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成文 著
图书标签:
  • 前端开发
  • JavaScript
  • HTML
  • CSS
  • React
  • Vue
  • Angular
  • Webpack
  • TypeScript
  • 前端工程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0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1556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字数: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前端工作一到三年的工程师或其他需要提升前端开发技能的工程师阅读。

前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且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本书以现代前端技术为背景,结合典型易懂的示例,从前端的三层结构发展、现代前端技术、前端工程化、前端框架演进、前端工业化、前端数据分析、前端跨端和未来前端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前端各项技术的发展、演进和实现原理,涵盖了目前主流框架设计知识与项目工程实践思路的讲解,同时也包括了*新的前端开发标准和未来的前端趋势分析,提出了前端效率和质量是一切技术的发展核心的观点。除了技术上的讲解剖析,作者也结合自己的实际项目工作经历描述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前端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现代前端技术思想与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书。前端技术发展迅速,涉及的技术点很多,我们往往需要阅读很多书籍才能理解前端技术的知识体系。这本书在前端知识体系上做了很好的总结和梳理,涵盖了现代前端技术绝大部分的知识内容,起到一个启蒙作用,能帮助读者快速把握前端技术的整个脉络,培养更完善的体系化思维,掌握更多灵活的前端代码架构方法,使读者获得成为高级前端工程师或架构师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能力。

作者简介

张成文(ouvenzhang),201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前腾讯IMWeb团队前端工程师。在前端技术领域具有极高的职业能力和探究精神。对响应式设计、工程构建组件化、MV*设计实现、前端优化、ES6体系开发、前端数据分析、前后端同构和前端新领域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精彩书评

近几年前端技术发展迅猛,各大公司对前端优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本书从一名一线专业前端从业者的角度,面面俱到地为大家剖析了当前Web前端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现代技术。无论是从网络、浏览器方面,还是从工程化、团队协作的角度都给出了非常好的呈现,非常值得大家阅读。

郭学亨(Henry),腾讯前端IMWeb团队负责人


近几年,有关前端的书籍很少能全面而且深入地介绍前端技术思想与理论相关内容,大部分都是独立拆分介绍前端单点领域的技术栈。这本书以现代前端技术思想与理论为主,详细而且深入,但又通俗地向读者阐述了现代前端技术栈,无论对初学者还是中级学者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快速领略到前端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整个前端技术领域所涵盖的绝大多数知识技术要点和发展方向,为未来深入学习前端知识提供指导和方向。

大漠,W3cplus.com 站长


现如今,前端已经不再是一种“新兴职业”,对技术系统且全面的追求愈显重要,但繁杂的技术体系及各种旁支经常让初学者无所适从。本书能从全局和主流的视野介绍前端职业工程师几乎涉猎的所有知识,并将前端工作中涉及的解决方案分门别类,抽象成易于理解的思路。相信对前端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能够借助这本难得的好书触类旁通,一帆风顺地推开通往前端界的神秘大门,快速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前端工程师。

许诺(Darksnow),阿里巴巴前端无线开发专家


本书从一名前端工程师的角度,梳理了现代前端技术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原理性技术解析,包括开发方式的变更、前端框架的演进、前端跨栈技术以及未来的VR等,契合当前流行的“大前端”概念,非常适合读者扩宽个人知识面。另外,作者本人在前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对目前的一些前端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个人独特的见解。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能从本书中收获颇多。

邓海龙(Helon),腾讯前端IMWeb团队成员


前端技术日新月异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泛,对于初学者来说又不知从何学起、所学的东西是否已经过时。对于中级学者,可能又存在对某些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的问题。本书由前端技术的发展历程向整体架构体系逐层展开,基本涵盖了现阶段的前端技能树,为前端学习者指明了方向。同时,本书注重从原理的层面进行知识点的解析,万变不离其宗,各种框架或技术之间的很多思想是相通的,把握住这一点,将对读者后续的学习更有帮助。

