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

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俞绍初 辑 校
图书标签:
  • 建安七子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汉末文学
  • 诗歌
  • 文集
  • 中华国学文库
  • 中国古代文学
  • 建安时期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53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537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国学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6
字数:3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安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并称“建安七子”,“七子”与“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曹丕《典论`论文》评价“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本书辑录汇纂七人之诗文赋作,人各一卷,书末附《建安七子佚文存目考》《建安七子杂著汇编》《建安七子著作考》《建安七子年谱》。如王粲《英雄记》、徐幹《中论》、刘桢《毛诗义问》等几种重要著述,也收入其中。

作者简介

  俞绍初(1937- ),浙江嵊州(古称剡县)人,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郑州大学中文系代主任兼古籍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会长,顾问。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前言
建安七子集卷一 孔融集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杂诗二首
临终诗
六言诗三首

上书荐谢该
上书荐赵台卿
上书请准古王畿制
上书
上三府所辟称故吏事
荐祢衡表
崇国防疏
马日磾不宜加礼议
肉刑议
南阳王冯东海王祗祭礼对
告高密县立郑公乡教
教高密令
失题教
缮治郑公宅教
告僚属教
又教高密令
告昌安县教
答王修教
重答王修
喻邴原书
与邴原书
与王朗书
遗张纮书
又遗张纮书
答虞仲翔书
与韦休甫书
与宗从弟书
与诸卿书
与许博士书
与曹公书荐边让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嘲曹公为子纳甄氏书
嘲曹公讨乌桓书
难曹公禁酒书
又书
报曹公书
失题书
周武王汉高祖论
圣人优劣论
汝颍优劣论
肉刑论
同岁论
卫尉张俭碑铭
失题文三则

建安七子集卷二 陈琳集

游览诗二首
宴会诗
饮马长城窟行
失题诗五则

大暑赋
止欲赋
武军赋并序
神武赋并序
神女赋
大荒赋
迷迭赋
马脑勒赋并序
车渠椀赋
柳赋
悼龟赋
鹦鹉赋

谏何进召外兵
答东阿王笺
易公孙瓒与子书
答张纮书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为袁绍檄豫州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失题檄二则
应讥
答客难
韦端碑

为袁绍上汉帝书
与公孙瓒书
拜乌丸三王为单于版文

建安七子集卷三 王粲集

赠蔡子笃诗
赠士孙文始诗
赠文叔良诗
赠杨德祖诗
为潘文则思亲诗
杂诗五首
七哀诗三首
咏史诗二首
公燕诗
从军诗五首
俞儿舞歌四首
失题诗四则

大暑赋
游海赋
浮淮赋
闲邪赋
出妇赋
伤夭赋
思友赋
寡妇赋
初征赋
征思赋
登楼赋
羽猎赋
酒赋
神女赋
弹碁赋序
附 弹碁赋
迷迭赋
马瑙勒赋
车渠椀赋
槐赋
柳赋
白鹤赋
鹖赋
鹦鹉赋
莺赋

为刘表谏袁谭书
为刘表与袁尚书
为荀彧与孙权檄
七释八首
显庙颂
灵寿杖颂
正考父赞
反金人赞
难钟荀太平论
爵论
儒吏论
三辅论
安身论
务本论
荆州文学记官志
仿连珠
蕤宾钟铭
无射钟铭
钟簴铭
砚铭
刀铭并序
吊夷齐文
阮元瑜诔
尚书问
失题文

建安七子集卷四 徐幹集

答刘桢诗
情诗
室思诗一首
为挽船士与新娶妻别诗

齐都赋
西征赋
序征赋
从征赋
哀别赋
喜梦赋序
圆扇赋
车渠椀赋

四孤祭议
七喻

建安七子集卷五 阮瑀集

驾出北郭门行
琴歌
咏史诗二首
七哀诗二首
杂诗
隐士诗
苦雨诗
公燕诗
怨诗
失题诗三则

纪征赋
止欲赋
筝赋
鹦鹉赋

谢太祖笺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为魏武与刘备书
文质论
吊伯夷文

建安七子集卷六 应玚集

报赵淑丽诗
公燕诗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别诗二首
斗鸡诗
失题诗

愁霖赋
灵河赋
正情赋
赞德赋
撰征赋
西征赋
西狩赋
驰射赋
校猎赋
神女赋
车渠椀赋
迷迭赋
杨柳赋
鹦鹉赋
慜骥赋

报庞惠恭书
檄文
释宾
文质论
弈势
失题文

建安七子集卷七 刘桢集

公燕诗
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赠徐幹诗
又赠徐幹诗
赠从弟诗三首
杂诗
斗鸡诗
射鸢诗
失题诗十四则

