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从渔业政策、资源配置等角度分析市场和政策的力量是如何影响渔民的行为选择的,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不仅导致人与海洋的区隔,而且加剧了社会矛盾。传统渔村的解体、信仰传承的断裂、渔民身份的丧失等,使我们看到海洋渔业的困境和海洋生态危机。而本书讨论了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只有调整政策、制衡社会力量才能避免异化现象的产生。
作者简介
唐国建,1978年生于广西全州县,1996~2003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2012年就读于河海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师从陈阿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创新
第二章 海洋捕捞方式的可选择性: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三章 传统海洋捕捞方式及其社会条件
3.1 “漏网捕鱼”及其方式
3.2 “漏网捕鱼”的技术特点
3.3 “漏网捕鱼”的经济条件
3.4 “漏网捕鱼”的社会规范
3.5 “漏网捕鱼”的文化禁忌
小结:在技术与文化之间
第四章 现代海洋捕捞方式及其社会条件
4.1 “一网打尽”及其方式
4.2 “一网打尽”的技术支撑
4.3 “一网打尽”的经济刺激
4.4 “一网打尽”的政策维护
4.5 “一网打尽”的文化认同
小结:在需要与欲求之间
第五章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原因与影响
5.1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原因
5.2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影响
小结:无限欲求与有限理性
第六章 可持续海洋捕捞业及其实现途径
6.1 可持续海洋捕捞业及其特征
6.2 可持续海洋捕捞业的基础
6.3 可持续海洋捕捞方式的实现途径
小结:可持续海洋捕捞业的架构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对问题的反思
7.3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三个典型的海洋渔村
附录2 两个访谈提纲
附录3 中国传统海洋渔具
附录4 胶东与福建的传统海洋渔船之比较
后 记
图表目录
图2-1 海洋捕捞方式选择的社会条件/052
图3-1 下笼子示意图:一联笼子及放置/059
图3-2 胶东半岛的传统渔区作业示意图及其详解/062
图4-1 双船拖网作业简图/104
图4-2 双船拖网网具结构简图/105
图4-3 海域权属图/135
图5-1 基于生产工具的海洋资源配置图/157
图6-1 一个更完整的可持续渔业系统示意图/186
图6-2 大海洋生态系统模块及其指标体系/199
图7-1 海洋捕捞方式的社会条件及其转变/212
附图1-1 鞍山结构示意图/256
表1-1 世界海洋渔业产量/003
表1-2 捕捞渔民和养殖渔民/005
表3-1 中国海洋神灵结构谱系/092
表4-1 山东机动渔船重点船型主要技术指标/114
表4-2 牛庄户主的职业分类及其收入状况/120
表4-3 两条620马力捕捞船的人员及其职责、年收入/121
附表1-1 南庄历年人口数/252
附表1-2 鞍山集团下属企业列表(1998年和2009年)/260
附表1-3 东村的人口变化情况/262
附表4-1 胶东木帆船/272
附表4-2 福建木帆船/273
前言/序言
序
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在21世纪日益凸显。通过现代科技,人们认识到浩瀚的海洋中有着比陆地更丰富的资源,因而,21世纪被人们称为“海洋的世纪”。从近海养殖到远洋捕捞,从海洋渔业到海洋石油,从浅海到深海,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类深入海洋的步伐。
从环境史的角度看,人类之于自然界的活动,如果不考虑自然特性、自然限度的话,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大量砍伐森林引发的水土流失,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任意排放污水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同样,随着人类开发海洋程度的加深,海洋世界也已不再“风平浪静”!
本书试图通过海洋捕捞的历史变迁来反思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现状及成因。从海洋中捕获鱼类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基本行为。传统渔民以“漏网捕鱼”方式捕捞,一方面获取海洋渔业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漏网”方式使鱼类得以生存、繁衍。随着技术进步,大马力的机动船、坚韧细密的尼龙网、精准的雷达扫描仪,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渔船长,已经没有什么海洋生物能够逃脱这张精密而又强大的追捕网。不仅如此,新技术还改变了人们的心态。“征服自然”的信念改变了人与海洋的关系,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更加强了渔民对海洋的获取感。“一网打尽”成为普遍的捕捞方式和基本的作业理念。
作者在对海洋生态系统理解的基础上,解析从“漏网捕鱼”到“一网打尽”的社会基础。就生态学而言,作者运用食物链、生存空间、海域承载力等概念展现了过度捕捞如何挤压海洋鱼类的生存空间,而海洋污染、填海造田等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挤压程度。海洋鱼类数量的减少和鱼类个头的变小是鱼类生存空间丧失的最好证明。从社会学的角度,作者从海域分界、渔业政策、资源配置等因素中分析市场和政策的力量是如何影响“捕鱼人”的行为选择的,而这种影响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人与海洋的区隔,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传统渔村的解体、信仰传承的断裂、渔民身份的丧失等,使我们看到海洋渔业的困境和海洋生态危机。
反思海洋渔业问题,不是为了证明悲观的未来,而是希望海洋有个美好的明天。尽管海洋渔业资源正在趋向枯竭,但为了人类的食物需求、海洋捕捞业的延续与发展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作者讨论了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者认为,技术进步仍然是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只有调整政策、制衡社会力量和文化价值,才能避免异化现象的产生。
海洋渔业问题从本质上看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加以研究,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作者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捕捞业历史演变的比较、分析,客观地、历史地呈现海洋渔业问题。
值此书出版之际,我祝愿唐国建在环境社会学领域做出更多的成绩。
是为序。
陈阿江
2017年4月19日于南京
海洋渔业捕捞方式转变的社会学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