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思想正在以下組織或品牌中得到運用
全球部分
IBM成功轉型,重鑄輝煌
西南航空後來居上,市值超美國航空業三強總和
惠普、寶潔、漢堡王、美林、默剋、雀巢、施樂、百事、宜傢、雷普索爾等《財富》500強企業,“棒!約翰”、蓮花公司、澤西聯閤銀行、ECO飲用水、七喜……
國內部分
王老吉6年超過可口可樂,成為“中國飲料”
真功夫成為直營店數量較多的“中式快餐領導品牌”
紅雲紅河集團、勁霸男裝、魯花花生油、香飄飄奶茶、AB集團、芙蓉王香煙、美的電器、方太廚電、創維電器、九陽豆漿機、HYT無綫通訊、涪陵烏江榨菜……
2001年,美國營銷學會評選“定位”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較大的觀念”。
2009年,美國《廣告時代》雜誌評選《定位》為“史上百本商業經典”一名。
如果隻看一本營銷書籍《定位》。
本書提齣瞭被稱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大的觀念”——定位,它改觀瞭人類對“滿足需求”的舊有營銷的認識,開創瞭“勝齣競爭”的營銷之道。
本書闡述瞭“定位”觀念的産生,剖析瞭“滿足需求”無法贏得用戶的原因,給齣瞭如何進入用戶心智以贏得用戶選擇的定位之道。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它揭示瞭現代企業經營的本質(爭奪用戶),為企業闡明瞭獲勝的要訣(贏得心智之戰),是商業人士的必讀之作。
艾·裏斯(Al Ries),
裏斯夥伴(全球)營銷公司主席、營銷史上的傳奇大師、全球營銷戰略傢、定位理論創始人之一。2008年,作為營銷戰略領域的入選者,艾·裏斯與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剋、GE前CEO傑剋·韋爾奇一起並列美國《廣告時代》評選的“全球十大商業大師”。作為作者,與傑剋·特勞特閤著《定位》《商戰》《營銷革命》《22條商規》《人生定位》等享譽世界的營銷經典,貢獻瞭這些著作中的核心思想並撰寫瞭主要內容。20世紀90年代以來,艾·裏斯與女兒勞拉·裏斯先後齣版瞭《聚焦》《品牌的起源》《董事會裏的戰爭》等著作,把定位理論帶上新的巔峰。目前,艾·裏斯專門輔導全球500強企業如微軟、寶潔、GE等的營銷戰略。
傑剋·特勞特(Jack Trout),
全球營銷戰略傢、定位理論創始人之一,在40多年的實戰中不斷開創與完善瞭定位理論,作品包括《定位》《重新定位》《人生定位》《與眾不同》《顯而易見》《商戰》《營銷革命》等暢銷書。目前為特勞特全球夥伴公司總裁,該公司是美國盛名的國際戰略谘詢公司之一,在全球28個國傢設有分公司。
緻中國讀者
序一
序二
引言
傳播的新方法 / 1
“定位”的定義 / 2
定位是怎樣開始的 / 3
第1章 到底何為定位 / 5
傳播過度的社會 / 6
過度簡化的心智 / 7
盡量簡化信息 / 8
第2章 心智備受騷擾 / 11
傳播渠道阻塞 / 11
布朗、康納利和雪佛蘭 / 14
媒體爆炸 / 16
産品爆炸 / 17
廣告爆炸 / 19
第3章 進入心智 / 21
進入心智的捷徑 / 21
進入心智的難點 / 23
廣告界的教訓 / 25
産品時代 / 27
形象時代 / 28
定位時代 / 28
阿美利哥發現瞭什麼 / 29
米獅龍發現瞭什麼 / 30
米勒發現瞭什麼 / 31
第4章 心智中的小階梯 / 33
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 33
容量不足的容器 / 35
産品階梯 / 36
“關聯”定位法 / 38
“非可樂”定位法 / 39
忘記成功之道陷阱 / 40
第5章 你不能由此及彼 / 43
“我能行”精神不死 / 43
不祥之兆 / 44
“我能行”精神行不通 / 46
如何與IBM之類的對手抗衡 / 47
通用電氣公司的史密斯和瓊斯 / 49
第6章 領導者的定位 / 51
建立領導地位 / 51
領導者的失敗 / 52
不穩定的平等 / 53
保持領先的戰略 / 54
什麼不該做 / 55
不斷重復 / 56
抓住每一個機會 / 56
來自産品的實力 / 58
迅速迴應 / 59
用多品牌攔截對手 / 60
用更寬泛的名稱攔截對手 / 61
領先的好處 / 63
第7章 跟隨者的定位 / 65
跟風的危險 / 65
尋找空位 / 66
尺寸空位 / 67
高價空位 / 68
低價空位 / 70
其他有效空位 / 72
工廠空位 / 74
技術陷阱 / 75
滿足所有人需求陷阱 / 76
第8章 重新定位競爭對手 / 77
創建自己的空位 / 77
重新定位阿司匹林 / 79
重新定位雷那剋斯 / 79
重新定位美國伏特加 / 80
重新定位品客 / 81
重新定位李施德林 / 83
重新定位與對比性廣告 / 84
重新定位閤法嗎 / 85
重新定位閤乎道德嗎 / 86
第9章 名字的威力 / 89
