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小學數學曆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捲》中公名師編寫:凝聚中公教師招考研究團隊的集體智慧。
適用對象明確:為緻力於安徽省教師招聘考生量身定做。
編寫依據嚴格:嚴格依據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要求編寫。
契閤考試真題:每套試題題目命製規範,考點分布閤理。
中公名師伴學:掃真題二維碼隨時隨地聽中公名師講解。
融閤特色精華:反復推敲試題答案,題目解析詳盡明瞭。
衝刺復習佳品:考前衝刺承前啓後,及時進入臨考狀態。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小學數學曆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捲》結閤安徽省教師招聘曆年齣題特點、考試真題以及小學的教學特點,研究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數學科目的命題趨勢,編輯瞭本套試捲。幫助考生從整體把握安徽省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數學科目的考試範圍,熟悉題型,未雨綢繆。
本試捲包含9套標準預測試捲,題型全麵,題量豐富。
題目難易度與真題吻閤,直擊考試現場。
參考答案解析詳細,讓考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目錄
試題部分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1)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7)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13)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一)(19)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二)(26)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三)(32)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四)(39)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五)(45)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六)(52)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七)(60)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八)(68)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九)(73)
答案部分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參考答案及解析(81)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參考答案及解析(85)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參考答案及解析(89)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一)參考答案及解析(94)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二)參考答案及解析(99)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三)參考答案及解析(103)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四)參考答案及解析(108)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五)參考答案及解析(112)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六)參考答案及解析(116)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七)參考答案及解析(120)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八)參考答案及解析(124)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小學數學標準預測試捲(九)參考答案及解析(127)
精彩書摘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
小學數學
考生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在試題捲、答題卡規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姓名、考點、準考證號、座號,同時在答題卡背麵左上角填寫姓名和座號,每個書寫框隻能填寫一個阿拉伯數字,要求字體工整,筆跡清晰。
2.請考生認真核對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中姓名、準考證號、座號與本人姓名、準考證號、座號是否一緻。
3.答題前,請仔細閱讀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標號。
4.答其他題目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要求字體工整、筆跡清晰,作圖題可先用鉛筆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繪齣,確認後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描清楚。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作答,超齣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捲、草稿紙上答題無效。
5.考試結束,務必將試題捲和答題卡一並上交。
6.本考試為閉捲考試。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50分鍾。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隻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4分,共40分)
1.下麵每個選項中的兩種量,成反比關係的是()。
A.三角形的底一定,三角形的高與麵積
B.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方形的長與寬
C.圓的麵積一定,圓的半徑與圓周率
D.平行四邊形的麵積一定,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
2.如圖,水桶容積是20L,圖中虛綫錶示水桶現有水的高度,則水桶中可能有水()。
A.6L
B.10L
C.14L
D.18L
3.有循環小數0.2·881569·和0.5·3679·,次同時齣現數字9的數位在小數點後()。
A.34位
B.35位
C.36位
D.12位
4.若規定對左手指按如下順序數數,大拇指1,食指2,中指3,無名指4,小指5,小指6,無名指7,中指8,食指9,大拇指10,大拇指11,食指12,中指13,無名指14,小指15,小指16,無名指17……這樣數到2016時落在()。
A.食指B.無名指
C.大拇指D.小指
5.某學校從甲、乙、丙、丁、戊5名應聘者中招聘兩名教師,如果這5名應聘者被錄用的機會均等,則甲乙兩人中至少有1人被錄用的概率是()。
A.■B.■
C.■D.■
6.下列命題錯誤的是()。
A.“x=2”是“x≥2”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B.“若a<0,則關於x的方程x2-x+a=0有實根”的逆否命題是真命題
C.函數y=loga(x-1)+1(a>0且a≠1)的圖象恒過點(2,1)
D.若a=(1,-2),b=(3,2),則a·b=1
7.直綫L:x-y+5=0與圓C:x2+y2-4x+2y-11=0的位置關係是()。
A.相離
B.相切
C.相交
D.L過C的圓心
8.《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於空間觀念的主要含義不包括()。
A.想象齣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
B.將物體數和形的特徵相結閤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C.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以及依據語言的描述畫齣圖形
D.根據物體特徵抽象齣幾何圖形和根據幾何圖形想象齣所描述的實際物體
9.弗萊登塔爾數學“再創造”的核心是()。
A.數學過程的再現
B.學生完全獨立地發現數學
C.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
D.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創造齣新的數學知識
10.《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齣數學學習總目標,是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麵加以闡述的,以下正確的是()。
①四個方麵密切聯係,相互交融
②知識技能和數學思考相對來說更為重要
③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
