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手术与血管腔内治疗:解剖图谱与技术指南

血管手术与血管腔内治疗:解剖图谱与技术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埃利奥特·L.柴科夫,[美] 理查德·P.坎布里亚 编,曲乐丰 译
图书标签:
  • 血管外科
  • 血管腔内治疗
  • 血管手术
  • 解剖学
  • 图谱
  • 技术指南
  • 介入血管
  • 血管疾病
  • 手术技术
  • 临床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ISBN:97875433367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4929
包装:精装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两位主编赫赫有名,均为哈佛医学院血管外科巨头,参加编写的近百位教授也几乎覆盖了全美各医学中心的著名专家,本书代表了血管外科领域的领先水平。

内容简介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血管外科及腔内治疗过程中的涉及的解剖知识及相关技术,全书分为12部分共68章:第1部分血管和腔内血管基本技术,共分5章;第2~12部分按照疾病分类描述。该书内容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了血管外科各种先进手术技术,并涵盖了该领域新进展,各种手术的新技术和操作要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价值,能够方便我国血管外科医师从多变的外科治疗手段中找出适合的、需要的方法。目前国内尚未出版如此全面介绍血管外科与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技术的专著,该书为国内该学科医生提供了向世界专家学习的机会,对其开拓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颇有益处。

作者简介

埃利奥特?L.柴科夫(Elliot L. Chaikof),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BIDMC)外科主任,罗伯塔和斯蒂芬R.韦纳外科主席。理查德?P.坎布里亚(Richard P. Cambria),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麻省总医院血管/腔内血管外科主任。国际知名的复杂动脉瘤疾病的治疗专家。

目录

第1篇 血管手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技术
第1章 血管外科基本原则
第2章 镇静、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的基本原则
第3章 腔内治疗的基本原则:入路部位的管理
第4章 腔内治疗的基本原则:导丝和导管的操作
第5章 腔内治疗的基本原则:血管成形、支架、再通和栓塞

第2篇 颅外段脑血管病变
第6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第7章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外科的特殊问题
第8章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第9章 颈动脉体瘤
第10章 椎动脉外科治疗

第3篇 主动脉弓上血管
第11章 主动脉弓上血管的开放修复
第12章 主动脉弓上血管的解剖外修复
第13章 主动脉弓上血管——无名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腔内治疗
第14章 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的外科治疗

第4篇 上肢血管病变
第15章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锁骨上入路手术治疗
第16章 经腋下肋骨切除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17章 锁骨下一腋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第5篇 胸主动脉
第18章 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第19章 主动脉弓及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
第20章 胸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第21章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第22章 创伤性胸主动脉破裂的腔内治疗

第6篇 腹主动脉和髂动脉
第23章 肾下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第24章 近肾和肾上腹主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第25章 肾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第26章 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特殊问题
第27章 近肾和肾旁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第28章 主—髂动脉闭塞的开放修复
第29章 主—髂动脉闭塞的解剖外修复
第30章 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第31章 主—髂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特殊问题
第32章 脊柱暴露

第7篇 主动脉移植物的晚期并发症
第33章 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全移植物切除和解剖外修复
第34章 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新主—髂动脉系统手术治疗
第35章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第8篇 肾动脉疾病
第36章 肾血管病变的开放修复
第37章 肾血管病变的解剖外修复
第38章 肾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
第39章 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第9篇 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病变
第40章 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开放修复
第41章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第42章 内脏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第43章 肝、胃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第10篇 下肢动脉病变
第44章 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开放旁路术
第45章 胫—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开放修复
第46章 胭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第47章 胭动脉压迫的开放修复
第48章 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第49章 胫—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第50章 腘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第51章 膝上及膝下截肢术
第52章 前足部截肢术
第53章 上下肢的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第11篇 静脉病变
第54章 腔静脉滤器置入
第55章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重建
第56章 下腔静脉和髂—股静脉系统的外科重建
第57章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第58章 髂—股和股—腘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第59章 曲张静脉抽剥术和非卧床静脉切除术
第60章 隐静脉和穿通支静脉的静脉内热消融术
第61章 下肢深静脉和穿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第62章 硬化疗法

第12篇 血液透析的动静脉通路
第63章 桡动脉—头静脉和肱动脉—头静脉动静脉瘘
第64章 前臂环状移植物和肱动脉—腋静脉间置移植物
第65章 贵要静脉及股静脉转位术
第66章 长期血液透析的非传统静脉通路手术
第67章 远端血运重建间隔结扎术
第68章 动静脉移植物血栓形成的外科和腔内干预
索引

