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前端技術解析

現代前端技術解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成文 著
圖書標籤:
  • 前端開發
  • JavaScript
  • HTML
  • CSS
  • React
  • Vue
  • Angular
  • Webpack
  • TypeScript
  • 前端工程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103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1556
品牌:Broadview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0
字數:44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從事前端工作一到三年的工程師或其他需要提升前端開發技能的工程師閱讀。

前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而且涉及的知識麵極為廣泛,本書以現代前端技術為背景,結閤典型易懂的示例,從前端的三層結構發展、現代前端技術、前端工程化、前端框架演進、前端工業化、前端數據分析、前端跨端和未來前端等多個方麵詳細介紹瞭前端各項技術的發展、演進和實現原理,涵蓋瞭目前主流框架設計知識與項目工程實踐思路的講解,同時也包括瞭*新的前端開發標準和未來的前端趨勢分析,提齣瞭前端效率和質量是一切技術的發展核心的觀點。除瞭技術上的講解剖析,作者也結閤自己的實際項目工作經曆描述瞭成為一名優秀的前端工程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以現代前端技術思想與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書。前端技術發展迅速,涉及的技術點很多,我們往往需要閱讀很多書籍纔能理解前端技術的知識體係。這本書在前端知識體係上做瞭很好的總結和梳理,涵蓋瞭現代前端技術絕大部分的知識內容,起到一個啓濛作用,能幫助讀者快速把握前端技術的整個脈絡,培養更完善的體係化思維,掌握更多靈活的前端代碼架構方法,使讀者獲得成為高級前端工程師或架構師所必須具備的思維和能力。

作者簡介

張成文(ouvenzhang),2014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前騰訊IMWeb團隊前端工程師。在前端技術領域具有極高的職業能力和探究精神。對響應式設計、工程構建組件化、MV*設計實現、前端優化、ES6體係開發、前端數據分析、前後端同構和前端新領域等均有較深入的研究與實踐經驗。


精彩書評

近幾年前端技術發展迅猛,各大公司對前端優秀人纔的需求急劇增加。本書從一名一綫專業前端從業者的角度,麵麵俱到地為大傢剖析瞭當前Web前端所需要具備的各種現代技術。無論是從網絡、瀏覽器方麵,還是從工程化、團隊協作的角度都給齣瞭非常好的呈現,非常值得大傢閱讀。

郭學亨(Henry),騰訊前端IMWeb團隊負責人


近幾年,有關前端的書籍很少能全麵而且深入地介紹前端技術思想與理論相關內容,大部分都是獨立拆分介紹前端單點領域的技術棧。這本書以現代前端技術思想與理論為主,詳細而且深入,但又通俗地嚮讀者闡述瞭現代前端技術棧,無論對初學者還是中級學者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讀者可以通過本書快速領略到前端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把握整個前端技術領域所涵蓋的絕大多數知識技術要點和發展方嚮,為未來深入學習前端知識提供指導和方嚮。

大漠,W3cplus.com 站長


現如今,前端已經不再是一種“新興職業”,對技術係統且全麵的追求愈顯重要,但繁雜的技術體係及各種旁支經常讓初學者無所適從。本書能從全局和主流的視野介紹前端職業工程師幾乎涉獵的所有知識,並將前端工作中涉及的解決方案分門彆類,抽象成易於理解的思路。相信對前端感興趣的讀者一定能夠藉助這本難得的好書觸類旁通,一帆風順地推開通往前端界的神秘大門,快速地成為一名優秀的前端工程師。

許諾(Darksnow),阿裏巴巴前端無綫開發專傢


本書從一名前端工程師的角度,梳理瞭現代前端技術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體係和原理性技術解析,包括開發方式的變更、前端框架的演進、前端跨棧技術以及未來的VR等,契閤當前流行的“大前端”概念,非常適閤讀者擴寬個人知識麵。另外,作者本人在前端方麵有很深的造詣,對目前的一些前端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個人獨特的見解。相信讀者朋友們一定能從本書中收獲頗多。

鄧海龍(Helon),騰訊前端IMWeb團隊成員


前端技術日新月異且涉及的知識麵較廣泛,對於初學者來說又不知從何學起、所學的東西是否已經過時。對於中級學者,可能又存在對某些知識的瞭解不夠全麵和深刻的問題。本書由前端技術的發展曆程嚮整體架構體係逐層展開,基本涵蓋瞭現階段的前端技能樹,為前端學習者指明瞭方嚮。同時,本書注重從原理的層麵進行知識點的解析,萬變不離其宗,各種框架或技術之間的很多思想是相通的,把握住這一點,將對讀者後續的學習更有幫助。

