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分類學(修訂版)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蔡邦華,蔡曉明,黃復生,修訂 著
圖書標籤:
  • 昆蟲學
  • 分類學
  • 動物學
  • 生物學
  • 昆蟲識彆
  • 昆蟲圖鑒
  • 修訂版
  • 科學
  • 自然科學
  • 學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5383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629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50
字數:179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可供昆蟲研究相關科研人員,以及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環境保護相關專業、醫學相關專業、農林相關專業師生使用。
  《昆蟲分類學》是中國昆蟲學傢蔡邦華院士畢生科研成果,首版於早年齣版,然先生彌留之際仍不忘托付《昆蟲分類學》再版事宜,北京大學蔡曉明教授、中科院黃復生研究員承襲衣鉢,曆五年光陰,整理先生臨終前遺稿、整理昆蟲分類學新進展、與國際昆蟲專傢交流、對文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尹文英院士94歲高齡,親自指導《昆蟲分類學》修訂工作;今終將付梓齣版。
  為編輯十載,感慨先生之精神,敬仰、敬畏!!!

內容簡介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全麵闡明瞭昆蟲分類學的理論、原則、法規和方法並按親緣關係對35個目的種類、分布、生物學、生態學及其在親緣分類的位置以及各目昆蟲外部形態、內部解剖特徵、生活史等進行瞭說明其中包含與經濟有關的種類或我國特有的昆蟲種類等。在目下又分亞目、總科、科、亞科、屬、種等階元相應的多層次檢索錶特彆是屬、種以下近緣種的區彆等。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主要取材於中國産又具經濟意義的昆蟲物種涉及有害昆蟲防治和有益昆蟲的利用凸顯中國本土特色。本書第一版上、中、下冊分彆齣版於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昆蟲分類學著作。《昆蟲分類學》(第一版)一經麵世受到廣泛重視。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復旦大學五所高校閤編的昆蟲學教材中就積極采用蔡氏昆蟲分類係統並引用有關圖錶和資料等。該書産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被公認為是國內昆蟲分類具性的著作之一。該書修訂版的齣版對我國農業、林業、醫學和環保等生産、科研和教育部門均具有重要理論和生産實踐的意義。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可供昆蟲研究相關科研人員以及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環境保護相關專業、醫學相關專業、農林相關專業師生使用。

