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写作初衷即是为正确传播《易经》,使更多人能读懂《易经》。
开篇介绍学易必备基础知识,剖析《周易》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书中所采用的易经底本乃凝结作者二十多年心血的精校版。
对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均做详细点评,对卦文难点提供注释和历史背景等信息。
译文参考多个英译本,博采众家之长,并经国外学者校订。
《易经》是中国zui重要的古代文献之一。它被誉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之基,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伟大的智慧宝库,也是一本“卜筮”之书。它的注疏历史有两千五百余年,是在全球读者中zui有影响力的文本,为世界哲学、宗教、心理分析、商业、文学和艺术提供了灵感。
本书的内容包括易经基础知识、六十四卦详解和简易查卦表三部分,编排科学合理。全书以中英双语形式呈现,卦文注解详实,英译文简明易懂,既适合易经初学者阅读,又满足英语学习者阅读提升的需要,亦是国外读者学习中华文化的上佳读本。
译者简介:邵乃读,1930年生,曾在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多年。他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研究《易经》,写出《正本清源说易经》一书,指出并纠正了现行易经版本中的诸多讹误。此书于2013年出版后,在国内市场取得良好反响。现在这本中英双语本的《易经新注》,就是根据《正本清源说易经》(增补本)一书翻译的。
顾问译者简介:卡尔·沃鲁考尼斯,美国人文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写作教授。主要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中央大学和华盛顿州州立常青学院,并曾在中国湖南省的长沙铁道学院和湘潭大学担任客座讲学教授。他曾出版多部中短篇小说和诗集。他以ji大的热情对本书英译文进行校译,并视之为其一生zui重要的工作。
这本书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精妙,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自学者量身定制的。我发现它在每一个关键的卦象或者比较晦涩的词条后,都配备了详尽且易懂的“背景补注”。这些补注的内容涵盖了历史背景、文化意象乃至相关的民间谚语,它们不是那种堆砌术语的脚注,而是真正起到“导航员”的作用,把我从复杂的概念迷宫中引导出来。举个例子,在解释某个爻辞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字面意思,还穿插了一段关于周代社会结构的小插曲,瞬间就让这个爻辞所蕴含的伦理约束变得清晰明了。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种注释的密度控制得非常好,它足够丰富以提供深度,但又不会多到让正文的阅读流被割裂,保持了阅读的流畅性,这在许多学术著作中是很难平衡好的。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的处理,这真是个惊喜。很多涉及古籍的“新注”往往会陷入要么过于口语化而失了庄重,要么就是模仿古文而显得矫揉造作的两难境地。然而,这本书的行文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学术的温度”。它用现代汉语来阐释深奥的义理,但选词遣句却保留了足够的敬畏感和思辨性,绝非信手拈来的通俗解读。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接受一位学识渊博、言谈得体的前辈的私塾教诲,既能领悟到精髓,又不会感到任何压迫感。作者的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掷地有声,这种成熟的文字功力,让原本枯燥的哲理探讨,变成了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评分这本《易经新注》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文字,显得既古典又透着一股现代的精致感。翻开书页,纸张的质地也相当考究,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排版,内文的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舒适。对于一本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书籍来说,良好的物理载体是提升阅读体验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让人愿意捧在手里细细品味。而且,它不仅仅是把文字印上去,装帧设计本身似乎也在无声地呼应着易经中那种和谐与平衡的理念,体现出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用心。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在案头摊开阅读,它都散发着一种低调的质感,让人一见倾心。
评分我接触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易经》解读,但这本书在解释卦辞和爻辞时所采用的视角,着实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它似乎没有沉溺于传统注疏的繁复考据,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现代语境下的情境重构上。比如,对于“乾卦”的一些核心概念,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古人论述,而是尝试用现代管理学或心理学中的术语来类比和阐释其内在的动态变化规律,这使得那些原本显得高深莫测的哲理,突然变得触手可及。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作者如何将几千年前的智慧与当下社会高速迭代的现实联系起来。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智者的深度交流。它处理争议性解读的态度也十分成熟,没有采取绝对化的立场,而是提供了多重可能的理解路径供读者自行判断。
评分从结构安排上看,这本《易经新注》展现出一种高度的逻辑自洽性。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设计一条清晰的学习脉络。全书的章节划分并非简单地按照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而是似乎有更深层次的组织原则——可能是根据易学的“体用”关系,或是按照阴阳消长的哲学流变来编排的。这种结构上的用心,极大地帮助了学习者建立起对整个易学体系的宏观认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单个卦象的零散理解上。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作者试图引导读者从“点”看到“面”,再由“面”回归到“整体循环”的意图。对于初次接触易经的人来说,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引导,有效降低了入门的挫败感,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一种结构化的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