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中古中国社会变迁的经典之作,它凭借海量的墓志数据的统计和研究,重新勾画出大唐帝国覆灭的另一种面貌。它揭示了在七至八世纪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变迁下,唐代门阀大族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加成功。只有在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伴随而来的三十年大动乱时期,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才因大范围的肉体消灭而崩溃。
目录
图表目录/005
致 谢/009
凡 例/011
唐代中国地图/013
绪论/015
中古精英的转型/017
作为一种史料的墓志/028
第一章 中古中国的官僚贵族/042
家族列表和大族分类/044
中古世族的人口膨胀/050
大族后裔的地理分布/059
官僚化的门阀世族/076
小结/080
第二章 权力的地理/084
定位精英/086
京城精英/095
地方上的国家精英/102
其他精英迁徙路径/111
结语/118
第三章 京城精英的婚姻网络/120
重构父子链/121
定位父子链/126
晚唐政治精英的地理分布与规模/131
京城社会景观/135
婚姻网络与社会资本/143
结语/155
第四章 晚唐藩镇/160
晚唐藩镇体系和河北独立藩镇/163
宪宗中兴之后的再度中央化/169
唐朝政治专制与藩镇/174
藩镇幕府中的社会流动/184
藩镇文化/192
小结/198
第五章 黄巢和中古大族的衰亡/200
黄巢治下的长安/204
洛阳和地方的毁灭/217
唐代精英的消亡/229
幸存者与新兴权力结构/242
结 语/245
附录A 配套数据库的使用方法/253
附录B 估算晚唐京城精英的总量/258
附录C 九世纪出土墓志的来源/260
参考文献/262
人名索引/283
综合索引/300
译后记/317
图表目录
图0-1 李皋(733~792)墓志的拓片/031
表1-1 不在现存郡望列表中的44个主要大族统计表/049
表1-2 九世纪墓志所见(分区域)大族身份频率表/051
表1-3 九世纪墓志所见(分区域)大族属性的相关声望统计表/053
表1-4 居住于族源地对应州或藩镇的精英比例(分区域)统计表/062
图1-1 来自四个州的表示精英族源的郡望地点分布图/064
表1-5 居住于与族源地在同一州或藩镇的精英比例(分州)统计表/067
表1-6 长江下游本土和外来家族居于核心区或边缘区对比表/069
表2-1 个人死于所葬之州或藩镇(分区域)的比例统计表(800~880)/091
表2-2 葬于两京地区的个人去世地点统计表(800~880)/092
表2-3 中国不同地区墓志文本长度统计表/097
表2-4 精英之间家族仕宦传统(分区域)统计表(800~880)/098
表2-5 中央与地方精英仕宦程度(分区域)统计表(800~880)/099
图2-1 洛阳或长安精英在地方的住宅分布图/103
图2-2 拥有国家祖先的个人在地方葬地分布图/106
图3-1 部分父子链成员的葬地/129
图3-2 两支洛阳父子链的郊区葬地/130
表3-1 七十五支仕宦父子链的葬地分布/132
表3-2 京城(长安VS洛阳)精英的主要类型/133
表3-3 宰相家族子女葬地比例(分区域)/134
图3-3 晚唐精英家族婚姻网/136
图3-4 京城家族婚姻集群之构成/139
图3-5 长安城内精英居住模式/142
表3-4 基于父子链定居地与婚姻关系统计的九世纪高官/148
图4-1 两位九世纪幽州镇官员的任官迁转/167
图4-2 特定藩镇藩帅任命途径(分镇逐年)/175
图4-3 特定藩镇藩帅(文武)背景(分镇逐年)/176
图4-4 拥有仕宦家族史的藩帅(分镇逐年)/177
图4-5 居住于京城或与京城婚姻网络有联系的藩帅(分镇逐年)/178
表4-1 藩镇职官类型(分祖居地和职官层类)/190
图4-6 来自京城的州县官分布/193
图4-7 出仕家乡藩镇的州县官分布/194
图5-1 唐末五代初(875~920)北方中国(分镇逐年)统一进程/227
图5-2 唐末五代初(875~920)长江中下游(分镇逐年)统一进程/228
图5-3 两京地区和河北—河东地区出土墓志数量(每十年)/236
图5-4 两京地区出土墓志数量(分阶段)/237
表5-1 750~919年万人以上伤亡的战役统计表/238
前言/序言
致 谢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我希望向我的博士导师韩明士(Robert Hymes)表示衷心的感谢!过去十年间,他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和经久的鼓励,我由此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得以向更早的时段拓展,方有本书问世。在求学期间,我也有幸参与了其他老师所开设的研习班,这在我成为一名历史学家的道路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此我十分感激。他们是:韩文彬(Robert Harrist)、李峰、柯马丁(Martin Kern)、宁爱莲(Ellen Neskar)、Richard Bulliet、张希清、施珊珊(Sarah Schneewind)、Hal Kahn、韩森(Valerie Hansen)、裴志昂(Christian de Pee)和蓝克利(Christian Lamouroux)。另外要感谢史乐民(Paul Smith)参加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我也要感谢包弼德(Peter Bol),他在过去数年的研讨会上对我宣读的论文进行评议,并引导我们使用GIS和人物群体分析。
