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史》主要论述了生物学的进化历史。共分为十六章,包括有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动植物生态学的构造研究、动植物生理学、细胞学、胚胎学、遗传、古生物学、生物的地理学分布、动物心理学、进化论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作者系著名的科学史作家,他的著作在推动科学普及、调和科学与宗教之关系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英)汤姆逊(J. Arthur Thomson 1861-1933),苏格兰自然科学史家。曾于1893年至1899年,1899年至1930年分别在英国皇家兽医学院和阿伯丁大学任教,并获爵士封号。他认为“生命无处不在”主张整体性生物学,强调自然界共生和合作的重要。著有《科学与宗教》、《现代科学》、《科学大纲》等作品。
原序
第一章 生物学史之提纲挈领
第二章 动物之分类
第三章 植物之分类
第四章 构造之研究《动物形态学》
第五章 构造之研究《植物形态学》
第六章 动物生理学
第七章 植物生理
第八章 生死之制约
第九章 细胞舆原形质
第十章 胚胎学
第十一章 遗传
第十二章 古生物学
第十三章 生物在地理学上之分布
第十四章 生物生态学
第十五章 动物心理
第十六章 进化理论之进化
西文索引
这本书真是彻底颠覆了我对“生命”二字的理解!我一直以为,所谓的生物学,就是那些枯燥乏味的细胞结构图、DNA序列分析,再不然就是各种动植物的分类名录。可《生物学史》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宏伟史诗,将那些曾经在黑暗中摸索、在迷雾中求索的先驱者们的智慧与挣扎,以及他们如何一点点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早期解剖学的章节。想象一下,在没有先进仪器、没有麻醉技术,甚至受到伦理道德极大约束的时代,像维萨里这样的学者,如何冒着巨大的风险,亲手解剖人体,一点点绘制出那些精准得令人惊叹的解剖图。那种严谨的科学精神,那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那种不畏艰险也要探究真相的勇气,真的让我热血沸腾。书里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生命形态和运作方式的认识演变,做了非常细致的描绘,让我看到了科学是如何一步步从蒙昧走向清晰,从迷信走向理性。我以前觉得科学进步是理所当然的,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研究的本质,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生物学史》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身临其境的知识探险。我原本以为,历史类的书籍总是少不了枯燥的年代叙述和人物生平堆砌,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将生物学发展中的关键时刻、重要人物、以及那些颠覆性的理论,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 其中,关于“进化论”的章节尤其让我感到震撼。达尔文和他那个时代的科学界,是如何在保守思想的重压下,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细致的观察,一步步构建起那个至今仍影响深远的理论的。书里详细描绘了当时科学界内外的激烈辩论,那些质疑、攻击、以及最终被事实所证实的证据,都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真理的来之不易。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亲眼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思想是如何从萌芽状态,经过重重考验,最终成为人类理解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基石。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冲击力,是任何一本纯粹的科学教材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明白,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斗争和智慧的博弈。
评分这本书让我彻底改变了对生物学“硬核”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生物学无非是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精确的基因代码,或者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物种名称。但《生物学史》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和人文关怀的世界。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早期微生物学的描绘。想象一下,在显微镜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代,像列文虎克这样的普通商人,是如何凭借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精湛的技艺,“看见”一个前所未见的微观世界。那些在当时被认为是“小魔鬼”的细菌,是如何被一步步揭开面纱,它们的形态、运动,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都是如此令人着迷。书里不仅讲述了科学发现本身,更侧重于描述这些发现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又是如何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我看到了科学知识是如何从最初的几个人的探索,逐渐传播开来,最终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将科学与历史、社会、甚至哲学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智慧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的敬畏和对生命本身的深深思考。我一直以为,生物学就是研究“活的东西”而已,直到读了《生物学史》,我才意识到,这门学科背后所蕴含的,是人类数千年来对自身、对自然、对生命起源最根本的追问。 让我非常着迷的是,书中对于“分类学”的演变过程的详细阐述。从林奈那个时代,他如何试图为万物建立一个清晰、有序的体系,到后来基因学的发展,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物种之间关系的理解。我看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尽力去理解和组织庞杂的自然界,以及当新的证据出现时,他们又是如何 brave enough去推翻旧有的理论,建立新的认知框架。这种科学思想的迭代和发展,充满了辩证的力量。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经被视为“真理”的理论,是如何在后来被新的发现所取代,而这种取代并非否定,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进步的动态过程,充满了理性与勇气的碰撞。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沉浸式的时光之旅。我原本对于生物学,只是停留在高中课本上的浅显认识,认为它就是关于动植物分类和生命基本原理的一些知识。然而,《生物学史》却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为我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探索画卷。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生命是什么”这一哲学性问题的思考和追问。从亚里士多德的朴素分类,到中世纪的自然哲学,再到近代科学的崛起,每一个阶段的探索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时代的局限。书里细致地描绘了那些伟大思想家们是如何观察自然、进行实验、并试图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简陋实验室里,日夜不休工作的学者们;也看到了那些在大自然中,孜孜不倦考察的探险家们。他们用生命去探索生命的奥秘,这种精神令人无比动容。这本书让我看到,科学的发展并非直线前进,而是充满着反复、曲折、以及无数个“灵光乍现”的瞬间。它让我对“科学”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僵化的知识,而是不断进化的思想和探索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