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第3集)》分为四集,所选文章大体以人物和事件的时代为序,以开创基业、建国之初、“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四个历史阶段划分。选文的标准,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增广见闻,以备故实,涉及书局变迁、转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书局休戚与共的作者、编辑,那些图书、刊物背后的故事。限于篇幅,总体而言,选文详远略近;部分文章采用了节选的方式,在不影响文义的前提下做了必要的技术处理。还有一些偏重学术、兼具书评性的文章,此次未能收录,将另外编选刊行。所选文章因为写作或发表于不同年代,叙事或欠完整,语境容有差异,我们尽可能保留了原文写作时间,附注文章出处,供读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毛泽东与章士钊《柳文指要》的出版
郭沫若校订本《再生缘》再生始末
吴晗和《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我爱中华
回忆《中国历史小丛书》
明本《册府元龟》影印出版追忆
汪篯与中华版《唐六典》点校本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出版轶事
《诗词格律》编修逸事--为纪念王力诞辰百年而作
雨雨风风二十年--“二十四史”点校始末记略
“二十四史”校点缘起存件
历史所史学先辈与“二十四史”的整理
唐长孺先生琐记
我的治学经历
跟张政烺先生学校史
翠微校史的日子里--罗继祖谈在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
《清史稿》点校之经过
文革岁月中的我与中华书局
追忆启功元伯兄二三事
何从郢匠再论文--缅怀启功先生
一个责任编辑眼里的启功先生
我与“中华”隋谊永存
罗尔纲与中华书局
忆赵守俨同志
鼙鼓声中思老将--怀念赵守俨先生
古文献学家杨伯峻
我和《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忆文迪同志
王文锦老师的生平与学术
精彩书摘
1938年孟森教授已经谢世,因抗战爆发,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教书。当他得知郑天挺等计划继续完成孟心史的《明元清系通纪》时,就主动把这部抄写工整的史料提供给他们参考。
1958年5月,长期担任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的金灿然,在部里耽不下去了,调到中华书局担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这倒成了中华书局出版工作的一个转折点。金灿然真是个有气度、潜心学殖的总编辑。开初,在上面,他在工作上还能得到当副部长的齐燕铭的支持;在学术界,他得到吴晗、邓拓、翦伯赞、郑天挺以及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金灿然诚挚地联系他们,他们都热忱地赞助中华书局的工作。吴晗是中华书局最热心的支持者。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当时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内部发行的《文史资料选辑》,被后来出任“中央文革顾问”的那位阴谋家称为“两大奇书”,逢人赞不绝口。狂热的所谓“大跃进”之后,便出现人为的三年“自然灾害”。米珠薪桂,食品紧张,中华书局为了开展工作,推动学术事业,常常约请学者专家聚会,工作午餐的费用,往往由吴晗以领取审阅费名义支付。吴晗又是当时各项政策的虔诚支持和执行者,1959年秋季,他提出一个倡议,要求有志于写作者来响应党的号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写一点东西。他说:“这一年,全民大跃进的一年。我写了十万字左右的杂文,预备出一本杂文集。编了解放前写的一部分杂文,题名《投枪集》,不久可以出版;整理了二十多年前抄的《朝鲜李朝实录中之中国史料》,约三百万字。”确是如此,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他在妻子袁震的协助下,校阅了这三百多万字史料,加了标点,定名为《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送请金灿然考虑出版。十分重视学术资料整理辑集工作的中华书局,立即欣然接受了。
1962年,我到中华书局工作,隶属近代史组。虽居“员外郎”,愧蒙一视同仁,给我安静的工作与学习条件。我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替老编辑朱彦频整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说来竟是意外,我与辰伯先生有缘。在读、大学时,见到《在创丛书》出版,我不喜欢那《野玫瑰》,而爱看《由僧钵到皇权》。不久见到林同济教授,选了他开的西洋政治思想史课;离校后还听他讲莎土比亚,谈战后初露头角的萨特,并得知当年约请吴晗写朱元璋的本意。我当时还在隐蔽的读书会的一次集会上,报告过阅读《朱元璋传》的体会。建国后成立人民出版社,我北来参加工作,1954年,为了发展学术著作,我奉派去访问吴晗。
……
前言/序言
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第3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这套书不错,收集中。
评分
☆☆☆☆☆
评分
☆☆☆☆☆
收入著作《柳文指要》《再生缘》“中国历史小丛书”《册府元龟》《唐六典》《诗词格律》“二十四史”《清史稿》《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等。
评分
☆☆☆☆☆
方韶毅《泥土社往事》中说,他和方续晓曾于二○○八年三月到平阳鳌江拜访泥土社幸存者张禹。张禹独居在一幢普通的商品房里,年虽七十有六,但身体尚健朗,能吸烟,还坚持读书写作。韶毅带了几本泥土社版的胡风文集请张禹老人题词,“但他翻了翻书,笔迟迟未落,最后缓缓合上书,递还了给我。往事如烟,想来是勾起了老人的伤痛。”其实韶毅不该用“往事如烟”这么一个轻飘飘的俗滥成语,对张禹老人来说,往事岂止如烟?该如刀、如剑才是。当年张禹做过一阵泥土社的兼职编辑,拜访过冯雪峰、叶籁士、唐弢、胡风等名家,组织的书稿质量都很高。胡风事件一起,泥土社同仁相继“灭顶”。张禹抓回上海受审,所幸“免予刑事处分”。后来又成了“右派”,接着又因当上了“反革命”再次被捕。三年刑满,留队就业,监督劳动,汗滴泥土,直到一九八○年代才摘掉了一顶顶帽子,去了《清明》编辑部,退休后回老家温州平阳度此残生。“笔迟迟未落”?是啊,这笔举起已经很难,落下谈何容易。【○九、十、二十七】
评分
☆☆☆☆☆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
想看古籍或者想知道中华书局出版社的一些书目的话,我建议大家都买一套这个书。
评分
☆☆☆☆☆
内容好,价格好,服务质量 好
评分
☆☆☆☆☆
百年老店故事多,说不尽的中华书局老故事。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