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德怀,沐先运,王得志 等 编
图书标签:
  • 北京
  • 雾灵山
  • 自然保护区
  • 野生植物
  • 植物资源
  • 图谱
  • 植物学
  • 生物多样性
  • 生态学
  • 北京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84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48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6
字数:6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是燕山山脉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为了全面掌握雾灵山野生植物资源的具体种类、分布和数量等信息,保护区会同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共同对本地区植物资源开展全面、详细调查,《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共收录了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常见野生及栽培植物368种,通过全面掌握雾灵山野生植物资源的具体种类、分布、数量等信息。

目录

前言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乔木
1 青杆
2 华北落叶松
3 油松
4 华山松
5 青杨
6 山杨
7 梧桐杨
8 旱柳
9 麻核桃
10 核桃楸
11 黑桦
12 白桦
13 硕桦
14 千金榆
15 蒙古栎
16 栓皮栎
17 槲栎
18 槲树
19 小叶朴
20 大叶朴
21 大果榆
22 裂叶榆
23 榆树
24 脱皮榆
25 桑
26 蒙桑
27 黄檗
28 臭椿
29 元宝枫
30 青榨槭
31 栾树
32 糠椴
33 蒙椴
34 紫椴
35 白蜡树
36 暴马丁香

小乔木
1 中国黄花柳
2 坚桦
3 鹅耳枥
4 东陵八仙花
5 山杏
6 榆叶梅
7 山桃
8 稠李
9 山楂
10 山荆子
11 秋子梨
12 百花山花楸
13 臭檀
14 冻绿
15 小叶白蜡树

藤木
1 葎草
2 北马兜铃
3 芹叶铁线莲
4 短尾铁线莲
5 蝙蝠葛
6 五味子
7 三籽两型豆
8 蛇莓
9 野大豆
10 葛藤
11 南蛇藤
12 葎叶蛇葡萄
13 山葡萄
14 软枣猕猴桃
15 牛皮消
16 打碗花
17 田旋花
18 圆叶牵牛
19 裂瓜
20 赤爬
21 野海茄
22 羊乳
23 党参
24 穿山龙

灌木
1 毛榛
2 平榛
3 虎榛子
4 大叶铁线莲
5 大叶小檗
6 大花溲疏
7 小花溲疏
8 太平花
9 东北茶藨子
……
草本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包含原书的任何信息,且力求自然流畅。 --- 《川西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与保育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深入、全面反映川西高原高寒草甸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策略的学术专著。它聚焦于青藏高原东缘,特别是四川省西部高海拔区域,对这一生态系统敏感且脆弱的草甸植被、伴生动物群落及关键环境因子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野外考察、数据采集与综合分析。 第一部分:区域生态背景与研究基础 第一章:川西高原地理概貌与高寒草甸的界定 本章首先勾勒出研究区域的宏观地理特征,包括其独特的构造地貌、气候带分布(以年均温、降水和冻融期为关键指标)以及土壤母质类型。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了高寒草甸的生态学概念,阐述了其在高原生态系统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详细分析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区域微气候和水文循环的短期及长期影响,为后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气候与环境背景支撑。 第二章:研究方法论与历史回顾 本部分详述了研究所采用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在植物群落学方面,采用了标准样方调查法、密度-频度-盖度分析,并结合遥感技术辅助监测大尺度植被变化。动物群落方面,重点介绍了针对啮齿类、兔形目及关键指示性鸟类的陷阱设置、标记重捕及声学监测技术。此外,本章回顾了该地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主要的生态学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的空白点和本书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如物种分布格局的驱动力解析。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精细化调查与物种编目 第三章:高寒草甸植被的垂直与水平分带 这是本书的核心数据部分。作者通过对海拔梯度(从3200米至4800米)的系统采样,揭示了高寒草甸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演替规律。详细描述了优势草本植物、垫状植物、莎草科植物以及稀有高山花卉在不同海拔带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分配及群落结构。特别关注了垫状植被群落(如仙女木属、苔草属)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土壤保持的贡献。在水平分布上,区分了水分条件导致的湿润草甸、干旱草甸和伴生沼泽草甸的植被差异。 第四章:关键物种的形态学与生态生理学特征 本章侧重于对该地区具有生态指示意义的物种进行深度剖析。选取了代表性的禾本科物种(如高山草属)和豆科固氮植物,对其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根系深度、生物量分配比)进行了精确测量。结合实验室分析,探讨了这些植物如何适应低温、强紫外线和短期生长期等极端环境的生理机制,例如抗冻蛋白的合成、光合效率的季节性变化等。 第五章:伴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 高寒草甸的动物多样性与其植被紧密相连。本章分析了以高原鼠兔、旱獭为代表的地下哺乳动物的种群动态,阐明其取食活动对草甸结构的影响(“鼠兔效应”)。针对植食性昆虫和关键传粉昆虫(如熊蜂)的访花行为进行了记录,构建了初步的植物-传粉者网络模型,量化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对食草动物的季节性迁移模式也进行了追踪分析。 第三部分:生态过程、威胁评估与保育策略 第六章: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碳循环与土壤健康 高寒草甸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之一。本章利用静态箱法和动态气体分析仪,测算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呼吸速率、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和总初级生产力(GPP)。重点分析了冻融过程对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影响,以及植被盖度变化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侵蚀风险的调控作用。数据表明,植被退化区域的固碳潜力显著下降。 第七章:退化驱动力识别与风险评估 基于历史数据和现代遥感影像(NDVI、NDWI变化),本章量化了近三十年来高寒草甸的退化速率。将退化驱动力分解为自然因子(如气候变暖导致的林线上移和草甸萎缩)和人为因子(放牧强度、旅游干扰)。建立了多因子风险评估模型,识别出当前生态系统最易受损的敏感区域(如水源地周边和坡度大于25度的地段)。 第八章: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路径 本书的结论部分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建议。针对过度放牧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轮牧制度设计与草场补播技术,特别是对本地优势牧草的选育与应用。对于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强调了建立严格的缓冲区,并试验性地引入了生态补偿机制。最后,探讨了在高山旅游发展背景下,如何构建生态友好型的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川西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总结 本书内容翔实,图表丰富(包含百余幅原创实地照片、光谱分析图及生态模型图),是生态学、草地科学、地理学及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研究人员、高校师生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川西高原独特的生命图景,更指明了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维护这一脆弱生态屏障的行动蓝图。 ---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图谱”二字就暗示着一种视觉的盛宴。然而,真正翻开书页,我才领略到这份期待被远远超越。书中对雾灵山野生植物的详尽呈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而古老的自然保护区。那些令人惊艳的图片,每一张都如同精心绘制的艺术品,色彩饱满,细节生动,将植物的形态、纹理、甚至微小的绒毛都捕捉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科属植物的分类介绍印象深刻,作者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植物学知识化繁为简,即使是植物学新手,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奥秘。书中穿插的关于植物的民间传说、药用价值等趣味知识,更是为这份学术的严谨增添了一抹人文的色彩,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辛勤的园丁,将他数年如一日的观察和研究,化为这本沉甸甸的宝藏,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植物知识,更点燃了我探索自然的热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个绿色生命。