精彩书摘

第1篇 血管手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技术 1

第1章 血管外科基本原则 2

第2章 镇静、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的基本原则 12

第3章 腔内治疗的基本原则:入路部位的管理 21

第4章 腔内治疗的基本原则:导丝和导管的操作 29

第5章 腔内治疗的基本原则:血管成形、支架、再通和栓塞 36


第2篇 颅外段脑血管病变 47

第6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48

第7章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外科的特殊问题 58

第8章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65

第9章 颈动脉体瘤 76

第10章 椎动脉外科治疗 82


第3篇 主动脉弓上血管 93

第11章 主动脉弓上血管的开放修复 94

第12章 主动脉弓上血管的解剖外修复 102

第13章 主动脉弓上血管——无名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腔内治疗 108

第14章 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的外科治疗 114


第4篇 上肢血管病变 125

第15章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锁骨上入路手术治疗 126

第16章 经腋下肋骨切除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 141

第17章 锁骨下-腋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149


第5篇 胸主动脉 157

第18章 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158

第19章 主动脉弓及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 169

第20章 胸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181

第21章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197

第22章 创伤性胸主动脉破裂的腔内治疗 207


第6篇 腹主动脉和髂动脉 213

第23章 肾下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214

第24章 近肾和肾上腹主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222

第25章 肾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229

第26章 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特殊问题 239

第27章 近肾和肾旁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244

第28章 主-髂动脉闭塞的开放修复 250

第29章 主-髂动脉闭塞的解剖外修复 259

第30章 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267

第31章 主-髂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特殊问题 275

第32章 脊柱暴露 282


第7篇 主动脉移植物的晚期并发症 291

第33章 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全移植物切除和解剖外修复 292

第34章 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新主-髂动脉系统手术治疗 301

第35章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307


第8篇 肾动脉疾病 313

第36章 肾血管病变的开放修复 314

第37章 肾血管病变的解剖外修复 324

第38章 肾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 330

第39章 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337


第9篇 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病变 343

第40章 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开放修复 344

第41章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354

第42章 内脏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361

第43章 肝、胃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370


第10篇 下肢动脉病变 381

第44章 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开放旁路术 382

第45章 胫-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开放修复 393

第46章 腘动脉瘤的开放修复 406

第47章 腘动脉压迫的开放修复 414

第48章 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418

第49章 胫-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 426

第50章 腘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432

第51章 膝上及膝下截肢术 437

第52章 前足部截肢术 441

第53章 上下肢的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447


第11篇 静脉病变 455

第54章 腔静脉滤器置入 456

第55章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重建 467

第56章 下腔静脉和髂-股静脉系统的外科重建 474

第57章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484

第58章 髂-股和股-腘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 489

第59章 曲张静脉抽剥术和非卧床静脉切除术 499

第60章 隐静脉和穿通支静脉的静脉内热消融术 506

第61章 下肢深静脉和穿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516

第62章 硬化疗法 526


第12篇 血液透析的动静脉通路 531

第63章 桡动脉-头静脉和肱动脉-头静脉动静脉瘘 532

第64章 前臂环状移植物和肱动脉-腋静脉间置移植物 538

第65章 贵要静脉及股静脉转位术 544

第66章 长期血液透析的非传统静脉通路手术 552

第67章 远端血运重建间隔结扎术 563

第68章 动静脉移植物血栓形成的外科和腔内干预 570


索引 579



《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精要:从理论到实践》 内容简介: 《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精要:从理论到实践》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专著,旨在为临床医师、影像学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指导。本书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出发,系统梳理了各种影像学技术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大量典型病例,详细阐述了疾病的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最新进展。本书的编写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娴熟的影像判读技巧,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益。 第一部分: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心血管解剖与生理回顾 心脏解剖精讲: 详细阐述心脏的结构,包括心腔、瓣膜、心肌、冠状动脉、心包的正常形态与解剖变异。重点介绍不同影像学技术下心脏各部分的显影特点,为后续的病变识别打下基础。 大血管系统解剖: 详细描绘主动脉、肺动脉、静脉系统,以及起源于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的解剖走行。强调其在不同影像层面和扫描角度下的表现,以及常见的解剖变异,如血管起源异常、迂曲等。 心血管生理基础: 简要回顾心脏的电生理活动、血液动力学原理,以及心血管系统如何适应生理负荷的变化。理解这些基本生理过程,有助于更好地解读影像学上功能性改变,如心室容积、射血分数、瓣膜反流的评估。 第二章:心血管影像学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X射线成像: 介绍传统X射线成像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如心胸比、肺淤血征象的初步评估。 超声心动图(TTE/TEE): 详细阐述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以及多普勒超声(脉冲、连续、彩色)在评估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瓣膜病变方面的原理与临床应用。重点介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复杂瓣膜病、心脏内肿物、先天性心脏病等方面的优势。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深入解析心脏CT(CCTA)的成像原理,包括多层螺旋CT、容积CT(VCT)以及最新的能谱CT技术。重点介绍其在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桥、冠脉畸形、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扫描时相以及重建技术对诊断的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 阐述心脏MRI(CMR)的成像序列,如T1WI、T2WI、cine-MRI、LGE(延迟钆增强)等。强调CMR在评估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后瘢痕、心脏占位、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包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其无电离辐射和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 核医学显像: 介绍心脏核素显像(如PET/CT、SPECT)在评估心肌灌注、心肌代谢以及心肌存活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第三章:影像学图像的质量控制与伪影分析 图像质量评估标准: 明确不同影像学模态下图像质量的关键指标,如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水平、运动伪影等。 常见伪影及其成因与避免: 详细分析X射线、超声、CT、MRI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伪影,如运动伪影、金属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流伪影等,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部分将聚焦于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结合影像学证据,深入剖析其诊断要点。 第四章: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影像学诊断 冠状动脉CTA: 详细介绍冠脉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斑块性质(钙化、软斑块、混合斑块)及腔内影像学特征(如钙化积分、斑块负荷)方面的应用。