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

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文虎,徐明星,邬晓钧 著
图书标签:
  • 程序设计
  • 基础
  • C语言
  • 入门
  • 教材
  • 计算机
  • 编程
  • 算法
  • 数据结构
  • 第4版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4014
版次:4
商品编码:120499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字数: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强调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先考虑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2. 强化实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动手动脑,更多地上机编程,鼓励和引导探索式的学习;以任务驱动方式,通过示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重点放在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程序实现上,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内容简介

  《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以程序设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重点,讲授在C/C++ 语言环境下程序设计的解题思路、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可帮助读者提高编程能力和上机解题能力。全书语言简洁,示例丰富,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章节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引人入胜,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亦可供从事计算机、自动化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编程准备 4
2.1 程序编写 4
2.1.1 用Visual C++ 6.0编写程序 4
2.1.2 使用Dev-C++开发程序 8
2.2 程序代码及说明 14
2.3 输出流对象cout 15
2.4 程序注释 16
2.5 算术运算符 16
2.6 数学函数 17
2.7 小结 17
习题 17
第3章 代数思维与计算机解题 19
3.1 程序的基本结构 19
3.2 变量与数据类型 21
3.2.1 变量的基本概念 21
3.2.2 数据类型与变量的地址空间 22
3.3 定义变量和赋初值 22
3.4 变量赋值 23
3.4.1 赋值符号与赋值表达式 23
3.4.2 变量赋值的5要素 24
3.5 指针变量 25
3.5.1 指针定义与初始化 25
3.5.2 指针赋值 26
3.5.3 在赋值语句中使用间接访问运算符 26
3.6 小结 27
习题 28
第4章 逻辑思维与计算机解题 29
4.1 关系运算和关系表达式 30
4.1.1 关系运算符 30
4.1.2 关系表达式的一般格式 30
4.1.3 将“是”“否”写成关系表达式 30
4.2 枚举法的思路 31
4.3 循环结构 33
4.3.1 使用循环结构的部分程序 33
4.3.2 for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33
4.3.3 使用for循环解题实例 34
4.3.4 for循环的程序框图 36
4.4 分支结构 36
4.4.1 if语句的格式 37
4.4.2 分支结构的实例 38
4.5 任务4.1的程序框图 39
4.6 任务4.1的参考程序 40
4.7 逻辑问题及其解法 41
4.7.1 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 42
4.7.2 逻辑问题的解题思路 43
4.7.3 任务4.2的参考程序 47
4.8 小结 48
课后阅读材料 48
习题 53
第5章 函数思维与模块化设计 55
5.1 函数 55
5.1.1 函数的说明 56
5.1.2 函数的定义 56
5.1.3 函数的返回值 56
5.1.4 函数的调用 57
5.1.5 形式参数和实在参数 57
5.1.6 调用和返回 58
5.1.7 带自定义函数的程序设计 58
5.2 编程实例1 60
5.3 编程实例2 61
5.4 几种参数传递方式的比较 63
5.5 小结 66
习题 66
第6章 数据的组织与处理(1)--数组 69
6.1 数组 69
6.1.1 一维数组的定义 71
6.1.2 数组初始化 71
6.1.3 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赋值 72
6.1.4 数组与指针 75
6.2 筛法 77
6.3 线性查找与折半查找 78
6.4 冒泡排序法 80
6.5 递推 82
6.5.1 递推数列的定义 82
6.5.2 递推算法的程序实现 83
6.6 字符数组应用 86
6.7 函数跳转表 91
6.8 二维数组 93
6.8.1 二维数组的定义 94
6.8.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95
6.8.3 二维数组中的元素存放顺序 95
6.9 小结 97
课后阅读材料 98
习题 102
第7章 数据的组织与处理(2)--结构 105
7.1 结构与结构数组 105
7.1.1 结构体类型的定义 105
7.1.2 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106
7.1.3 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 107
7.1.4 结构数组 108
7.2 指针和结构 110
7.3 链表 111
7.3.1 建立链表的过程 112
7.3.2 链表结点的插入与删除 116
7.3.3 循环链表 124
7.4 小结 128
习题 128
第8章 数据的组织与处理(3)--文件 130
8.1 将数据保存到文件 130
8.2 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132
8.3 利用输入输出文件解交互类型的题 135
8.4 小结 145
习题 145
第9章 递归思想与相应算法 146
9.1 递归及其实现 146
9.2 递归算法举例 153
9.2.1 计算组合数 153
9.2.2 快速排序 154
9.2.3 数字旋转方阵 158
9.2.4 下楼问题 162
9.2.5 跳马问题 164
9.2.6 分书问题 166
9.2.7 八皇后问题 169
9.2.8 青蛙过河 172
9.3 小结 177
课外阅读材料 177
习题 181
第10章 多步决策问题 182
10.1 多步决策问题的解题思路 182
10.1.1 人鬼渡河的任务与规则要点 182
10.1.2 人鬼渡河的安全性考虑 183
10.1.3 安全状态的描述 183
10.2 安全条件形式化 184
10.3 从状态图上研究怎样一步一步过河 186
10.4 多步决策问题的编程思路 186
10.5 小结 189
习题 189
第11章 宽度优先搜索 191
11.1 骑士聚会问题 191
11.2 解题思路 196
11.3 小结 202
习题 203
第12章 深度优先搜索 204
12.1 问题描述 204
12.2 解题思路 205
12.3 深度优先搜索与剪枝 211
12.4 小结 216
习题 216
第13章 贪心法 217
13.1 贪心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217
13.1.1 装船问题 217
13.1.2 事件序列问题 220
13.1.3 贪心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222
13.2 贪心法相关理论 223
13.2.1 多阶段决策问题、无后向性与*优化原理 223
13.2.2 有向图*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 223
13.2.3 贪心法解题的注意事项 227
13.3 小结 228
习题 228
第14章 动态规划 230
14.1 *短路径问题 230
14.1.1 问题描述 230
14.1.2 分析与题解 231
14.2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234
14.3 动态规划思想 235
14.4 举例说明动态规划思路 237
14.5 小结 244
习题 244
第15章 蒙特卡罗法 246
15.1 伪随机数的产生 246
15.1.1 产生随机整数 246
15.1.2 产生随机小数 247
15.2 伪随机数的应用 248
15.2.1 求π的近似值 248
15.2.2 计算图形面积 249
15.3 小结 250
习题 250
附录A 程序调试 251
A.1 计分程序的调试 251
A.1.1 编译时的调试 252
A.1.2 运行时的调试 254
A.1.3 其他调试相关知识 259
A.2 跳马程序的调试 260
附录B 库函数 267
B.1 数学函数 267
B.2 字符判断函数 268
B.3 字符串相关函数 271
附录C ASCII码表 277
附录D 输入输出的格式控制 278
D.1 流的概念与输入输出格式 278
D.2 改变整数的进制 278
D.3 设置浮点数的精度 279
D.4 设置输入输出宽度 280
D.5 设置对齐方式和填充字符 281
D.6 其他设置 282
参考文献 284

