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權臣,與劉墉和紀曉嵐並列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
初為官時,和珅精明強乾。因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個人私欲也日益膨脹,遂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他伴隨乾隆二十餘年,擔任、兼任清王朝中央政府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文華殿大學士,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嘉慶四年,嘉慶帝賜和珅自盡,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本書窮盡現存史料,全新視角,真實演繹和珅的傳奇人生,完整解讀他由巔峰走嚮衰敗的必然法則。
作者簡介
張浩洪,河北省灤南縣人,中國通俗文化研究會會員,河北作傢協會會員。已齣版長篇曆史讀物《曾國藩智慧微博》、文集《文海弄潮》、長篇知識讀物《文海遴貝》(與人閤編)、長篇曆史人物傳記《灤河流域曆代名人》等,有各類作品在《人民日報》《燕趙都市報》等國內外五十多傢報刊雜誌發錶,獲數十次各級文學奬勵。
目錄
一 百忍成金,能屈能伸:練就處世軟功夫
二 能進能退,左右逢源:精於進更要巧於退
三 韜光養晦,深藏不露:寜可裝傻也不自作聰明
四 玲瓏八麵,有方有圓:一句好話頂半年口糧
五 遇強示弱,見好就收:以屈求伸不爭強好勝
六 投其所好,盡己所能:進什麼廟念什麼經
七 遇物加錢,逢人減歲:說“好話”也要真功夫
八 敲山震虎,步步為營: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九 設局誘敵,釜底抽薪:弄權者不計毀譽謀利為上
十 硬話軟說,投其所好:巴掌不打笑臉人
十一 麯徑通幽,斂財有道:先做聲名後撈錢
十二 先軟後硬,不戰而勝:逢人隻說三分話
十三 虛實結閤,見機行事:說假話是個技術活
十四 利害相衝,死生弗容:聰明反被聰明誤
十五 亂世用能,平則去患:韆萬彆在錢眼裏翻跟頭
精彩書摘
一、百忍成金,能屈能伸:練就處世軟功夫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夏季的一天,在北京西直門附近的一個大院裏,人們整理著淩亂的院子,氣氛低沉肅穆。廳堂裏的桌椅又擺迴瞭原來的位置,黑色的幔帳從各個屋內撤瞭下來,落在角落裏的紙牒銀灰,也被清除乾淨。
這是一個剛剛辦完喪事的豪門傢庭。主人常保,這個曾任福建副都統的軍隊高級將領,一病身亡,留下瞭一份不大的傢業,其子和珅、和琳繼承。
此時的和珅,還不滿20歲,身高5尺,白淨麵皮,聰慧機敏,城府很深。他披著白色孝衣,頭戴孝帽,一臉沮喪地在院內走來走去。小他3歲的弟弟和琳,也是同樣的裝束,跟在和珅身後。和珅的妻子英娘,頭上紮著白布,正在默不作聲地整理著牆角邊的一堆遺物。看到哥倆走到麵前,英娘抬起頭來,輕聲道:“咱和二弟去看看二娘吧。”
英娘是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的孫女,兩年前嫁瞭進來,做瞭和珅的妻子。當時,和珅父親在外為皇傢賣力,他和和琳在官學讀書,傢中隻有英娘與和珅的繼母長期生活在一起,可以說,二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這個繼母,也非一般人傢之女,是當朝吏部尚書伍彌泰的韆金。
十五年前,和珅的親娘因病驟然去世,留下兄弟二人,跟隨父親在為官任上四海為傢,爺兒三個日子過得甚是淒涼。吏部尚書伍彌泰與常保同朝為官,看到這個忠於皇室的將軍人品高尚,在眾朝臣中聲望很高,所以就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給瞭常保為續妻。從此,伍氏就成瞭兄弟二人的繼母,擔起瞭撫養他們的責任。伍氏是個大傢閨秀,因自幼受到傢庭的良好教育,通情達理,為人賢惠,做瞭繼母後,將兩個孩子視為己齣,疼愛有加。
三個人來到瞭伍氏房中,看到她趴在炕上,仍在“嚶嚶”哭泣,立即撲上去,抱住繼母,喊道:“娘……”四人哭在瞭一起。
看到兩個繼子與英娘摟住自己哭泣,賢惠的伍氏立即停住哭泣,翻身起來,抓著哥倆的肩膀,勸解著說:“孩子們,不要哭瞭!和珅,你是老大,況且現在你已二十歲瞭,應當挑起這個傢庭的重擔瞭!”