我能够在中国从事研究,得益于哥伦比亚大学游学奖学金(Columbia University Traveling Fellowship)的资助和富布莱特-海斯博士论文研究海外项目(Fulbright-Hays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search Abroad Program)的支持。我也在盖蒂研究中心(Getty Research Institute)和斯坦福大学“人文入门”项目访问了一年。感谢所有帮我顺利得到这些奖学金的人,特别是Charles Salas和Ellen Woods的帮助。我也要感谢给我提供机会接近研究材料的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小蒙、李举纲,上海博物馆李朝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孟繁峰,以及常熟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大学内诸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撰写此书期间,我也受益于与诸多朋友的交流,他们是:Miranda Brown、丁爱博(Albert Dien)、黄义军、叶娃(Ye Wa)、Tim Davis、Alex Cook、Linda Feng、穆拉尼(Tom Mullaney)、Brian Vivier、邓百安(Anthony DeBlasi)、陆扬、朱隽琪(Jessry Choo)、张聪、李苏姬(Sukhee Lee)、Lewis Mayo、张天虹和饭山知保。当来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之后,我有幸与许多同事展开深入的讨论,他们的意见精彩而富于启迪,尤其在Lomas Cantadas(又名El Toyonal!),许多对话有时候甚至相当激烈。特别感谢姜士彬(David Johnson)和Geoffrey Koziol对我书稿详细的评议,以及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编辑Kristen Wanner的细致工作。数年来,我也得到了来自荣新江、李鸿宾、伊沛霞(Patricia Ebrey)、柳立言、陈弱水以及其他很多人的无偿帮助。从农民成为文化地理学家的刘侃,用她那独特的视角为我提供帮助。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我的父亲谭旋(Timothy Tackett),他最早启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二十年前关于法国一个省的档案),也一直是我持续动力的来源,并对我写作此书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批评。
谭 凯
凡 例
1.本研究所用到的主要史料包括大量墓志和其他与丧葬有关的传记。书后所附人名索引提供了与本书中所有人物相关的墓志编号。在正文(不包括脚注)中,一个人名后所标的星号(﹡)表明此人有相关石刻信息存在。若要全部的引用信息,读者可以从人名索引中得到墓志编号,并查到全部的微软Access数据库(或链接到微软Excel表格)。若需下载操作指南,可参考附录A。
2.本研究主要统计所用原始数据都可以在附属的Access数据库中查到。附录A对此数据库有所介绍。它包含了比人名索引中提及的多得多的墓志(超过3000方)和人物(超过30000人)。对主要(并非全部)人物所进行的统计都能在数据库中找到,即通过Access导航界面中的“查询”(queries)窗口。这些统计已经被清晰地标注,比如表1.1的内容能够通过查询“Fig 1 1 Forty-four excluded eminent clans”得到呈现。另有一些脚注指向数据库中其他的查询,比如第一章第14个脚注,需要读者在数据库中查询“Fig 1 note14 9th c choronyms”,同样能够在导航界面中找到。
3.本书年代使用西方历法,以减少混乱。每一个中国年份都转换为相应的公历年份,即便中历新年比公历新年要晚几周。因此,在本书中的时间若标为一个年份的十二月,实际上在公历而言,已经到了下一个年份的一月或二月。