精彩书摘

  第5章 函数思维与模块化设计   教学目标   * 函数的概念、定义、调用和返回   * 带自定义函数的程序设计   内容要点   * 函数的定义   * 实在参数与形式参数   * 调用和返回值   函数是组成C++程序的基础。C++库中已经为用户提供了许多标准库函数,例如在第2章中已经介绍过的数学函数。编程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库函数;如果不存在所需要的函数,还可以自己定义和编写一些函数。   5.1 函??数   【任务5.1】 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a,编写一个程序判断a是否为质数。   可以设计一个函数bool checkPrime(int a),让该函数负责检查a是否为质数:如果是,该函数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checkPrime(int); //函数声明在前   int main()   {   int a;   cout << "请输入一个正整数a" << endl; //提示信息   cin >> a; //输入整数a   if (checkPrime(a)) //在if语句中调用checkPrime函数   cout << a << "是质数" << endl;   else   cout << a << "不是质数" << endl;   return 0;   }   bool checkPrime(int af) //bool是布尔类型,af是a的形参   {   for (int i = 2; i <= sqrt(af); i = i + 1)   {   if (af % i == 0 ) //af 可被某个数整除,返回false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否则返回true,为质数   }   下面结合任务5.1来讲函数的定义和使用。   5.1.1 函数的说明   在全局上自定义函数应该在主函数之前有一个说明,目的是告诉系统在主函数中要用到一个自定义的函数,被主函数直接调用或间接调用。说明的时候就要写清楚这个函数的数据类型是什么,自变量有几个,都是什么数据类型的。结合任务5.1来看说明语句   bool checkPrime(int);   此语句是说自变量只有一个,是整数型的,函数的数值是布尔类型的,true或false。函数的取值在这里称为函数的返回值。true为“真”,false为“假”。   5.1.2 函数的定义   函数定义的格式为   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名 函数名(类型名 形式参数1, 类型名 形式参数2, …)   { //函数体   说明部分   语句部分   }   任务5.1中的函数名是checkPrime,形式参数名为af,是定义成整数型的。这里只定义了一个形式参数。函数返回值类型名是bool,表明它只有true或false两种可能的函数值。用大括号括起的部分是函数体。同主函数一样,函数体也有两大部分,先是说明部分,后是执行部分。本例中执行部分有两条语句,一条是for循环语句,另一条是return语句(函数的返回语句在5.1.3节细讲)。在for语句的循环体中只含一条if语句。   5.1.3 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一般是由主函数调用(当然也有函数调用函数的情况),调用函数的目的是让它计算某一个函数值,这个值通过return语句返回给调用它的函数。格式是   return 表达式;   或   return (表达式);   表达式的值就是函数的取值,其数据类型要与定义函数时的说明相一致。   有时被调用的函数只是一些操作,而不需返回数值,这时返回语句的格式为   return;   或者不写。  ……