李双双(Lissa),腾讯前端工程师


目录

第1章 Web前端技术基础 1
1.1 现代Web前端技术发展概述 1
1.1.1 现代Web前端技术应用 1
1.1.2 现代Web前端技术概述 4
1.1.3 Web前端技术发展 6
1.2 浏览器应用基础 10
1.2.1 浏览器组成结构 10
1.2.2 浏览器渲染引擎简介 12
1.2.3 浏览器数据持久化存储技术 20
1.3 前端高效开发技术 34
1.3.1 前端高效开发工具 34
1.3.2 前端高效调试工具 36
1.4 本章小结 42
第2章 前端与协议 43
2.1 HTTP协议简介 43
2.1.1 HTTP协议概述 43
2.1.2 HTTP 1.1 45
2.1.3 HTTP 2 51
2.2 web安全机制 53
2.2.1 基础安全知识 53
2.2.2 请求劫持与HTTPS 57
2.2.3 HTTPS协议通信过程 59
2.2.4 HTTPS协议解析 61
2.2.5 浏览器Web安全控制 63
2.3 前端实时协议 64
2.3.1 WebSocket通信机制 65
2.3.2 Poll和Long-poll 66
2.3.3 前端DDP协议 70
2.4 RESTful数据协议规范 71
2.5 与Native交互协议 73
2.5.1 Hybrid App应用概述 74
2.5.2 Web到Native协议调用 74
2.5.3 Native到Web协议调用 77
2.5.4 JSBridge设计规范 78
2.6 本章小结 81
第3章 前端三层结构与应用 82
3.1 HTML结构层基础 83
3.1.1 必须要知道的DOCTYPE 83
3.1.2 Web语义化标签 84
3.1.3 HTML糟糕的部分 87
3.1.4 AMP HTML 90
3.2 前端结构层演进 94
3.2.1 XML与HTML简述 94
3.2.2 HTML5标准 95
3.2.3 HTML Web Component 96
3.3 浏览器脚本演进历史 102
3.3.1 CoffeeScript时代 103
3.3.2 ECMAScript标准概述 105
3.3.3 TypeScript概况 105
3.3.4 JavaScript衍生脚本 106
3.4 JavaScript标准实践 107
3.4.1 ECMAScript 5 107
3.4.2 ECMAScript 6 113
3.4.3 ECMAScript 7+ 128
3.4.4 TypeScript 130
3.5 前端表现层基础 131
3.5.1 CSS发展概述 131
3.5.2 CSS选择器与属性 132
3.5.3 简单的应用举例 133
3.6 前端界面技术 135
3.6.1 CSS样式统一化 136
3.6.2 CSS预处理 138
3.6.3 表现层动画实现 141
3.6.4 CSS4与展望 149
3.7 响应式网站开发技术 149
3.7.1 响应式页面实现概述 149
3.7.2 结构层响应式 152
3.7.3 表现层响应式 160
3.7.4 行为层响应式 166
3.8 本章小结 167
第4章 现代前端交互框架 168
4.1 直接DOM操作时代 168
4.2 MV*交互模式 176
4.2.1 前端MVC模式 176
4.2.2 前端MVP模式 180
4.2.3 前端MVVM模式 181
4.2.4 数据变更检测示例 185
4.3 Virtual DOM交互模式 193
4.3.1 Virtual DOM设计理念 193
4.3.2 Virtual DOM的核心实现 196
4.4 前端MNV*时代 200
4.4.1 MNV*模式简介 201
4.4.2 MNV*模式实现原理 201
4.5 本章小结 203
第5章 前端项目与技术实践 204
5.1 前端开发规范 204
5.1.1 前端通用规范 205
5.1.2 前端HTML规范 208
5.1.3 前端CSS规范 212
5.1.4 ECMAScript 5常用规范 218
5.1.5 ECMAScript 6+ 参考规范 222
5.1.6 前端防御性编程规范 227
5.2 前端组件规范 229
5.2.1 UI组件规范 230
5.2.2 模块化规范 233
5.2.3 项目组件化设计规范 237
5.3 自动化构建 242
5.3.1 自动化构建的目的 243
5.3.2 自动化构建原理 243
5.3.3 构建工具设计的问题 246
5.4 前端性能优化 248
5.4.1 前端性能测试 248
5.4.2 桌面浏览器前端优化策略 253
5.4.3 移动端浏览器前端优化策略 258
5.5 前端用户数据分析 266
5.5.1 用户访问统计 266
5.5.2 用户行为分析 267
5.5.3 前端日志上报 270
5.5.4 前端性能分析上报 275
5.6 前端搜索引擎优化基础 275
5.6.1 title、keywords、description的优化 275
5.6.2 语义化标签的优化 277
5.6.3 URL规范化 278
5.6.4 robots 279
5.6.5 sitemap 279
5.7 前端协作 280
5.7.1 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 280
5.7.2 与产品经理的“对抗” 281
5.7.3 与后台工程师的合作 281
5.7.4 与运维工程师的“周旋” 282
5.7.5 对前端团队的支持 282
5.8 本章小结 283
第6章 前端跨栈技术 284
6.1 JavaScript跨后端实现技术 284
6.1.1 Node后端开发基础概述 285
6.1.2 早期MEAN简介 288
6.1.3 Node后端数据渲染 289
6.1.4 前后端同构概述 290
6.1.5 前后端同构实现原理 291
6.2 跨终端设计与实现 297
6.2.1 Hybrid技术趋势 297
6.2.2 Hybrid实现方式 299
6.2.3 基于localStorage的资源离线和更新技术 301
6.2.4 基于Native与Web的资源离线和更新技术 308
6.2.5 资源覆盖率统计 310
6.2.6 仍需要注意的问题 311
6.3 本章小结 312
第7章 未来前端时代 313
7.1 未来前端趋势 314
7.1.1 新标准的进化与稳定 314
7.1.2 应用开发技术趋于稳定并将等待下一次革新 314
7.1.3 持续不断的技术工具探索 315
7.1.4 浏览器平台新特性的应用 315
7.1.5 更优化的前端技术开发生态 315
7.1.6 前端新领域的出现 316
7.2 做一名优秀的前端工程师 318
7.2.1 学会高效沟通 318
7.2.2 使用高效的开发工具 319
7.2.3 处理问题方法论 319
7.2.4 学会前端项目开发流程设计 320
7.2.5 持续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管理 321
7.2.6 切忌过分追求技术 321
7.2.7 必要的产品设计思维 322
7.3 本章小结 323

