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揭底唐诗宋词美的奥秘
享受慢煮细煨的诗意人生
内容简介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春节zui为广泛书写的对联之一。“诗书传家”取其意思,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那些经典小书加以精挑细选,选出那些今天读者依然开卷有益的亲切好读的作品。这些书不仅适合我们自己修身养性,尤其适合家庭共读、亲子共读,它们是中国文化的“根”与“魂”,具有鲜明昂扬的“中国精神”,是应该不断传世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作品。留给孩子这样一套书,就是留给孩子作为中国人的一份自信。
这套书包括《唐诗宋词私学课堂》(5种)、《唐诗宋词细品慢讲》(10种)、《跟大家读中国史》(10种)、《国学必读经典》(12种),共计四套37册。适合做枕边书,也适合客厅、咖啡厅阅读,方便轻巧也适合带一本去旅行。
《唐诗宋词细品慢讲》包含以下10种图书,分别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吴梅《词学通论曲学通论》,顾随《苏辛词说》,闻一多《闻一多说唐诗》,龙榆生《词学十讲》《词曲概论》,浦江清《中国古典诗歌讲稿》,胡云翼《唐诗研究》,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上彊村民《宋词三百首》。本丛书可谓zui适合家庭亲子阅读的诗词启蒙书,跟随文化名家想象力飞扬的诗歌解读,走进唐诗宋词的美丽世界。
作者简介
吴梅(1884―1939),字瞿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他声律研究和教学,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和梅兰芳、俞振飞都出自他的门下。
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周汝昌、叶嘉莹等大家的授业恩师。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一生执教并从事于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先后执教于山东青州中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以及燕京、北平、中法、北京、中国、辅仁、北京师范等学校。1960年9月6日顾随卒于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住所。顾随著述颇丰,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著作问世,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现有《顾随全集》行世。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有骅,湖北浠水人。出身于典型的书香世家。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十年读书,广泛学习西方文化和中国典籍,醉心于中国古代诗歌。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0年开始诗歌创作。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早期诗作自编手抄为《真我集》。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系统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1923年9月诗集《红烛》出版,歌颂自然美、青春美,抒写理想。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长。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写下了《诗的格律》等理论文章,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并努力实践,写出许多精美诗篇。1928年1月《死水》出版,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美和西方诗歌音节体式为一炉,开一代诗风,影响巨大。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整理研究《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后汇集成《古典新义》。抗战爆发后,闻一多随清华学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潜心研究古代文化文学。1937年抗战开始,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46岁的闻一多发表《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昆明警备司令部军官枪杀。其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又名龙七,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著有《中国韵文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唐宋名家词选》等。
精彩书评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我个人所读过的书来说,似以王静安(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为zui精到。
——朱光潜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汪曾祺
顾随授课之理念、之艺术、之精彩,全然倾注于此书(《苏辛词说》)。
——陈均
目录
人间词话新注 王国维 著 滕咸惠 校注
词学通论曲学通论 吴 梅 著
苏辛词说 顾 随 著 陈均校
闻一多说唐诗 闻一多 著 蒙木 编
词学十讲 龙榆生 著
词曲概论 龙榆生 著
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浦江清 著 浦汉明、彭书麟整理
唐诗研究 胡云翼 著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 编 陈婉俊 补注
宋词三百首 上彊邨民 编 沈可宜注
诗书传家书系·唐诗宋词细品慢讲(套装共10册) 内容简介 《诗书传家书系·唐诗宋词细品慢讲(套装共10册)》是一套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的唐诗宋词赏析读本,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洪流,领略中华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本套书并非简单的名篇汇编或枯燥的学术考证,而是以一种更为贴近人心、更具温度的方式,将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佳作,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情感篇章,引领读者走进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人生百味与精神风骨。 为何细品慢讲?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当下,我们常常匆忙掠过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内容。《诗书传家书系·唐诗宋词细品慢讲》正是对这种快餐式阅读的一种反拨。我们相信,真正的好诗好词,值得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用一颗敏感而专注的心去触摸,去理解。 深入字里行间,洞悉情感脉络: 每一首诗、每一阙词,都蕴含着诗人词人独特的情感与思想。我们不满足于表面意思的转述,而是深入挖掘词语的选择、意象的运用、典故的来源,以及字句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心境。通过层层剥茧,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作者为何喜悦、为何悲伤、为何感慨万千,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情境还原,身临其境的体验: 我们力求将诗词创作的背景“还原”到读者眼前。无论是王维辋川的隐逸山水,还是李白长安的豪情壮志;无论是杜甫战乱中的忧国忧民,还是苏轼贬谪中的豁达旷达;无论是辛弃疾沙场的金戈铁马,还是李清照闺阁中的幽怨愁思……我们通过对历史、地理、社会风貌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从而对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立体。 多维度解读,开阔鉴赏视野: 本套书的解读视角是多元的。