  • 中国古典文学
  • 宋词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97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945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4
字数: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古典文学爱好者
  黄庭坚选集,钱钟书题签。

内容简介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并于绘画、书法均有很高的造诣。他作诗倡导融会古今,生新出奇,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作家。本书选注黄庭坚诗162首、词12首、文30篇,较全面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和思想艺术特色,注释详实,于黄庭坚诗受儒、佛、道三家影响所形成的独特风格,有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目录

前言1诗选

徐孺子祠堂1

虎号南山3

次韵戏答彦和5

思亲汝州作6

次韵裴仲谋同年8

流民叹9

春近四絶句13

漫尉14

红蕉洞独宿19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20

谢仲谋示新诗21

答王晦之见寄22

戏咏江南土风25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26

听崇德君鼓琴28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30

西禅听戴道士弹琴34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其韵37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38

对酒歌答谢公静40

和师厚接花44

和师厚郊居示里中诸君45

戏赠彦深47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51

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54

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同韵和56

次韵寅庵四首(选二)57

次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59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寄

彭门三首63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72

送杨瓘雁门省亲二首74

次韵答张沙河77

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85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87

再和答为之90

赠赵言93

乞猫97

次韵答柳通叟求田问舍之诗98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99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103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04

赠别李端叔106

池口风雨留三日108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109

宿旧彭泽怀陶令112

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114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119

到官归志浩然二絶句120

发赣上寄余洪范120

赣上食莲有感122

题槐安阁124

秋思寄子由126

次元明韵寄子由127

次韵寄上七兄128

次韵和答孔毅甫129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132

二月二日晓梦会于庐陵西斋作寄陈适用135

寄李次翁138

上大蒙笼140

劳坑入前城142

丙辰仍宿清泉寺143

己未过太湖僧寺得宗汝为书寄山蓣白酒长韵寄答144

登快阁150

雕陂151

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153

和答任仲微赠别155

梅花156

观王主簿家酴醿157

读方言159

太和奉呈吉老县丞162

次韵吉老游青原将归163

送彦孚主簿164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絶句(选一)169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170

静居寺上方南入一径有钓台气象甚古而俗传谬妄意尝

有隐君子渔钓其上感之作诗173

摩诘画174

过家176

次韵郭明叔长歌177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180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181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乃几父旧治之地182

送王郎185

寄黄几复187

和答莘老见赠189

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194

次韵子由绩谿病起被召寄王定国196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201

送范德孺知庆州203

题王黄州墨迹后206

次韵张询斋中晚春208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209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212

次韵答邢惇夫214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217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二首218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220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221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

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225

赠陈师道228

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及中人张侯家墨迹十九纸率同舍钱

才翁学士赋之230

咏雪奉呈广平公239

戏呈孔毅父240

谢黄从善司业寄惠山泉242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243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246

题阳关图二首248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山250

题郭熙山水扇252

题郑防画夹五首253

睡鸭256

题晁以道雪雁图257

奉同子瞻韵寄定国257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259

再答元舆260

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262

戏答赵伯充劝莫学书及为席子泽解嘲264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267

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271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272

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274

次韵子瞻送李豸275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277

听宋宗儒摘阮歌280

题竹石牧牛282

题子瞻墨竹284

谢送宣城笔284

忆邢惇夫286

老杜浣花溪图引287

六月十七日昼寝291

题大云仓达观台292

竹枝词293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294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295

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297

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299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选一)301

送石长卿太学秋补303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选四)304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307

跋子瞻和陶诗308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选三)310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选一)312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313

蚁蝶图315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316

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

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句呈道纯317

题胡逸老致虚庵319

送密老住五峰320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322

题落星寺四首(选一)323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东坡先生名曰壶中九华并为

作诗后八年自海外归湖口石已为好事者所取乃和前

篇以为笑实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当崇宁之

元五月二十日庭坚系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诗来石既不

可复见东坡亦下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325

观化327

武昌松风阁329

次韵文潜331

寄贺方回333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选二)334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335