前言/序言

前言:

欢迎阅读本书,本书是一本以现代前端技术思想与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书。前端技术发展迅速,涉及的技术点很多,我们往往需要阅读很多本书籍才能理解前端技术的知识体系。这本书在前端知识体系上为大家做了很好的总结和梳理,涵盖了现代前端技术绝大部分的知识内容,包括前端技术基础、开发调试技术、前端相关协议、三层结构演进与实践、响应式网站、页面交互框架、大型项目实践经验、跨栈开发实践等,这些都能使大家获得成为高级前端工程师或架构师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能力。

目标读者

本书主要面向各类前端工程师。

初中级前端工程师们可以通过本书快速地领略到前端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整个前端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所涵盖的绝大多数技术要点,为未来深入学习前端知识提供指导和方向。当然,笔者还是建议你在有一定前端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再来阅读本书,因为这并不是一本入门的工具类书籍,对基础知识讲解较少。如果你已经是高级前端工程师,也希望你通过本书了解到自己在前端知识体系中没有掌握的内容。笔者欢迎你对本书的内容提出建议,帮助我指出书中的不足,补充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

写作目的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希望通过笔者对现代前端知识体系的剖析来帮助那些需要快速成长和提升的前端读者们,为他们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明确的学习方向,快速了解现代前端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把握前端知识体系结构的整个脉络。前端入门很简单,但是优秀的前端工程师却很少,如果你希望变得更优秀,那你一定会需要这本书。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也可以阅读本书进一步梳理知识体系,帮助自己查缺补漏。

不希望你购买本书后因为工作忙而翻几页便将它一直放在某个角落,所以,本书会用尽量少的篇幅和浅显的语句让大家掌握最核心的技术思想,少数偏理论的细节不会展开太多,只将其中最关键的部分讲清楚。如果大家希望有一本更全面、更清晰的书籍,笔者后期也会在本书的基础上深入展开。

总之,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区别于基础入门的工具书而从实质上帮助所有的前端读者们快速理解前端技术知识体系,培养自身更完善的体系化思维,掌握更多灵活的前端代码架构技术。最后,衷心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帮助需要知识引导的同学,起到一个学习启蒙的作用,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本书。

写作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和网络信息的多样化,我们对网络信息的获取量越来越大,获取方式越来越多,获取媒介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就目前而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通信、娱乐、购物、企业服务等均已成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获取信息的媒介来看,终端设备(主要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是我们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