李雙雙(Lissa),騰訊前端工程師


目錄

第1章 Web前端技術基礎 1
1.1 現代Web前端技術發展概述 1
1.1.1 現代Web前端技術應用 1
1.1.2 現代Web前端技術概述 4
1.1.3 Web前端技術發展 6
1.2 瀏覽器應用基礎 10
1.2.1 瀏覽器組成結構 10
1.2.2 瀏覽器渲染引擎簡介 12
1.2.3 瀏覽器數據持久化存儲技術 20
1.3 前端高效開發技術 34
1.3.1 前端高效開發工具 34
1.3.2 前端高效調試工具 36
1.4 本章小結 42
第2章 前端與協議 43
2.1 HTTP協議簡介 43
2.1.1 HTTP協議概述 43
2.1.2 HTTP 1.1 45
2.1.3 HTTP 2 51
2.2 web安全機製 53
2.2.1 基礎安全知識 53
2.2.2 請求劫持與HTTPS 57
2.2.3 HTTPS協議通信過程 59
2.2.4 HTTPS協議解析 61
2.2.5 瀏覽器Web安全控製 63
2.3 前端實時協議 64
2.3.1 WebSocket通信機製 65
2.3.2 Poll和Long-poll 66
2.3.3 前端DDP協議 70
2.4 RESTful數據協議規範 71
2.5 與Native交互協議 73
2.5.1 Hybrid App應用概述 74
2.5.2 Web到Native協議調用 74
2.5.3 Native到Web協議調用 77
2.5.4 JSBridge設計規範 78
2.6 本章小結 81
第3章 前端三層結構與應用 82
3.1 HTML結構層基礎 83
3.1.1 必須要知道的DOCTYPE 83
3.1.2 Web語義化標簽 84
3.1.3 HTML糟糕的部分 87
3.1.4 AMP HTML 90
3.2 前端結構層演進 94
3.2.1 XML與HTML簡述 94
3.2.2 HTML5標準 95
3.2.3 HTML Web Component 96
3.3 瀏覽器腳本演進曆史 102
3.3.1 CoffeeScript時代 103
3.3.2 ECMAScript標準概述 105
3.3.3 TypeScript概況 105
3.3.4 JavaScript衍生腳本 106
3.4 JavaScript標準實踐 107
3.4.1 ECMAScript 5 107
3.4.2 ECMAScript 6 113
3.4.3 ECMAScript 7+ 128
3.4.4 TypeScript 130
3.5 前端錶現層基礎 131
3.5.1 CSS發展概述 131
3.5.2 CSS選擇器與屬性 132
3.5.3 簡單的應用舉例 133
3.6 前端界麵技術 135
3.6.1 CSS樣式統一化 136
3.6.2 CSS預處理 138
3.6.3 錶現層動畫實現 141
3.6.4 CSS4與展望 149
3.7 響應式網站開發技術 149
3.7.1 響應式頁麵實現概述 149
3.7.2 結構層響應式 152
3.7.3 錶現層響應式 160
3.7.4 行為層響應式 166
3.8 本章小結 167
第4章 現代前端交互框架 168
4.1 直接DOM操作時代 168
4.2 MV*交互模式 176
4.2.1 前端MVC模式 176
4.2.2 前端MVP模式 180
4.2.3 前端MVVM模式 181
4.2.4 數據變更檢測示例 185
4.3 Virtual DOM交互模式 193
4.3.1 Virtual DOM設計理念 193
4.3.2 Virtual DOM的核心實現 196
4.4 前端MNV*時代 200
4.4.1 MNV*模式簡介 201
4.4.2 MNV*模式實現原理 201
4.5 本章小結 203
第5章 前端項目與技術實踐 204
5.1 前端開發規範 204
5.1.1 前端通用規範 205
5.1.2 前端HTML規範 208
5.1.3 前端CSS規範 212
5.1.4 ECMAScript 5常用規範 218
5.1.5 ECMAScript 6+ 參考規範 222
5.1.6 前端防禦性編程規範 227
5.2 前端組件規範 229
5.2.1 UI組件規範 230
5.2.2 模塊化規範 233
5.2.3 項目組件化設計規範 237
5.3 自動化構建 242
5.3.1 自動化構建的目的 243
5.3.2 自動化構建原理 243
5.3.3 構建工具設計的問題 246
5.4 前端性能優化 248
5.4.1 前端性能測試 248
5.4.2 桌麵瀏覽器前端優化策略 253
5.4.3 移動端瀏覽器前端優化策略 258
5.5 前端用戶數據分析 266
5.5.1 用戶訪問統計 266
5.5.2 用戶行為分析 267
5.5.3 前端日誌上報 270
5.5.4 前端性能分析上報 275
5.6 前端搜索引擎優化基礎 275
5.6.1 title、keywords、description的優化 275
5.6.2 語義化標簽的優化 277
5.6.3 URL規範化 278
5.6.4 robots 279
5.6.5 sitemap 279
5.7 前端協作 280
5.7.1 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 280
5.7.2 與産品經理的“對抗” 281
5.7.3 與後颱工程師的閤作 281
5.7.4 與運維工程師的“周鏇” 282
5.7.5 對前端團隊的支持 282
5.8 本章小結 283
第6章 前端跨棧技術 284
6.1 JavaScript跨後端實現技術 284
6.1.1 Node後端開發基礎概述 285
6.1.2 早期MEAN簡介 288
6.1.3 Node後端數據渲染 289
6.1.4 前後端同構概述 290
6.1.5 前後端同構實現原理 291
6.2 跨終端設計與實現 297
6.2.1 Hybrid技術趨勢 297
6.2.2 Hybrid實現方式 299
6.2.3 基於localStorage的資源離綫和更新技術 301
6.2.4 基於Native與Web的資源離綫和更新技術 308
6.2.5 資源覆蓋率統計 310
6.2.6 仍需要注意的問題 311
6.3 本章小結 312
第7章 未來前端時代 313
7.1 未來前端趨勢 314
7.1.1 新標準的進化與穩定 314
7.1.2 應用開發技術趨於穩定並將等待下一次革新 314
7.1.3 持續不斷的技術工具探索 315
7.1.4 瀏覽器平颱新特性的應用 315
7.1.5 更優化的前端技術開發生態 315
7.1.6 前端新領域的齣現 316
7.2 做一名優秀的前端工程師 318
7.2.1 學會高效溝通 318
7.2.2 使用高效的開發工具 319
7.2.3 處理問題方法論 319
7.2.4 學會前端項目開發流程設計 320
7.2.5 持續的知識和經驗積纍管理 321
7.2.6 切忌過分追求技術 321
7.2.7 必要的産品設計思維 322
7.3 本章小結 323

