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青少年、成人 ★一堂獻給混亂與焦慮青春的人生課
★二十歲的孤獨、欲望、愛情、成功與選擇
★當靈魂追問“我們究竟該往何處去”時,到哲學這裏來找尋答案
★喧嘩之時如何迴歸自我?生存在互聯網時代的人生指南
內容簡介
二十多歲的年紀,難免會遇到人生中的各種煩惱,會麵臨有關事業、愛情等諸多選擇,當人在遇到失敗與成功、責任與義務、希望與風險、得到與失去等等選擇的時候,應該何去何從呢?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專門寫給二十多歲年輕人的書,但是大多數是以簡單實用性為賣點,而沒有從宏觀哲學的角度為讀者解答有關如何生活的問題。作者在書中坦言,年輕人在通往所謂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不能以智慧的方式去處理各種人生問題的話,到頭來一切都將是虛幻一場。
本書通過很多電影、書籍,以及各個時代先哲們的親身經曆為20幾歲的年輕人上瞭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人生課。
作者簡介
金普一,韓國教師,編著《解讀韓國的基礎2-科學篇》、《隱藏在書架上的論述》、《用國語教師的科學解讀世界》、《打開思想的開關:14歲的哲學少年》、《用人文學解讀科學》,及《14歲人生的導師》等圖書,曾任韓國齣版人協會“本月推薦書目”的推薦委員。
目錄
作者寄語 為焦慮的青春加油
01二十歲,我是誰
誰能告訴我我是誰?
年輕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力量
在無數的"我"中哪一個纔是真正的我?
大自然對人們的饋贈
隻有意識到不自由的人纔渴望真正的自由
人的絕望是學來的
怯懦囚禁靈魂,希望還你自由
02二十歲,焦慮的兩副麵孔
薩特,我的命運我做主
人們會自己選擇前進的道路
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我"的存在
擺脫焦慮的技巧,助長焦慮的技巧
焦慮與壓力,真的是人類的大敵嗎?
不追趕彆人就會感到焦慮.的"他人指嚮型"
二十多歲,身處焦慮鏇渦的年齡
03二十歲的選擇,左右將來的命運
詰問"是否閤適"的中庸智慧
在信息過剩的時代,選擇反而是件苦差事
選擇時請考慮機會成本
"糾纏到底"不符閤中庸品格
在無法選擇的東西麵前,我們依然有選擇的餘地
不存在什麼"最佳選擇"
渴求孤獨的自我,希望和彆人維持關革的自我
人群中的孤獨
意義必定戰勝痛苦
安全的道路與危險的道路,你會選擇哪一條?
薩剋頓所選擇的危險之路
04二十歲的孤獨、遊戲與朋友
"麵對自我"的治愈時間
無法忍受枯燥時間的"網絡一代"
與自我內心的文本相遇
遊戲的人,純粹的人
遊戲必有同伴
你會與怎樣的朋友一起坐在餐桌前呢?
心靈捕手,遊戲玩伴的友情
要玩就像村上春樹這樣玩
禱戲的快樂並不在於勝負
不狂不及(我的馬拉鬆體驗記)
05 二十歲的欲望與幸福
互聯網,既是疏離之處,也是解放之處
沒有反思和內省的帝國主義式欲望
不懂節製的人類欲望
在幸福感與負罪感之間,購物的兩難抉擇
堂堂正正地過屬於自己的小日子
享受真正的奢侈吧
把欲望多樣化吧,差異的喪失會助長暴力
大腦製造齣來的蹩腳幸福學
最重要的人就在身邊
06 二十歲,談成功
忍耐不是全部
以成功為目的付齣的忍耐是拙劣的
智慧的快樂主義者,遠藤周作
滿足與延邊滿足適當混閤的戰略
狂熱追求成功的社會
知止不殆
07二十歲的愛情
從不考慮彆人感受的幼稚愛情
愛情為我們展開無限變化的可能
不要模仿彆人,愛情是自己的
所謂愛情就是品位不斷趨同
愛是理解
理解源於學習
會把對方逼入絕境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愛情
愛情中無所謂進步或保守
愛情不是逼迫
精彩書摘
不能獨處真可謂現代人的共同癥狀瞭。當他們獨處的時候,他們就會啓動電腦,或是戴上耳機。在網上聊天、打遊戲,玩手機,這些都是現代人消費孤獨的方式。同時,人類還在不停 地尋覓消磨時間的新方法。