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展现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偏向于终端设备屏幕,而且基于终端设备的交互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目前在终端设备屏幕上,获取互联网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仍然是通过Web浏览器(或内嵌浏览器WebView,下文中统称为Web浏览器),网络信息在Web浏览器上是以Web应用的形式展现的。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和信息多样化增加,Web浏览器应用也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庞大,原有的由后台服务器直接产生网页数据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在我国,随着2000年左右第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中国互联网累积输出的网络信息量越来越大,用户数越来越多,信息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化。国内许多第一批从事网站开发的技术人员渐渐意识到Web浏览器端业务信息处理逻辑的复杂,因此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只集中在服务器端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上。任何一项复杂工作简单化的最好方式必然是分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批半职业的前端工程师出现了,具体时间可以大致认为是Web 2.0时代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说,国内的前端工程师可以认为是在以用户原创产生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为主的互联网应用网站产生时开始出现的。不仅如此,在UGC应用大行其道的时代,各类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又大大增加了互联网企业对前端工程师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和电商的蓝海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中的大部分目前仍然是以利用Web浏览器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为主要业务,用来完成用户的信息消费。自2008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另一波浪潮让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如日中天,整个国内外互联网行业一片欣欣向荣。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前端工程师和呈指数增长的前端工程师需求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人力资源矛盾。不少互联网公司因为业务发展需要,鼓励大量服务端工程师向前端工程师转型来填补前端人力的空缺。直至今天,前端工程师的数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不过与UGC时代相比,前端工程师的数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场景的复杂化也提高了企业对前端工程师基本能力的要求,一部分初级前端工程师仍然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而优秀的前端工程师一将难求。

面对这种形势,笔者觉得,目前缺乏优秀前端工程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前端专业教育引导资源的稀缺

可以认为,前端工程师培养起来难度大,和前端教育学习资源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虽然有专门的前端方向培训机构,但是这种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专业度和产出完全不如人意。笔者的感觉是,一般毕业就被选拔进入大型互联网公司且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的前端工程师都是通过平时自学进入这一领域的。笔者很明白前端学习的困难,所以如果有充足的前端教育资源来引导,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

?前端领域的技术革新速度快,对前端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真正了解前端技术的工程师都会感觉前端技术发展变化远快于其他端。浏览器特性、编程语言标准、前端框架、前端工具、多终端浏览器等都在快速地换代更新。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现有的技术来实现业务需求,解决业务问题,还要不断快速学习新的技术知识,为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对于后接触的人来说,需要了解掌握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所以希望本书所讲解的前端体系化内容能够降低前端从业人员的学习成本,帮助读者快速从宏观上把握前端知识体系结构的整个脉络。

主要内容

本书一共分7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第1章,主要介绍现代Web应用的发展概况和相关的技术知识,同时也深入总结目前主要浏览器的基础原理知识与常用的前端开发调试技术。

?第2章,主要讲解了前端技术的相关协议,包括HTTP、HTTP2、HTTPS、Web实时协议、前端安全机制、RESTful规范和Hybrid混合应用交互协议等。

?第3章,以前端的三层结构发展演进和实践技术为主,讲解HTML5、ECMAScript 5+、CSS3的发展历程和特性,同时介绍现代前端开发中的编译技术和响应式站点的设计思路。

?第4章,主要讲解前端交互框架的演进和各类前端框架的实现原理,包括直接型DOM交互框架、MVC、MVP、MVVM、Virtual DOM、MNV*等框架的设计思路。

?第5章,以专题的方式讲解现代前端大型项目的实践思路,主要包括开发规范、组件化规范、构建原理、用户数据分析、前端优化手段、搜索引擎优化基础等内容。

?第6章,围绕跨栈主题介绍前端技术栈在后端和移动端Hybrid上的开发实践,例如,后端直出同构原理、Hybrid离线包与增量机制实现等关键架构的设计思路。

?第7章,就前端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简单介绍物联网Web化、Web VR、网站人工智能等未来的前端技术趋势,总结成为一名优秀前端工程师的要素。

相信读者们看到这里就会兴奋起来,因为本书涵盖了现代前端中大部分需要掌握的技术实践理念,这也是编写本书的初衷。相比于深入介绍具体某一个前端框架的书籍,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体系化思维和技术理念上的提升,因为前端学习不是学会某个框架就可以了。

写作声明

关于本书的内容,在此声明如下。

1. 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均为基于笔者理解之上的原著输出,部分内容如有雷同,属于共性知识。