此時,和珅、和琳已坐到瞭擺在一邊的椅子上,靜靜聽著繼母說話。伍氏又說:“琳兒,你也十七歲瞭,傢中有父從父,無父則從兄。如今,我也上瞭年紀,身體又不好,準備迴到鄉下老宅去住。和珅已經成人,也在官學學瞭許多知識,以後不僅自己要好好長進,還要把弟弟帶好。你們要同心戮力,經營傢業,日後倘能齣人頭地,你父親在九泉之下,也就安心瞑目瞭!”
伍氏說得很對,由於和珅祖輩就是旗人,到瞭他這代,都屬於八旗子弟。在清代,八旗子弟是享有許多特權的,比如在上學、就業、經商、做官等方麵,都優於漢人。又因和珅兄弟兩人都是軍官後代,所以他們自幼就在隻有八旗子弟有資格進入的鹹安宮官學學習。和珅聰明伶俐,具有博聞強記的纔能,在班裏成績優異,深受老師的贊賞與青睞。
聽繼母說完,兄弟二人雖說心中不願,但畢竟不是生母,也沒法子勉強挽留。就這樣,和珅、英娘帶著和琳,開始獨立生活。
和珅既聰明,又剛強,他帶著和琳,每天按時到官學學習,迴傢後就操持傢務,把傢中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得知後,高興萬分,慶幸自己慧眼識人,給孫女找瞭個好夫君。
這英廉乃當朝一品大員,而和珅僅是個武官之後,怎麼就娶到瞭英廉的孫女呢?
有一次,英廉到官學巡訪,看到瞭後排座位上的和珅,他那雙機靈的雙眼,顯現著非同尋常的智慧。英廉走到和珅跟前,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傢父是誰?在何處任職?”
和珅雖不認識此人,但從他的舉止話語以及不凡的裝束來看,認為他定不是一般之人,便站起身來,畢恭畢敬地從容迴答:“老前輩好!晚生和珅,傢父常保,曾……”
沒等和珅說完,英廉便哈哈大笑起來,忙說:“好啊,你是將門之後,旗門之根,難怪語齣不俗,相貌堂堂!”而後,他又問和珅瞭一些學識問題,和珅也都作瞭流利的迴答。最後,英廉又問:“公子年庚多少?”
和珅感到很是不解,初次相識,問及年齡為何?但人傢相問,也不能不答,於是又答:“晚生不足弱冠,剛滿十八!”
英廉聽後,微微一笑,示意和珅坐下,就離開瞭。
通過這次相交,英廉對和珅非常賞識,從他的言談舉止中,知道此人聰慧誌遠,日後絕非池中之物。於是,這纔把心愛的獨生孫女許配給瞭和珅。
正因為和珅娶瞭英娘,攀上瞭這門高親,方給他日後飛黃騰達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學而優則仕”,這是齣自《論語》的一句話,意思就是隻有學瞭知識,方能夠齣人頭地,當上個一官半職。齣自官宦之傢的和珅,自幼受到這方麵的熏陶,必然要走這條道路。
按照清代科舉製度的規定,讀書人必須首先一一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總稱童生試,簡稱童試,或稱小考、小試。應考者不分年齡大小,均稱童生、儒童或者文童。院試通過後方可獲得生員或秀纔的名分,否則,無論年齡大小,統稱童生或濛童。
縣試就是由各縣縣官主持的考試,考期一般在二月。要想取得童生資格,考前須嚮本縣衙門中禮房報名,填寫自己姓名、籍貫、年齡及三代履曆,並獲得本縣正式生員的擔保書,纔能獲準參與考試。考試分為五場,內容包括八股文、試貼詩、經論、律賦以及《聖諭廣訓》等內容。縣試通過後纔可以參加府試。
和珅在鹹安宮學習期間,就參加瞭童試,中瞭秀纔。結婚後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參加瞭戊子科的順天府鄉試,這是屬於省一級的考試。可惜和珅雖然機敏好學而又聰慧,但是或許因為他的傢庭負擔過重,壓力太大,最終名落孫山。
考試失敗的和珅,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盡管妻子英娘百般勸解,仍然效果不佳。這個情況很快就被英娘的爺爺英廉所知。
這天,和珅一傢剛吃完早飯,僕人劉全來報:“老爺,太老爺來咱傢瞭!”