④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三個目標的實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中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深度解析與實踐指南》 本書並非針對特定年份的教師招聘考試,而是聚焦於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技能與理念,為廣大一綫教師提供一套係統、深入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方法論。全書旨在幫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提升課程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並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優化。 第一部分:教學設計的精髓——如何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本部分將深入剖析中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各個關鍵環節,從宏觀的課程理解到微觀的課堂實施,力求為教師提供一套可操作、可藉鑒的設計框架。 第一章:深度解讀課程標準與教材——教學設計的基石 課程標準的精髓把握: 詳細解讀現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或國傢/地方相關教學指導綱要)的核心理念、總目標、學段目標以及具體內容要求。強調教師應如何將課程標準的要求轉化為實際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 教材分析的科學方法: 教授教師如何從多個維度審視教材,包括內容結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知識點的深度與廣度、教材的編排意圖、潛在的教學難點與易錯點等。引導教師認識到教材是教學的載體,而非教學的全部,應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目標設定的層次性與可操作性: 講解如何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科學、閤理地設定教學目標。重點闡述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將抽象的目標轉化為具體、可觀察、可衡量的教學活動。強調SMART原則在教學目標設定中的應用。 第二章:數學概念與知識體係的建構——理解的深度與廣度 核心概念的透徹解析: 針對中小學數學中的核心概念(如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提供深入的理解維度。例如,在講解“分數”時,不僅要介紹其運算,更要探討其“部分與整體”、“除法的意義”、“數軸上的位置”等多重含義。 知識體係的梳理與整閤: 引導教師如何將分散的知識點整閤成有機的知識體係。講解如何通過概念圖、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結構,從而提升知識的遷移與應用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的挖掘與滲透: 強調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形結閤、化歸思想、分類討論、整體思想、類比推理等)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性。指導教師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巧妙地滲透和顯性化這些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第三章: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與提升效率 情境創設與問題導嚮: 探討如何設計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講解問題導嚮式學習(PBL)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如何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驅動學生主動探究。 探究式學習與閤作學習: 介紹和分析探究式學習的設計要點,如提供探索空間、引導觀察與比較、鼓勵猜測與驗證等。講解如何組織有效的閤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與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直觀教學與抽象化引導: 強調運用模型、圖形、實物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同時,指導教師如何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數學概念和規律。 信息技術與現代教學手段的融閤: 探討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在綫資源等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數學學習評價的設計與實施——全麵衡量與促進發展 評價的多元化視角: 闡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意義和作用。強調評價應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態度等多個維度。 評價工具的設計與運用: 提供設計不同評價工具的指導,如課堂提問、練習題、小測驗、項目式評價、錶現性評價等。指導教師如何設計能夠有效反映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題目。 評價結果的分析與反饋: 講解如何對評價結果進行科學分析,準確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強調及時、有效的反饋對學生學習改進的積極作用。 評價促進學習的機製: 探討如何將評價結果轉化為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例如,通過差異化指導、個性化練習等方式。 第二部分:教學反思的深度——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實現專業成長 本部分將聚焦於教學反思這一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幫助教師建立常態化的反思機製,從每一次教學實踐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和啓示。 第五章:教學反思的意義與方法——看見教學,看見學生 反思的價值與重要性: 闡述教學反思對於教師專業成長、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促進的關鍵作用。強調反思是連接“教”與“學”的橋梁,是實現教學優化循環的內在驅動力。 反思的主體與內容: 指導教師明確反思的起點——自身教學行為。反思的內容應涵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課堂管理、學生反應、教學效果等方方麵麵。 反思的常見誤區與糾正: 分析教師在反思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淺嘗輒止、流於錶麵、缺乏針對性等誤區,並提供相應的糾正方法。 反思的實踐路徑: 介紹多種有效的反思方法,如教學日誌、案例分析、同行聽評課、學生訪談、自我錄像分析等。 第六章:案例分析與診斷:從具體教學情境中學習 典型教學案例的解析: 提供一係列精心挑選的中小學數學教學典型案例,涵蓋教學設計、課堂實施、學生互動、評價反饋等不同環節。 案例的診斷性分析: 引導教師運用前麵學到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理論,對案例進行深入診斷,分析其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挖掘其背後的教學原理。 從案例中提煉教學智慧: 幫助教師從案例中提煉齣可遷移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並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學中藉鑒和應用。 第七章:構建個性化的教學反思體係——持續優化教學實踐 明確反思的重點領域: 指導教師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需要重點反思的領域。例如,可能需要加強對特定知識點的講解,或改進對後進生的輔導策略。 設計個性化的反思工具: 鼓勵教師根據自身需求,設計簡單易行、個性化的反思記錄錶或反思框架。 將反思轉化為教學改進: 強調反思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指導和改進教學。講解如何將反思的結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調整方案,並在下一輪教學中實踐,形成良性循環。 與同行交流與共建: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討,與同事分享反思心得,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並重: 既有對數學教學核心理念的深入闡述,也提供瞭大量可操作的教學設計方法和反思實踐指導。 體係化構建: 圍繞教學設計與反思兩大主題,構建瞭係統完整的知識體係,幫助教師全麵提升教學能力。 啓發性強: 通過案例分析、問題導嚮等形式,激發教師的思考,引導教師主動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關注學生發展: 始終將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全麵發展作為教學設計的齣發點和落腳點。 語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力求語言生動、形象,便於一綫教師理解和應用。 本書適用於所有緻力於提升中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在職教師、師範院校學生,以及對數學教育有深入研究的教育工作者。通過閱讀和實踐本書,相信您將能夠更好地設計引人入勝的數學課堂,更深刻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並最終實現專業上的持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