4.在关于中国的地图中,海岸线(不包括上海和渤海之间的部分)、河流(不包括黄河下游)和大部分东南县城以及一部分其他地区县城的经纬度,都取自第四版“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剑桥,马萨诸塞州:哈佛燕京学社,2007年1月)。一些增加的县城经纬度来自马瑞诗(Ruth Mostern)和Elijah Meeks制作的“宋代中国电子方志系统”(Digital Gazetteer of Song Dynasty China, v.1.1, 2010)。剩下的大部分地理信息,包括唐代海岸线和河流方向,与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卷相一致。下一页的地图呈现了九世纪唐王朝实际可以控制的大致疆域。当然,唐政权实际上并未如此清晰地划定其疆界。把唐代中国的疆域放入当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之中,主要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参照。
甲骨文丛书·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的基础就是地方门阀大族,很喜欢这本书。感谢
评分
☆☆☆☆☆
挺不错的,名著,值得一读。装帧印刷都很好。
评分
☆☆☆☆☆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门阀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晋时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阶层,东汉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等豪强世族是门阀的延续。曹魏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权,西晋的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经济特权,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典型门阀制度。这种制度在东晋达到鼎盛。门阀制度确立后直到唐代,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形成了中国特点的官僚选拔制度。
评分
☆☆☆☆☆
这次买得东西总体还行,好的方面在于京东送货比较快,退货可以直接交给京东送货员;不好的地方在于送货之后马上就确认收货,实际的退货期比猫超短很多,退货申请处理得比较慢,还会被客服打电话问东问西。另外,京东的很多商品价格波动比较大,买了就降价,一降好几十的情况时有发生,令人心塞,所以大家要小心价格陷阱。
评分
☆☆☆☆☆
汉和三国时期,是中国门阀的鼎盛时期,什么汝南袁氏,颖川荀氏,颖川陈氏都是历史书上的常客。但是唐末之后,到了宋代初期,门阀望族好像突然就从历史的记载之中销声匿迹。课本中隔靴止痒式的说法:由于科举制度,而这本《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则是以学者的眼光,从大量唐代末年的墓志铭拓片内容,系统性的分析真实原因。甲骨文丛书系列,好看的书蛮多。
评分
☆☆☆☆☆
凭借海量的墓志数据的统计和研究,重新勾画出大唐帝国覆灭的另一种面貌。它揭示了在七至八世纪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变迁下,唐代门阀大族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加成功。只有在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伴随而来的三十年大动乱时期,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才因大范围的肉体消灭而崩溃。
评分
☆☆☆☆☆
门阀,两晋时期权利甚至大于皇帝,到唐中期灭绝了
评分
☆☆☆☆☆
最为重要的是,我希望向我的博士导师韩明士(Robert Hymes)表示衷心的感谢!过去十年间,他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和经久的鼓励,我由此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得以向更早的时段拓展,方有本书问世。在求学期间,我也有幸参与了其他老师所开设的研习班,这在我成为一名历史学家的道路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此我十分感激。他们是:韩文彬(Robert Harrist)、李峰、柯马丁(Martin Kern)、宁爱莲(Ellen Neskar)、Richard Bulliet、张希清、施珊珊(Sarah Schneewind)、Hal Kahn、韩森(Valerie Hansen)、裴志昂(Christian de Pee)和蓝克利(Christian Lamouroux)。另外要感谢史乐民(Paul Smith)参加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我也要感谢包弼德(Peter Bol),他在过去数年的研讨会上对我宣读的论文进行评议,并引导我们使用GIS和人物群体分析。
评分
☆☆☆☆☆
非常好的书很赞 印刷精美 内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