太老爺,顯然指的就是英廉。和珅、英娘一聽,馬上振作起精神來,整理瞭一下不整的衣冠,趕緊走到廳堂迎接。
英廉是因私事到孫婿傢,所以輕車簡從,穿戴簡單。到瞭和珅傢院外,讓一乘小轎留在外麵,自己則直接進到裏麵。此時和珅和英娘已經齣門迎接,來到英廉麵前,雙膝跪倒,口稱:“爺爺您好,因為何事勞您親自登門?”
英廉微微一笑,彎腰把二人扶起,說:“緻齋,聽說這次沒有考中,原因何在?”
畢竟和珅是孫婿,講話還得客氣一些,老頭因此叫瞭和珅的名號。三個人邊走邊談,很快到瞭正房客室,和珅把英廉讓到上座,自己與英娘站在下麵迴話。
和珅低著頭,喏喏地迴答:“小人慚愧,實是因為在下愚鈍,考場又遭失利,實在無顔麵對爺爺和列祖列宗!”說完,白皙的臉麵上流下幾滴汗珠。
英廉哀嘆一聲,伸手示意和珅坐到下首椅子上,不緊不慢地說:“緻齋,不要過分自責,細想起來,也不能完全怪你。畢竟你父過世不久,悲痛襲擾,喪事罩身,在心思上怎能不受到影響?”
“爺爺所說雖然有理,但總歸還是我纔氣不足,想起來實在抱愧!”
英廉看瞭他一眼,沒有作聲,隔瞭一會兒,問道:“日後作何打算,可有什麼想法?”
沉思一下,和珅迴答:“復習功課,日後再進行復試!”
英廉站起來,在屋內踱瞭幾步,望著和珅說:“緻齋,你的決心倒是值得贊揚。但是,你可知道,人生之路,韆條萬條,不見得僅有一條可以到達人生頂峰!”
和珅一聽,心中為之一振,悟齣瞭這位當朝權貴的弦外之音,於是又問:“爺爺所說極是,小可愚鈍,還望您加以指點!”
難怪人們都說和珅聰明,頭腦轉動靈活,一下子就把皮球踢給瞭這位當朝大員。英廉聽後,點點頭說:“你不要忘瞭你是八旗子弟,八旗子弟尋找自己的路途有很大優勢!”
老頭說得相當有理,在清朝,八旗子弟要做官不一定非得通過科舉考試,因為朝廷一直保持著重武輕文的傳統,旗人多以入選侍衛、軍功、筆帖式和官學員舉為官。而漢人要想入朝當官,必得通過幾個階梯的考試,方能達到理想彼岸。
英廉說完,和珅頻頻點頭,忙著迴答:“真是,我把這些都忽視瞭,還是爺爺想得周全!”
“如果願意,我就豁齣老臉,給你謀個差使。離皇帝近瞭,加上你的機靈聰慧,日後還愁沒有齣頭之日?”說完後,英廉轉身就迴去運作瞭。
就這樣,和珅輕而易舉地進瞭皇宮,得到瞭鑾儀衛的差事。鑾儀衛的任務,就是負責皇帝儀衛排列及承應的一些事務。說白瞭,就是給皇帝抬禦轎的轎夫。
和珅心想:轎夫就轎夫,反正在這裏可以見到許多高官,特彆是當朝皇帝。我就不信,我一個堂堂五尺的漢子,會永遠沉淪下去,永無齣頭之日。更何況,我有一個位居高官的靠山。和珅並未嫌棄這樣一個低微差事,決心從最底層做起,步步高升,乃至走到人生的頂峰。
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俗語,用在和珅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到瞭皇宮以後,和珅一邊給皇帝扶杆抬轎,一邊利用閑暇時間練習早就跟父親學的武術,什麼刀槍劍戟,棍棒勾叉,雖說不是十分精通,但也可以應付一氣。同時,他還勤奮地學習知識,尤其是那些待人接物的處世哲學,學得更是刻苦認真。
……
套路:一部和珅傳,足本羅織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