作者簡介

蔡邦華,浙江大學、北京大學,院士,教授,博導(1902~1983)
蔡邦華院士是我國知名的昆蟲學傢和教育傢,中國科學院1955年學部委員(院士)。他是我國昆蟲生態學奠基人之一,在昆蟲分類學上,發現瞭150餘個新種屬,涉及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鱗翅目和同翅目五個目。蔡邦華院士是一、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二、三屆全國人大代錶。他早年留學日本、德國。曾執教於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
1.蔡邦華院士為我國昆蟲學研究做齣突齣貢獻:他一生情懷祖國,主張把科學研究與經濟建設和生産結閤,並身體力行,長期研究螟蟲、蚜蟲、鬆毛蟲和白蟻等嚴重危害農林業害蟲,取得傑齣成果。工作中開展昆蟲分類學研究,增添瞭150個新種及一些新屬、新亞屬、新種團和新亞種。撰寫學術論文140多篇和《昆蟲分類學》、《中國經濟昆蟲誌》等多部著作,令世人矚目。
2.蔡邦華院士是我國森林昆蟲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20世紀50年代,森林蟲害猖獗危害,蔡邦華積極開展林業害蟲綜閤防治工作,積極組織全國森林昆蟲學的學科建設,從收集我國森林昆蟲標本入手,撰寫《林蟲防治手冊》、《中國森林害蟲圖誌》等,培訓全國林蟲人纔。以身作則到全國各大林區實地考察,取得瞭一手資料,極大地控製鬆毛蟲、小蠹等危害。發錶有關論文數十篇。在對白蟻的深入研究中弄清瞭我國長江堤防上的主要種類和防治對策。全國已知百餘種白蟻中,近半數是蔡邦華等命名的新種。
3.通過國傢各種科技平颱,宣講害蟲綜閤防治。長期擔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科學技術規劃委員會農業組委員等職。廣泛聯係群眾,聯係實際,通過多種平颱積極宣講少用農藥、采用綜閤防治農林害蟲策略,倡導保衛生態平衡。通過各種平颱推行瞭生態文明。
4.《昆蟲分類學》著作是蔡邦華一生心血的結晶,蔡邦華年輕時就喜愛昆蟲,鍥而不捨,一生從事於昆蟲學研究,立誌撰寫《昆蟲分類學》立足於世界昆蟲分類學先進行列。舊中國科技落後,昆蟲分類學基礎薄弱,據估計中國昆蟲種類由外國人命名的約占95%,由中國人自己命名的約占5%。而中國還有約85%以上昆蟲屬於未知數。每見到用各國不同文字的昆蟲分類學,而沒有一本中國人自己編寫的著作時,蔡邦華院士內心深受刺激。為此,蔡邦華肩負重任、不畏艱辛、剋服無數睏難,完成此書,書中每一篇都含有他的心血。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引言001
昆蟲分類學的目的和意義001
種的基本概念004
分類階元的劃建005
分類學的原則、方法和技術008
昆蟲的地理分布009
昆蟲分類學的發展簡史013
昆蟲綱分類係統019
昆蟲綱分目係統比較022
昆蟲綱分目檢索錶031
參考文獻033
一原尾部PROTUROIDEA037
Ⅰ原尾目PROTURA038
1.夕蚖科Hesperentomidae044
2.始蚖科Protentomidae045
3.檗蚖科Berberentulidae046
4.蚖科Acerentomidae046
5.日本蚖科Nipponentomidae047
6.富蚖科Fujientomidae048
7.華蚖科Sinentomidae048
8.古蚖科Eosentomidae049
9.旭蚖科Antelientomidae049
參考文獻050
Ⅱ彈尾目COLLEMBOLA052
Ⅱ-1節腹亞目Arthropleona057
1.蟲兆蟲科Poduridae057
2.長角蟲兆科Entomobryidae058
Ⅱ-2磯生亞目Actaletoidea058
Ⅱ-3愈腹亞目Symphypleona058
3.短角蟲兆科Neelidae059
4.圓蟲兆科Sminthuridae059
參考文獻059
Ⅲ雙尾目DIPLURA061
1.康蟲八科Campodeidae064
2.原鋏蟲八科Projapygidae064
3.鋏蟲八科Japygidae064
參考文獻065
Ⅳ纓尾目THYSANURA067
1.石蛃科Machilidae071
2.衣魚科Lepismatidae071
參考文獻072
二蜻蜒部ZYGOPTEROIDEA073
Ⅴ蜻蜓目ODONATA074
Ⅴ-1束翅亞目Zygoptera083
(一)蟌總科Coenagrioidea084
1.綜蟌科Synlestidae084
2.絲蟌科Lestidae084
3.大絲蟌科Podagrionidae084
4.蟌科Coenagriidae085
5.原蟌科Protoneuridae085
6.山蟌科Megapodagriidae086
(二)色蟌總科Agrioidea086
7.色蟌科Agriidae086
8.腹鰓蟌科Epallagidae086
Ⅴ-2間翅亞目Anisozygoptera087
9.蟌蜓科Epiophlebiidae087
Ⅴ-3差翅亞目Anisoptera087
(三)蜓總科Aeschnoidea087
10.春蜓科Gomphidae088
11.蜓科Aeschnidae088
12.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089
(四)蜻總科Libelluloidea090
13.僞蜻科Corduliidae090
14.蜻科Libellulidae090
參考文獻092
三蜉蝣部EPHEMEROPTEROIDEA095
Ⅵ蜉蝣目EPHEMERIDA096
(一)蜉蝣總科Ephemeroidea102
1.褶緣蜉科Palingeniidae102
2.多脈蜉科Polymitarcidae102
3.蜉蝣科Ephemeridae103
4.河花蜉科Potamanthidae103
(二)四節蜉總科Baetoidea104
5.寡脈蜉科Oligoneuriellidae104
6.四節蜉科Baetidae104
7.細蜉科Caenidae105
8.細裳蜉科Leptophlebiidae105
9.小蜉科Ephemerellidae106
(三)五節蜉總科Heptagenioidea106
10.扁蜉科Ecdyuridae106
11.巨跗蜉科Ametropodidae106
12.短絲蜉科Siphlonuridae106
13.圓裳蜉科Baetiscidae106
14.鱟蜉科Prosopistomatidae107
參考文獻107
四蜚蠊部BLATTOPTEROIDEA109
Ⅶ蜚蠊目BLATTARIA110
1.鱉蠊科Corydiidae117
2.復翅蠊科Diplopteridae118
3.碩蠊科Blaberidae118
4.小蠊科Chorisoneuridae118
5.原蠊科Archiblattidae118
6.蜚蠊科Blattidae119
7.姬蠊科Phyllodromiidae120
參考文獻121
Ⅷ螳螂目MANTODEA122
1.螳螂科Mantidae126
參考文獻127
Ⅸ等翅目ISOPTERA129
1.澳白蟻科Mastotermitidae149
2.草白蟻科Hodotermitidae149
3.原白蟻科Termopsidae150
4.木白蟻科Kalotermitidae151
5.鼻白蟻科Rhinotermitidae154
6.齒白蟻科Serritermitidae161
7.白蟻科Termitidae162
參考文獻168
Ⅹ缺翅目ZORAPTERA170
1.缺翅蟲科Zorotypidae173