前言/序言

前言:

歡迎閱讀本書,本書是一本以現代前端技術思想與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書。前端技術發展迅速,涉及的技術點很多,我們往往需要閱讀很多本書籍纔能理解前端技術的知識體係。這本書在前端知識體係上為大傢做瞭很好的總結和梳理,涵蓋瞭現代前端技術絕大部分的知識內容,包括前端技術基礎、開發調試技術、前端相關協議、三層結構演進與實踐、響應式網站、頁麵交互框架、大型項目實踐經驗、跨棧開發實踐等,這些都能使大傢獲得成為高級前端工程師或架構師所必須具備的思維和能力。

目標讀者

本書主要麵嚮各類前端工程師。

初中級前端工程師們可以通過本書快速地領略到前端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把握整個前端技術領域的發展方嚮和所涵蓋的絕大多數技術要點,為未來深入學習前端知識提供指導和方嚮。當然,筆者還是建議你在有一定前端技術基礎的前提下再來閱讀本書,因為這並不是一本入門的工具類書籍,對基礎知識講解較少。如果你已經是高級前端工程師,也希望你通過本書瞭解到自己在前端知識體係中沒有掌握的內容。筆者歡迎你對本書的內容提齣建議,幫助我指齣書中的不足,補充書中沒有涉及的內容。

寫作目的

本書的寫作目的是希望通過筆者對現代前端知識體係的剖析來幫助那些需要快速成長和提升的前端讀者們,為他們提供一個係統的知識體係和明確的學習方嚮,快速瞭解現代前端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把握前端知識體係結構的整個脈絡。前端入門很簡單,但是優秀的前端工程師卻很少,如果你希望變得更優秀,那你一定會需要這本書。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也可以閱讀本書進一步梳理知識體係,幫助自己查缺補漏。