赠惠洪336

书磨崖碑后338

到桂州342

寄黄龙清老三首(选一)343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344词选

醉蓬莱347

定风波348

念奴娇349

鹧鸪天351

木兰花令352

千秋岁353

虞美人355

南乡子356

清平乐357

满庭芳358

水调歌头359

西江月361文选

跛奚移文363

上苏子瞻书368

胡宗元诗集序371

东郭居士南园记374

毁璧378

黄几复墓志铭382

写真自赞387

小山集序390

祭舅氏李公择文394

松菊亭记397

与洪甥驹父400

跋东坡论画405

刘明仲墨竹赋407

家诫413

黔南道中行记418

南园遁翁廖君墓志铭422

与王周彦长书426

道臻师画墨竹序431

庞安常伤寒论后序434

大雅堂记437

与王观复书439

书幽芳亭443

题魏郑公砥柱铭后445

承天院塔记447

跋亡弟嗣功列子册450

题自书卷后451

题李白诗草后452

书家弟幼安作草后454

跋东坡水陆赞455

论语断篇457


前言/序言


《山谷诗文瑰宝》 一、 怀古咏史,壮怀激越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文学巨匠,诗文成就卓著,尤以其诗歌风格独树一帜,开创了“江西诗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歌创作,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与追思,亦有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更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感悟。 在怀古咏史方面,黄庭坚展现出其非凡的史识与情怀。《读史》一诗,他借咏史抒发感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摹,折射出对当下世事的思考。“三皇五帝,至今渺然。”开篇即点出历史的浩渺与沧桑,引出对人事变迁的深沉叹息。他并非简单复述史实,而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体察其悲欢离合,借古人之境,寄今人之情。例如,在《次韵答王观国闻近塞贼盗方盛》中,他描绘边塞战乱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烽火照沙场,铁骑踏青原。胡笳鸣万里,壮士泪沾巾。”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血雨腥风的战争画面,将读者的思绪带入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黄庭坚的咏史之作,绝非拘泥于史料的考据,而是更侧重于“意”的传达。他善于从历史长河中撷取最能触动人心的片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他笔下的英雄人物,不再是冰冷的史书记载,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生生的人。他对屈原的同情,“亦有离骚之意”,寄托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他对项羽的惋惜,“至今思项羽,无言对羽娥”,表现了对英雄末路的感慨。这种对历史人物的“移情”与“共鸣”,使得他的怀古诗歌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此外,黄庭坚的咏史诗也常常带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他通过对历史兴衰的观察,体悟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道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便是他对历史辩证法的精辟总结。他认识到,即使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匆匆过客。这种超脱的视角,为他的诗歌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生智慧。 二、 咏物抒情,情景交融 黄庭坚擅长以咏物为载体,表达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笔下的花鸟虫鱼,山川草木,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诗人一同呼吸,一同感伤。 《次韵答张颉之咏杨柳》一诗,他以杨柳为题,写出了离别的愁绪。“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开篇描绘杨柳的曼妙身姿,然而这份美景之下,却隐藏着离人的伤感。他将杨柳的飘摇枝条比作离人挥别的衣袖,将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于游子踏上的征程。“不恨此花随流水,恨只恨、别后难逢。”一句“不恨此花随流水”,既是对春光易逝的感叹,更是对离别之情的无奈。杨柳的垂丝,成为了离愁别绪最形象的载体。 他又如《寄黄定夫》一诗,咏唱松竹,表达对友人坚贞不屈品格的赞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松竹的顽强生命力,赞美友人品格高洁,不畏艰险。他观察到松竹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挺立,便从中提炼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将其赋予友人。这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的手法,使得他的咏物诗歌更具内涵和深度。 黄庭坚的咏物诗,往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他不是简单地描摹物象,而是通过对物象的细致观察,捕捉其最动人的神韵,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精妙描绘,更有对人事世情的深刻体悟。例如,他写秋景,“落叶知秋”,便不仅仅是描写秋叶的飘落,更是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他对“物”的理解,往往超越了物本身,上升到人生的高度。他能从一朵花的盛开凋零中,看到生命的轮回;从一块石头的屹立不倒中,悟出坚韧的力量。这种将微观的物象与宏观的人生哲理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得他的咏物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引人深思。 三、 友情乡愁,思念绵长 黄庭坚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他将这份真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融入笔端,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篇章。 在友情方面,黄庭坚是出了名的重情重义。他与苏轼、秦观等文坛巨擘的友谊,成为千古佳话。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共同度过时光的怀念。《赠答》类诗歌,是他交友的集中体现。例如,《次韵赠答黄定夫》中,他回顾与友人相处的点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故人的深深挂念。“当年此地曾携手,今日天涯各自愁。”一句“今日天涯各自愁”,道出了时空的阻隔和友情的珍贵。 他对友人的赠诗,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候,更是对其人生境遇的关怀,对其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品格的期许。他常常在诗中鼓励友人,安慰友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这种超越功利、真诚相待的友情,在当时的文坛是难能可贵的。 思念故乡,是许多漂泊游子的共同情怀,黄庭坚也不例外。他身处异乡,每当触景生情,便会勾起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江州赴荆州,途中寄客》一诗,他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然而所有的景物,都无法与故乡的景象相提并论。“客行无处问,故乡何处寻。”这句看似平淡的疑问,却饱含着游子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渺茫。 他对故乡的描写,往往带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他怀念故乡的山川河流,怀念故乡的风土人情,怀念故乡的亲人朋友。即使是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他眼中也充满了亲切与温暖。这种对故土的深情,使得他的乡愁诗歌具有了强烈的共鸣感,让每一个有过离乡经历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黄庭坚的友情与乡愁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在于其情感的真挚与朴实。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渲染,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情感。这种“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四、 禅意人生,超然物外 黄庭坚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其诗歌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禅意,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他对“无常”的体悟,是其禅意诗歌的重要主题。他深知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荣辱得失皆是过眼云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以梦境的比喻,道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他劝诫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眼前的得失,而应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人生。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黄庭坚的禅意,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体现在其日常生活和创作之中。他能在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禅机,能在 mundane 的事件中体悟大道。例如,他写“草堂”,不仅仅是描写一个居所,更是将其视为心灵的栖息之所,一个可以远离尘嚣、体悟自我的空间。 他对“空”的理解,并非虚无,而是指超脱于物象之外,回归内心的宁静。他能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淡泊。这种“心外无物,物外无心”的境界,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黄庭坚的人生信条,也是其禅意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强调内省,注重自我修养。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黄庭坚的禅意诗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世界和思考人生的视角。他用诗歌的形式,将深邃的佛理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导人们去体悟人生的真谛,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五、 诗派风骨,传承千载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其诗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出的“以文为诗”的创作理念,强调诗歌的文学性、思想性和哲理性,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脱胎换骨,点铁成金。”这是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提出的重要手法。他提倡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将其化为自己的语言,融入自己的思想,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这种“化古为新”的创作方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语不惊人死不休。”黄庭坚对诗歌的精益求精,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反复推敲,力求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他对诗歌艺术的严谨态度,为后世诗人树立了榜样。 他所倡导的“江西诗派”,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诗坛独树一帜。该诗派的诗人,继承和发扬了黄庭坚的创作理念,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谷诗文瑰宝》所汇集的,正是黄庭坚诗歌艺术的精华。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巧和深厚造诣,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到感悟。阅读这些诗篇,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那颗永恒闪耀的诗歌之心。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每拿起这本书,我总会被黄庭坚那独特的书法所吸引。虽然我本人并非书法大家,但也能从那些龙飞凤舞、跌宕起伏的笔画中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他的字,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画”出来的,每一笔都饱含着情感,充满了力量。我曾花了很多时间去临摹他的字,虽然终究是学不像,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也沾染上了他的几分气韵。我喜欢他那种不拘泥于格法的洒脱,那种在规矩中寻求自由的创新。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上,也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他敢于突破当时的诗坛藩篱,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哲理融入诗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这让我深思,在我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是否也应该像黄庭坚一样,在固有的框架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被传统的束缚所限制,活出自己的精彩。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每次翻开,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艺术的世界。黄庭坚的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曾经在读一本轻松的杂志,突然被书中某一段描写触动,立刻放下杂志,转而翻阅这本《黄庭坚选集》。我喜欢他那种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升华为艺术的功力,他能够从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中发现生命的奥秘,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诗中。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是我一直以来所欠缺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如何感知世界的指南。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让我开始留意身边的美好,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和感悟。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书中那些关于友谊和思念的诗篇。黄庭坚的诗,有着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矫揉造作的煽情,却能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读到他写给朋友的信札,那些关于日常琐事的点滴,关于对远方故人的牵挂,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了两位故友,在月下对饮,畅谈人生,虽隔千山万水,心却从未疏远。这种纯粹的友谊,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回想起那些曾经和我一起笑过哭过的人,想起那些在我人生低谷时伸出援手的朋友。我意识到,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或许并非物质上的富足,而是那些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铭记的情感。读完这些诗,我内心充盈着一种温暖,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渴望。