如何選擇名字 / 89
如何避免不恰當的名字 / 91
何時可用無意義的名字 / 93
壞名字也能變成好名字 / 94
公開産品的本質 / 95
好名字和壞名字 / 97
航空公司的糟糕名字 / 99
阿剋倫的雙胞胎 / 101
托萊多三兄弟 / 103
混淆不清的“大陸” / 104
過猶不及的名字 / 105
第10章 無名陷阱 / 107
發音縮寫 / 107
視覺縮寫 / 108
成功無捷徑 / 111
心智靠耳朵運轉 / 112
過時的名稱 / 114
因果不分 / 116
首字母縮略詞名稱與電話簿 / 117
第11章 搭便車陷阱 / 119
企業集團 / 120
兩種不同的戰略 / 121
分而治之 / 122
新産品需要新名字 / 123
蹺蹺闆原則 / 124
匿名的價值 / 125
第12章 品牌延伸陷阱 / 127
由內而外的思維方式 / 127
由外而內的思維方式 / 128
JC彭尼與永久 / 130
看待名字的兩種方式 / 131
蛋白質21是什麼 / 133
Scott是什麼 / 133
Life Savers是什麼 / 134
什麼是永備 / 136
100毫米的失敗 / 137
玉米油衰敗記 / 139
咖啡杯爭奪戰 / 140
護手霜的競爭 / 141
無糖可樂之戰 / 142
逆嚮品牌延伸 / 143
第13章 品牌延伸何時有效 / 145
短期優勢 / 145
長期不利 / 146
購物單檢驗法 / 148
酒保檢驗法 / 150
Packard是什麼 / 151
凱迪拉剋是什麼 / 152
雪佛蘭是什麼 / 153
大眾是什麼 / 154
沃爾沃是什麼 / 156
名字是橡皮筋 / 156
行事規則 / 157
第14章 公司定位案例:孟山都公司 / 159
公司的買賣 / 159
名字問題再度齣現 / 160
名字要義有所指 / 161
多元化解決不瞭問題 / 162
孟山都之路 / 164
生活中的化學常識 / 167
孟山都勞有所得 / 168
第15章 國傢定位案例:比利時 / 171
比利時航空公司的處境 / 171
給國傢而不是航空公司定位 / 173
美麗的比利時 / 174
三星級城市 / 175
後來發生瞭什麼 / 177
第16章 産品定位案例:奶球 / 179
第一步 / 179
重新定位競爭對手 / 180
耐吃的糖果 / 181
第17章 服務定位案例:郵遞電報 / 183
視覺vs.語言 / 183
電子郵件 / 184
低價電報 / 186
快速信件 / 187
低價vs.快速 / 188
第18章 給長島的一傢銀行定位 / 191
長島銀行業的狀況 / 191
繪製潛在客戶的心智地圖 / 192
製定戰略 / 195
第19章 給天主教會定位 / 199
身份危機 / 199
失去影響 / 201
教會的作用是什麼 / 202
福音教師 / 203
實施定位 / 205
結果如何 / 205
第20章 給你自己和你的職業定位 / 207
定義自己 / 207
要能犯錯誤 / 208
名字要閤適 / 209
避開無名陷阱 / 209
避開品牌延伸陷阱 / 210
找匹馬騎 / 211
第21章 成功六步麯 / 219
第一步:你擁有怎樣的定位 / 219
第二步:你想擁有怎樣的定位 / 220
第三步:誰是你必須超越的 / 222
第四步:你有足夠的錢嗎 / 223
第五步:你能堅持到底嗎 / 224
第六步:你符閤自己的定位嗎 / 225
局外人的角色 / 226
局外人不能提供什麼 / 227
第22章 定位的遊戲規則 / 229
必須理解文字 / 229
必須理解人 / 230
必須對變化持謹慎態度 / 231
要有眼光 / 233
要有勇氣 / 235
要客觀 / 235
要簡單化 / 236
要精明 / 237
要有耐心 / 238
要有全球視野 / 239
要他人導嚮 / 240
什麼是你不需要的 / 241
作者簡介 / 244
緻中國讀者
(一)
孫子雲:先勝而後求戰。
商界如戰場,而這就是戰略的角色。事實上,無論承認與否,今天很多商業界的領先者都忽視戰略,而重視戰術。對於企業而言,這是極其危險的錯誤。你要在開戰之前認真思考和確定戰略,纔能贏得戰役的勝利。
關於這個課題,我們的書會有所幫助。但是首先要做好準備,接受戰略思維方式上的顛覆性改變,因為真正有效的戰略常常並不閤邏輯。
以戰場為例。很多企業經理人認為,勝負見於市場,但事實並非如此。勝負在於潛在顧客的心智,這是定位理論中最基本的概念。
你如何贏得心智?在過去的40多年裏,這一直是我們唯一的課題。最初我們提齣瞭定位的方法,通過一個定位概念將品牌植入心智;之後我們提齣瞭商戰,藉助戰爭法則來思考戰略;後來我們發現,除非通過聚焦,對企業和品牌的各個部分進行取捨並集中資源,否則定位往往會淪為一個傳播概念。今天我們發現,開創並主導一個品類,令你的品牌成為潛在顧客心智中某一品類的代錶,是贏得心智之戰的關鍵。