不希望你購買本書後因為工作忙而翻幾頁便將它一直放在某個角落,所以,本書會用盡量少的篇幅和淺顯的語句讓大傢掌握最核心的技術思想,少數偏理論的細節不會展開太多,隻將其中最關鍵的部分講清楚。如果大傢希望有一本更全麵、更清晰的書籍,筆者後期也會在本書的基礎上深入展開。

總之,本書的寫作目的是,希望區彆於基礎入門的工具書而從實質上幫助所有的前端讀者們快速理解前端技術知識體係,培養自身更完善的體係化思維,掌握更多靈活的前端代碼架構技術。最後,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真正幫助需要知識引導的同學,起到一個學習啓濛的作用,也希望大傢多多支持這本書。

寫作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和網絡信息的多樣化,我們對網絡信息的獲取量越來越大,獲取方式越來越多,獲取媒介種類也越來越復雜。就目前而言,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都與互聯網息息相關,通信、娛樂、購物、企業服務等均已成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獲取信息的媒介來看,終端設備(主要包括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等)是我們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

與此同時,互聯網信息展現的內容和形式越來越偏嚮於終端設備屏幕,而且基於終端設備的交互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目前在終端設備屏幕上,獲取互聯網信息的最主要途徑仍然是通過Web瀏覽器(或內嵌瀏覽器WebView,下文中統稱為Web瀏覽器),網絡信息在Web瀏覽器上是以Web應用的形式展現的。隨著信息量的增大和信息多樣化增加,Web瀏覽器應用也越來越復雜,規模越來越龐大,原有的由後颱服務器直接産生網頁數據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需要。

在我國,隨著2000年左右第一批互聯網企業的崛起,中國互聯網纍積輸齣的網絡信息量越來越大,用戶數越來越多,信息業務也越來越多樣化。國內許多第一批從事網站開發的技術人員漸漸意識到Web瀏覽器端業務信息處理邏輯的復雜,因此他們不能把主要精力隻集中在服務器端的數據收集和處理工作上。任何一項復雜工作簡單化的最好方式必然是分工,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批半職業的前端工程師齣現瞭,具體時間可以大緻認為是Web 2.0時代開始的時候,也就是說,國內的前端工程師可以認為是在以用戶原創産生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為主的互聯網應用網站産生時開始齣現的。不僅如此,在UGC應用大行其道的時代,各類電子商務網站的蓬勃發展又大大增加瞭互聯網企業對前端工程師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社交和電商的藍海中湧現齣瞭無數的互聯網企業,這類企業中的大部分目前仍然是以利用Web瀏覽器與用戶進行信息交互為主要業務,用來完成用戶的信息消費。自2008年開始,移動互聯網的另一波浪潮讓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如日中天,整個國內外互聯網行業一片欣欣嚮榮。與此同時,為數不多的前端工程師和呈指數增長的前端工程師需求量形成瞭巨大的産業人力資源矛盾。不少互聯網公司因為業務發展需要,鼓勵大量服務端工程師嚮前端工程師轉型來填補前端人力的空缺。直至今天,前端工程師的數量仍然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不過與UGC時代相比,前端工程師的數量有瞭一定的提升。與此同時,互聯網應用場景的復雜化也提高瞭企業對前端工程師基本能力的要求,一部分初級前端工程師仍然不能勝任企業的工作,而優秀的前端工程師一將難求。

麵對這種形勢,筆者覺得,目前缺乏優秀前端工程師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兩點。

?前端專業教育引導資源的稀缺

可以認為,前端工程師培養起來難度大,和前端教育學習資源的缺乏有一定的關係。雖然有專門的前端方嚮培訓機構,但是這種模式下的人纔培養專業度和産齣完全不如人意。筆者的感覺是,一般畢業就被選拔進入大型互聯網公司且技術能力相對較強的前端工程師都是通過平時自學進入這一領域的。筆者很明白前端學習的睏難,所以如果有充足的前端教育資源來引導,結果就有可能不一樣。

?前端領域的技術革新速度快,對前端工程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真正瞭解前端技術的工程師都會感覺前端技術發展變化遠快於其他端。瀏覽器特性、編程語言標準、前端框架、前端工具、多終端瀏覽器等都在快速地換代更新。作為一名前端工程師,不僅要掌握現有的技術來實現業務需求,解決業務問題,還要不斷快速學習新的技術知識,為新技術時代的到來做準備。對於後接觸的人來說,需要瞭解掌握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所以希望本書所講解的前端體係化內容能夠降低前端從業人員的學習成本,幫助讀者快速從宏觀上把握前端知識體係結構的整個脈絡。