评分

这本《黄庭坚选集》带给我的,远不止是文字上的震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以为,诗歌就是抒发情感的工具,但读了黄庭坚的作品,我才明白,诗歌也可以承载如此深沉的人生哲思。书中有些篇章,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看破世事的豁达,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淡泊。在读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时,我真的停下了阅读,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匆匆过客,留下些许痕迹,又随风而逝。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让我对当下所追求的许多事物产生了审视。我开始反思,我的人生意义究竟在哪里?我是否过于执着于一些短暂的功名利禄?黄庭坚的诗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迷茫,也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我感觉到,我不再是那个只顾埋头赶路的人,而是开始抬起头,审视远方的风景,品味脚下的泥土,去理解生命更深层次的含义。

评分

读到这本《黄庭坚选集》,心情真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手感极佳,拿到手中沉甸甸的,古朴又不失雅致,仿佛穿越了时光,直接捧在了泛黄的宣纸上。翻开来,那印刷的字体,古朴而苍劲,一笔一划都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忍不住反复摩挲,生怕损坏了这份珍贵的馈赠。更别说书中那些精心挑选的配图,或是意境悠远的山水画,或是神韵十足的人物画像,与诗文相得益彰,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黄庭坚所处时代艺术风貌的窗口。我尤其喜欢其中一幅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勾勒出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真的能听到山间的风声,感受到空气中湿润的泥土气息。而另一幅人物画像,那人物的神情,那衣着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这些视觉上的享受,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得到全方位的艺术熏陶,这种体验,绝非一般的读物所能比拟。

评分

好,,,,,,,,,,,,,,,,,,,

评分

这套丛书目前出的十五册全都买了,很喜欢。

评分

这套书非常好,适合水平稍高的读者。

评分

这个版本还可以,好的选本很少,普遍不满意,这系列中有几本不错。

评分

帮别人买的,挺好的

评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评分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毕竟都是有父母的负担。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所以,有时间还是要多学习一下。现在经常搞活动,现在买书真是最合适了!

评分

上古这个系列不错,争取收齐。

评分

本书选注黄庭坚诗162首、词12首、文30篇,较全面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和思想艺术特色,注释详实,于黄庭坚诗受儒、佛、道三家影响所形成的独特风格,有较深入的探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