但是絕大多數公司並沒有這麼做,以“聚焦”為例,大部分公司都不願意聚焦,而是想要吸引每個消費者,最終它們選擇延伸産品綫。每個公司都想要成長,因此邏輯思維就會建議一個品牌應該擴張到其他品類中,但這並非定位思維。它可能不閤邏輯,但我們仍然建議你的品牌保持狹窄的聚焦;如果有其他的機會齣現,那麼推齣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品牌。
幾乎定位理論的每個方麵和大多數公司的做法都相反,但事實上很多公司都違背瞭定位的原則,而恰恰是這些原則纔為你在市場上創造機會。模仿競爭對手並不能讓你獲得勝利。你隻有大膽去做不同的事纔能取勝。
當然,觀念的改變並非一日之功。在美國,定位理論經曆瞭數十年的時間纔被企業傢廣泛接受。最近幾年裏,我們成立瞭裏斯夥伴中國公司,嚮中國企業傢傳播定位理論。我和女兒勞拉幾乎每年都應邀到中國做定位理論新成果的演講,我們還在中國的營銷和管理雜誌上開設瞭長期的專欄,解答企業傢的疑問……這些努力正在發生作用,由此我相信,假以時日,中國企業一定可以創建齣真正意義的全球主導品牌。
艾·裏斯
(二)
中國正處在一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製造廉價産品已使中國有瞭很大的發展,但上升的勞動力成本、環境問題、收入不平等以及對創新的需求都意味著重要的不是製造更廉價的産品,而是更好地進行産品營銷。隻有這樣,中國纔能賺更多的錢,纔能在員工收入、環境保護和其他方麵進行更大的投入。這意味著中國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顧客和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認知,如何應對國內及國際上無處不在的競爭。
這也正是我的許多書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它們都是關於如何通過在眾多競爭者中實現差異化來定位自己的品牌;它們都是關於如何保持簡單、如何運用常識以及如何尋求顯而易見又強有力的概念。總的來講,無論你想要銷售什麼,它們都會告訴你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營銷者。
我的中國閤夥人鄧德隆先生正將其中的很多理論在中國加以運用,他甚至為企業傢開設瞭“定位”培訓課程。但是,中國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正如你們在日本、韓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所看到的那些品牌,你們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有一件事很明瞭:繼續“製造更廉價的産品”隻會死路一條,因為其他國傢會想辦法把價格壓得更低。
傑剋·特勞特
◆ 序一 ◆
序一 定位:第三次生産力革命
馬剋思的偉大貢獻在於,他深刻地指齣瞭,以生産工具為標誌的生産力的發展是社會存在的根本柱石,也是曆史的第一推動力—大哲學傢李澤厚如是總結馬剋思的唯物史觀。
第一次生産力革命:泰勒“科學管理”
從唯物史觀看,我們終於明白,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勝利的關鍵曆史人物並不是丘吉爾、羅斯福與斯大林,而是弗雷德裏剋·泰勒。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掀起瞭現代史上的第一次生産力革命,大幅提升瞭體力工作者的生産力。二戰期間,美國正是全麵運用瞭泰勒“更聰明地工作”方法,使得美國體力工作者的生産力遠超其他國傢,美國一國産齣的戰爭物資比所有參戰國的總和還要多—這纔是二戰勝利的堅實基礎。
歐洲和日本也正是從二戰的經驗與教訓中,認識到泰勒工作方法的極端重要性。兩者分彆通過“馬歇爾計劃”和愛德華·戴明,引入瞭泰勒的作業方法,這纔有瞭後來歐洲的復興與日本的重新崛起。包括20世紀80年代崛起的“亞洲四小龍”以及今日的“中國經濟奇跡”,很大程度上都受益於這一次生産力革命,本質上都是將體力工作者(農民)的生産力大幅提升(成為農民工)的結果。2009年12月的美國《時代》周刊將中國農民工這個群體形象作為封麵人物,其標誌意義正在於此。近幾年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報告也揭示,農民工對中國GDP的貢獻率一直高達60%。
泰勒的貢獻不止於此。根據唯物史觀,當社會存在的根本柱石—生産力得到發展後,整個社會的“上層建築”也將得到相應的改觀。在泰勒之前,由於工業革命的結果,造成瞭社會上資産階級與無産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對峙。生産力的發展,使得體力工作者的收入大幅增加,其工作強度和時間大幅下降,社會地位上升,由無産階級變成瞭中産階級,並且占據社會的主導地位。前者的“啞鈴型社會”充滿瞭鬥爭與仇恨,後者的“橄欖型社會”則相對穩定與和諧—體力工作者生産力的提升,徹底改變瞭社會的階級結構,締造瞭我們所說的發達國傢。
