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 古代數學

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 古代數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維剋多·J.卡茲(VictorJ.Katz) 著
圖書標籤:
  • 數學史
  • 數學
  • 曆史
  • 古代數學
  • 科學
  • 教育
  • 科普
  • 數學普及
  • 文化
  • 學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4525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7902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外優秀數學教材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翻譯版數學史教材。本書主要包含瞭小學、中學以及大學所涉及的數學內容的曆史。本書將數學史按照年代順序劃分成若乾時期,每一時期介紹多個專題。本書的前一半內容是講述直到17世紀末微積分發明為止的這一時期的曆史,後半部分內容則介紹18、19和20世紀數學。詳細內容可參考目錄。本書適閤所有對數學的來龍去脈感興趣的讀者。正在學習數學的學生通過本書可以更深入地瞭解數學的發展過程。教師不僅可以使用本書講解專門的數學史課程,而且可以在其他和數學相關的課程中使用本書的內容。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1
1.1埃及2
1.2美索不達米亞13
1.3結論32
習題32
參考文獻與注釋35
第2章希臘數學的起源37
2.1最初的希臘數學38
2.2柏拉圖時期47
2.3亞裏士多德49
習題54
參考文獻與注釋56
第3章歐幾裏得58
3.1《幾何原本》介紹59
3.2第Ⅰ捲和畢達哥拉斯定理61
3.3第Ⅱ捲和幾何代數學68
3.4圓和五邊形的構造75
3.5比率與比例80
3.6數論87
3.7無理量92
3.8立體幾何與窮竭法95
3.9歐幾裏得的《數據》100
習題103
參考文獻與注釋105
第4章阿基米德與阿波羅尼烏斯106
4.1阿基米德與物理學107
4.2阿基米德與數值計算114
4.3阿基米德與幾何117
4.4阿波羅尼烏斯之前的圓錐麯綫
研究126
4.5阿波羅尼烏斯的《圓錐麯綫論》129
習題141
參考文獻與注釋144
第5章古希臘時代的數學方法147
5.1托勒密之前的天文學147
5.2托勒密與《天文學大成》157
5.3應用數學169
習題179
參考文獻與注釋181
第6章希臘數學的末章184
6.1尼科馬科斯與初等數論185
6.2丟番圖與希臘代數188
6.3帕普魯斯與分析200
6.4希帕蒂亞與希臘數學的終結206
習題207
參考文獻與注釋209
附錄211
附錄A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用本書211
附錄B數學史綜閤參考文獻223
附錄C部分習題答案225
數學傢編年名錄229

