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理念的创新与应用正在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教育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也毫无例外地经历着变革。本书系统阐述了互联网教育发展历程、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其发展规律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技术革新、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本书切入自上而下,先从业态供需现状、产业格局及商业模式等宏观层面勾画全景,再至基础模式构造、幼教、K12等细分领域,基于实际发生的数据做出详尽分析,更对移动互联网情景下的教育发展技术做了介绍。本书适合教育从业者、互联网教育行业专业人员和想深入了解互联网教育行业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 专注于云计算、大数据、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物联网等
领域的研究
?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
? 获美国和其他国家专利40余项
? 2011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
? 2012年南京市首批"321科技领军人物”
目录
1.1 互联网+教育的前世今生 //002
1.2 互联网+教育的构成要素 //009
1.3 政治、文化体制对于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影响 //020
2.1 国内教育产业的供需环境 //027
2.2 互联网+教育产业格局分析 //039
2.3 现有典型的在线教育商业模式 //049
2.4 盈利模式及产业链关系 //059
3.1 互联网+教育市场分析模型构建 //063
3.2 幼教领域市场分析 //068
3.3 K12领域市场分析:K12教育蛋糕巨大,线上渗透率极低 //073
3.4 职业教育:天生适合线上模式,千亿蓝海不可错过 //076
3.5 特殊教育领域或其他市场分析 //084
4.1 运营模式及特点对比 //092
4.2 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分析//101
5.1 移动学习概述 //106
5.2 中国移动学习市场现状及预测 //112
5.3 几种有前景的移动学习业务 //123
5.4 移动学习带来的巨大冲击 //129
5.5 移动学习的常见误区 //132
5.6 创新教育技术前瞻 //134
6.1 慧科集团:扛旗“智慧科技” //143
6.2 抢滩互联网 尚德机构捷足先登 //168
6.3 跨考教育:以“互联网+”应对“中年危机” //175
7.1 互联网+教育产业面临的机遇 //179
7.2 互联网+教育产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199
7.3 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206
前言/序言
时下,“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的价值创新热点,互联网+教育也是如此。在面对中国教育公平、质量、个性化的教育变革战略命题时,互联网+教育成为众望所归的解决方案之一。我们认为,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这类教育服务的理念和组织方式与传统教育不同,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鲜明的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特征。这既是教与学层面的创新,也是服务模式层面的创新,更是产业平台层面的创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核心价值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信息技术的社会性交互应用价值在学习中越来越有超越人机交互类应用价值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教育的成本结构与商业模式体现出向其他互联网行业靠拢的架势。然而单纯照搬已有的成熟模式并不应然带来实践的成功,究其原因,教育是一种体验型产品,其价值的衡量和传统的消费型服务显著不同。今天,传统在线教育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不再是显然和必然的。以双向社会性交互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其在商业模式上良性循环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传统教育和传统在线教育,但这需要全行业不断的探索。
好的实践需要好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需要对这场影响教育深刻变革的浪潮有清晰的认识。这不仅需要从教育的本源去理解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同样也需要从互联网产业的角度用新的视角看待教育。本书从互联网教育业态供需现状、产业格局及商业模式等要素分析入手,对互联网教育图的多个细分领域如幼教、K12等进行了详尽研究,通过翔实的数据展现了新兴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生态。书中描绘的生态体系,既是对未来互联网+教育的技术视角认识,也是产业视角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在教育领域中认识互联网这种颠覆性创新力量。
对未来的畅想是无限的,迎接教育变革乃至引领教育变革,不仅是传统教育体系的任务,也是教育领域内外行业企业的使命。作为互联网教育的研究者,我们在和慧科这样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究未来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合理路径。
斯为序,以共勉!