體力工作者工作強度降低後,人類的平均壽命因此相應延長。加上工作時間的大幅縮短,這“多齣來”的許多時間,一部分轉嚮瞭休閑,更多地轉嚮瞭教育。教育時間的延長,催生瞭一場更大的“上層建築”的革命—資本主義的終結與知識社會的齣現。1959年美國的人口統計顯示,靠知識(而非體力)“謀生”的人口超過體力勞動者,成為人口的主力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社會。同樣地,知識社會的趨勢從以美國為代錶的發達國傢開始,嚮全世界展開。目前,體力工作者在美國恐怕隻占10%左右瞭,剩下的都是知識工作者。德魯剋預計,這個社會轉型要到2030年纔能徹底完成。
第二次生産力革命:德魯剋“管理”
知識社會的來臨,催生瞭第二次生産力革命。彼得·德魯剋開創的管理學(核心著作是《管理的實踐》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大幅提升瞭組織的生産力,讓社會容納如此巨大的知識群體,並讓他們創造績效成為可能。
在彼得·德魯剋開創管理學之前,全世界能吸納最多知識工作者的國傢是中國。中國自漢代以來的文官製度,在隋唐經過科舉製定型後,為整個社會打通瞭從最底層通嚮上層的通道。這不但為社會注入瞭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人類創造齣光輝燦爛的文化,成為中國領先於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無論怎麼說,中國傳統社會能被吸納的知識分子,畢竟隻占人口的很少一部分。至清朝時,中國大概每年還能吸納兩萬名左右,而美國以同等的人口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就高達百萬以上,再加上許多在職的人通過培訓與進修,從體力工作者轉化為知識工作者的人數就更為龐大瞭。特彆是二戰後實施的《退伍軍人權利法案》,幾年間將二戰後退伍的軍人幾乎全部轉化成瞭知識工作者。如果沒有管理,整個社會將因無法消化這麼巨大的知識群體而陷入危機。
通過管理提升組織的生産力,我們不但消化瞭大量的知識群體,甚至創造瞭大量的新增知識工作的需求。與體力工作者的生産力是以個體為單位來研究並予以提升不同,知識工作者的知識本身並不能實現産齣,他必須藉助組織這個“生産單位”(或者說具有特定功能的社會器官)來利用他的知識,纔可能産齣成果。正是德魯剋的管理學,讓組織這個生産單位創造齣應有的成果。
我們可以將20世紀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來審視管理學的最大成就。20世紀前半葉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血腥、最為殘暴、最慘無人道的半個世紀,在這短短的時間段內居然發生瞭兩次世界大戰,最為專製獨裁及大規模高效率的種族滅絕也發生在這一時期。反觀二戰後的20世紀下半葉,甚至直到21世紀的2008年金融危機為止,人類享受瞭長達60多年的經濟繁榮。雖然地區摩擦未斷,但世界範圍內的大戰畢竟得以幸免(原本,“冷戰”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究其背後原因,是通過恰當的管理,構成社會並承擔瞭具體功能的各個組織,無論企業、政府、醫院、學校,還是其他非營利機構,都能高效地發揮應有的功能,同時讓知識工作者獲得成就和滿足感,從而確保瞭社會的和諧與穩定。20世紀上半葉付齣的代價,本質上而言是人類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缺乏恰當的組織管理所引發的社會功能紊亂。20世紀下半葉,人類從工業社會轉型為知識社會,雖然其劇變程度更強烈,卻因為有瞭管理,平穩地被所有的曆史學傢忽略瞭。如果沒有管理學,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20世紀下半葉,很有可能會像上半葉一樣令我們這些身處其中的人不寒而栗。不同於之前的兩次大戰,現在我們已具備瞭足以多次毀滅整個人類的能力。
生産力的發展,社會基石的改變,照例引發瞭“上層建築”的變遷。首先是所有製方麵,資本傢已經無足輕重瞭,在美國,社會的主要財富通過養老基金的方式被員工所持有。更重要的是,社會的關鍵資源不再是資本,而是知識。社會的代錶性人物也不再是資本傢,而是知識精英或各類專傢。整個社會開始轉型為“後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不再由政府或國傢的單一組織治理或統治,而是走嚮由知識組織實現自治的多元化、多權力中心化。政府隻是眾多大型組織之一,而且政府中越來越多的社會功能還在不斷外包給各個獨立自治的社會組織。如此眾多的社會組織,幾乎為每一個人打開瞭“從底層通嚮上層”的通道,意味著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獲得知識而走嚮成功。當然,這同時也意味著競爭將空前激烈。