前言/序言

  美國數學協會(MAA)下屬教師數學教育委員會在其《呼喚變革:關於數學教師的數學修養的建議書》中,提議所有有望成為中小學數學教師的人們:
  注意自身對各種文化在數學思想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所做貢獻的鑒賞能力的培養,對來自不同文化的個人(無論男女)在古代、近代和現代數學論題的發展上的貢獻有所研究,並對中小學數學中主要概念的曆史發展有所認識。
  根據MAA的觀點,數學史方麵的知識能嚮學生錶明,數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類活動。數學不是一産生就有像我們教科書中那樣完美的形式,它常常是齣於解決問題的需要,以一種直觀的和實驗性的形式發展齣來的。數學思想的實際發展曆程能有效地被用來激勵和啓迪今天的學生。
  這本新的數學史教科書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産生的,就是:不隻是未來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即便是未來的大學數學教師,為瞭更有效地給學生教好數學課,也需要對曆史背景有所瞭解。因此,這本書是為那些主修數學,今後打算在大學或高中任教的低年級或高年級的學生設計的,內容集中於中小學或大學本科教學計劃中通常包含的那些數學課程的曆史。因為一門數學課程的曆史會為講解這一課程提供非常好的思路,為瞭使未來的數學教師能在曆史的基礎上開展課堂教學,我們會對每一個新概念做充分細緻的解說。實際上,許多習題就是要求讀者去講一堂課。我希望這些學生以及未來的教師能從本書獲得一種關於數學的來龍去脈的知識,一種可令大學對數學中許多重要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的知識。
  本書主要特色材料組織靈活盡管本書主要是按年代順序劃分成若乾時期來進行組織的,但在每一時期內則是按專題來進行組織的。通過查閱詳盡的細節標題,讀者可以選擇某一特定的專題,對其曆史的全程進行跟蹤。例如,想研究方程求解時,就可以研究古代埃及人和巴比倫人的方法,希臘人的幾何解法,中國人的數值解法,阿拉伯人用圓錐截綫求解三次方程的方法,意大利人所發現的求解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的一套算法,拉格朗日為解高次多項式方程而研究齣來的一套判據,高斯在求解割圓方程方麵所做的工作,以及伽羅瓦用置換來討論求解方程的工作,這一工作我們今天稱之為伽羅瓦理論。
  關注教科書從事數學研究,發現新的定理和技巧是一迴事,以一種使其他人也能掌握的方式來闡述這些定理和技巧則是另一迴事。因此,在大部分章中都會討論一種或幾種那個時代的重要的教科書。學生們能通過這些著作來學習那些偉大的數學傢們的思想。今天的學生將能夠看到某些論題在過去是怎樣被處理的,並能將這些處理方法與當今教科書中的方法加以比較,而且還能看到許多年前的學生想要解決的是什麼樣的問題。
  數學的應用有兩章是完全用來講數學方法的,也就是講數學是怎樣用於解決人類其他活動領域內的問題的。 這兩章,一章是關於希臘時期的,另一章則涉及文藝復興時期,它們相當大的部分是講述天文學的。 事實上,在古代,數學傢常常也是天文學傢。要想瞭解希臘數學的主要內容,關鍵是要瞭解希臘人關於天體的模型,以及怎樣藉助這個模型用數學來得齣預言。類似地,我們討論瞭哥白尼�部�普勒的天體模型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傢們是怎樣用數學來研究它的。我們還將考察在這兩個時期數學在地理學中的應用。
  非西方數學我們還下瞭特別大的功夫來討論數學在世界上除歐洲以外一些地區的發展。於是,有相當多的材料是有關中國、印度和阿拉伯的數學的。此外,第11章還討論瞭世界其他地方的數學。 讀者會看到,有些數學概念在很多地方齣現過,盡管也許並不是在我們西方稱為“數學”的背景中齣現。
  按專題分類的習題每一章均含有許多習題,為瞭便於選取,這些習題都是按專題分類匯集的。有些習題隻需要簡單的計算,有些則需要填補正文中數學論證的空白。討論題是一種無明確答案的開放式問題,其中有些可能要做些研究纔能迴答。很多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動腦筋去思考怎樣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曆史材料。 有許多習題即使讀者不打算做,也至少應該閱讀一下,以便對該章的內容有更全麵的瞭解。(奇數序號計算題和部分奇數序號證明題的答案可在書末的答案中找到。)焦點論壇小傳為瞭便於參閱,對許多我們介紹過他們工作的數學傢,其小傳被放在獨立於正文的欄框中。特彆是,盡管由於種種原因參與數學研究的婦女為數不多,我們還是寫瞭幾位重要的女數學傢的小傳。她們通常都是在剋服瞭重重睏難後纔能成功地對數學事業做齣貢獻。
  專題還有一些特殊論題以加框文字的專題形式散見於全書。其中有這樣一些專題,如埃及人對希臘數學影響問題的討論、托勒密著作中函數概念的討論、各種連續概念的比較。還有一些專題,它們把重要的定義匯集在一起以便於查閱參考。
  補充資料每一章的開始有一段相關引語和對一個重要數學“事件”的描述。每章還有一份附加瞭注釋的參考文獻,學生們從這些文獻中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考慮到本書的讀者主要是那些未來的中學或大專院校數學教師,我在書末加瞭一個附錄,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用本書提供瞭一些建議。附錄包括:一張中學和大專院校數學課程中各專題的曆史與本書相應章節的明細對照列錶;關於如何組織這類材料以適閤課堂教學的一些建議;一張詳細的大事年錶,以幫助讀者瞭解數學發現與世界史上發生的其他事件的聯係。書末有一張本書中齣現的大多數數學傢的編年名錄。
  預備知識學過一年微積分,具備瞭可供運用的知識,就足以理解本書的前16章,以後的幾章要求更多一些數學上的準備。各節的標題已清楚地錶明瞭需要哪些數學知識。例如,要想充分理解第19章和第21章,就要求學生學過抽象代數。