郑勤华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你见或不见,她已经来了(代前言)
时间回到两年前,“互联网+”正席卷神州大地,电子工业出版社邀请包括我在内的一批专家讨论出版一套互联网+教育丛书,当时在线教育正如火如荼,创新层出不穷,各种EdTech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和新理念,与教育这个古老的“行业”相遇,碰撞出了难以想象的火花,似乎预示着这个行业里NextBigThing的到来。作为有着十几年IT行业背景、又转战教育行业耕耘多年的我,感觉到应该有更多的出版物来支持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也大力支持丛书出版,并欣然接受了丛书之一的产业平台部分的编著工作。在对这个“新行业”做梳理总结的同时,作为慧科研究院的领头人,也借助本书出版的契机,把慧科教育这个仍然十分年轻的教育创新企业对教育与科技融合的未来展望与行动分享给行业。
互联网到底给教育带来了什么?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2012年开始的MOOC潮流,仅仅是简单的在线视频吗?亦或是更久远的远程教育的技术翻新?还是有人敬而远之、有人拍手称快的所谓颠覆者?从更久远的历史长河来看,技术对产业的优化、更新甚至颠覆在一轮一轮的上演。在每一轮的创新中,我们不能迷失在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中,夸大“颠覆”作用;更不能对技术视而不见,那样只能被抛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归初心,思考这个行业的核心是什么以及价值是如何传递的,客户的体验如何。教育是一个古老且传统的行业。横向比较,也是对技术不敏感、甚至某些层面拒绝改变的行业,她的核心任务是知识的传递,价值是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对文化和知识的赋能。“互联网+”必须也只能在核心层面优化、提升甚至变革,才能真正发挥这个加号的作用,而使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互联网的愿景是一切皆可连接,这正是教育或者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的,让教师和学生们在数字空间中创建无限可能的各种形态的连接,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促进更多知识涌现、形成无边界的学习资源与社区,这些意义远超在线看视频、低成本和便利等人们对MOOC的常规印象。当这种优势和传统教育形态有效结合时,融合创新将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这也是互联网+教育充满期待并难以预测之处,现在流行的O2O教学、翻转课堂和SPOC等,无一不是在实践这一理念。
互联网+教育,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行动?由于工作关系,我这两年至少走进了上百所中国高校,见证了学校对在线教育的逐渐接受过程。大部分学校已经在使用在线教育服务,但仍局限于一些不重要的选修课,在专业课上使用翻转课堂等方式的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令我欣喜的是,这方面的讨论与培训越来越多,这些都预示着高校作为教育主战场正在拥抱变化。在线学习平台部署已经成为学校采纳在线教育的常态化路径,但是这远远不够,更需要在融合O2O教学方法论上有所创新,本书中由慧科研究院研发的PERFECT画布正是在这一领域中的创新。只有从教学模式创新这个层面认识在线教育的意义,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程,以能力获得角度来评估创新,形成优化闭环,才是拥抱互联网+教育的正确姿势。无论对于学校、企业,或者任何教育机构,这个姿势都是适用的。作为学习者,更应该去尝试新的学习模式,这更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互联网+教育,更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创新创业领域。从技术创新角度,这里不仅仅是在线学习平台,还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社交、认知心理学等带来的新的学习场景、新的学习工具和新的学习模式,这里有可能产生颠覆式的创新;从模式创新角度,生态圈不断完善,各种熟悉的商业模式如平台、分享经济、O2O等正在被快速复制到教育场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特色使这个领域呈现高度碎片化,也促进了各种创新的融合。本书也在前瞻章节中介绍了慧科研究院年度教育科技融合趋势UtideVision,阐述了对该领域的展望,并提出了很多令人兴奋的创新领域。
互联网+教育,创新与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你见或不见,她已经来了!本书终于要出版发行了,由于写作与出版的时间差,加之本书作为系列丛书之一,仅从产业平台角度阐述,未能展现全貌和最新进展。另外,限于作者在广度深度等方面的局限性,书中存在认识片面或不当之处也在所难免,我们很乐意以此为基础和广大读者进一步探讨,聆听各种建议和意见。
本书主创人员来自慧科研究院,全书由陈滢博士统筹,研究员陈秋晓主笔,中信建投证券TMT投研团队负责人武超则女士参与了很多与行业相关的内容写作并贡献了独特见解。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慧科集团、中信建投证券、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尚德教育、跨考教育等机构相关专家的帮助,工业和信息化部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中心戴茗副主任、弗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刘志纯博士也对本书写作给予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陈滢
慧科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
2017年7月于北京
互联网+教育:产业平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