前言/序言

  第4版前言   本书第3版是2010年11月完成的。六年来,我们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次序,使得课程学习效果有了进一步提升。   为及时反映课内教学成果,我们又在第3版基础上对文字教材进行了修订,包括调整了若干章节的次序、补充了部分章节的课后习题、修改了一些地方的文字错误和代码错误等等。   我们还系统梳理了第3版教材中的所有示例源程序,调整了所有代码中的注释,清除了在部分代码中发现的问题,并用*新的编译环境进行了编译测试。   希望本次修订能为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学习者提供一本内容与时俱进、更加易学易用的教材。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还有纰漏,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吴文虎,徐明星,邬晓钧   2017年1月   第3版前言   本书的第1版是2003年9月完成的,经过一年的试用,于2004年9月发行了第2版。 学生普遍反映,这本教材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易学易用,特别是强化实践教学思想,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学会了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从第2版的使用到现在又经过了6年时间,这期间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特别是注重将讲课内容与作业提交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做到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为此,我们又在第2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章节,增加了一些常用的重要算法及程序实现,形成了现在的第3版。从教材改版的目标而言,我们认为“没有*好,只有更好”。   吴文虎 徐明星   2010年9月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是2003年9月出版的,经过一年的使用后,学生普遍反映本书重点突出,易学易用。但作为教师,我感到还要不断地研究教学规律,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又重新审阅了全书,在文字上做了调整,内容上做了修正,力求讲得明白透彻。在教学中发现,初学者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程序调试上,效率很低。实际上程序调试已成为学生编程实践中的“拦路虎”。所以,配合本书,又专门编著了《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还准备上小班辅导课让学生学会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我认为这可能是进一步提高该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吴文虎   2004年8月   第1版前言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长期沿袭着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基本上是以高级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没有把逻辑与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上;对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讲得不够,对学生编程的能力、上机解题的能力训练不够。这样就给后续课程及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留下了缺憾。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到枯燥难学,学过之后,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个人的经历有些不同,除了学校给我安排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20年来我一直指导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和大学生参加有关计算机的各种比赛,包括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和ACM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通过对这些学生成长道路的反复思考和研究,使我感到很有必要改变我们的课程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一流人才。对这一问题,我和有关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们非常支持。   从2001年9月起,我接受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开始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强调动手实践上机编程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方式,通过实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重点放在思路上,即在C/C++语言的环境下,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理出算法并编程实现。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和创新。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安排教学*先考虑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想怎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针对两个方面:教学模式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出强化实践。明确告诉学生:程序设计课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自己练会的。只有让学生动手,他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比较从容。因此,我们的基本思想是在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更多地上机实践。学生只有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感到运用自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和以往课程*大的不同之处。   提出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与客观环境(指所学内容)的交互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题编程的实践中探索其中带规律性的认识,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高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 反三。   提出授课的原则是要学生“抱西瓜”而不是“捡芝麻”,重点放在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程序实现上。语句只是表达工具,讲一些*主要的,对细枝末节的东西根本不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尽量当堂学懂。突出上机训练,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利用计算机这个智力工具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我们在与国内一些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座谈时了解到,中国软件之所以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就有“习惯问题”。印度十个人编程,会编出一样的东西,而我们十个人编程可能会有十种风格。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顾客”的感受,程序的编写是给别人看的,而不是只给我们自己看的。再者,尽管我们学生模型构思做得很快,但编程的基本功不扎实,往往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出问题。鉴于此,在课上我们强调程序的可读性、规范性;要求变量必须加注释;程序构思要有说明;学会如何调试程序;尽量使程序优化;还要求对程序的运行结果做正确与否的判断和分析。   提出“自学、动手、应用、上网”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多东西完全是可以自学的,尤其是计算机。计算机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所学的内容和要实践的东西是一个整体,因此可以自己动手来学,书上看不懂的在机器上动手试试,往往就弄懂了。上网是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考试作为“指挥棒”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考试改革,如何借助考试环节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等问题。   开学之初,我就向学生宣布考试方式--上机解题,判分也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纸上谈兵,不考笔试,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们平时比较注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理论很重要,要在理论指导下,动手动脑、有条理地进行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动手才能学到真本事。   