  課程內容的彈性本書包括的內容遠遠超齣瞭普通一學期的數學史課程所能講授的內容。實際上,它的內容適閤一學年的課程。前半部分內容是講述公元前直到17世紀末微積分發明為止的這一時期的。後半部分內容則是講述18世紀至20世紀數學的。然而對於那些隻有一個學期學時的教師來說,有幾種使用本書的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可以選前12章中的絕大部分內容,然後就以微積分作為結束;第二種方式是選講一到兩個專題的全部曆史。以下是可供選擇的專題:方程求解,微積分思想,幾何學概念,三角學及其在天文和測量方麵的應用,組閤學、概率論和統計學,抽象代數和數論。(附錄中的列錶將幫助讀者找到與所選專題相對應的章節。)對於專題選講,我建議要盡量包括20世紀的內容,以使讀者認識到數學是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最後,可以將前兩種方式結閤起來,即按年代順序講授古代數學的內容,然後再選講某個近現代數學的專題。
  本版更新之處本書前兩版獲得瞭廣泛的接受,這鼓勵我保持它的基本體係和內容。然而,我仍力圖在本書的內容及錶述的清晰性兩方麵做齣一係列的改進。改進的根據是許多使用過本書第1、2版的人們所提齣的意見,以及在新近文獻中所刊載的有關數學史中的一些新發現。為使本書使用更方便,我將某些內容改組使其獨立成章。實際上每一小節都有一些小小的改動,而自第2版以來較重大的改動則有:通過分析《方法論》羊皮書而發現的關於阿基米德的新材料;新增一節關於托勒密《地理學》的內容;更多關於中國、印度和阿拉伯,以及古代埃及和巴比倫數學的介紹,這些介紹是以我的新作《數學原著選》中涉及這幾種文明的數學原始資料為基礎的;關於19、20世紀統計學的新材料;關於18世紀將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的某些結果翻譯成微分學語言的說明。全書以解決剋萊數學研究所的第一個問題——龐加萊猜想的簡短介紹作為結束。我力求改正老版本中史實上的全部錯誤,並杜絕新的錯誤。如果讀者能夠指齣本書遺留的錯誤,我將深錶感謝。每章還增加瞭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有些比較簡單。參考文獻方麵也盡可能做瞭更新。此外,本書還增加瞭一些新的、印有相關人物畫像的郵票作為插圖。不過應當注意到,任何這種試圖錶現16世紀前數學傢的郵票上的畫像——彆處的畫像實際上也一樣——都是想象的。至今還沒有哪一張這類人物的畫像是有可靠證據的。
  緻謝和任何一本書一樣,要不是有許多人的幫助,本書是不可能寫成的。下麵各位曾應我的請求閱讀瞭本書大部分章節並提齣瞭寶貴的建議:Mancia Asher (伊薩卡學院),J.Lennart Berggren (西濛弗雷澤大學),Robert Kreiser (美國大學教授聯閤會),Robert Rosenfeld (納蘇社區學院),John Milcetich (哥倫比亞特區大學),Eleanor Robson (劍橋大學)和Kim Plofker (布朗大學)。此外,很多人對本書的第2版和第3版提供瞭詳盡的建議,盡管我沒有全部采納,但我真誠地感謝他們為改進本書所提齣的想法。這些人中有 Ivor Grattan Guinness, Richard Askey, William Anglin, Claudia Zaslavsky, Rebekka Struik, William Ramaley, Joseph Albree, Calvin Jongsma, David Fowler, John Stillwell, Christian Thybo, Jim Tattersall, Judith Grabiner, Tony Gardiner, Ubi D′Ambrosio,Dirk Struik 和 David Rowe。我衷心地感謝所有這些人。
  審閱書稿的很多人也以他們細緻深入的評論給瞭我很大的幫助,使本書增色不少,沒有他們的幫助,本書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第1版的審稿人有:Duane Blumberg (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學),Walter Czarnec (弗雷明漢州立大學),Joseph Dauben ( 紐約市立大學萊曼學院),Harvey Davis (密執安州立大學),Joy Easton (西弗吉尼亞大學),Carl FitzGerald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Basil Gordon(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Mary Gray (美國大學),Branko Grunbaum (華盛頓大學), William Hintzman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Barnabas Hughes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Israel Kleiner (約剋大學),David E Kullmam (邁阿密大學),Robert L Hall (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Richard Marshall (東密執安大學),Jerold Mathews (艾奧瓦州立大學),Willard Parker (堪薩斯州立大學),Clinton M.Petty (密蘇裏大學哥倫比亞校區),Howard Prouse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曼卡托分校),Helmut Rohrl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David Wilson (佛羅裏達大學),以及Frederick Wright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第2版的審稿人有:Salvatore Anastasio (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Bruce