沒有網絡、沒有MP3、沒有電視的地方會令人感到孤單和寂寞。此時,用手機給朋友打電話聊天是個好主意,但是如果 他們的電話恰好壞掉瞭的話,就會再次感到焦慮。對於不習慣麵對自己,也就是說對於不習慣思索、反省、遐想的現代人來說,"孤獨"的時間不過是可怕的“被孤立”的時間罷瞭。然而,這種被孤立的時間恰也是麵對自我的時間。
德國小說傢托馬斯?曼在他的小說《威尼斯之死》裏說道: “孤寂能讓人産生獨創精神,醞釀齣一種敢作敢為、令人震驚的 美麗的創作,也就是詩。” (Solitude gives birth to the original in us ,to beauty unfamiliar and perilous ,to poetry. )他所說的“Solitude”(孤獨)是産生美與詩的積極性的孤獨、創造性的孤獨。例如,濛田的書房就是産生這種孤獨的場所。他在《濛田隨筆》中曾經這麼說“我倒喜歡它位置偏僻,不易接近,這樣就做事效率或環境清靜而言,都是有好處的。書房就是我的世界,我試圖實行絕對的壟斷,使這個小天地成為親情之外的世外桃源。”
對於濛田來說,避免遭受彆人侵擾的孤獨空間,就是書房。 在他的書房裏,可以看到豁然開朗的風景。濛田是幸福的,因 為在自己的書房裏,嚮外可以看到世界,嚮內可以看到內心。
在津迴和壽澄名為《享受孤獨的人纔會成功》(書名僅僅從成功學的角度來分析孤獨,這令人頗有微詞)的著作中,他將孤獨分為瞭兩類。一類是“孤單”(loneliness) ,源自與社會關係的割裂,是一種艱辛、黑暗、寂寞的"消極的孤獨"。另外一類是“積極的孤獨”,即獨處" (solitude) ,為生活賦予光彩與自信,發揮著搖籃的作用,幫人們尋找全新的道路。 津田和壽澄將“孤單”稱為黑暗的孤獨,將“獨處”稱為光明的孤獨。伴隨著因社會關係的隔離而産生的情感就是“孤單”,而為瞭恢復身心元氣,尋找本然自我的積極的孤獨就是“獨處”。
“孤單”的時間是焦慮而孤立的,在這樣的時間裏,人們會慌忙地靠近他人。因為如果不依靠彆人,自己就會覺得不安。在《幸福之路》裏,伯蘭特?羅素認為,與一百年前的人相比,現代人的孤立與厭煩的時間已然縮短瞭許多,但是人們依然不容易戰勝它們,並且羅素對其原因進行瞭冗長的說明,試想一下中世紀農村的鼕天那單調的生活吧。人們不會讀書寫字,黑暗中隻有蠟燭給他們微弱的光明,柴火的煙霧彌漫著唯一的屋子,室內依然寒冷如冰。屋外,道路實際上不能通行,因此幾乎看不到來自鄰近村莊的行人。一定是這類厭煩産生瞭搜捕巫 者的風俗,這種風俗後來成瞭晚土唯一有點生氣的活動。我們比我們的祖先更少厭煩,卻更怕厭煩。我們開始知道,或者說開始相信,厭煩不是人的自然命運的一部分,它可以通過追求 足夠強烈的興奮而得以避免。
現代人可以藉助娛樂設備、通信設備簡單地避免厭煩,並追求剌激,因此現代人並不認為厭煩是人們理所應當要經曆的命運。但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人們就不同瞭,他們對於厭煩的 免疫力比我們強多瞭。四周既沒有網吧、KTV ,也沒有電視、收音機,當然對厭煩的免疫力比較強瞭。
前言/序言
為焦慮的青春加油
金普一
詩人黃芝雨在他的詩集《我即是你》裏,收錄瞭一首名為《301》的詩歌"我厭惡青春/它就像一個總也破不瞭的膿包,火辣辣地疼/我多渴望快點老去、生病啊。"在他的詩歌裏,黃芝雨顛覆瞭世人厭惡衰老的傳統觀念,反而希望自己快點衰朽變老。
著名的詩人、小說傢尹厚明也在一首名為《希望》的詩中寫道:"請給我一枝黃石魚醬般的花朵/和一份毛蝦醬般的、墨鬥魚醬般的/愛情/我並不需要青春/請給我一場在暗夜裏渲染著老人骨頭顔色的/夢境/那年為瞭尋你,我曾彷徨於山村/如子規啼血般的小徑/而那裏我再也不願心碎地造訪/你隻需給我一滴荒涼的/時間所流淌的眼淚。"
小說傢金熏則更加露骨地嘲諷青春:"我厭惡二十多歲。每當我看到年輕的傢夥就會感到慶幸,還好我已經從他們的年紀畢業瞭,我再也不用跟這些無知濛昧的傢夥混在一起瞭,這真幸運! "
金熏的言論甚至有點詛咒青春的意味瞭。雖然電影、電視劇都在賣力地歌頌青春,但是,韓國鼎鼎大名的一流文學傢竟然一緻認為青春並不是愉悅的經曆。當然,文學傢不同於常人,他們的情緒多少有點"邪乎",但是他們究竟為何如此露骨地咒罵青春呢?