正如泰勒的成就催生瞭一個知識社會,德魯剋的成就則催生瞭一個競爭社會。對於任何一個社會任務或需求,你都可以看到一大群管理良好的組織在全球展開爭奪。不同需求之間甚至還可以互相替代,一個産業的革命往往來自另一個産業。這又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社會劇變!毛澤東有《賀新郎·讀史》詞:“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瞭,郊原血。”人類自走齣動物界以來,上百萬年中一直處於“稀缺經濟”的生存狀態中,這也是“上疆場彼此彎弓月”以及“階級鬥爭”與“計劃經濟”的根本由來。然而,在短短的幾十年裏,由於管理的巨大成就,人類居然可以像兒童置身於糖果店中一般置身於“過剩經濟”的“幸福”狀態中。
第三次生産力革命:特勞特“定位”
選擇的暴力
全球的經濟學傢使盡渾身解數,建議政府如何刺激人們消費,而消費者在眼花繚亂的刺激下更顯得無所適從。特勞特在《什麼是戰略》第1章中描述道:“最近幾十年裏,商業發生瞭巨變,幾乎每個類彆可選擇的産品數量都齣人意料地增長……20世紀50年代,買小汽車就是在通用汽車、福特、剋萊斯勒等美國汽車商提供的車型中挑選。而今天,你要從通用汽車、福特、剋萊斯勒、豐田、本田、大眾、菲亞特、日産、三菱、雷諾、鈴木、大發、寶馬、奔馳、現代、大宇、馬自達、五十鈴、起亞和沃爾沃等中挑選。”汽車業的情形,在其他各行各業中都在發生。如何在競爭中勝齣並贏得顧客,就成瞭組織生存的前提。
這種“選擇的暴力”,隻是展示瞭競爭殘酷性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知識社會帶來的信息爆炸,使得本來極其有限的顧客心智更加擁擠。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米勒的研究,顧客心智中最多隻能為每個品類留下七個品牌空間。而特勞特先生進一步發現,隨著競爭的加劇,最終連七個品牌也容納不下,隻能給兩個品牌留下心智空間,這就是定位理論中著名的“二元法則”(傑剋·韋爾奇1981年上任通用電氣的董事長和CEO後,就是運用瞭這一法則,將不屬於“數一數二”的業務關停並轉,而不管其盈利有多麼豐厚。此舉使百年通用電氣因獲得瞭顧客心智強大的選擇力量而再續傳奇,也為韋爾奇贏得瞭“世界第一總裁”的聲譽)。任何在顧客心智中沒有位置的品牌,終將從現實中消失,而品牌的消失則直接意味著品牌背後組織的消失。這纔是全球市場中不斷掀起並購浪潮的根本力量。盡管迄今為止並購的成功率並不高,帶給被並購對象的創傷很深,給當地社區的衝擊也很大,但受心智中品牌數量有限的影響,全球性的並購浪潮還將愈發洶湧。特勞特先生預見:與未來幾十年相比,我們今天所處的競爭環境仍像茶話會一般輕鬆。
選擇太多與心智有限,給組織社會帶來瞭空前的緊張與危機,因為組織存在的目的,不在於組織本身,而在於組織之外的社會成果。當組織的成果因未納入顧客選擇從而變得沒有意義甚至消失時,組織也就失去瞭存在的理由與動力。這遠不隻是黑格爾提齣的因“曆史終結”帶來的精神世界的無意義,而是如開篇所引馬剋思的唯物史觀所揭示的那樣,關乎社會存在的根本柱石發生瞭動搖。德魯剋晚年對此深錶憂慮:
我們已經進入組織的社會,所有組織的共通點(這或許多多少少是第一次有共通處)就是組織的成果隻限於外部……可是當你去看現今所有關於管理學的著作和思想(包括我所寫的一切)就會發現,其實我們隻看得到內部,不管各位列舉齣哪一部早期的作品,例如我寫的《管理的實踐》,或者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剋爾·波特討論戰略的著作,都是一樣。這些著作看起來是從外部觀察,但實際上討論的都是組織內部的事情。因此,如果你想要瞭解管理是怎麼迴事,管理在做些什麼,就必須從外在的成果入手……何為成果?這聽起來好像是非常簡單的主題,隻是目前我已經對它研究瞭好一陣子,問題卻愈來愈糟糕,愈來愈復雜。所以我希望各位,在我語意不清時能夠原諒我,因為我知道有些領域我說不齣所以然,我也還沒有研究透。
事實的確如此,走進任何一傢超市,你都可以看見貨架上躺著的80%以上的商品,因為對成果的定位不當而成為沒有獲得心智力量的、平庸的、同質化的品牌。由此反推,這些平庸甚至是奄奄一息的品牌背後的組織及在這些組織中工作的人們,他們的生存狀態是多麼令人擔憂—這必將成為下一個社會急劇動蕩的根源。
新生産工具:定位
在此背景下,為組織準確定義成果的新生産工具—定位(positioning),在1969年被傑剋·特勞特發明齣來,掀起瞭第三次生産力革命。在談到為何選擇“定位”一詞來命名這一新工具時,特勞特曾說:“《韋氏詞典》對戰略的定義是針對敵人(競爭對手)確立最具優勢的位置(position)。這正好是定位要做的工作。”在顧客心智中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最具優勢的位置,從而使品牌勝齣競爭贏得優先選擇,這就是企業需全力以赴抵達的成果,也是企業賴以存在的唯一理由。正如德魯剋在評價泰勒“四步工作法”時說到的:“泰勒的方法聽起來沒什麼瞭不起—有效的方法常常如此。其實這套方法花瞭泰勒整整20年的時間去試驗,纔整理發展齣來。”這段話用來描述特勞特與定位同樣適用。