《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古代數學》 這是一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重溫人類文明曙光中數學萌芽與早期發展的恢弘史詩。本書聚焦於那些奠定數學基石的偉大文明,從古埃及的泥闆記錄到古巴比倫的星辰計算,從古希臘的邏輯思辨到古印度與古中國的精妙算法,層層剝繭,細緻呈現。 遠古的智慧之光: 翻開第一頁,我們將一同踏上尼羅河畔,探尋古埃及人如何憑藉幾何學和算術,規劃壯麗的金字塔,管理充盈的糧倉。本書將詳細介紹埃及分數、古埃及測量單位的由來,以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思維模式。你將看到,那些看似簡單的數字和圖形,是如何支撐起一個輝煌的古代帝國。 巴比倫的泥闆密碼: 接著,目光轉嚮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那裏孕育瞭擁有高度發達數學文明的古巴比倫。我們將在泥闆的刻痕中,發現他們對代數最初的探索,對圓周率的精確測量,以及他們獨特的六十進製計數法如何影響瞭後世的計時與角度測量。本書將深入解析巴比倫數碼的構造,以及他們如何通過二次方程的求解,展現齣驚人的數學洞察力。 希臘的理性之光: 隨後,我們將抵達數學理性精神的搖籃——古希臘。從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的神秘崇拜,到歐幾裏得《幾何原本》的邏輯體係構建,再到阿基米德對圓周率、圓柱體積計算的卓越貢獻,本書將詳細闡釋古希臘數學從經驗走嚮抽象,從具體走嚮公理化的飛躍。你將領略到幾何學如何成為當時數學的皇後,以及“歐幾裏得幾何”所蘊含的嚴謹證明精神,如何塑造瞭西方科學的思維方式。 東方智慧的璀璨: 本書還將目光投嚮廣袤的東方,探索古印度數學的輝煌成就。從零的偉大發明,到十進製記數法的完善,再到代數方程的早期研究,印度數學以其獨特的創造力,為世界數學史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書將追溯數字“0”的起源,介紹婆羅摩笈多等數學傢的貢獻,以及印度數學如何深刻影響瞭阿拉伯數學,進而傳播到歐洲。 中國的算籌智慧: 同時,我們也不會錯過中華文明在古代數學領域的傑齣貢獻。從《九章算術》的齣現,到“中國剩餘定理”的精妙算法,再到劉徽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中國古代數學以其鮮明的實用主義特色,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麵達到瞭世界領先水平。本書將詳細解讀《九章算術》的數學思想,展示中國古代數學傢如何運用算籌,進行復雜運算,解決測量、賦稅、工程等各類問題。 連接與傳承: 《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古代數學》不僅僅是對古代數學成就的簡單羅列,更注重梳理不同文明之間數學思想的交流與融閤,以及這些早期成果是如何被後世繼承、發展和創新的。本書力圖展現數學作為人類共同智慧結晶的本質,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呈現齣的獨特魅力。 閱讀本書,你將: 理解數學的起源: 探尋數學從日常生活中的計數、測量需求中如何孕育而生。 認識早期數學傢的智慧: 瞭解那些偉大的先賢是如何在有限的工具和知識條件下,進行非凡的數學探索。 領略不同文明的數學風貌: 對比埃及、巴比倫、希臘、印度、中國等文明的數學特點和成就。 感受數學的邏輯之美: 欣賞幾何學、代數等早期數學分支的嚴謹性和深刻性。 體會數學的曆史厚重感: 認識到今天的數學成就,是無數先人智慧傳承的結晶。 無論你是否是數學專業的學習者,隻要對人類智慧的起源、文明的演進充滿好奇,或是對數學這門古老而迷人的學科抱有興趣,《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古代數學》都將為你開啓一扇通往古代數學世界的大門,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感受數學那跨越時空的永恒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文學色彩和人文關懷。作者在講述數學史的同時,也穿插瞭大量的曆史典故、人物傳記和文化背景的介紹,使得閱讀過程既能增長知識,又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早期代數發展的描述,從古巴比倫的方程求解,到古希臘的幾何代數,再到印度數學傢對未知數的引入,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作者用生動的故事,將那些抽象的代數符號和運算規則,變得鮮活起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數學傢們,如何用他們的智慧,試圖去解答那些睏擾人類的未知問題。書中對希臘數學的解讀,更是讓我對“公理化”和“證明”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數學的基石,更是理性思維的典範。這種將數學上升到思維方式和哲學高度的解讀,讓我對這本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齣一種古樸而又引人入勝的氣息,仿佛能將人瞬間拉迴到那個遙遠的數學文明萌芽的時代。翻開扉頁,撲麵而來的文字,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也沒有枯燥乏味的公式堆砌,而是以一種極其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著那些早已遠去的數學先賢們的故事。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試圖去理解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在那樣的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古埃及數學的描繪,那種對土地丈量、金字塔建造背後所蘊含的幾何智慧的解析,讓我對古埃及文明的偉大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它不僅僅是關於數學,更是關於人類早期智慧的探索。接著,它又帶我走進瞭古巴比倫的泥闆,那些刻滿瞭楔形文字的數學符號,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起來,那些關於代數運算、數錶,甚至是早期幾何學的嘗試,都如同昨日重現。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可能存在的爭議和未解之謎,而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展現瞭曆史研究的魅力。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數學傢們在昏暗的油燈下,用刻刀在泥闆上一點點勾勒齣數學的雛形,那種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宇宙奧秘的探尋精神,至今仍令人動容。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啓迪,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數學概念,都有著漫長而麯摺的演變過程,都凝聚著無數先輩的智慧和心血。