主要內容

本書一共分7章,每一章的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第1章,主要介紹現代Web應用的發展概況和相關的技術知識,同時也深入總結目前主要瀏覽器的基礎原理知識與常用的前端開發調試技術。

?第2章,主要講解瞭前端技術的相關協議,包括HTTP、HTTP2、HTTPS、Web實時協議、前端安全機製、RESTful規範和Hybrid混閤應用交互協議等。

?第3章,以前端的三層結構發展演進和實踐技術為主,講解HTML5、ECMAScript 5+、CSS3的發展曆程和特性,同時介紹現代前端開發中的編譯技術和響應式站點的設計思路。

?第4章,主要講解前端交互框架的演進和各類前端框架的實現原理,包括直接型DOM交互框架、MVC、MVP、MVVM、Virtual DOM、MNV*等框架的設計思路。

?第5章,以專題的方式講解現代前端大型項目的實踐思路,主要包括開發規範、組件化規範、構建原理、用戶數據分析、前端優化手段、搜索引擎優化基礎等內容。

?第6章,圍繞跨棧主題介紹前端技術棧在後端和移動端Hybrid上的開發實踐,例如,後端直齣同構原理、Hybrid離綫包與增量機製實現等關鍵架構的設計思路。

?第7章,就前端的未來趨勢進行分析,簡單介紹物聯網Web化、Web VR、網站人工智能等未來的前端技術趨勢,總結成為一名優秀前端工程師的要素。

相信讀者們看到這裏就會興奮起來,因為本書涵蓋瞭現代前端中大部分需要掌握的技術實踐理念,這也是編寫本書的初衷。相比於深入介紹具體某一個前端框架的書籍,這本書能帶給讀者體係化思維和技術理念上的提升,因為前端學習不是學會某個框架就可以瞭。

寫作聲明

關於本書的內容,在此聲明如下。

1. 書中所涉及的內容均為基於筆者理解之上的原著輸齣,部分內容如有雷同,屬於共性知識。

2. 書中提齣瞭一些自定義概念,可能之前沒有被提齣,請讀者認真理解。

3. 書中涉及技術原理類的內容較多,並不是隻介紹某個特定框架的工具類書籍,建議讀者在有一定前端技術基礎的前提下閱讀,本書的編寫宗旨是提高前端工程師的體係思維和設計能力,而不是幫大傢快速入門。

4. 本書使用的全部樣例代碼均基於ECMAScript 6+環境,需要較高版本的瀏覽器或Node服務器的運行支持。

5. 本書涉及的知識點量大,涵蓋範圍廣,對相關基礎知識細節的展開不會過於詳細,但對於每種技術的實現都有較深入的原理性分析,希望讀者認真閱讀領會。

緻謝

感謝為瞭這本書得以完成而做齣貢獻的小夥伴們。首先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策劃編輯陳曉猛的辛苦跟進和鼎力協助,保證瞭書籍能夠按期齣版;其次感謝騰訊IMWEB團隊的培養,沒有團隊給予的鍛煉機會,我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本書;最後感謝騰訊IMWEB團隊的成員們幫我提供素材和校對稿件;另外要特彆感謝來自騰訊的kenkozheng、samarali、helondeng和來自攜程的sheiladai等同事給予本書的寫作建議與技術審校。由衷感謝大傢。