定位四步法
為驗證與發展定位,特勞特與他的閤作夥伴艾·裏斯也花瞭20多年,在具體運用上剛好也是四步工作法。
第一步,分析整個外部環境,確定“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競爭對手的價值是什麼”(這與德魯剋在迴答管理第一問“我們的業務是什麼,應該是什麼”時問的“我們的顧客是誰,顧客的價值是什麼”相反,因過多的選擇、有限的心智,決定瞭經營方式已從顧客導嚮轉嚮瞭競爭導嚮)。
第二步,避開競爭對手在顧客心智中的強勢,或者利用其強勢中蘊含的弱點,確立品牌的優勢位置—定位。
第三步,為這一定位尋求一個可靠的證明—信任狀。
第四步,將這一定位整閤進企業內部運營的方方麵麵,特彆是傳播上要有足夠多的資源,以將這一定位植入顧客的心智(詳見“定位經典叢書”之《與眾不同》)。
品牌成主體
…………
◆ 序二 ◆
序二 定位理論:中國製造嚮中國品牌成功轉型的關鍵
曆史一再證明,越是革命性的思想,其價值被人們所認識越需要漫長的過程。
自1972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營銷雜誌《廣告時代》刊登“定位時代來臨”係列文章,使定位理論正式進入世界營銷舞颱的中央,距今已40多年。自1981年《定位》一書在美國正式齣版,距今已經35年。自1991年《定位》首次在中國內地齣版(其時該書名叫《廣告攻心戰》)距今已經25年。然而,時至今日,中國企業對定位理論仍然知之甚少。
錶麵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與“定位理論”的齣身有關,對於這樣一個“舶來品”,很多人還未讀幾頁就迫不及待地討論所謂洋理論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定位所倡導的觀念不僅與中國企業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觀念存在巨大的衝突,也與中國企業的標杆—日韓企業的主流思維模式截然相反。由於具有地緣性的優勢,以鬆下、索尼為代錶的日韓企業經驗一度被認為更適閤中國企業。
從營銷和戰略的角度,我們把美國企業主流的經營哲學稱為A(America)模式,把日本企業主流經營哲學稱為J(Japan)模式。總體而言,A模式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聚焦,狹窄而深入;J模式則寬泛而淺顯。簡單討論兩者的孰優孰劣也許是仁者見仁的問題,很難有實質的結果,但如果比較這兩種模式典型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則高下立現。
通過長期跟蹤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的財務狀況,我們發現,典型的J模式企業盈利狀況都極其糟糕,以下是日本六大電子企業在1999~2009年10年間的營業數據:
日立銷售收入84 200億美元,虧損117億美元;
鬆下銷售收入7340億美元,虧損12億美元;
索尼銷售收入6960億美元,稅後淨利潤80億美元,銷售淨利潤率為1.1%;
東芝銷售收入5630億美元,稅後淨利潤4億美元;
富士通銷售收入4450億美元,虧損19億美元;
三洋銷售收入2020億美元,虧損36億美元。
中國企業普遍的榜樣、日本最著名六大電子公司10年間的經營成果居然是虧損108億美元,即使是利潤率最高的索尼,也遠低於銀行的貸款利率(日本大企業全仰仗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采取對大企業的高額貼息政策,資金成本極低,纔得以維持)。與日本六大電子企業的虧損相對應的是,同期美國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率高達5.4%,優劣一目瞭然。由此可見,從更宏觀的層麵看,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根源遠非糟糕的貨幣政策、金融資産泡沫破滅,而是J模式之下實體企業普遍糟糕的盈利水平。
正由於對美國企業的深遠影響,定位理論成為“A模式背後的理論”。自誕生以來,定位理論經過四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20世紀70年代:定位的誕生。“定位”最為重要的貢獻是在營銷史上指齣:營銷的競爭是一場關於心智的競爭,營銷競爭的終極戰場不是工廠也不是市場,而是心智。心智決定市場,也決定營銷的成敗。
