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荣鑫,刘志洪 著,艾四林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125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01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 ,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9
字数: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力求从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独特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以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和出版、全书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当代现实意义等为基础脉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荣鑫,哲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
  
  刘志洪,哲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人的哲学、社会历史哲学。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

第二章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版序言
二、第四版序言
三、第一部分: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
四、第二部分:家庭形式的演变
五、第三部分:社会组织形式的转变
六、第四部分:经济条件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变化
第三章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二)希腊人的氏族
  结束了对典型的氏族制度——易洛魁人的氏族的研究之后,恩格斯转向了对古希腊人氏族的分析。他以古希腊人的氏族为典型,阐明了氏族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即母权制转向父权制之后的氏族状态,阐述其结构、习俗和各种生产、生活特征。他还分析了古希腊人氏族瓦解的原因,并为接下来分析雅典国家的诞生打好基础。
  恩格斯指出,在史前时代,古希腊人就已经和美洲人一样,按照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有机序列组织起来了。“希腊人,在他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已经站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了。”他们的氏族没有易洛魁人的氏族那么古老。当时,群婚制度开始显著地消失,正处在母权制转向父权制的历史过渡时期。“母权制已让位给父权制;正在产生的私有制就这样在氏族制度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第二个缺口是第一个缺口的自然结果:由于在实行父权制以后,富有的女继承人的财产在她出嫁时应当归她的丈夫所有,从而归别的氏族所有,所以,这便摧毁了整个氏族权利的基础。”父权制对母权制的替代使得希腊人的氏族在某些特征上与易洛魁人的氏族存在显著的差别。
  恩格斯根据格罗特的《希腊史》和自己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研究考察了雅典氏族的基本特征。(1)有共同的宗教祭祀,祭司拥有侍奉神的特权。神被假想为氏族的男始祖,这是与以往女性所受到的高度尊敬不一样的地方。(2)有共同的墓地。氏族墓地只能埋葬本氏族的成员,不能把同本氏族没有关系的死者葬进墓地。这仍然是氏族的排外性的突出体现。(3)有相互继承已故成员遗产的权利。(4)在氏族成员受到侵害时,有提供帮助、保护和支援的义务。(5)孤女或女继承人有在氏族内部通婚的权利与义务。(6)有共同的财产和酋长、司库。在以上六点特征上,希腊人和易洛魁人的氏族看起来并没有太多不同,但是如果细致分析,我们还会发现二者在一些方面有明显差别,主要体现在希腊人的氏族还具有以下特征:(7)按照父权制计算世系。分析专偶制家庭出现时,我们曾分析过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生产力比较低下以及群婚制的存在与母权制相适应。随着生产水平的提升特别是私有制出现以后,财产在男系中延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父权制的世系按照父亲方面来延续,女性自出嫁以后,便失去了原有的姓氏,而连同她的子女一道都属于父亲方面的氏族。(8)除女继承人外,禁止氏族内部通婚。禁止氏族内部通婚是氏族制度的基本要求。希腊人的氏族虽然已经过渡到了父权制,但是在氏族的基本制度方面仍然是古代的延续。这一点上它与易洛魁人的氏族是一致的。但是在对待女继承人方面,二者又显示出了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私有财产的出现。按照父权制,子女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夫妻之间可以相互继承。比较富有的女继承人,按理结婚后应该将财产转移到她的夫方的氏族,为了将她的财产仍然保留在本氏族内,只有通过放开其实行内部通婚的方式。可见,私有财产对于旧有的氏族制度的破坏程度是相当巨大的。(9)可以接纳外族人人族。(10)拥有选举和罢免酋长的权利。这一点与易洛魁人的氏族一样。“在野蛮时代结束以前,不大可能有严格的世袭制,因为这种世系制是同富人和穷人在氏族内部享有完全平等权利的秩序不相容的。”不难看出,除了在私有财产及父系继承方面所造成的差别外,雅典氏族的制度和易洛魁人的氏族制度基本一致。
  ……

前言/序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课题,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基本的途径就是经典著作的大众学习。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有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一般会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课下阅读,以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在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就是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对于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更是必修的核心课程。因而,使青年大学生拥有一套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性著作,一直是我们着力探索的重要教学科研任务。
  有鉴于此,我们特邀一批高校、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对精心挑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导读,并分批陆续出版。在编写中,我们强调导读著作风格的通俗性和文风的可读性,要求每本导读著作的字数控制在十万字左右(个别除外),使之介于大部头研究专著和合集之间。目前,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性著作的撰写,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把每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写成一本大部头的专著,一种是把若干马克思主义经典分章节加以介绍,然后汇成一本合集。相对来讲,前者的优势是研究精深、学术性强,体例和风格主要适合专家学者,但对于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深奥,往往会让读者产生畏难情绪;后者的优势是比较集中、简明扼要,但内容较为单薄,往往会使读者感觉不解渴。因此,我们这套丛书试图寻找更为合适的体例和风格,兼收上述两类导读著作的优点,从而起到积极探索的作用。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组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一辑十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在2015年第二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评为优秀教材。这次推出第二辑十种,内容更加丰富,领域更加扩展。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丛书有助于广大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质量不错,挺好的。只不过现在买不到原书了,都是导读版。

评分

质量不错,挺好的。只不过现在买不到原书了,都是导读版。

评分

评分

书挺不错的 很喜欢

评分

很好看

评分

买来慢慢读。

评分

还行

评分

一般

评分

好啰嗦啊,一本这么短小的书可以那么多次使用固定词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