我们还将一些有较好程序设计基础的学生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式的研究性学习,让他们继续提高。同时让他们在班上担任“小教员”,帮助同学学习。   这样做行不行呢?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这门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给以很高的评价。学生点评为:“授课方式独特新颖,深入浅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引自清华大学2001年下半年教学评估结果查询)参加“小教员”工作的学生,提高了责任感,培养了敬业精神。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其中三名同学代表清华大学参加了2002年ACM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分区赛和总决赛,取得了世界总排名第四的好成绩(2300支队伍参加区域赛,60支队伍参加总决赛)。   2002年5月,在北京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讨会上,我曾应约就此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新的教学范例”。   改革是没有止境的。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感到在一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努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进一步加大学生训练环节的力度;要加强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要建立一个因材施教的机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建立平时的督促机制,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实动手实践;要考虑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教材就是在上述的背景下,整理了课上的教案,补充了一些内容写出来的。在教材成文的过程中,我的同事和学生(博士生)起了很大作用。他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一些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整理,特别是对全书整体上的结构进行了缜密的 推敲。   从一种体系转变为现在的体系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也有风险,学生爱不爱这样学,能不能学到真本事,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都会存在问题。但我以为,要改革就要知难而进,不付诸努力就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   目前这本教材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们有这种思想准备,在教学实践中,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使之日臻完善。我们相信,恒心与虚心能够成就一本好的 教材。   参加本书研究、撰写工作的还有徐明星(参加本书总体策划与章节编排)、邬晓钧(撰写第9、10、13章及附录)和李净(进行教案整理、图文设计),此外,赵强工程师和杨非同学也做了大量的书稿整理和成文工作,吴根清、孙辉、刘建、刘林泉、邓菁、陈德锋、侯启明等同学看了本书的*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感谢他们所付出的 劳动。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欢迎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吴文虎   2003年9月
《代码的奥秘:从零开始构建数字世界》 内容简介: 你是否曾对那些精妙的软件应用、炫酷的游戏画面、以及背后驱动一切的神秘代码感到好奇?《代码的奥秘:从零开始构建数字世界》将带你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面纱,让你从零基础迈向数字世界的创造者。 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直观、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读者逐步理解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什么是“程序”,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就像是为计算机下达一系列清晰明确的指令。你会了解变量、数据类型,它们如同容器,用于存储和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从简单的数字到复杂的文本。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控制流程——那些让程序拥有“思考”和“决策”能力的关键。条件语句(if-else)如同岔路口,引导程序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选择;循环语句(for, while)则赋予程序重复执行任务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你会学会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编写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代码。 函数是程序设计的基石。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定义和调用函数,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可管理的单元。这不仅能让你的代码更加整洁、易于理解,更能让你学会“复用”代码,就像乐高积木一样,用少量的模块搭建出庞大的结构。 随着学习的深入,本书还将带你认识数组和列表,它们是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强大工具,为处理复杂信息打下基础。你还会接触到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基本概念,了解类与对象如何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以及继承、封装、多态这些强大机制,它们能帮助你构建出更具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软件。 本书特别注重实践。每一章都配有丰富的示例代码,涵盖从简单的计算器到稍微复杂的文本处理小工具。你将亲手敲击键盘,运行代码,观察其运行结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鼓励读者动手尝试,修改代码,甚至挑战更复杂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深刻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代码的奥秘》不仅仅是传授语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你将学会如何将一个宏大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步骤,如何逻辑地思考,如何调试代码中的错误,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模式,无论你将来从事哪个领域,都将受益匪浅。 本书适合所有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初学者,无论你是否有任何编程背景。它也适合那些希望系统梳理编程知识,加深理解的读者。通过《代码的奥秘》,你将不仅仅学会写代码,更能领略到计算机科学的魅力,掌握一门能够将你的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强大语言。准备好打开数字世界的大门,用代码创造你的未来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文件操作是程序与外部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在这方面的讲解非常到位。我之前常常在命令行里手动操作文件,对程序如何读写文件感到一头雾水。 书中对“顺序文件读写”的讲解,让我理解了如何将程序产生的数据保存到文件中,以及如何从文件中读取数据供程序使用。作者通过详细的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文件,并解释了不同文件模式(如读模式、写模式、追加模式)的含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区别讲解,以及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这让我明白了,不同的文件类型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为我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文件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在“指针”这一关键概念的讲解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觉得指针是编程中最令人畏惧的部分,充满了各种难以理解的地址和内存操作。然而,作者用一种非常耐心且直观的方式,将指针比作“指向内存地址的变量”,并用大量的图示展示了指针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指针来间接访问和修改内存中的数据。 书中关于“指针运算”的章节,更是让我对内存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对数组名作为指针,以及指针的递增和递减操作的讲解,我开始理解了如何高效地遍历数组,以及如何利用指针来实现更灵活的数据访问。虽然这部分内容需要反复研读和实践,但作者提供的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逐渐克服了对指针的恐惧,并逐渐体会到了它在 C/C++ 等语言中处理底层内存时的强大功能。