2. 书中提出了一些自定义概念,可能之前没有被提出,请读者认真理解。

3. 书中涉及技术原理类的内容较多,并不是只介绍某个特定框架的工具类书籍,建议读者在有一定前端技术基础的前提下阅读,本书的编写宗旨是提高前端工程师的体系思维和设计能力,而不是帮大家快速入门。

4. 本书使用的全部样例代码均基于ECMAScript 6+环境,需要较高版本的浏览器或Node服务器的运行支持。

5. 本书涉及的知识点量大,涵盖范围广,对相关基础知识细节的展开不会过于详细,但对于每种技术的实现都有较深入的原理性分析,希望读者认真阅读领会。

致谢

感谢为了这本书得以完成而做出贡献的小伙伴们。首先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策划编辑陈晓猛的辛苦跟进和鼎力协助,保证了书籍能够按期出版;其次感谢腾讯IMWEB团队的培养,没有团队给予的锻炼机会,我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本书;最后感谢腾讯IMWEB团队的成员们帮我提供素材和校对稿件;另外要特别感谢来自腾讯的kenkozheng、samarali、helondeng和来自携程的sheiladai等同事给予本书的写作建议与技术审校。由衷感谢大家。

张成文



《深入理解现代前端开发:从原理到实践》 这是一本旨在帮助开发者构建更强大、更具扩展性和更易于维护的前端应用程序的书籍。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框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更侧重于深入剖析现代前端开发的核心原理、设计模式和最佳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书将引领读者构建起坚实的前端知识体系,应对日益复杂化的前端开发挑战。 本书内容梗概: 第一部分:前端工程化与构建系统 在现代前端开发中,高效的工程化流程是保障开发效率和项目质量的基石。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前端构建系统的演进历程,从Grunt、Gulp等任务自动化工具,到Webpack、Rollup、Vite等模块打包器的兴起,详细解析它们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模块化概念与实践: 我们将回顾CommonJS、AMD、ES Modules等模块化规范的发展,并深入讲解ES Modules在现代前端开发中的重要性,包括其静态分析、Tree Shaking等特性。 Webpack深度解析: 本节将重点剖析Webpack的核心概念,如Entry、Output、Loader、Plugin。我们将详细讲解Loader的工作机制,如何配置和编写自定义Loader;深入理解Plugin的作用,如何利用Plugin实现代码分割、资源优化、热模块替换(HMR)等高级功能。此外,还会探讨Webpack的性能优化策略,如缓存、并行构建、DLL打包等。 Rollup与Vite的崛起: 针对不同场景,我们将介绍Rollup的优势,特别是在库的打包方面的表现。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Vite,分析其基于原生ES Modules的开发服务器以及Rollup作为生产环境打包器的设计思路,探讨其如何显著提升开发体验和构建速度。 代码规范与静态分析: ESLint、Prettier等代码规范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部分将讲解如何配置和使用这些工具,以统一团队的代码风格,减少潜在的bug。同时,会探讨TypeScript等静态类型语言在提高代码健壮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的作用。 性能优化基础: 构建系统是实现前端性能优化的重要一环。我们将初步探讨代码压缩、资源合并、图片优化、字体优化等构建层面的性能优化手段。 第二部分:JavaScript运行时深度探索 JavaScript作为前端开发的核心语言,其运行机制的理解对于写出高效、健壮的代码至关重要。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JavaScript的底层,理解其事件循环、内存管理、作用域与闭包等核心概念。 事件循环(Event Loop)全解析: 从宏任务(Macrotask)和微任务(Microtask)的角度,详细阐述JavaScript引擎如何处理异步操作。我们将分析`setTimeout`、`setInterval`、`Promise`、`async/await`在事件循环中的执行流程,并通过实例演示,帮助读者彻底理解异步编程的本质。 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 理解JavaScript的内存分配与回收机制,有助于避免内存泄漏。本节将讲解栈(Stack)与堆(Heap)的区别,以及JavaScript引擎的垃圾回收算法(如标记-清除),并提供一些避免内存泄漏的实践建议。 作用域、闭包与原型链: 深入剖析JavaScript的作用域链、变量提升(Hoisting)和函数作用域。重点讲解闭包的概念及其在实现私有变量、函数柯里化等场景的应用。同时,将详细阐述JavaScript的原型链继承机制,理解`__proto__`、`prototype`、`constructor`之间的关系。 ES6+新特性深度剖析: 除了ES Modules,我们将详细讲解Promise、async/await、箭头函数、解构赋值、Proxy、Reflect等ES6+带来的重要特性,以及它们如何简化代码、提升开发效率。 Web Workers与Service Workers: 针对浏览器环境,我们将介绍Web Workers如何实现JavaScript的多线程,以解决CPU密集型任务导致的UI阻塞问题。随后,将重点讲解Service Workers,包括其作为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如何实现离线缓存、消息推送等高级应用。 第三部分:现代前端框架与状态管理 现代前端开发离不开强大的框架。本部分将聚焦于主流前端框架的设计理念、核心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应用程序的状态。 React:组件化、声明式UI与虚拟DOM: 深入解析React的组件化开发思想,理解JSX语法。详细阐述React的虚拟DOM(Virtual DOM)工作原理,包括Diff算法,以及如何通过虚拟DOM实现高效的UI更新。我们将讨论React的生命周期,以及 Hooks API如何改变函数组件的状态管理和副作用处理。 Vue.js:响应式原理与渐进式框架: 剖析Vue.js的响应式数据绑定原理,讲解`Object.defineProperty`和Proxy如何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介绍Vue的模板语法、指令系统,以及其组件化构建方式。我们将深入了解Vue Router和Vuex在构建大型单页面应用(SPA)中的作用。 