分析不同钙化程度对CTA诊断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技术优化显示。 心脏MRI(CMR): 探讨CMR在评估心肌灌注缺损、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心肌(MVO)以及心肌存活方面的作用。 核医学显像: 阐述静息和负荷灌注显像在评估心肌缺血范围、严重程度以及灌注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超声心动图: 介绍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左室功能、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中的作用。 第五章:心脏瓣膜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超声心动图: 详细阐述超声心动图在评估瓣膜形态、开启与关闭情况、狭窄程度、反流范围与严重程度(如EMSA、PISA法)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分析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疾病的超声表现。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强调TEE在评估复杂瓣膜病、瓣膜假体功能、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瓣周漏中的不可替代性。 心脏CT: 介绍CT在评估瓣膜钙化、瓣周漏、瓣膜假体周围病变以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瓣膜畸形中的补充作用。 心脏MRI: 阐述MRI在评估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室容积、射血分数改变以及瓣膜病合并心肌病变中的价值。 第六章:心肌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脏MRI(CMR): 重点介绍CMR在心肌病分类(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心肌室壁增厚、心肌水肿、心肌纤维化(LGE)等。 超声心动图: 阐述超声心动图在初步评估心肌厚度、心室容积、射血分数以及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作用。 心脏CT: 探讨CT在部分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的钙化表现中的辅助价值。 第七章: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超声心动图: 介绍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心包积液量、性质以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压迫作用(如舒张期受限)中的重要性。 心脏CT: 详细阐述CT在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钙化、心包增厚、心包肿瘤以及心包积液范围和侵犯情况方面的优势。 心脏MRI(CMR): 强调CMR在评估心包炎症、纤维化程度以及心包占位病变中的精细诊断能力。 第八章: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 超声心动图: 阐述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在诊断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法洛四联症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基础地位。 心脏CT: 详细介绍CT血管造影(CTA)在评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结构、血管起源与走行、侧支循环以及术前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心脏MRI(CMR): 强调CMR在评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分流比、心室功能、侧支循环以及预测术后疗效方面的价值。 经导管介入治疗前的影像评估: 专章介绍在进行房间隔穿刺、卵圆孔未闭封堵、动脉导管封堵等介入治疗前,如何通过影像学手段精确评估病变,指导治疗决策。 第九章:心律失常与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影像学评估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律失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房颤引起的心房增大、血栓形成。 心脏CT: 评估导线的位置、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心脏MRI(CMR): 评估心律失常相关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及导线周围的组织反应。 第十章:肺栓塞(PE)的影像学诊断 CT肺动脉造影(CTPA): 详细介绍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重点讲解影像学表现,如肺动脉主干、分支的充盈缺损,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重建技术(MPR、VR)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超声心动图: 评估右心负荷过重、室壁运动异常等间接征象。 核医学显像: 介绍灌注显像在确诊和排除肺栓塞中的作用,尤其是在CTPA禁忌或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 第十一章:主动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CTA: 详细阐述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A型、B型)、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瘤等疾病中的核心地位,包括夹层范围、累及主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强调TEE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和监测中的时效性。 心脏MRI(CMR): 介绍CMR在主动脉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补充价值。 第三部分:心血管影像学诊断的进阶与整合 本部分将探讨心血管影像学诊断的前沿技术、多模态融合以及临床决策支持。 第十一章:心血管影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整合 影像学与介入治疗: 详细介绍影像学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瓣膜置换术(TAVI/TMVR)、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等术前评估、术中导航和术后随访中的关键作用。 影像学与心脏外科: 探讨影像学在评估心脏手术适应症、预测手术风险、指导术式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与电生理学: 阐述影像学在心律失常起源灶定位、房颤消融术前评估以及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评估中的辅助作用。 第十二章:人工智能(AI)在心血管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AI在图像识别与分析中的潜力: 探讨AI在自动病灶检测、量化分析(如射血分数、心肌质量、冠脉狭窄度)、伪影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AI在疾病风险预测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分析AI如何通过整合影像、临床信息等数据,实现更精准的疾病风险预测和预后判断。 AI在临床决策支持中的挑战与机遇: 讨论AI在辅助医生诊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机遇,以及数据标准化、算法可解释性等面临的挑战。 第十三章:心血管影像学报告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报告要素与结构: 提供标准化报告模板,明确各项检查的必要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技术、主要发现、量化数据、诊断结论、建议等。 术语规范与图文并茂: 强调使用规范、准确的心血管影像学术语,并辅以清晰的示意图或典型影像图片,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信息传达效率。 多模态影像报告整合: 探讨如何整合不同影像学模态的发现,形成全面、客观的诊断报告。 结论: 《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精要:从理论到实践》致力于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实用的学习平台。本书不仅关注诊断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更强调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应对复杂的临床挑战,最终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印象,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简洁的白色字体,散发出医学的庄重感。拿到手中,沉甸甸的分量就暗示了其内容的丰富与详实。虽然我并非血管外科领域的专家,但仅仅浏览目录,就足以让我惊叹于其涵盖的广度。从基础的血管解剖结构,到各种常见和罕见的血管疾病,再到复杂的介入治疗技术,几乎无所不包。特别是那些精美的解剖图谱,线条流畅,色彩逼真,将人体复杂的血管网络一一呈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清晰地辨识出各个血管的走向和毗邻关系。书中对每一种疾病的描述,都详略得当,既有病因、病理的深入剖析,也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的详细介绍。对于那些我不太熟悉的疾病,它提供了足够的背景知识,让我能够快速建立起对疾病的初步认知。而且,书中反复强调的“技术指南”字样,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揭示那些手术刀下或导管穿行中的精妙之处,让我能够窥探到医学的进步与创新。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虽然我的专业方向并非血管外科,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血管疾病的治疗越来越趋向于微创和腔内治疗,这使得了解血管外科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书中对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阐述,无论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还是血栓抽吸、药物球囊的应用,都写得非常具体。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步操作的细节描述,比如导丝的选择、球囊的扩张速度、支架的释放时机等等,这些都是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细节,往往决定着手术的成败。而且,书中穿插的病例分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分析真实的临床病例,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个体化。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非常高,很多是实际手术的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器械的进出路径和病变部位的处理过程,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经验相对欠缺的医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