评分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这本书,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让我深深地沉醉其中,久久无法自拔。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惊叹于书中对于各种野生植物的细致描绘,从宏观的整体形态,到微观的叶脉、花瓣,甚至是细小的种子,都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每一幅插图都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杰作,色彩自然,光影逼真,让人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那些植物的纹理。除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片,书中蕴含的知识更是丰富而深刻。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雾灵山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生物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植物生长环境、适应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的介绍,这些信息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百科全书,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让我渴望去亲自探索,去感受那份原始而纯粹的美。

评分

阅读《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的过程,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游”览。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片我未曾踏足的,却充满生命奇迹的雾灵山。作者的叙述风格朴实而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书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描述,充满了生动性和形象感,仿佛每一株植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等待着被我们倾听。我沉醉于那些精美的插图,它们不仅是科学的记录,更是艺术的展现。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欣赏那些花朵的娇艳,叶片的脉络,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草本植物的奇特造型。书中对于雾灵山独特的地质地貌与植物分布之间的关联分析,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植物不仅仅是点缀风景的绿色,它们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和历史的记忆。它激发了我走出书本,去亲身感受自然的冲动,去近距离观察,去倾听,去理解。

评分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这本书,是一次让我震撼的阅读体验。它以一种极为严谨且充满艺术感的方式,将雾灵山这个宝库中的野生植物资源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的专业知识毋庸置疑,但他更将这份知识转化为一种易于理解和欣赏的语言,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书中的插图,我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每一张图片都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细节清晰,色彩逼真,将植物的每一个特征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我甚至觉得,通过这些图片,我仿佛能够“触摸”到植物的质感。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介绍,让我对雾灵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珍稀植物的重点介绍,这让我感受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唤醒,它让我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对生命充满了热爱,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好这样的自然宝库,是何等的重要和紧迫。

评分

这次有幸拜读了《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图谱》一书,心中感慨万千。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图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光的绿色旅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王国。从那些我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到寻常巷陌中被忽略的草木,无不展现着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鬼斧神工。翻阅每一页,都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感受到阳光穿透林间的温暖。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植物的形态,更捕捉到了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独有的韵味。那些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对植物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雾灵山独特地理环境对植物演化影响的章节,那种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对这片土地的神奇造化充满了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只待我们静下心来去发现和欣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自然、关于我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厚联系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