评分

《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的精髓绝不仅仅在于概念的普及,更在于它对“流程控制”的深刻剖析。我之前学习编程时,常常被各种条件判断和循环语句搞得头晕脑胀,分不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但这本书却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图示和案例,将“if-else”语句的逻辑分支、“for”循环的固定次数迭代、以及“while”循环的条件驱动,讲解得淋漓尽致。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嵌套循环”的讲解。通过一个模拟打印星号三角形的例子,我不仅理解了如何在多层循环中协调控制,更体会到了其在处理二维数据结构,如矩阵或表格时的强大威力。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在实际的编程场景中,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循环结构,从而写出高效、简洁的代码。这不仅仅是学会了语法,更是学会了如何用编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我来说是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踏入浩瀚的编程世界时,为我指明了方向。翻开第一页,就被那清晰的逻辑和循序渐进的讲解深深吸引。作者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本、最核心的“为什么”开始,解释了程序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瞬间就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 书中对“变量”和“数据类型”的阐述,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彩。我一直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但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比如将变量比作一个贴有标签的盒子,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数字、文字、布尔值等)装进去,让我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基本数据类型,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复合数据类型,并提供了大量实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编程中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处理用户输入时,如何根据输入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这让我豁然开朗,感觉自己终于掌握了构建程序的基本积木。