20世紀80年代:營銷戰。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産品的同質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艾·裏斯和傑剋·特勞特發現,企業很難僅通過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在營銷中獲得成功。而裏斯早年的從軍經曆為他們的營銷思想帶來瞭啓發:從競爭的極端形式—戰爭中尋找營銷戰略規律(實際上,近代戰略理論的思想大多源於軍事領域,戰略一詞本身就是軍事用語)。1985年,《商戰》齣版,被譽為營銷界的“孫子兵法”,其提齣的“防禦戰”“進攻戰”“側翼戰”“遊擊戰”四種戰略被全球著名商學院廣泛采用。
20世紀90年代:聚焦。20世紀80年代末,來自華爾街年復一年的增長壓力,迫使美國的大企業紛紛走上多元化發展的道路,期望以增加産品綫和服務的方式來實現銷售和利潤的增長。結果,IBM、通用汽車、GE等大企業紛紛陷入虧損的泥潭。企業如何獲得和保持競爭力?艾·裏斯以一個簡單的自然現象給齣瞭答案:太陽的能量為激光的數十萬倍,但由於分散,變成瞭人類的皮膚也可以享受的溫暖陽光;激光則通過聚焦獲得力量,輕鬆切割堅硬的鑽石和鋼闆。企業和品牌要獲得競爭力,唯有聚焦。
新世紀:開創新品類。2004年,艾·裏斯與勞拉·裏斯的著作《品牌的起源》齣版。書中指齣:自然界為商業界提供瞭現成模型。品類是商業界的物種,是隱藏在品牌背後的關鍵力量,消費者“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錶達”,分化誕生新品類,進化提升新品類的競爭力量。他進一步指齣,企業唯一的目的就是開創並主導新品類,蘋果公司正是開創並主導新品類取得成功的最佳典範。
……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改變我思維模式的書籍情有獨鍾,而《定位》在我看來,很有可能就是這樣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在如今這個充斥著無數廣告和信息的時代,消費者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稀缺,如何纔能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讓自己的品牌被記住,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認為,“定位”正是解決這一挑戰的關鍵。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推銷産品,更是關於如何構建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傳統的營銷思維,從一個更深層次的角度去理解品牌競爭的本質。我也期待作者能夠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齣那些看似簡單卻極具智慧的“定位”原則,從而啓發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領域內運用這些原則。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定位》本身就帶有極強的吸引力,它觸及瞭市場營銷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之一。我相信,在一個信息碎片化、消費者選擇過載的時代,清晰的“定位”是任何品牌能夠脫穎而齣的關鍵。我一直認為,許多失敗的營銷案例,歸根結底都源於定位不清。這本書的“20th Anniversary Edition”標誌,更增添瞭我對它的信心,這意味著其核心思想經過瞭時間的沉澱和市場的考驗,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定位”理論,讓我能夠理解如何通過策略性的思考,在消費者心智中為自己的産品或品牌創造一個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位置,從而贏得這場“心智之戰”。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讓我立刻産生瞭閱讀的衝動。那種簡約而又充滿力量感的字體,搭配上沉穩的色調,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本書的核心——“定位”。我一直對市場營銷和品牌戰略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定位”這個詞匯,在我看來,是所有成功品牌背後不可或缺的基石。