張成文



《深入理解現代前端開發:從原理到實踐》 這是一本旨在幫助開發者構建更強大、更具擴展性和更易於維護的前端應用程序的書籍。它不僅僅是羅列各種框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更側重於深入剖析現代前端開發的核心原理、設計模式和最佳實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本書將引領讀者構建起堅實的前端知識體係,應對日益復雜化的前端開發挑戰。 本書內容梗概: 第一部分:前端工程化與構建係統 在現代前端開發中,高效的工程化流程是保障開發效率和項目質量的基石。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前端構建係統的演進曆程,從Grunt、Gulp等任務自動化工具,到Webpack、Rollup、Vite等模塊打包器的興起,詳細解析它們的設計理念、工作原理以及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 模塊化概念與實踐: 我們將迴顧CommonJS、AMD、ES Modules等模塊化規範的發展,並深入講解ES Modules在現代前端開發中的重要性,包括其靜態分析、Tree Shaking等特性。 Webpack深度解析: 本節將重點剖析Webpack的核心概念,如Entry、Output、Loader、Plugin。我們將詳細講解Loader的工作機製,如何配置和編寫自定義Loader;深入理解Plugin的作用,如何利用Plugin實現代碼分割、資源優化、熱模塊替換(HMR)等高級功能。此外,還會探討Webpack的性能優化策略,如緩存、並行構建、DLL打包等。 Rollup與Vite的崛起: 針對不同場景,我們將介紹Rollup的優勢,特彆是在庫的打包方麵的錶現。隨後,我們將重點介紹Vite,分析其基於原生ES Modules的開發服務器以及Rollup作為生産環境打包器的設計思路,探討其如何顯著提升開發體驗和構建速度。 代碼規範與靜態分析: ESLint、Prettier等代碼規範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部分將講解如何配置和使用這些工具,以統一團隊的代碼風格,減少潛在的bug。同時,會探討TypeScript等靜態類型語言在提高代碼健壯性和可維護性方麵的作用。 性能優化基礎: 構建係統是實現前端性能優化的重要一環。我們將初步探討代碼壓縮、資源閤並、圖片優化、字體優化等構建層麵的性能優化手段。 第二部分:JavaScript運行時深度探索 JavaScript作為前端開發的核心語言,其運行機製的理解對於寫齣高效、健壯的代碼至關重要。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深入JavaScript的底層,理解其事件循環、內存管理、作用域與閉包等核心概念。 事件循環(Event Loop)全解析: 從宏任務(Macrotask)和微任務(Microtask)的角度,詳細闡述JavaScript引擎如何處理異步操作。我們將分析`setTimeout`、`setInterval`、`Promise`、`async/await`在事件循環中的執行流程,並通過實例演示,幫助讀者徹底理解異步編程的本質。 內存管理與垃圾迴收: 理解JavaScript的內存分配與迴收機製,有助於避免內存泄漏。本節將講解棧(Stack)與堆(Heap)的區彆,以及JavaScript引擎的垃圾迴收算法(如標記-清除),並提供一些避免內存泄漏的實踐建議。 作用域、閉包與原型鏈: 深入剖析JavaScript的作用域鏈、變量提升(Hoisting)和函數作用域。重點講解閉包的概念及其在實現私有變量、函數柯裏化等場景的應用。同時,將詳細闡述JavaScript的原型鏈繼承機製,理解`__proto__`、`prototype`、`constructor`之間的關係。 ES6+新特性深度剖析: 除瞭ES Modules,我們將詳細講解Promise、async/await、箭頭函數、解構賦值、Proxy、Reflect等ES6+帶來的重要特性,以及它們如何簡化代碼、提升開發效率。 Web Workers與Service Workers: 針對瀏覽器環境,我們將介紹Web Workers如何實現JavaScript的多綫程,以解決CPU密集型任務導緻的UI阻塞問題。隨後,將重點講解Service Workers,包括其作為代理服務器的功能,如何實現離綫緩存、消息推送等高級應用。 第三部分:現代前端框架與狀態管理 現代前端開發離不開強大的框架。本部分將聚焦於主流前端框架的設計理念、核心機製,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應用程序的狀態。 React:組件化、聲明式UI與虛擬DOM: 深入解析React的組件化開發思想,理解JSX語法。詳細闡述React的虛擬DOM(Virtual DOM)工作原理,包括Diff算法,以及如何通過虛擬DOM實現高效的UI更新。我們將討論React的生命周期,以及 Hooks API如何改變函數組件的狀態管理和副作用處理。 Vue.js:響應式原理與漸進式框架: 剖析Vue.js的響應式數據綁定原理,講解`Object.defineProperty`和Proxy如何實現數據的自動更新。介紹Vue的模闆語法、指令係統,以及其組件化構建方式。我們將深入瞭解Vue Router和Vuex在構建大型單頁麵應用(SPA)中的作用。 Angular:模塊化、依賴注入與RxJS: 講解Angular的整體架構,包括模塊(NgModules)、組件(Components)、服務(Services)和服務(Directives)等核心概念。深入理解Angular的依賴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機製,以及RxJS在處理異步操作和事件流方麵的強大能力。 狀態管理方案: 無論使用何種框架,高效的狀態管理都是復雜應用的關鍵。我們將對比分析React的Context API、Redux、Zustand、Jotai等狀態管理庫,以及Vue的Vuex、Pinia。重點講解Redux的“單嚮數據流”和“Store”理念,以及如何通過Action、Reducer、Middleware實現復雜的狀態管理。探討 Zustand和Jotai等更輕量級的狀態管理方案的優勢。 第四部分:前端性能優化與最佳實踐 性能是用戶體驗的直接體現,也是衡量前端工程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本部分將係統地講解前端性能優化的各個方麵,並總結一些通用的開發最佳實踐。 網絡性能優化: HTTP/2與HTTP/3: 講解新一代HTTP協議相比HTTP/1.1的優勢,如多路復用、頭部壓縮等,以及它們如何提升頁麵加載速度。 CDN加速: 理解內容分發網絡(CDN)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CDN加速靜態資源的訪問。 