評分

《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 古代數學》這本書最讓我拍案叫絕的地方,在於它對數學發展的“驅動力”的深刻洞察。它並沒有將古代數學的發展僅僅歸結為少數天纔的靈感閃現,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社會的物質需求、宗教信仰、軍事擴張等多種因素的交織之中。例如,書中在描述印度古代數學時,就詳細闡述瞭佛教傳播對記數法和零概念發展的影響,以及商業活動對算術和代數發展的推動作用。這種多維度、係統性的分析,讓我對數學與社會之間復雜的互動關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零”這個概念的齣現時所展現齣的曆史深度。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哲學上的突破,一種對“空”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在不同文明中以不同的方式孕育和發展。書中對阿拉伯數學傢在傳播和發展印度數學方麵的貢獻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文化交流在數學史上的重要作用。它提醒我,數學的發展並非孤立自閉,而是需要在與其他文明的碰撞與融閤中不斷前進。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看似遙遠、晦澀的古代數學,以一種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作者並沒有將那些古代數學傢們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智者,而是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有思考、有探索的普通人。我讀到書中關於泰勒斯的故事,他不僅是數學傢,更是哲學傢和天文學傢,他用幾何學預測瞭日食,這讓我感受到古代科學的綜閤性與統一性。同時,書中對歐幾裏得《幾何原本》的解讀,更是我閱讀過程中的一個高潮。作者並沒有僅僅復述那些定理,而是著重於闡述《幾何原本》的邏輯結構、證明方法以及它對後世數學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我似乎能體會到,當這部偉大的著作問世時,對當時的數學界乃至整個思想界所帶來的震撼。它構建瞭一個嚴謹的公理體係,讓數學從此擁有瞭堅實的理論基礎,這種思想上的革命,其意義遠超其本身的數學內容。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數學的進步,不僅僅是公式的推導,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革新,一種對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

評分

《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 古代數學》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人,它不像傳統的學術論文那樣艱澀難懂,而是以一種散文的筆觸,將復雜的數學概念娓娓道來。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將那些抽象的數學原理變得易於理解。例如,在解釋古希臘幾何學中的“證明”時,作者將其比作搭建一座宏偉的建築,每一個定理都是一塊磚石,而邏輯推理則是將它們牢固連接的粘閤劑。這種富有想象力的錶達方式,讓我完全沉浸在瞭閱讀的樂趣中。此外,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曆史故事和趣聞軼事,使得閱讀過程更加輕鬆愉快。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的故事,那個“Eureka!”的呐喊,至今仍讓我感到激動。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數學,更是關於人類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偉大精神的展現。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便是它打破瞭我過去對數學的刻闆印象。我曾經認為數學隻是冷冰冰的數字和公式,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數學背後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學思考。作者在講述古希臘數學時,不僅僅介紹瞭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的哲學思想,還深入探討瞭柏拉圖學園中數學教育的地位,以及數學對古希臘哲學思維的影響。這種將數學與哲學、藝術、倫理等學科融為一體的敘述方式,讓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仿佛看到瞭,數學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人類認識世界、理解宇宙的一種深刻方式。書中對早期數學概念的演變過程的細緻描繪,也讓我體會到瞭人類智慧的偉大和曆史的傳承。它讓我明白,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數學知識,是無數先輩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去珍視和傳承。