评分

《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在“算法”的讲解上,可以说是点石成金。我之前学习编程,常常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代码往往显得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这本书让我明白,程序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算法。 书中对“排序算法”的讲解,从冒泡排序到快速排序,一步步深入。特别是对快速排序的分析,通过“分而治之”的思想,让我理解了如何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来解决,从而显著提升了排序效率。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供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排序算法在处理不同规模数据时的性能差异,这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选择合适算法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写出能够运行的代码只是第一步,写出高效、优雅的算法才是真正考验一个程序员功底的关键。

评分

学习编程,离不开对“函数”的深入理解。《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将函数的功能描绘成一块块可复用的“代码乐高”,极大地提升了程序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作者从定义一个简单函数开始,逐步讲解了参数的传递、返回值的概念,以及函数之间的相互调用。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递归”函数的章节。递归这个概念对我来说一直有些神秘,总觉得像是在原地打转。但作者通过斐波那契数列和阶乘的例子,用清晰的逻辑图和代码演示,层层剥茧,将递归的“递推”和“回归”过程展现在我眼前。这让我不仅理解了递归的原理,更体会到了它在解决一些特定问题时的优雅和高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函数不是简单的代码段,而是构建复杂程序的基石,是实现代码重用的关键。

评分

数据结构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有数组,但对于链表、栈、队列等其他数据结构的概念,我感到非常模糊。 书中对“链表”的讲解,让我眼前一亮。它形象地将链表比作一个“链接起来的节点”的集合,每个节点都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这种结构让我理解了动态分配内存的优势,以及链表在处理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时的灵活性。此外,书中对“栈”和“队列”的讲解,也让我理解了它们各自的“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函数调用栈和消息队列。这些知识点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让我能够以更结构化、更高效的方式来思考和组织数据。

评分

书中对“数组”的讲解,为我打开了处理批量数据的大门。在此之前,我只能逐个处理单个的数据项,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而《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数组描绘成一个有序的“储物柜”,每个“格子”(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门牌号”(下标),方便我们快速存取数据。 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多维数组”的章节,它让我理解了如何用数组来表示和处理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比如像电子表格一样的二维数据。书中提供的实际案例,例如如何使用二维数组来存储学生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让我立刻体会到了数组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数组边界的检查,以及如何避免因越界访问导致的程序崩溃,这让我意识到,掌握了数据结构,也必须掌握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它们。

评分

调试是编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在这方面的指导,为我解决了许多实际编程中的痛点。我之前遇到bug时,常常是盲目地修改代码,事倍功半。 书中对“调试工具”的使用讲解,让我学会了如何利用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值等功能,精确地定位问题的根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常见的错误类型”的归纳总结,以及针对这些错误提供的排查思路和解决方案。例如,书中详细解释了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和运行时错误的区别,并给出了相应的排查步骤。这不仅仅是学习了如何使用调试工具,更是学习了一种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应对程序中的各种“疑难杂症”。

评分

《程序设计基础(第4版)》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引入,让我看到了编程的另一种更高级的范式。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习惯于过程式编程,将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指令。 书中对“类”和“对象”的讲解,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将“汽车”比作一个类,而我实际驾驶的“我的这辆车”则是一个对象,让我瞬间理解了抽象与实例化的概念。书中对“封装”、“继承”和“多态”这三大面向对象特性的讲解,更是让我惊叹于这种编程思想的强大。我理解了封装如何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继承如何实现代码的复用,以及多态如何让程序更加灵活和可扩展。这不仅仅是学习了新的语法,更是对程序组织和设计思路的一次深刻变革。

评分

上课用的教材,京东送货很快

评分

浑身解数

评分

适合入门的大一新生用。其他人就不合适了

评分

??????

评分

很好的书,快递很快,包装完整。

评分

适合入门的大一新生用。其他人就不合适了

评分

gooooooooooood

评分

好书,好好看!!!!!!!

评分

同学介绍的,零基础,能看懂,书角有破损,不严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