我们既会关注诗词的艺术技巧,如炼字、对仗、比兴、象征等,也会探讨其思想内涵,如家国情怀、人生哲理、情感表达等。同时,我们还会结合历代名家的点评、后世的演绎,以及现代的视角,多角度地呈现同一首诗词的不同韵味,帮助读者建立更广阔的鉴赏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连接生活,体悟诗意人生: 诗词并非只属于过去,它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所蕴含的智慧与情趣,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将引导读者在现代生活中发现诗意,将诗词的意境与当下情感、人生际遇相结合,体会“古人亦有此心”的共鸣,让古典诗词真正活在当下,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套书结构与特色(共10册,每册聚焦一个方面,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本套书以“诗书传家”为核心理念,将唐诗宋词的经典之美,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读者的生活,成为涵养家风、传承文化的载体。10册的精巧设计,既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又兼顾了阅读的连续性和主题的聚焦。 第一册:盛唐气象·初唐与盛唐的山河(约150字) 本册聚焦于初唐和盛唐时期,从山川壮丽、边塞风光到宫廷宴乐、士子风采,展现大唐由盛转衰前的勃勃生机与恢弘气象。我们将一同品读骆宾王、王勃的初露锋芒,李白、杜甫的豪情与沉郁,王维的诗画意境,以及边塞诗人陈子昂、岑参笔下的雄浑壮阔。通过这些诗篇,感受那个时代开放、包容、自信的时代精神。 第二册:安史之乱与中晚唐的沉郁(约150字)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本册将深入剖析这场动荡对唐诗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战乱、离散、民生疾苦的背景下,杜甫“三吏”“三别”的现实主义深刻、白居易的通俗叙事、李贺的奇诡想象,以及晚唐诗人刘禹锡、元稹的感伤与反思,都将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一同体会那个时代悲怆而坚韧的生命力量。 第三册:婉约词宗·宋词的初声(约150字) 本册将目光转向宋词的起源与早期发展,重点呈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与作品。从晏殊的温润如玉,到欧阳修的清丽自然,再到柳永的铺陈描摹,以及李清男性的细腻情感,我们将细细品味这些词人如何以女性化的视角,描摹都市风情、离愁别绪、闺阁情思,开创了宋词温柔敦厚的新局面。 第四册:豪放词祖·宋词的壮丽篇章(约150字) 与婉约词相对,本册聚焦于宋词中的豪放派。苏轼这位才情横溢的词人,以其旷达的胸襟、雄浑的笔力,将词的意境拓展到人生哲学、家国情怀。我们将细致解读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以及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悲壮,领略宋词如何以“壮词”之姿,抒发英雄气概与人生抱负。 第五册:人间词话·宋词的艺术境界(约150字) 本册将着眼于宋词的艺术手法与美学追求。我们将深入探讨宋词的结构章法、声韵节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的精妙运用,如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用典的妙处等。通过对周邦彦、秦观、蒋捷等词人的作品分析,揭示宋词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高峰。 第六册:家国情怀·士大夫的诗意担当(约150字) 诗书传家,家国情怀是重要组成部分。本册将聚焦于那些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诗人们。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再到辛弃疾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将品读他们如何在乱世之中,以诗言志,以词抒怀,展现出士大夫的担当精神与爱国情操,激励我们传承这份家国情怀。 第七册:山水田园·隐逸与闲适的诗意栖居(约150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和田园诗占据着重要地位。本册将带领读者走进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寂静之境,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洒脱,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的闲适惬意。我们将体悟诗人们如何在远离尘嚣的山水田园中,寻求精神的慰藉与生命的本真。 第八册:儿女情长·爱情、亲情与友情(约150字) 诗词是情感最直接的表达载体。本册将聚焦于诗词中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细腻描绘。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到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再到苏轼与佛印的禅意友情,以及李清照对家人的思念,我们将一同感受那些真挚而动人的情感,理解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第九册:民俗风情·诗词中的人间烟火(约150字) 诗词并非都是阳春白雪,它同样能反映最普通的人间烟火。本册将深入挖掘诗词中描绘的民俗活动、节日庆典、市井生活、劳动场景等。通过白居易的《卖炭翁》,王建的《新嫁娘》,以及各地的民歌,我们将看到诗词如何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如何展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古诗词在人间烟火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十册:诗意生活·古诗词的现代传承(约150字) 作为本套书的收官之作,第十册将着眼于如何将古诗词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学习诗词,提升审美情趣,涵养品格,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也会介绍一些关于诗词的现代阅读方法、传播途径,以及如何将诗词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真正实现“诗书传家”,让古典诗词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阅读价值 《诗书传家书系·唐诗宋词细品慢讲》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华文化宝库的大门。 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对经典诗词的深度解读,读者将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对美的感知力,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涵养精神世界: 诗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智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人生,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寻找精神的寄托与升华。 增进亲子关系: 本套书的解读方式深入浅出,语言生动,非常适合作为亲子共读的读物。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与孩子一同探索诗词的奥秘,在共同学习中增进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语言表达: 学习和品味诗词,能够极大地丰富读者的语言库,提升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其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受益匪浅。 传承家国情怀: 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本套书通过对诗词中家国情怀的解读,有助于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代代相传。 《诗书传家书系·唐诗宋词细品慢讲(套装共10册)》,是您走进唐诗宋词世界的最佳伴侣,是您提升自我、涵养精神、传承文化的珍贵之选。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诗词之旅,在字里行间,遇见古圣先贤,感受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