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視胸腔鏡手術為代錶的胸部微創外科在我國經過二十餘年的高速發展目前已成為比較成熟的胸外科常用手術技術。胸腔鏡手術量占胸外科手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開展手術的難度和應用範圍也有很大提高。為進一步規範和指導胸腔鏡手術,時隔十八年,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俊教授主編的《現代胸腔鏡外科學》一書經過修訂,全新推齣第二版。
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改、充實瞭多方麵內容保持瞭原書的特色。全書分為第一篇胸腔鏡外科和第二篇縱隔鏡、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及硬質氣管鏡外科。本書全麵係統介紹瞭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王氏手法”、EBUS-TBNA等近年來胸外科主要的進展。對於已經讀過第一版的老讀者,相信從第二版中也能獲得更全麵、更深入的知識體係。全書立足實用,從涉及手術的每一個細節入手,配以大量的插圖和操作照片,內容新穎、文字精煉、圖文並茂。
相信本書的再版,對於繼續推動我國胸腔鏡外科的普及和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胸部微創診療水平方麵將大有裨益。本書的讀者定位為胸外科、呼吸科、腫瘤科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人員。
王俊,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畢業後醫學教育胸心外科專傢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傢衛計委胸外科內鏡診療專傢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副會長。
成功開展瞭我國**例電視胸腔鏡手術,完成瞭絕大多數胸部微創手術的中國首例,引領中國胸外科實現從傳統開胸到現代微創的轉型升級。國內*早探索肺小結節的診治策略, 創立瞭肺癌胸腔鏡手術的“王氏技術”,解決瞭中國肺癌病人因縱隔淋巴結多、粘連嚴重等增加手術風險的技術難題,促進瞭中國肺癌微創手術的普及。
獲美國胸外科學會Graham Fellow奬(全世界每年僅授一人);2012年以**完成人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這是我國肺癌診療領域迄今為止**的國傢*奬項;獲吳階平醫學創新奬,吳楊奬。擁有9項國傢實用新型專利。發錶論文305篇,主編中英文專著和教材14部。
第一篇 胸腔鏡外科
第一章 胸腔鏡外科總論
第一節 胸腔鏡外科的發展曆史
一、世界胸腔鏡外科發展的曆史
二、我國胸腔鏡外科的發展
第二節 胸腔鏡外科醫師的教育與培訓
一、胸腔鏡外科醫師應具備的條件
二、理論學習
三、技術訓練
四、臨床實踐
第三節 胸腔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第四節 胸腔鏡手術設備及器械
一、手術設備
二、手術器械
第五節 胸腔鏡手術的術前準備
一、胸部CT檢查
二、高齡患者的術前準備
第六節 胸腔鏡手術的麻醉處理及術後
鎮痛管理
一、單肺通氣的呼吸生理學
二、單肺通氣技術
三、胸腔鏡肺切除手術麻醉
四、胸腔鏡手術的術後疼痛管理
第七節 胸腔鏡手術基本體位
第八節 胸腔鏡手術常用切口設計
一、切口安排
二、切口製作
第九節 胸腔鏡手術的基本操作技術
一、套管切口的製作
二、套管切口齣血的處理
三、胸腔鏡的加溫與清洗
四、髒器和病變的顯露
五、胸腔探查
六、組織分離
七、止血
八、肺漏氣的處理
九、胸膜粘連的處理方法
十、標本的取齣
十一、雙肺通氣下胸腔鏡手術操作
十二、開胸術後病變復發的胸腔鏡處理
十三、雙側胸內病變的同期手術處理
第十節 胸腔鏡核心手術技術——王氏手法
一、操作手法——王氏手法
二、“隧道式”的葉間裂分離
三、優先處理支氣管動脈
四、血管的鞘內分離的方式(血管遊離“骨骼化”)
五、打開全部肺門周圍胸膜協助操作
六、近距離視野顯露
第十一節 胸腔鏡手術的術後處理
一、術後常規處理
二、手術並發癥的處理
第二章 胸腔鏡外科的臨床應用
第一節 胸膜疾病的胸腔鏡診斷和治療
一、胸膜活檢術
二、胸膜固定術
三、膿胸的胸膜剝脫和清創術
四、胸膜腫瘤切除術
第二節 肺部疾病的胸腔鏡診斷和治療
一、肺活檢術
二、肺楔形切除術
三、肺大皰切除術
四、肺良性腫瘤摘除術
五、肺段切除術
六、肺葉切除術
七、全肺切除
八、袖式肺葉切除術
九、肺減容手術
十、中轉開胸
第三節 縱隔疾病的胸腔鏡診斷和治療
一、中縱隔腫瘤切除術
二、後縱隔腫瘤切除術
三、胸腺切除術
四、胸腔鏡胸腺擴大切除術
第四節 胸部外傷的胸腔鏡診斷和治療
一、胸外傷的胸腔鏡探查和病情評估
二、血胸止血和凝血塊清除術
三、膈肌破裂的診斷和修補術
四、食管破裂修補術
五、胸導管結紮術
六、肺破裂修補術
第五節 食管疾病的胸腔鏡診斷和治療
一、食管下段肌層切開術
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術
三、食管憩室切除術
四、食管裂孔疝修補術
五、食管癌胸腔鏡診斷與分期
六、食管切除術
第六節 胸腔鏡交感神經切除/切斷術及相關疾病
一、手汗癥胸交感神經切斷術
二、先天性長QT綜閤徵胸交感神經切除術
三、雷諾綜閤徵
第二篇 縱隔鏡、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及硬質氣管鏡外科
第一章 縱隔鏡
第一節 縱隔鏡手術概述
一、縱隔鏡手術的曆史
二、縱隔鏡手術的解剖基礎
三、縱隔鏡的手術設備和器械
四、縱隔鏡手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五、縱隔鏡手術的麻醉和體位
第二節 縱隔鏡手術的基本方法
一、標準的頸部縱隔鏡手術
二、胸骨旁縱隔鏡手術
三、擴大的頸部縱隔鏡手術
四、縱隔鏡斜角肌淋巴結活檢術
五、電視縱隔鏡手術
六、縱隔鏡手術並發癥及其防治
第三節 縱隔鏡手術的臨床應用
一、縱隔鏡在肺癌分期中的應用
二、縱隔鏡在縱隔疑難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三、縱隔鏡在胸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第二章 支氣管內超聲引導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
第一節 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概述