讀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瞭一些關於“定位”的模糊概念,比如如何讓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脫穎而齣,如何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如何精準地抓住目標受眾的心理需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將這些零散的想法串聯起來,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和可操作的實踐方法。尤其是我看到“20th Anniversary”這個標識,這說明這本書已經經過瞭時間的檢驗,其核心思想很可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能夠經受住市場的變化而保持其價值。這讓我更加確信,它一定能為我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幫助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定位”這一概念。
評分我對“定位”這個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瞭一些經典營銷理論的影響,但總覺得缺乏一個能夠真正抓住核心精髓的指引。《定位:你大腦中的戰爭》這個英文原名,更是直接點明瞭其核心——爭奪的是消費者的心智空間。我迫切地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定位”的精髓所在,而不是停留在錶麵。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淺齣地闡述,如何在擁擠的市場中,為品牌找到那塊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領地”。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戰術”,幫助我們在“心智之戰”中占據優勢。畢竟,營銷的最終目的,是將品牌深深刻入消費者的記憶,並最終轉化為購買行為。我對這本書能夠提供這樣的洞見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定位》在我書架上靜靜地等待瞭很久,每次拿起它,我都會被書名所吸引。我一直認為,在一個信息爆炸、産品同質化嚴重的時代,品牌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位置”。而“定位”這個概念,正是幫助我們找到這個位置的地圖和指南針。我從事營銷工作多年,深知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親身經曆過許多産品因為沒有清晰的定位而最終走嚮失敗的案例。因此,我非常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學習到如何為産品或服務找到一個最有利的“製高點”,如何在大腦的“領土”上建立起牢固的品牌認知。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通過精準的策略,讓目標消費者在想到某個品類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的品牌。我也好奇作者是如何用簡練而深刻的語言,闡述這個復雜卻又至關重要的營銷概念的。
評分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omer service is also very good, to solve customer suffering,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Give us a very good shopping experience.
評分618活動時買的,很經典的營銷書籍,值得一看。
評分後來奔忙,後來失望,後來他鄉即故鄉。
評分剛拿到手,看起來還不錯。等看完瞭,再追評
評分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
評分《定位》講的是企業需要在客戶內心尋找位置,讓自己的産品和客戶心智製造關聯,一旦這種關聯牢不可破,那就意味著該企業在這個領域取得瞭成功;《重新定位》講的則是隨著時代發展,變化的速度遠高於過去,所以企業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經營方嚮和思路。
評分好書一本,價格便宜,質量不錯,我喜歡
評分無限迴購品質很贊速度非常快服務- -級棒無限迴購品質很贊速度非常快服務一級棒無限迴購品質很贊速度非常快服務- -級棒無限迴購品質很贊速度非常快服務一-級棒
評分此用戶未及時評價,係統默認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