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

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埃里克·方纳 著,于留振 译
图书标签:
  • 亚伯拉罕·林肯
  • 美国内战
  • 奴隶制
  • 美国历史
  • 传记
  • 政治史
  • 19世纪美国
  • 解放奴隶
  • 种族问题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91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212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美国历史和政治思想史的爱好者、学习者和研究人员,对林肯的政治思想、领导力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烈火中的考验》广受史学界的赞誉。尽管有成千上万部写作林肯与奴隶制的著作,但埃里克·方纳对这一重要主题的阐释zui为quan威。在书中,方纳教授将林肯放在19世纪美国“反奴隶制事业”的大历史语境之下,并将林肯置于他自己的历史情境之中,从林肯成年时代开始遇到的激烈广泛的反奴隶制运动和美国经历的shi无前例的内战危机这一背景,来追溯林肯的思想演变。在方纳看来,林肯无疑是伟大的,但林肯伟大的标志并不是他作为“伟大的奴隶解放者”的形象,而是林肯的成长能力。林肯的伟大是他成长的结果。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成长的能力;有些人,如林肯的继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在面对危机时似乎在退缩,而不是在成长。所以,林肯是一个有成长能力的伟大典范,他不但拥有面对复杂情势时随机应变的能力,还乐于倾听批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该书所讨论的事件和决策在许多关于林肯的传记和内战史书中都出现过,但将研究主题集中于关注林肯和奴隶制的政治学(这里指的是zui广泛意义上的政治,并不仅指选举活动和担任公职,而是指广泛的公共领域对舆论的塑造)来阐释林肯的生活及其时代,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内容简介

  《烈火中的考验》是由当代美国zui杰出的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教授撰写的集中考察林肯关于奴隶制的思想和政策演进过程的著作,在卷帙浩繁的林肯研究著作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包括班克罗夫特奖、普利策奖和林肯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大奖,成为“迄今为止讨论林肯废奴思想与政策演进的zui详尽、zui权wei的著作”。方纳把林肯的思想与行动放入他自己的“历史情境”之中,按照“历史展开的方式”,以一如既往地优雅和引人入胜的写作,对林肯的反奴隶制思想的起源与演变、美国内战的起因、林肯走向废除奴隶制的过程、林肯与废奴主义者和激进派共和党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林肯反奴隶制思想中的优缺点等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和耳目一新的分析,既避免了以往关于林肯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偏见,也避免了为圣人立传的迷雾和对伟人恶意诋毁的窠臼。在此基础上,方纳指出,林肯伟大的本质是他在政治和种族思想上的成长能力。这一看似毫不惊世骇俗但极富历史洞见的结论,解构了萦绕于林肯身上的无数迷思,还原了历史上鲜活真实的林肯形象。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方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威特·克林顿历史学讲座教授,当代美国zui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自1970年发表《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内战前共和党的意识形态》起,方纳在美国内战史、重建史、非裔美国人史、政治文化史等领域内著述甚丰,成就斐然。其重要著作包括:《汤姆·潘恩与革命时期的美国》(1976)、  《美国内战时代的政治与意识形态》(1980)、《除了自由一无所有:黑人解放及其遗产》(1983)、《重建:美国未竟的革命,1863-1877》(1988,该书获得象征美国史学界zui高荣誉的班克罗夫特奖和其他学术大奖)、《美国自由的故事》(1998)、《谁拥有历史:在变化的世界中重新思考过去》(2002)和《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2010,该书获得了班克罗夫特奖、普利策奖和林肯奖等多项学术大奖)。方纳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并分别在1993年和2000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学家组织(OAH)和美国历史学会(AHA)主席。方纳教授曾先后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莫斯科大学、希伯来大学等世界名校担任美国史讲座教授,并荣获过哥伦比亚大学“伟大教师”称号。他的zui新著作是《自由之路:纽约“地下铁路”秘史》(2015)。


  译者简介:于留振,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主要研究领域为19世纪美国史、美国内战与重建、美国宪法史等。