代碼分割(Code Splitting): 講解如何通過Webpack等工具將代碼分割成小塊,按需加載,減少初始加載時間。 圖片優化: 介紹響應式圖片、懶加載、圖片格式選擇(如WebP)、壓縮工具等。 字體優化: 討論字體加載策略、字體格式選擇(如WOFF2)、子集化等。 渲染性能優化: 關鍵渲染路徑(Critical Rendering Path): 講解瀏覽器如何解析HTML、CSS、JavaScript並渲染頁麵,以及如何優化關鍵渲染路徑。 減少重繪(Repaint)與重排(Reflow): 分析DOM操作對渲染性能的影響,提供減少重繪和重排的策略。 虛擬滾動(Virtual Scrolling): 針對長列錶場景,講解虛擬滾動的原理,以隻渲染視口內可見的元素,顯著提升列錶渲染性能。 骨架屏(Skeleton Screen): 介紹骨架屏技術,提升用戶感知加載速度。 JavaScript性能優化: 防抖(Debounce)與節流(Throttle): 講解這兩種常用的函數節流技術,以優化事件處理器的性能。 事件委托(Event Delegation): 介紹事件委托的原理,以減少事件監聽器的數量。 Web Workers與WebAssembly: 再次強調Web Workers在處理耗時任務時的優勢,並介紹WebAssembly,它能夠以接近原生語言的速度運行高性能計算。 可維護性與可擴展性: 組件化設計原則: 強調組件的可復用性、單一職責原則。 設計模式在前端的應用: 講解如觀察者模式、工廠模式、單例模式等常用設計模式,以及它們如何應用於前端開發。 代碼組織與目錄結構: 提供閤理的代碼組織策略,以提高項目可維護性。 測試的重要性: 討論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以及如何編寫可測試的代碼。 第五部分:現代化部署與DevOps 將開發完成的前端應用部署到生産環境,並實現持續集成與持續部署(CI/CD)是現代開發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CI/CD基礎: 介紹持續集成(CI)和持續部署(CD)的核心概念,以及它們如何自動化構建、測試和部署流程。 Docker與容器化: 講解Docker的基本概念,如何構建Docker鏡像,並將前端應用容器化,以實現環境一緻性。 Nginx/Apache服務器配置: 介紹如何配置Web服務器,如Nginx,以處理靜態資源、反嚮代理、負載均衡等。 性能監控與日誌: 講解前端性能監控工具(如Lighthouse、WebPageTest)和日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用戶行為數據。 安全性基礎: 探討XSS、CSRF等常見Web安全威脅,以及如何在前端開發中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本書特色: 深度解析: 告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深入探究每個技術背後的原理和設計思想。 實戰導嚮: 結閤大量實際項目中的應用場景和代碼示例,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循序漸進: 從基礎概念到高級主題,層層遞進,適閤不同水平的前端開發者。 前瞻性: 關注並介紹最新、最具影響力的前端技術和趨勢。 體係化: 構建一套完整、連貫的前端知識體係,幫助讀者全麵掌握現代前端開發的方方麵麵。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能夠更自信地理解和運用各種前端技術,構建齣高質量、高性能、易於維護的現代化Web應用程序,並為應對未來前端技術的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名還在前端學習道路上摸索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寶庫!它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瞭許多我曾經覺得難以理解的概念。比如,在介紹TypeScript時,作者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類型注解,更是深入分析瞭它如何幫助我們在開發早期發現錯誤,以及它如何提升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書中對各種前端架構模式的探討,比如MVVM、MVC,以及它們在不同框架中的體現,也讓我對如何組織代碼有瞭更係統的認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一些高級主題時,並沒有迴避復雜性,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它們分解成易於理解的部分。這讓我感覺自己能夠真正掌握這些技術,而不是停留在錶麵。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最“燒腦”但也是最有收獲的一本書,強烈推薦給所有想提升自己前端功力的同學們!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閱讀體驗中最令人振奮的一本!它不像很多技術書籍那樣乾巴巴地堆砌概念,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甚至有些“講故事”的方式,帶你深入瞭解現代前端世界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作者在介紹各種框架和庫時,那種“為什麼會存在這個東西”的思考過程,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用”,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用”,以及它解決瞭什麼樣的問題。比如,在講到React時,作者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Virtual DOM的精妙之處,以及它如何繞過瀏覽器 DOM 操作的性能瓶頸,那種層層遞進的講解,讓我茅塞頓開,之前一些模糊的理解瞬間變得清晰。而且,書中對工程化、構建工具(Webpack、Vite)的闡述也相當到位,不再是簡單的配置說明,而是深入到它們的設計理念和優化策略,讓我對項目部署、性能調優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甚至覺得,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前端開發者,也能從中找到不少新的啓發和實踐技巧,它真的太有價值瞭!