Angular:模块化、依赖注入与RxJS: 讲解Angular的整体架构,包括模块(NgModules)、组件(Components)、服务(Services)和服务(Directives)等核心概念。深入理解Angular的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机制,以及RxJS在处理异步操作和事件流方面的强大能力。 状态管理方案: 无论使用何种框架,高效的状态管理都是复杂应用的关键。我们将对比分析React的Context API、Redux、Zustand、Jotai等状态管理库,以及Vue的Vuex、Pinia。重点讲解Redux的“单向数据流”和“Store”理念,以及如何通过Action、Reducer、Middleware实现复杂的状态管理。探讨 Zustand和Jotai等更轻量级的状态管理方案的优势。 第四部分:前端性能优化与最佳实践 性能是用户体验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前端工程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本部分将系统地讲解前端性能优化的各个方面,并总结一些通用的开发最佳实践。 网络性能优化: HTTP/2与HTTP/3: 讲解新一代HTTP协议相比HTTP/1.1的优势,如多路复用、头部压缩等,以及它们如何提升页面加载速度。 CDN加速: 理解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CDN加速静态资源的访问。 代码分割(Code Splitting): 讲解如何通过Webpack等工具将代码分割成小块,按需加载,减少初始加载时间。 图片优化: 介绍响应式图片、懒加载、图片格式选择(如WebP)、压缩工具等。 字体优化: 讨论字体加载策略、字体格式选择(如WOFF2)、子集化等。 渲染性能优化: 关键渲染路径(Critical Rendering Path): 讲解浏览器如何解析HTML、CSS、JavaScript并渲染页面,以及如何优化关键渲染路径。 减少重绘(Repaint)与重排(Reflow): 分析DOM操作对渲染性能的影响,提供减少重绘和重排的策略。 虚拟滚动(Virtual Scrolling): 针对长列表场景,讲解虚拟滚动的原理,以只渲染视口内可见的元素,显著提升列表渲染性能。 骨架屏(Skeleton Screen): 介绍骨架屏技术,提升用户感知加载速度。 JavaScript性能优化: 防抖(Debounce)与节流(Throttle): 讲解这两种常用的函数节流技术,以优化事件处理器的性能。 事件委托(Event Delegation): 介绍事件委托的原理,以减少事件监听器的数量。 Web Workers与WebAssembly: 再次强调Web Workers在处理耗时任务时的优势,并介绍WebAssembly,它能够以接近原生语言的速度运行高性能计算。 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 组件化设计原则: 强调组件的可复用性、单一职责原则。 设计模式在前端的应用: 讲解如观察者模式、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等常用设计模式,以及它们如何应用于前端开发。 代码组织与目录结构: 提供合理的代码组织策略,以提高项目可维护性。 测试的重要性: 讨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以及如何编写可测试的代码。 第五部分:现代化部署与DevOps 将开发完成的前端应用部署到生产环境,并实现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是现代开发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CI/CD基础: 介绍持续集成(CI)和持续部署(CD)的核心概念,以及它们如何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 Docker与容器化: 讲解Docker的基本概念,如何构建Docker镜像,并将前端应用容器化,以实现环境一致性。 Nginx/Apache服务器配置: 介绍如何配置Web服务器,如Nginx,以处理静态资源、反向代理、负载均衡等。 性能监控与日志: 讲解前端性能监控工具(如Lighthouse、WebPageTest)和日志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 安全性基础: 探讨XSS、CSRF等常见Web安全威胁,以及如何在前端开发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书特色: 深度解析: 告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深入探究每个技术背后的原理和设计思想。 实战导向: 结合大量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循序渐进: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主题,层层递进,适合不同水平的前端开发者。 前瞻性: 关注并介绍最新、最具影响力的前端技术和趋势。 体系化: 构建一套完整、连贯的前端知识体系,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现代前端开发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能够更自信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前端技术,构建出高质量、高性能、易于维护的现代化Web应用程序,并为应对未来前端技术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还在前端学习道路上摸索的开发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它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我曾经觉得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在介绍TypeScript时,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类型注解,更是深入分析了它如何帮助我们在开发早期发现错误,以及它如何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书中对各种前端架构模式的探讨,比如MVVM、MVC,以及它们在不同框架中的体现,也让我对如何组织代码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高级主题时,并没有回避复杂性,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它们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这让我感觉自己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术,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烧脑”但也是最有收获的一本书,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提升自己前端功力的同学们!