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 导言:一个国家的诞生与一个道德困境的交织 美国,这个在启蒙思想的熔炉中诞生的年轻共和国,从其建立之初就携带了一个深刻的矛盾:天赋人权的崇高理想与奴隶制的残酷现实并存。本书并非聚焦于林肯总统任期内的具体战役部署或内阁纷争,而是深入剖析奴隶制这一制度如何从建国元勋的妥协中滋生、如何成为撕裂联邦的根本性力量,以及亚伯拉罕·林肯——一个来自边疆的、看似平凡的政治家——是如何被历史推至风口浪尖,成为这场道德与政治风暴的中心人物。 第一部分:奴隶制的根基与早期的政治妥协(1787-1840) 本书首先描绘了美国早期社会对奴隶制的隐忍与合理化过程。我们探究三五人条款(Three-Fifths Compromise)如何将奴隶视为政治资本而非完整的人,以及《逃亡奴隶法》(Fugitive Slave Act)如何在北方州强行推行南方利益的体现。这一时期的重点不在于林肯的个人行动,而是描摹塑造他政治世界观的宏大背景。我们详细考察了弗吉尼亚、南卡罗来纳等主要蓄奴州的经济结构,它们如何将奴隶劳动内化为棉花和烟草帝国的基石,以及这种经济依赖如何转化为坚不可摧的政治意识形态。 我们探讨了早期的废奴运动,特别是贵格会(Quakers)和威廉·劳埃德·加里森(William Lloyd Garrison)的激进立场,他们如何挑战了美国社会的“沉默契约”。对于林肯而言,这个时期的记录着重展示了他对废奴论的初步接触。作为一名伊利诺伊州的律师和新兴的辉格党(Whig Party)成员,林肯的早期公开声明往往是谨慎且侧重于限制奴隶制的扩张而非立即废除,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政治现实的复杂性——既要维护联邦,又要直面道德的拷问。 第二部分:领土扩张与不可调和的冲突(1840-1858) 随着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奴隶制问题从一个可以暂时搁置的国内事务,演变为决定国家未来形态的爆炸性议题。本书详尽分析了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Missouri Compromise)是如何被不断地撕裂和重构的。我们把焦点放在1850年的妥协案及其后续影响上,特别是其中严苛的《逃亡奴隶法》如何激发了北方民众的道德反弹,即便他们并非坚定的废奴主义者。 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Kansas-Nebraska Act)的通过,彻底打破了既有的政治平衡,引入了“人民主权”(Popular Sovereignty)这一极具煽动性的概念。本书深入剖析了“流血的堪萨斯”(Bleeding Kansas)如何成为国内冲突的预演。在此背景下,林肯从一个地方性政治家转变为全国性的关注焦点,他的公开演讲开始显露出对奴隶制扩张本质的深刻洞察。我们分析了他与斯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之间的著名辩论,这些辩论并非仅仅是关于政策的交锋,而是两种美国未来愿景的对决——一个是基于奴隶制扩展的“美利坚合众国”,另一个是基于自由劳动的“美利坚合众国”。 第三部分:宪法、道德与政治的边缘(1858-1860) 本书的这一部分聚焦于林肯在政治边缘地带的挣扎。我们考察了最高法院的“德雷德·斯科特案”(Dred Scott Decision)如何从法律上否定了国会有权限制奴隶制的扩张,以及这对林肯所代表的共和党构成了何等的法律困境。这一判决迫使林肯必须在遵守司法权威和维护自由州人民的政治意愿之间做出选择。 林肯在这些年间的私人信函和公开演说被细致地解读,旨在揭示他对奴隶制道德错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如何小心翼翼地将这种信念包装成符合宪法和维护联邦稳定的政治立场。他深知,公开呼吁立即解放奴隶只会加速南方脱离联邦的进程,因此,他的核心策略是“遏制”(Containment),阻止奴隶制进入新的领土,从而使其在道德和经济上逐渐走向衰亡。1860年的当选,并非是废奴运动的胜利,而是对奴隶制扩张野心的最终拒绝。 第四部分:分裂的阴影与总统的抉择(1860-1861初) 在林肯当选后的几个月里,美国社会彻底分裂。本书详细描绘了南方州脱离联邦的逻辑链条,他们视林肯的当选为对其生活方式和经济制度的直接宣战。我们探讨了林肯在离任前(从胜利到就职典礼这段“空窗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来自各方的代表团试图说服他承诺不干预现有蓄奴州内的奴隶制,以换取联邦的维系。 林肯的私人幕僚和早期的核心团队成员,如威廉·西沃德(William Seward),在如何应对分裂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本书分析了林肯如何坚守其“不主动进攻,但绝不妥协”的原则,即他承认宪法保障现有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坚决反对其扩张。他的每一个公开表态,每一次与关键人物的秘密会面,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冲突做准备,试图在不先开战的前提下,重建对宪法的权威。 结语:考验的开始 本书的叙事在林肯宣誓就职的那一刻告一段落,但这标志的并非冲突的结束,而是“烈火中的考验”真正的开始。林肯在就职演说中发出的最后通牒,既是对南方各州的挽留,也是对联邦法律不容侵犯的最后声明。奴隶制这一制度的内在矛盾,已将国家推向了武装冲突的边缘,而林肯,这位历史的意外之人,正站在风暴的最中心,准备迎接一场关于国家灵魂的最终裁决。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理解林肯政治成熟过程的框架,而非仅仅记录他作为战时领袖的军事决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精准,仿佛作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指挥家,将历史的恢弘与人物的细微情感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起初,那种沉郁的基调会让人感到一丝压抑,但随着情节的层层深入,那些看似缓慢的铺陈却为后来的爆发积蓄了巨大的能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关键转折点时的笔触,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营造,让人手不释卷,总想快点翻到下一页去探寻那命运的裁决。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的历史记录,而是充满了戏剧张力,每一个章节的结束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悬念,引人深思。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所震撼,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抉择。作者的遣词造句也颇见功力,用词典雅而不失力量,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十分巧妙,它懂得在宏大叙事中穿插个体命运的缩影,使得冰冷的历史瞬间变得鲜活可感。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抉择的重量”这一主题的深刻探讨,它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回顾,更像是一部关于领导力与道德哲学的深度剖析。作者没有急于对历史人物做出简单的褒贬,而是将我们带入到那个关键节点的密室之中,让我们亲身感受那种高压下的心力交瘁。每一次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都牵扯着无数生命的重量和国家未来的走向,这种压迫感是如此真实,以至于读者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的代入式反思。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在面对根本性的、几乎无解的社会矛盾时,一个拥有至高权力的人,其良知与现实政治权衡之间的拉锯战究竟是何等残酷。这种对内在冲突的挖掘,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它不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而是在探讨人性在重压之下永恒不变的挣扎。读完之后,心中的回味悠长,那是一种被历史的宏大命题所洗礼后的沉静与敬畏。