一、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的曆史
二、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技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二節 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術前準備及操作
一、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的術前準備
二、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的麻醉和體位
三、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的操作
四、標本的處理
第三節 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的應用與評價
一、肺癌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評估
二、原因不明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及縱隔腫物的診斷
三、肺實質內占位的診斷
第三章 硬質氣管鏡
第一節 硬質氣管鏡手術概述
一、硬質氣管鏡的曆史
二、氣管的解剖基礎
三、硬質氣管鏡的手術設備和器械
四、硬質氣管鏡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五、常見並發癥
第二節 硬質氣管鏡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麻醉技術和體位
二、硬質氣管鏡的置入方法
三、硬質氣管鏡檢查和治療
第三節 硬質氣管鏡的常用治療手段
一、激光治療
二、冷凍治療
三、氬氣刀治療
四、高頻電凝治療
五、氣管支氣管支架
六、微波治療
七、近距離放療
第四節 硬質氣管鏡手術技術的臨床應用
一、氣管和主支氣管良性腫瘤的治療
二、原發性氣管和主支氣管惡性腫瘤的治療
三、繼發性氣管和主支氣管腫瘤的治療
四、成人復雜大氣道異物的硬質氣管鏡治療
第2版前言
歲月如梭,現代胸腔鏡技術進入中國已有20多年瞭!18年前,當我們組織撰寫第1版《現代胸腔鏡外科學》時,我曾憧憬過胸腔鏡外科的廣闊未來,但卻未曾料到它會對整個普胸外科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那時全國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傢醫院可以開展胸腔鏡手術,大部分胸外科醫師對此一無所知。為促進該技術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1997年,陳鴻義教授和我共同主編,人民衛生齣版社付梓發行瞭《現代胸腔鏡外科學》一書。這是我國胸部微創外科最受歡迎的一部參考書。承濛廣大同仁們的厚愛,該書曾經多次印刷,先後共售7000餘冊,在我國胸腔鏡外科的發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近10年來,胸腔鏡手術齣現瞭突飛猛進的大發展,胸部微創的理念業已深入人心。曾經被視為胸腔鏡手術禁忌證的,如封閉胸、巨大的胸腺瘤等早已成為適應證;曾經被廣泛爭議的肺癌的胸腔鏡手術,如今已被多項國際指南推薦為首選術式。肺葉/亞肺葉切除、袖狀肺葉切除以及新輔助治療後的肺癌手術等復雜胸外科手術,目前都能在胸腔鏡下完成。胸腔鏡手術在我國得到瞭廣泛普及,在很多省份都已達縣市級醫院。在一些大型醫院,胸腔鏡手術已經占到瞭全部胸外科手術的80%以上。現代的胸外科醫師,如果還不會胸腔鏡手術,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臨床要求瞭。
為瞭更好地推動國內胸腔鏡技術的規範化發展,應廣大讀者要求,我們對這本專著進行再版。再版主要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胸部微創中心的副教授以上人員為寫作班底,並邀請江蘇省腫瘤醫院許林教授、北京市朝陽醫院李輝教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塗遠榮教授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譚黎傑教授等一大批國內知名學者參與編寫。各位作者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結閤國內外最新文獻資料,對原有章節內容進行瞭更新、修改和必要的調整、增刪。
本書分兩篇五章,胸腔鏡外科篇的臨床應用章節更為詳細地介紹瞭胸腺擴大切除、食管癌根治、肺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術、全肺切除及袖式肺葉切除等新內容;縱隔鏡、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及硬質氣管鏡外科篇分彆介紹瞭這三種新技術的適應證、手術前準備、操作步驟及術後處理。第2版本著繼承和揚棄的原則,秉承瞭第1版的編寫特色,在內容上注意刪陳增新,在文字上刪繁求簡,盡量做到簡明具體,並配以大量圖片以助學習和掌握。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現代胸腔鏡及胸部微創外科發展日新月異,疏漏或商榷之處在所難免。懇望讀者一如既往地提齣問題,並不吝賜教。
王 俊
2016年9月
這本《胸腔鏡外科學(第2版)》簡直是把我的學習熱情徹底點燃瞭!作為一名剛踏入胸外科領域的年輕醫生,我一直覺得胸腔鏡手術是一個既神秘又充滿挑戰的領域。過去,我隻能通過零散的文獻和有限的觀摩來拼湊知識,總感覺隔靴搔癢,理解不夠深入。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非常流暢,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復雜的概念。我尤其欣賞書中那些精美的插圖和手術錄像截圖,它們將抽象的解剖結構和精細的手術步驟變得直觀易懂。我記得在學習肺葉切除的部分時,書中詳細地講解瞭不同入路和器械的選擇,並且還特彆強調瞭術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和潛在的並發癥處理。這種“把細節摳到極緻”的態度,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們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分享寶貴的臨床經驗。我甚至可以想象到,當我在手術室裏遇到類似情況時,這本書中的某個章節、某張圖片都會在我腦海中浮現,給我提供最及時、最準確的指導。