評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抱著一種“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東西”的心態去翻閱這本書的,但很快就被它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所摺服。作者對組件化開發的理解,已經超越瞭簡單的props和state傳遞,而是上升到瞭設計模式和可維護性的層麵。他討論瞭如何構建可復用、可組閤的組件,以及在大型項目中如何管理組件的狀態和通信,這些都非常有實踐指導意義。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後端渲染(SSR)、靜態站點生成(SSG)以及同構應用的討論,讓我看到瞭前端技術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和演進。之前對這些概念隻是一知半解,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纔真正理解瞭它們各自的優勢和適用範圍,以及它們如何能夠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和SEO錶現。這真的是一本能夠幫你“拓寬技術視野”的優秀讀物,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將書中提到的理念應用到我當前的項目中瞭。

評分

我一直認為,理解前端技術的底層邏輯比單純掌握API更重要,而這本書正是如此。它並沒有止步於錶麵,而是像外科醫生一樣,剖開瞭現代前端技術的“肌理”,讓你看到那些隱藏在光鮮界麵背後的強大驅動力。比如,書中對JavaScript引擎(V8)的運行機製、事件循環(Event Loop)的詳細解析,就讓我對JavaScript的異步編程有瞭全新的認知,那些之前睏擾我的 callback hell、Promise 的鏈式調用,現在都變得順理成章。而且,作者在講解CSS的層疊、繼承、計算樣式等核心概念時,也是循循善誘,將復雜的樣式規則化繁為簡,讓你真正理解“樣式是如何渲染到頁麵上的”。對我來說,這就像是獲得瞭一把解鎖前端魔法的鑰匙,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解決各種疑難雜癥,並且能夠寫齣更健壯、更高效的代碼。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想要在前端領域深入探索的開發者。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前沿”和“實用”的完美結閤。作者對當前前端技術發展趨勢的洞察力非常敏銳,他提到的許多技術點,都是當下社區討論的熱點,並且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談論性能優化時,書中不僅僅提到瞭懶加載、代碼分割這些常規手段,還深入探討瞭Web Workers、Service Workers等能夠顯著提升應用響應速度的技術,並且給齣瞭具體的實現思路。此外,書中對GraphQL的介紹也讓我耳目一新,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數據獲取方式,能夠有效解決RESTful API中過度獲取或獲取不足的問題,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在未來的項目中引入它。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從基礎概念到前沿技術的方方麵麵,每一章都充滿瞭乾貨,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實踐的經典之作。

評分

不錯不錯 內容挺值得看

評分

但是這次的京東物流讓我很無語!啥也不說瞭,說多瞭都是淚!看圖吧!

評分

在圖書館看過幾頁之後就覺得有必要買一本迴去慢慢看,對想成為前端架構師的人有幫助

評分

很棒。值得推薦。

評分

買點書給自己充充電,希望自己越來越強

評分

理解前端目前的一些技術有很全麵的梳理,對提升很有幫助

評分

可以係統瞭解大前端的整個體係!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印刷精緻

評分

怎麼也得看看,理論的東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