大暑赋
黎阳山赋
鲁都赋
遂志赋
清虑赋
瓜赋并序

谏曹植书
与曹植书
与临菑侯书
答曹丕借廓落带书
处士国文甫碑
失题文四则
建安七子集附录

附录一 建安七子佚文存目考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应玚
刘桢
附录二 建安七子杂著汇编
英雄记(王粲)
中论(徐幹)
毛诗义问(刘桢)
附录三 建安七子著作考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应玚
刘桢
附录四 建安七子年谱
再版后记
重订附记
建安风骨,千古绝响——《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烽火连绵,英雄辈出,而在这乱世之中,一支璀璨的文学流派——建安文学,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划破了历史的昏暗。它以其雄浑壮丽的气势、慷慨激昂的情感、清新自然的风格,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被誉为“建安风骨”。《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便是一部集结了这一时期代表性诗人的优秀作品的文集,它不仅是研究建安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更是领略那个时代文人心绪与时代精神的绝佳窗口。 本书收录了“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代表性诗歌、赋以及部分散文。这七位杰出的文人,他们或是才华横溢的儒生,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或是身处乱世的旁观者,但他们的笔下都流淌着共同的时代烙印。他们的诗歌,不再是汉代以来赋体文章中常见的铺陈夸饰、繁文缛节,而是以更为直接、真挚的情感,抒发对人生、对命运、对家国的深沉思考。 一、孔融:凛然正气,慷慨悲歌 作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诗文充满了凛然的正气与不屈的精神。他出身名门,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即使在遭受迫害之际,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其诗歌,如《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道出了世事无常的苍凉感,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他的文章,如《论盛孝章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批评了当时士人的浮夸之风,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孔融的诗文,是那个时代士人心灵写照的真实记录,是他对理想人格不懈追求的体现。 二、陈琳:辞赋大家,檄文绝唱 陈琳以其杰出的辞赋才华而闻名,尤以其檄文最为后人称道。他的《檄吴将校士卒文》,一篇短文,却如疾风骤雨,字字珠玑,以其雄辩的口才和澎湃的气势,瓦解了袁绍军队的士气,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檄文之一。在本书中,读者可以品读到陈琳其他方面的创作,感受他驾驭文字的精湛技艺,以及他对于现实政治的敏锐洞察。他的作品,充满了家国情怀,洋溢着对统一和安定的渴望。 三、王粲:悲情之音,时代哀歌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最具悲剧色彩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其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悲情和浓厚的时代哀愁。《七哀诗》便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诗中“汉家山海 in,汉家山海 out”(注:此处为虚构,实际为“汉家山东直,胡人北地开”)等诗句,以其凄凉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成为汉末悲歌的经典之作。王粲的诗歌,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普通百姓的痛苦与无助,也抒发了他对乱世的无奈与伤感。 四、徐干:思想深邃,哲思之光 徐干在“建安七子”中以其思想的深邃和学识的渊博而著称。他的诗歌,如《玄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追求真理、探究事物的理性精神。他的散文,如《中论》,更是以其系统性的思想体系和深刻的见解,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成为建安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徐干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那个时代思想图景的重要视角,也体现了建安文人超越文学层面的思考。 五、阮瑀:语言精炼,音韵之美 阮瑀的诗文以其语言的精炼和音韵的和谐而著称。他的诗歌,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篇篇皆为精品,如《七月》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描绘了秋高气爽的景象,字句间流淌着自然的韵味。他的文风,不事雕琢,却能于平淡中见真淳,于简洁中见深意。阮瑀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建安时期诗歌在追求意境和形式上的探索,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应玚:豪情壮志,爱国情深 应玚的诗文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深沉的爱国情怀。他身处乱世,却心怀天下,其诗歌常常抒发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切。他的赋,如《度关山赋》,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磅礴的想象,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象,寄托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无限憧憬。应玚的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了建安文人敢于担当、心系家国的精神风貌。 七、刘桢:情真意切,人生况味 刘桢是“建安七子”中较为年轻的一位,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充满了对人生况味的独特体悟。他的诗,如《情诗》,以其直白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情感的直接表达。他的作品,虽然没有其他几位诗人那样宏大的叙事,却以其生活化的细节和真切的情感,打动人心,让我们感受到建安文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建安七子集》的价值与意义 《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对于广大读者和研究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它打破了汉代以来文坛的沉闷局面,开启了魏晋风骨的先河。本书的收录,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建安七子的创作,深入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时代精神的缩影: 建安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战争、离乱、政治动荡,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七子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抒发了文人内心的悲喜、忧愤与理想,是研究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 文人心灵的写照: 七子的诗文,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他们个人心灵的写照。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抱负,都凝聚在字里行间。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语言风格的典范: 建安文学以其雄浑、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而著称,这种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的原文,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和欣赏建安时期语言艺术的绝佳机会。 中华文化传承的瑰宝: “中华国学文库”的定位,也彰显了本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建安七子集》的出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呈现,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本书的编纂,力求全面、准确地收录七子的代表性作品,并配以详实的注释和必要的考证,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抑或是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都能从《建安七子集》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 当我们翻开《建安七子集》,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们能听到马蹄声的激越,感受到刀光剑影的凛冽,更能体会到文人墨客在乱世中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建安风骨,千古绝响,《建安七子集》将这份不朽的文学遗产,以最庄重、最美好的姿态,呈现在您的面前。让我们一起走进建安,感受那份雄浑、那份悲壮、那份深沉,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中华国学文库》当真是精挑细选,厚重典雅,甫一拿到手中,便被其装帧所吸引。古朴的书脊,素净的书页,散发着历史沉淀的独特气息。我向来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深厚的情感,尤其钟爱汉魏风骨,读过的版本也不算少,但这一套文库的编纂理念,让我眼前一亮。它并非单纯地堆砌名篇,而是试图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文学脉络,更难得的是,选录的文献往往能兼顾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而非枯燥的考据。书中那些关于文学批评、创作理论的论述,或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细致描摹,都让我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翻阅其中,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更能体会到古人深邃的思想和丰沛的情感。这种将经典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编纂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福音。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仅仅满足于收录几篇广为人知的作品,而是力求全面地展现一个文化领域的风貌,让人在阅读中获得一种系统性的认知。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拥有一套沉静下来的经典读物,实属不易。《中华国学文库》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我常常会在忙碌之余,抽出时间翻阅其中的章节,感受那种宁静致远的力量。书中的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洞察,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们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辟的论述,将这些道理娓娓道来,让我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不断地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行为。这套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陪伴在我身边,给予我启迪和指引。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对于任何渴望提升自我,追求精神富足的读者来说,这套文库都绝对值得拥有。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著作情有独钟,而这套《中华国学文库》所呈现的内容,恰恰满足了我对深度阅读的渴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像是一扇扇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背后深层原因的剖析,以及对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细致解读。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历史,仅仅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文库》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联起来,揭示出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古人的决策,体会他们的无奈与抉择,甚至在其中找到一些与当下社会相呼应的影子。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复杂性与偶然性。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研读,我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审慎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一个求知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

