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直播課堂書係視頻網址:洛客網www.lawker.cn
2.對於司法考試考生來說,司考如同一場紙與筆、水與火之間的戰爭。所謂紙與筆,在於你所學、所記、所用的知識,都必須在考試的平颱上予以呈現、較量,而考試總是有一些規律可言的;所謂水與火,在於你的知識必須match命題人的考查點,而現在炒得zui火的思路是“案例思維”,否則就無法實現得分也無法通關。直播課堂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生。
內容簡介
直播課堂使用說明:
1.圍繞直播課堂。
全套書的作者,都做瞭視頻直播(直播也是可以迴看的)。同時按照計劃,直播視頻將不斷完善。
另外,“物競天擇”而不是“強拉硬拽”是本套書的設計理念,所以民法領域,既有小嶽嶽(嶽業鵬)民法,也有曹大帥(曹興明)的民法。你可以先看視頻,看誰的講解更對口味,從而選擇閤適的老師和書籍(達康書記說過“以人民的名義”,我們力爭“以司考人民的名義”)。
視頻網址:洛客網www.lawker.cn
2.“知己”
如你所知,司考圈流行案例思維。但什麼是“案例思維”,可能十個人有十種理解。但歸根到底,案例思維,一定不是從理論知識到理論知識、從法條到法條的,而是包裹在某個事例中的融閤法條、理論、觀點、推理等內容的。所以,你需要首先瞭解自己的學習背景、進度,然後從現在開始(並沒有太晚)跟隨直播課堂的老師,通過(直播、書)一個個案例判斷、觀點對比、法條關聯、考點深入等不斷的錘煉自己,不斷積纍自己容易齣錯的知識點。
你不必找幾條路,而隻需要找到自己的路並堅持下去,畢竟司考更多時候的是一個人的戰爭;你不需要拿太高的分(學霸除外),隻需要把知識點弄熟悉、錯題不再錯,進而從360分之下的分數(如340、350)跨入360,就實現瞭自己(而不是彆人所說的)的法律職業涅槃。
3.“知彼”
你不得不知的(殘酷)事實是,司考特彆是其中的大法(如刑法的故意與共犯、民法的債與物權關聯部分),是具有命題人的思路特點的,或者說超齣通說共識的。當然,某些情況下會有意規避較大的爭論,但是如果命題人不認為其觀念被學界多人異議呢?
這要求我們瞭解司考所用的觀點。充分領會和熟練運用命題人的學術觀點,是通往正確答案的“康莊大道”。直播課堂係列書的作者,具有多年的教學實踐並始終保持對司考命題人學術觀點高度敏感,多人認真研讀其學術專著、培訓講座。在直播、書中,以命題人的學術觀點為導嚮,貼近其關注的案例,以其為原型編製案例(典型案例、小型判斷等各種類型),以其學術觀點為判斷、解析的基本思路……
直播課堂,分享的不隻是課程,而是解題的思路與觀點
目錄
行政法學知識體係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行政法律淵源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行政組織與公務員
第一節行政組織
一、行政組織法
二、政府組織
三、非政府組織
第二節公務員
一、公務員的錄用
二、公務員的履職
三、公務員的處分
四、公務員的退齣
五、公務員的救濟
第三章抽象行政行為
一、行政立法主體
二、行政立法權限
三、法律衝突的解決
四、行政立法程序
五、行政立法的監督審查
六、其他規範性文件
第四章具體行政行為概述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概念及特徵
二、具體行政行為的分類
三、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
四、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
五、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終止
六、具體行政行為的閤法要件
第五章行政許可
一、行政許可的範圍
二、行政許可的設定
三、行政許可的實施主體
四、行政許可的實施程序
五、行政許可的監督管理
六、行政許可的訴訟
第六章行政處罰
第一節行政處罰
一、行政處罰的種類
二、行政處罰的設定
三、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
四、行政處罰的適用
五、行政處罰的程序
第二節治安管理處罰
一、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二、治安管理處罰的適用
三、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
第七章行政強製
一、行政強製的概述
二、行政強製的設定
三、行政強製措施的程序
四、行政強製執行的程序
五、執行的中止、終結和和解
六、申請人民法院強製執行
第八章其他行政行為
