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是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所录“论文”的结集,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是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情况的珍贵资料。本书整理包括标点、校勘、注释、附录四部分,是研究《盐铁论》的基本参考书。
我最近通读了一套关于明代中后期江南士绅阶层的社会生活史的文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平实,却蕴含着惊人的信息量。它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宗族、田亩、商业贸易和文化习俗这些“微观”层面。作者通过对地方志、族谱以及大量私人往来书信的爬梳,重建了一个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江南社会图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士绅兼营商业”的章节,它颠覆了我过去认为“学而优则仕”的刻板印象,揭示了在白银货币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巧妙地利用其社会资本和文化声望,深度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这对于理解明清社会结构的弹性具有重要意义。全书语言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史学研究的锐利性,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社会史佳作。
评分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爱好者,我为手边这本细致入微的唐诗格律解析手册感到万分惊喜。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只讲平仄韵脚的工具书,这本书将格律的形成与盛唐诗人们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作者采用了一种近乎于“音乐理论”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拗救”、“对仗”等技法在不同诗体中是如何服务于诗人表达特定情感和意境的。比如,书中对杜甫晚年诗歌中常用的一种“奇险”格律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那种沉郁顿挫的力量感是如何在音韵上被精心构建出来的。读完后,我尝试着重新吟诵几首熟悉的唐诗,立刻感受到那种原本模糊的节奏感和力量感变得清晰可辨,极大地提升了对诗歌艺术性的鉴赏水平。这本书无疑是所有严肃的诗词学习者不可或缺的案头之宝。
评分这部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史的专著,视角极为开阔,将技术史与社会文化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不像许多同类书籍那样专注于公式的推导和历法的修正,而是探讨了历法制定者(如钦天监官员)的社会地位、他们与皇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不同学派在解释“天人感应”时的思想博弈。书中对浑仪、简仪等精密仪器的演变过程描述得极为生动,让人仿佛能看到古代工匠们面对宇宙奥秘时的敬畏与智慧。特别是它论述了宋代活字印刷术发展后,数学典籍的传播速度如何被加速,进而催生了新的研究范式,这种跨学科的联系分析,让我对古代科技的进步有了更立体的理解。这是一部将硬核科技史写得引人入胜,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杰出学术成果。
评分我刚刚读完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力作,那本书深入剖析了汉代盐铁官营制度的来龙去脉及其深远影响。作者以严谨的考据和翔实的史料,将桑弘羊、贾谊等人的核心观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当时文人士大夫与权贵阶层围绕国家财政大计的激烈辩论,描摹得栩栩如生。它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幅展现古代国家权力运作和经济哲学冲突的宏大画卷。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这两种经济思潮在历史语境下的具体体现的分析,这对于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经济环境,依然有着极强的启发意义。读罢此书,仿佛能感受到两千年前长安城中那股热烈的、关乎国计民生的思辨之风。书中引用的多处竹简和帛书残文的解读,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让我对《史记》中一些模糊的记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部将古代文学批评与哲学思辨熔于一炉的佳作。它聚焦于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潜移默化。我被作者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所吸引,他如何将王弼、何晏等人的“格言”与当时士人的审美情趣联系起来,阐述了“言不尽意,意不尽言”的审美体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竹林七贤的清谈会中,领略那种超脱世俗、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氛围。尤其精彩的是,书中对曹植诗歌中“悲凉之雾,遍我眉宇”这类意象的剖析,不再停留于简单的伤感抒发,而是提升到了对生命本体意义的追问层面。整体来看,本书的结构安排十分精妙,逻辑层层递进,观点独到,让人在跟随作者的思路游历古代思想史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身的精神困境。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双十一价,价廉物美。。。。。。。。。。。。。。。。
评分很棒!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中华书局每年出10本,共l0年出版的一套国学著作。
评分活动买的
评分盐铁论校注(中华国学文库)
评分很好
评分好,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