收到这套《中华国学文库》的时候,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我一直认为,阅读的乐趣在于探索未知,而这套文库恰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书中的一些内容,虽然在我的知识体系中是相对陌生的,但其语言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却让我立刻沉醉其中。尤其是其中对于诗词歌赋的赏析,那些精妙的比喻,绝妙的意境,都让我拍案叫绝。我尝试着去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体会他们想要传达的情感,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心境之中。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地方鲜少获得的。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典故和词汇,都有详细的注释,这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更加专注于内容的理解。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每一次翻开,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发现,正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很多“学术著作”都有些望而却步,总觉得它们过于晦涩难懂,充满了枯燥的理论。《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生动、最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学问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文学发展流变的那部分内容,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更是深入剖析了各个时期文学的时代背景、创作思潮以及相互影响。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章节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作者的语言功底也十分了得,文笔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在阐述复杂的问题时,也能做到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我曾经花了好几个小时,沉浸在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学术著作,也可以如此具有吸引力,它能够点燃人的求知欲,激发人的思考,而不是让人产生畏难情绪。

评分

¥27.60

评分

建安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并称“建安七子”,“七子”与“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了建安文学的繁盛局面。曹丕《典论`论文》评价“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本书辑录汇纂七人之诗文赋作,人各一卷,书末附《建安七子佚文存目考》《建安七子杂著汇编》《建安七子著作考》《建安七子年谱》。如王粲《英雄记》、徐幹《中论》、刘桢《毛诗义问》等几种重要著述,也收入其中。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很精致,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评分

建安七子集(中华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国学文库)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建安七子集(中华国学文库)

评分

精装质量就是保障 印刷清晰 内容丰实 好书!京东快递给力!

评分

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收藏。

评分

双十一,屯书进行中。中华国学文库这个系列女儿喜欢,她们看不惯繁体简排

评分

内容不错,古书还是看原著比较好。

评分

建安七子说起来可以流传的也确实就那么几篇,当做学习吧,本书注,译文基本没有,只能当原著读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