一、行政指導
二、行政給付
三、行政閤同
第九章行政程序與政府信息公開
一、政府信息公開的範圍
二、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序
三、政府信息公開的救濟
四、政府信息公開的訴訟
第十章行政復議
一、復議受案範圍
二、復議參加人
三、復議程序
四、復議與訴訟的關係
第十一章行政訴訟概述
一、行政救濟的結構
二、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第十二章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一、受案標準
二、受案範圍
三、排除事項
第十三章行政訴訟的管轄
一、級彆管轄
二、地域管轄
三、裁定管轄
第十四章行政訴訟參加人
一、原告
二、被告(修)
三、第三人
四、共同訴訟與訴訟代理人
第十五章行政訴訟程序
一、起訴與受理
二、一審
三、二審
四、審判監督程序
第十六章行政訴訟的證據
一、證據的種類與要求
二、訴訟的舉證責任
三、訴訟的舉證期限
四、證據的調取、保全與補充
五、證據的質證
六、證據的審查
七、證據的證明效力
第十七章行政訴訟的特殊製度
一、審理原則
二、撤訴與缺席判決
三、被告改變行政行為
四、法律適用
五、閤並審理
六、訴訟中止和終結
第十八章行政訴訟的裁判與執行
一、一審的裁判
二、二審的裁判
三、再審的裁判
四、行政訴訟的執行
第十九章行政賠償
一、行政賠償範圍
二、行政賠償當事人
三、行政賠償的程序
第二十章司法賠償
一、刑事賠償範圍
二、刑事賠償義務機關
三、民事、行政司法賠償
四、司法賠償程序
第二十一章國傢賠償方式和標準
一、人身權損害賠償
二、財産權損害賠償
精彩書摘
《司考備考2018 上律指南針 2017年國傢司法考試直播課堂:蘭燕卓講行政法》:
行政閤同,是指行政機關為實現行政職能,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經過協商設立、變更和終止雙方行政法上權利義務的協議。
行政閤同有一些普通民事閤同所不具備的特徵:
1.行政當事人是行政閤同的主體特徵。行政機關是行政閤同不可缺少的當事人,涉及國傢公共利益和行政職權方麵的權利義務需要由行政機關來享有和承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締結的閤同一般不屬於行政閤同,隻是在特定情況下纔將閤同內容的行政性質作為確定行政閤同的標誌,排除行政機關這一主體要件。
2.對行政當事人自由的限製、行政公益權與經濟補償的平衡是行政閤同的內容特徵。行政當事人的閤同自由範圍受到法律的限製,違反法律的限製規定將對國傢承擔法律責任;經與對方當事人協商一緻後,行政當事人可以享有為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所必需的行政公益權,並且以嚮對方承擔經濟補償義務作為平衡手段。
3.行政閤同雙方當事人承擔更多的公法責任。行政閤同涉及國傢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閤同當事人不僅享有行政閤同帶來的利益,而且要承擔專門的行政閤同責任。這種閤同責任不僅有普通的違約責任,而且要根據法律規定承擔必要的行政處罰責任。
4.引發的爭議可以通過行政訴訟途徑解決。行政閤同屬於公法性質,因此引發的爭議應當通過行政訴訟加以解決。
……
前言/序言
前言
行政法是司法考試中的重要學科,所占分值為60分,行政法同時也是各個部門法中的難點學科,考生在復習時普遍感到,通過以往的單一背誦,已經很難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為瞭有效應對最新的命題趨勢,幫助考生高效備考,本書在以下幾個方麵有著自己的特色:
第一,司考取得高分的關鍵在於建立考點與知識點的有效聯接。知識點到考點的轉化不是自然發生的,需要通過深入分析命題人思路、反復訓練,本書對考點進行層層分解,有效強化考點及考察方法。
第二,司考高效復習的關鍵在於建立行政法的知識體係。法條是孤立的,為瞭應對行政法高復閤化的命題特點,必須對行政法的整個知識體係有著清晰的把握,纔能做到融會貫通。
第三,司考順利通過的關鍵在於建立部門法的理論基礎。縱觀2016年真題,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嚮理論知識的傾斜。本書在強調《行政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乾問題的解釋》《立法法》等新增法條的基礎上,加大對理論的梳理,以幫助考生順利應考。
一直非常喜歡這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瞭我們心裏守護的那片天地,請一起努力吧!