我已經被這本書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作為我的案頭寶典,隨身攜帶,反復研讀,希望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為我的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老實說,我之前對胸腔鏡手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微創”這個層麵,總覺得隻要器械先進、創傷小就萬事大吉瞭。但翻開《胸腔鏡外科學(第2版)》之後,我纔意識到,這背後蘊含著多麼深奧的學問和多麼精湛的技術。《胸腔鏡外科學》這本書,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娓娓道來,將他多年的臨床智慧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疾病的胸腔鏡手術治療方案的分析,它不僅僅羅列瞭手術指徵,更深入地探討瞭每種方案的優劣勢、適應癥以及個體化治療的考量。例如,在討論食管癌的手術時,它詳細闡述瞭不同術式的神經保護策略,以及術後並發癥的預防和管理,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深入思考過的方麵。書中的文字樸實而富有感染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擊要害。我常常會被書中描述的一些經典病例所吸引,仿佛身臨其境,感受手術的緊張與挑戰,以及最終成功的喜悅。這本書讓我對胸腔鏡手術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理念的升華。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看到瞭胸腔鏡手術更廣闊的天地。
評分自從我收到這本《胸腔鏡外科學(第2版)》後,它就成瞭我的“枕邊書”,時不時就要拿起來翻閱一下。作為一名對胸腔鏡手術充滿好奇但又經驗尚淺的醫學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介紹這個領域的書籍。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我期待已久的!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圖文並茂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各種常見胸腔鏡手術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都非常貼近臨床實際,讓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手術的挑戰與樂趣。比如,書中對於肺結節的胸腔鏡切除,詳細講解瞭如何進行術前評估、術中定位以及術後管理,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非常到位。它讓我意識到,胸腔鏡手術不僅僅是器械的運用,更是對醫生精細操作、精準判斷和良好溝通能力的綜閤考驗。我常常會想象自己在手術室裏,按照書中的描述一步步進行操作,感覺自己離成為一名優秀的胸腔鏡外科醫生又近瞭一步。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巨大的信心和動力,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實踐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是一名資深的胸外科醫生,在臨床一綫工作多年,也接觸過不少關於胸腔鏡手術的書籍。說實話,很多書都隻是泛泛而談,或者過於理論化,缺乏實際操作的指導性。但《胸腔鏡外科學(第2版)》這本書,它的專業性和實用性真的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的作者們顯然擁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們對每一個手術步驟的描述都極其細緻,考慮到瞭各種可能齣現的情況,並且給齣瞭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在介紹胸腺切除術時,詳細講解瞭不同術式下胸腺懸吊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損傷喉返神經,這些細節對於提高手術成功率和減少術後並發癥至關重要。而且,書中還引用瞭大量的文獻和臨床數據來支持其觀點,這使得這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我個人認為,對於每一個希望在胸腔鏡外科領域有所建樹的醫生來說,這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它不僅僅是一本“怎麼做”的書,更是一本“為什麼這樣做”的書,能夠幫助我們從更深層次理解胸腔鏡手術的原理和精髓。
評分我之前對胸腔鏡手術的印象,總覺得它是一個非常依賴高科技設備的領域,可能對於操作者的技術要求相對較低。但《胸腔鏡外科學(第2版)》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再先進的設備也離不開醫生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書中對每一個手術步驟的講解都非常細緻,而且還特彆強調瞭術中的一些關鍵點和難點,以及如何進行處理。例如,在討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時,書中詳細講解瞭淋巴結清掃的範圍和技巧,以及如何避免血管和神經損傷,這些細節的講解,充分體現瞭作者們的專業功底和臨床智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並發癥的分析,它不僅僅列舉瞭可能發生的並發癥,更提供瞭詳細的預防和處理措施,這對於我們年輕醫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胸腔鏡手術的嚴謹和復雜,也讓我更加敬佩那些能夠在手術颱上遊刃有餘的外科醫生。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進瞭一間大師的實驗室,學習著最前沿的知識和最精湛的技術,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胸腔鏡外科領域的大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