評分

閱讀《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 古代數學》的過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它那種“故事性”與“學術性”的完美結閤。作者並非是機械地搬運史料,而是巧妙地將枯燥的數字和公式融入到瞭生動的曆史場景之中。我仿佛置身於古希臘的廣場,聽著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們圍繞著數與和諧的和諧爭論;又像是漫步在亞曆山大港的圖書館,感受著歐幾裏得《幾何原本》橫空齣世時帶來的震撼。書中對古希臘數學的論述尤其精彩,它不僅僅介紹瞭勾股定理、圓周率的早期探索,更深入地剖析瞭古希臘數學的獨特之處——那種嚴謹的邏輯推理、抽象化的思維方式,以及對“證明”的極緻追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什麼是公理、什麼是定理,以及幾何學是如何成為那個時代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從未想過,那些抽象的幾何圖形和定理,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學思考。對於我這樣對數學理論本身瞭解不深的人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引導我思考“為什麼”。它讓我看到,數學並非是冰冷的符號,而是人類探索世界、認識宇宙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理性精神的集中體現。那些古老的智慧,跨越瞭韆年的時空,依然閃耀著光芒,給予我們無盡的啓發。

評分

在我翻閱《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 古代數學》的過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對數學概念的“源起”的深度挖掘。他沒有滿足於簡單地介紹“是什麼”,而是執著地追問“為什麼會這樣”。比如,在講述古代埃及人如何發展齣測量土地的數學工具時,作者會詳細分析尼羅河泛濫給農業帶來的挑戰,以及由此催生的對精確測量和幾何學的需求。這種將數學發展置於具體社會生産生活背景下的敘述方式,讓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一下子變得生動而富有意義。我仿佛能看到古埃及的測量員們,手持繩索,在泥濘的土地上劃定邊界,他們的每一次測量,都凝聚著對生存的智慧和對秩序的追求。同樣,書中對古巴比倫數學中“六十進製”的探討,也極具啓發性。作者解釋瞭為何這種看起來復雜的計數係統會在當時得到廣泛應用,以及它在天文學和時間計算中的重要作用。這種對數學“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分析,讓我對數學的演變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學科,而是與人類社會的曆史進程緊密相連,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評分

《簡明數學史 第一捲 古代數學》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它從古代文明的萌芽時期開始,循序漸進地展開,將各個時期、各個地區的數學發展脈絡清晰地呈現齣來。作者在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數學成就時,並沒有簡單地進行堆砌,而是通過對比、分析,展現齣它們之間的聯係與差異,以及互相影響的過程。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中國古代數學的介紹,雖然篇幅可能不如古希臘數學那麼詳盡,但作者精準地抓住瞭其核心特點,例如《九章算術》中的“方程術”、“開方術”等,並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進行解讀,讓我對中國古代數學的實用性和獨特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對“算盤”等計算工具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數學與技術之間的緊密聯係。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廣闊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認識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超預期,尤其是它在處理早期數學文明之間的聯係與演變方麵。我原以為會是一部各自獨立的文明數學史的堆砌,但實際上,作者非常巧妙地展現瞭不同文明之間數學思想的交流與藉鑒。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古埃及,再到古希臘,我看到瞭數學概念如何在地理的阻隔和文化的差異中,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傳播和演變。例如,書中在講述古希臘數學時,並沒有忽略其對東方數學的繼承,而是詳細闡述瞭希臘數學傢們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的。這種視角讓我對數學史的理解更加宏觀和深入。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一些經典數學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曆史視野,比如阿基米德如何運用“窮竭法”來計算麵積和體積,這背後所體現齣的創新思維和對極限概念的早期萌芽,都讓我驚嘆不已。此外,書中對一些日常應用中的數學,如古代的商業計算、天文觀測等,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這使得數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工具。整體而言,這本書的敘事邏輯清晰,論證嚴謹,語言流暢,對於想要係統瞭解古代數學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

送貨快,服務好

評分

老師推薦,據說很全麵

評分

老師推薦,據說很全麵

評分

內容豐富多彩,印刷質量好

評分

。。。。。。。。。。。。。。。。。。。。。

評分

送貨快,服務好

評分

內容豐富多彩,印刷質量好

評分

非常好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