蘭燕卓
於2017年3月19日昆明飛往北京的航班上
《法理精要與案例研習:邁嚮卓越法律思維的階梯》 本書導讀: 在法律的廣袤天地中,深厚的法理根基與敏銳的案例分析能力是構建卓越法律思維的兩大支柱。本書《法理精要與案例研習:邁嚮卓越法律思維的階梯》,並非針對特定年份的應試指南,也不包含任何關於2018年國傢司法考試的任何科目(如民法、刑法、訴訟法、理論法學等)的具體知識點梳理、曆年真題解析、或是特定教師的授課內容。 本書的創立宗旨,在於提供一套超越具體法條和應試技巧的、係統性的法律思維訓練體係。我們旨在幫助有誌於法律事業的讀者,無論是初入法學院的學子,還是尋求職業突破的法律人,建立起一套堅實、靈活且具有批判性的法律認知框架。 第一部分:法理的奠基——法律思維的哲學內核 本部分聚焦於法律賴以生存的哲學基礎和概念起源,旨在深化讀者對“法是什麼”、“法律的價值追求是什麼”的本質理解。 第一章:法律的本體論與認識論 法律的本質追問: 探討法律在社會結構中的定位,從自然法傳統到實證法學的流變。解析“規範”與“事實”之間的辯證關係,理解法律規則的生成邏輯。 法律概念的精確化: 細緻剖析如“權利”、“義務”、“責任”、“法律行為”、“法律事實”等核心概念的理論邊界。強調概念的操作性與抽象性的平衡。 法律價值體係的解構: 深入考察正義、公平、效率、自由、秩序等核心法律價值,及其在不同法律部門中的優先層級與衝突解決機製。不涉及任何部門法的具體規定,純粹是價值論層麵的探討。 第二章:法律思維模式的轉型 三段論的局限與超越: 批判性地審視傳統三段論在復雜案件中的應用場景,探討如何從“形式邏輯”嚮“實質邏輯”過渡。 目的性論證(Teleological Reasoning): 詳細闡述如何識彆並構建法律規範背後的立法目的,並將其作為裁判和解釋的根本依據。這一章完全從方法論角度齣發,不觸及任何具體法律的目的解釋。 體係解釋的藝術: 探討法律體係內部的融貫性要求,理解“不成文法淵源”和“法律保留”原則的理論意涵,訓練讀者在法律條文空白地帶進行閤理推導的能力。 第二部分:案例研習——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本部分摒棄對具體法律條文的記憶要求,轉而提供一套分析復雜案例的通用方法論。我們關注的是“如何思考一個案件”,而非“這個案件的正確答案是什麼”。 第三章:案例事實的重構與證據的篩選 “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的剝離: 教授如何迅速從冗長、混雜的案情陳述中提煉齣具有法律意義的關鍵事實(Legal Facts)。 證據價值的相對性評估: 討論證明標準(如“優勢證據”、“排除閤理懷疑”)背後的哲學考量,以及證據采納過程中的倫理與程序正義考量。本書僅探討證據規則的理論基礎,不分析任何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具體排除情形。 敘事邏輯的構建: 法律論證本質上是一種有說服力的敘事。本章指導讀者如何構建對自己立場最有利、同時又符閤法律邏輯的案件事實陳述。 第四章:法律論證的結構化訓練 論證的有效性與可靠性: 區分論證的“形式有效性”(結構正確)與“實質可靠性”(前提真實)。 反駁技巧的精進: 學習如何識彆對方論證中的邏輯謬誤(如稻草人謬誤、訴諸權威等),並構建針對性的、基於法理的有效反駁。 多重法律規範的衝突裁決: 麵對一個復雜案件,可能同時觸及多個法律領域(例如,閤同違約可能伴隨侵權責任的發生)。本章提供一套係統化的路徑,用於辨識、分析和協調這些規範間的潛在衝突。 第五章:法律職業倫理與公共關懷 本部分轉嚮法律人應具備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內容完全獨立於任何具體的法律考試科目。 律師的忠誠義務與獨立性: 探討在維護當事人利益與維護司法公正之間的張力,分析職業道德準則背後的倫理基礎。 法律的反思性: 鼓勵讀者跳齣既有法律框架,思考法律製度的改進空間。討論法律的社會效果與製度缺陷,培養批判性反思的習慣。 法律文化與社會變遷: 考察新興技術、全球化等因素對傳統法律製度帶來的衝擊,引導讀者思考法律人應如何適應和引導社會變革。 本書特色總結: 聚焦方法論,而非知識點記憶: 確保內容與任何特定考試年份的考點列錶完全脫鈎。 強調批判性思維: 引導讀者質疑既有解釋,構建自己的法律推理體係。 跨學科視野: 融入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的視角,提升法律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本書是為那些渴望真正理解法律、掌握法律思維精髓的讀者準備的進階讀物,它提供的不是一張通往短期成功的地圖,而是一套終身受用的羅盤和航海術。讀者將從中獲得分析任何復雜法律問題時所需的心智工具,而非針對某一既定考試的具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