仔細探究起來,年輕真的是一件無比麻煩的事情。年輕人的欲望就像是熊熊烈火,也像一條難以填滿的溝整。讓人頭疼的是,我們無法像踩死一隻螞蟻一樣,把欲望踩在腳下碾碎,甚至還會被如此熾烈的欲望牽著鼻子走,這委實令人身心疲憊。有人說,要擺脫欲望的桎梏,把欲望連根拔掉就可以瞭,然而這並非輕而易舉的事,因為生活即欲望,桎梏即命運。隻要我們的靈魂沒有解脫,軀體沒有死去,就不可能將欲望斬草除根。再者,年輕時各種欲望最為旺盛,被各種欲望摺磨的痛苦也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人們經常歌頌青春的美麗,但若不能為欲望找到閤適的發泄口,青春反而會演變成一場酷刑。
因此我想,如果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需要哲學,那麼這種哲學必定要為年輕人的欲望打開理性的齣口,將混沌釋放齣去。就像胃酸分泌過多胃腸壁會發生潰瘍一樣,如果二十歲的欲望找不到閤適的升華途徑,就極有可能會演變成自我破壞的力量。這份破壞的力量會産生傷口,讓青春火辣辣地疼。我想,黃芝雨等詩人必定是不想再重返這段疼痛的歲月,因此纔紛紛錶示不需要青春吧。
你聽過 "King Crimson"樂隊演唱的《墓誌銘) (epitaph) 嗎?樂隊的主唱光彩照人,呐喊著: "Confusion will be my epitaph" (迷惘將是我的墓誌銘)。難道不是嗎?年輕是迷惘的。 服兵役、戀愛、就業、結婚、生子……沒有一樣是確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數,所有的一切都暖昧不明。他們時而鬱悶,時而焦慮。而且,當今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需要麵對很多社會問 題,他們整日生活在焦慮、無助、挫敗裏,讓"青春"這個詞也帶有一種黯然失色的意味。此時,如果不給欲望找到適當的釋放途徑,就可能在心中滋生黑暗的能量。
通過搖滾,人們呐喊齣瞭再也不能繼續咀嚼下去的黑暗能量。 "Confusion will be my epitaph"。想想看,搖滾樂為什麼會被稱為年輕人的音樂呢?年輕的形象不是冷靜、沉寂的,而 是波瀾壯闊、生機勃勃的。而搖滾也並非冷靜、理性的音樂,它是沸騰、熱情的。
年輕人還缺乏控製熱情的能力,他們閱讀量少、學識淺,擁有的不多,經曆也不充分。當然,二十歲的年輕人已經有選舉權,也可以喝酒抽煙,但是他們很難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已經成人,總覺得他們依然青澀無比。在這個年紀,他們還不能夠堂堂正正地獨立生活,而依靠彆人又總覺得羞愧。而且人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自我意識太過強烈,常常不願嚮彆人傾訴自己內心的疏離與迷惘。
好吧,就當年輕是一段混亂的時期。但是,所有的混亂都是消極的嗎?一潭渾水要在沉澱之後纔會變得清澈、透明,安靜、舒適的鞦日也要在驕陽似火的夏天過後纔會來臨。如果把探索自我的熾熱激情稱為"混亂"的話,那麼這份混亂也是值得鼓勵的。"年輕人應該多吃點苦",這句話大傢肯定都聽過,而"多吃點苦"所錶達的正是這種自我探索的熾熱激情吧?
我認為,為自己的熱情打開一道缺口,正確疏導自己的熱情,這就是一種哲學。我認為,用一種迷人的理性秩序讓熱情富有力量,而不是用理性禁錮、壓抑熱情,這就是一種哲學。我認為,通過一定的學習和修為,讓我們學會正確地發脾氣,讓憤怒更像憤怒,讓飢渴更像飢渴,這就是一種哲學。我們不一定非要去鑽研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榮格作品裏難解的字句,隻要找到能夠說服自己的理性秩序,這就是一種哲學。
包括極度懷疑主義的哲學在內,所有的哲學最終會讓人更加熱愛生活。但是,熱愛生活不等同於熱衷成功。哲學讓我們懂得,生活中我們不能將自己的規則淩駕於彆人的規則之上,而應當謙虛地承認自己與彆人之間的不同,摸索共存的方法。如今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生活在要求不斷競爭的環境中,他們已經過得無比疲倦、淒涼,而我無意在他們這種艱辛的歲月裏,再增加另一種形態的競爭。
在散文集《平凡的存在》裏,搖滾樂隊"姐姐的理發店" 主唱李碩源曾經這樣鼓勵年輕人:"青少年啊!不要因為沒有夢想而煩惱,成為一名觀眾也就足夠瞭。"我們完全可以將這句話裏的"青少年"換作"青年"。沒有必要讓所有人都成為站在聚光燈下的主角。聚光燈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壓力和犧牲。如果我們沒有瞭不起的唱功,沒有新鮮火辣的手段和招律觀眾的技巧,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坐在觀眾席土享受自己的幸福。因此,我在這本書裏要探討的問題就是可以讓你我在這個世界幸福生活下去的希望法則,真希望我能夠做到這一點。讓我們幸福起來吧,畢竟人生隻有一次。
遇見二十歲的自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