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前端技术的底层逻辑比单纯掌握API更重要,而这本书正是如此。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像外科医生一样,剖开了现代前端技术的“肌理”,让你看到那些隐藏在光鲜界面背后的强大驱动力。比如,书中对JavaScript引擎(V8)的运行机制、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详细解析,就让我对JavaScript的异步编程有了全新的认知,那些之前困扰我的 callback hell、Promise 的链式调用,现在都变得顺理成章。而且,作者在讲解CSS的层叠、继承、计算样式等核心概念时,也是循循善诱,将复杂的样式规则化繁为简,让你真正理解“样式是如何渲染到页面上的”。对我来说,这就像是获得了一把解锁前端魔法的钥匙,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并且能够写出更健壮、更高效的代码。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在前端领域深入探索的开发者。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最近阅读体验中最令人振奋的一本!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干巴巴地堆砌概念,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些“讲故事”的方式,带你深入了解现代前端世界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介绍各种框架和库时,那种“为什么会存在这个东西”的思考过程,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用”,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用”,以及它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比如,在讲到React时,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Virtual DOM的精妙之处,以及它如何绕过浏览器 DOM 操作的性能瓶颈,那种层层递进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之前一些模糊的理解瞬间变得清晰。而且,书中对工程化、构建工具(Webpack、Vite)的阐述也相当到位,不再是简单的配置说明,而是深入到它们的设计理念和优化策略,让我对项目部署、性能调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甚至觉得,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前端开发者,也能从中找到不少新的启发和实践技巧,它真的太有价值了!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抱着一种“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东西”的心态去翻阅这本书的,但很快就被它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作者对组件化开发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props和state传递,而是上升到了设计模式和可维护性的层面。他讨论了如何构建可复用、可组合的组件,以及在大型项目中如何管理组件的状态和通信,这些都非常有实践指导意义。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后端渲染(SSR)、静态站点生成(SSG)以及同构应用的讨论,让我看到了前端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演进。之前对这些概念只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才真正理解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如何能够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和SEO表现。这真的是一本能够帮你“拓宽技术视野”的优秀读物,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将书中提到的理念应用到我当前的项目中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前沿”和“实用”的完美结合。作者对当前前端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力非常敏锐,他提到的许多技术点,都是当下社区讨论的热点,并且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谈论性能优化时,书中不仅仅提到了懒加载、代码分割这些常规手段,还深入探讨了Web Workers、Service Workers等能够显著提升应用响应速度的技术,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思路。此外,书中对GraphQL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获取方式,能够有效解决RESTful API中过度获取或获取不足的问题,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在未来的项目中引入它。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技术的方方面面,每一章都充满了干货,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的经典之作。

评分

当天下单当天送达,包装精美

评分

前端学的东西很多 比较全面的介绍

评分

不错,能解决瓶颈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知识面涵盖范围广泛

评分

书很棒,很棒,到手了正在看,纸张也很好,应该是正版的。价钱有点小贵!

评分

好书,值得购买,强烈推荐

评分

现代前端技术解析

评分

第二天就收到啦,一直想买,做活动好划算

评分

不错,刚学,比较基础,入门必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