作为一名对人体奥秘充满好奇的医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直观地介绍血管外科知识的书籍。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最满意的收获。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大量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文字,为我勾勒出了血管世界的宏伟蓝图。我尤其喜欢它对各种血管解剖结构的细致描绘,从宏观的大动脉到微观的毛细血管,都一一呈现,让我对人体的“生命之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各种疾病的讲解,也让我对血管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动脉瘤的形成机制、血管狭窄的原因、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能够在我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对于腔内治疗技术的介绍。这些微创技术,如同神奇的“画笔”,在血管内部进行精妙的修复,让我看到了医学的无限可能。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学习这些技术,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影像学医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血管影像学检查。虽然我能够熟练地解读CT、MRI、DSA等影像,但对于影像背后的病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我总是觉得有些隔膜。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我的这一不足。它用丰富的解剖图谱和详细的病理描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影像中所呈现的病变。例如,当我看到影像上出现的动脉夹层时,我可以通过书中对夹层形成机制的解释,更好地判断其累及范围和潜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各种腔内治疗技术的介绍,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纠正影像学上发现的病变的。我能够将影像学发现与治疗过程联系起来,从而在阅片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价值的诊疗建议。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

评分

作为一个对医学影像和介入治疗都感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血管腔内治疗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很专业,但它的内容安排却非常人性化。它从最基础的血管解剖学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这个复杂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高清的解剖图,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更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将人体血管的复杂结构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我阅读到关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章节时,书中对这些病变的详尽描述,让我对这些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当涉及到介入治疗的部分,虽然技术名词很多,但书中通过配以大量的手术步骤图和效果图,让我能够大致理解这些手术是如何进行的。我虽然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手术室,亲眼见证了这些高精尖技术的应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也让我对人类克服疾病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