评分

这本书在历史细节的考据和呈现上,展现了令人叹服的扎实基础,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成功地将这些冰冷的史料,转化为了富有生命力的故事元素。作者显然投入了海量的时间去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档案和信件,但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未让这些“干货”成为炫耀学识的工具,而是将它们巧妙地编织进叙事的骨架中,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份堆砌的参考书目,而是一部真正有血有肉的编年史。每当涉及到关键的政策辩论或重大的法律条文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是既准确又通俗易懂,他懂得如何用现代人的语言去阐释那些复杂的历史语境,从而避免了陷入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泥潭。这种对平衡的精准拿捏,使得即便是对该领域了解不深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且对事件背后的逻辑推演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种将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完美结合的能力,是衡量一部历史作品是否卓越的重要标准,而本书无疑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种近乎于“冷峻的诗意”,这在严肃的历史题材作品中并不多见。它不像某些传记那样,试图用过于煽情或过度美化的语言来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用一种近乎于解剖学的精确,去剖析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反应模式。它的语言是克制的,但在克制之下,却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很多时候,重要的情节并不是通过大段的对白或激烈的动作来展现,而是通过一些精妙的场景设置和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无声的、却具有毁灭性的力量。例如,对某些特定场景的细致描绘,寥寥数语,便能将那个时代的氛围、气味、甚至光线的冷暖都刻画得丝丝入扣。这种细腻的笔触,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感同身受,却又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它要求读者付出更多的专注力,但所获得的回报,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震撼。

评分

这本书在视角转换的处理上,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简直是一次精彩绝伦的“多棱镜”观察。我们不再是简单地站在一个单一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角度去看待那个纷繁复杂的历史现场,而是被引导着去体验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笔锋会锐利地转向那些身处权力中心,却又被道德困境所折磨的个体,他们的思绪万千,每一次权衡利弊都像是在走钢丝。而在另一些时候,叙述又会巧妙地聚焦于那些边缘人物,他们的声音微弱,却构成了历史洪流中不可或缺的底色。这种切换丝滑流畅,没有丝毫的生硬感,反而让整个叙事维度瞬间立体了起来。我特别留意到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矛盾心理的描摹,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不禁反思,在巨大的历史惯性面前,个体的力量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涟漪。这种多层次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理解,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简化模型,而是一个充满张力和复杂人性的真实熔炉。

评分

满减叠加优惠券,书不错,很满意!

评分

方纳教授的第二部班克罗夫特奖著作,写法更加炉火纯青

评分

书包装完整,没有破损,送货快,希望多搞点活动。

评分

商品是全新正版,书籍的质量也绝对一流。

评分

好!!!!!!!!!!!!!

评分

质量不错,一直相信京东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好看好书!买吧!

评分

本次购物心情十分愉快,商品品相完美,物流迅速,感谢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