前言/序言

前言
《昆蟲分類學》是蔡邦華院士編撰的關於我國昆蟲分類學的專著。該部著作分上、中、下三冊,分彆於1956年、1973年和1983年齣版發行。作為我國較早的昆蟲分類著作,《昆蟲分類學》一經齣版,即受到廣泛重視,成為該領域重要的參考書目及大專院校教材,是具有曆史意義的重要科學專著。
著者比較和梳理瞭昆蟲進化、發展間的親緣關係,構建瞭昆蟲綱的分類係統:二亞綱(subclass)、三大類(division)、十部(cohort)、三十四目(order)。
昆蟲分類學是研究昆蟲學的基礎,該書對昆蟲分類學目的、內容、原則、方法等作瞭介紹,並以檢索錶形式對所述的目、亞目、主要科、屬、種的群類予以鑒彆和對比,循序漸進,有助於學者和廣大讀者研讀。
蔡邦華院士深知昆蟲學與農林、環境等國民經濟行業的內在關係。《昆蟲分類學》緊密結閤實踐,加大瞭對農林害蟲、醫學昆蟲、資源昆蟲、天敵昆蟲、瀕危和入侵物種等的具體分析,使這部學術著作同時起到瞭對生物多樣性、醫學和環境等多方麵的指導作用。雖然從《昆蟲分類學》上冊齣版至今60餘年,但由於該書內容豐富、融通古今等,至今仍是我國最重要的昆蟲分類學專著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昆蟲分類學有瞭很大的變化和發展。隨著科研的深入,分類單元的大量變動,分類方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該著作中的一些目、科、屬及其論述亟待補充和修訂。結閤原作者蔡邦華院士在20世紀70年代提齣對該書,特彆是對上冊、中冊的修改和補充的原則意見,我們本著“理順增修”的原則,在原著框架內,結閤昆蟲分類學最新成果,增補瞭有關目、科、屬物種數量及主要參考文獻等。
現將主要的增訂內容介紹如下:
一、增加瞭螳蟲脩目。這一種類的昆蟲外部形態特徵既像螳螂又像竹節蟲,故名螳蟲脩目,但螳蟲脩目的前胃形態與蛩蠊目相近,而從螳蟲脩目核酸序列數據和螳蟲脩目神經肽分析,螳蟲脩目更有可能與蛩蠊目是姐妹群關係,現列於本書處。
二、對第一版齣版後在中國發現的三個目進行瞭補充。根據尹文英院士的工作,對原尾目列齣分科檢索錶並增設為9個科;根據黃復生研究員等人在西藏以及颱灣等地的調查發現,將缺翅目建1科2屬4種;根據王書永研究員在吉林的發現,中華蛩蠊確立1科並增設分屬和分種檢索錶。
三、對各個目、科的主要特徵、生物學、研究史略等作必要的補充說明。增添翅、脈序、外生殖器、內部器官係統構造等分類特徵圖。
四、增添瞭我國産的重要物種資料,包括倍蚜、鬆毛蟲、小蠹、白蟻等重大害蟲和天敵昆蟲等,從中可以進一步看到我國分類學從萌芽、成長到較為完整學科的一些具體發展脈絡。特彆是有關白蟻的特徵圖,既全麵,又典型,對初學者有重大參考價值。書中也補充瞭蔡老團隊後續發展的工作,如殷蕙芬關於小蠹、侯陶謙關於鬆毛蟲等的研究成果。對蔡老的研究如小蠹受災危害的狀況,以科學史料加以反映。基於作者對中國颱灣的特殊情感,對多數隻有颱灣産的昆蟲特彆加以瞭注明。
五、根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審編齣版的有關詞匯、書刊對全書學名和名詞進行瞭訂正;增加瞭當前有關目(科、屬)世界和中國已知昆蟲的物種數量;還增補瞭主要參考文獻1300餘篇(部)。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的修訂工作,得到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和北京大學等諸多單位和國內外專傢、學者的幫助和支持;編寫中也參考和引用瞭有關專傢、學者的書刊資料、插圖、數據等;蘇德明、彩萬誌、程傢安先生瀏覽審閱瞭全書,分彆對有關部分提齣瞭中肯的修改意見和寶貴的建議。九十四歲高齡的尹文英先生認真細緻地對原尾目等部分內容進行瞭修訂,特彆提供瞭她的原尾蟲手繪圖;陳學新、何俊華、李紹文、梁愛萍、喬格俠、吳燕如、楊定、楊平世、楊星科、袁鋒、張雅林、周欣等專傢和學者在百忙中分頭審閱瞭有關章節,提齣不少修改意見。此外,感謝加拿大昆蟲學傢Ana Maria Farmdkis Velderman和King Wan Wu二位先生對本書內容的校核。在多方幫助下使三冊原著得以閤並成一冊齣版。在此,我們對以上各方和專傢、學者錶示衷心的感謝!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的編輯齣版由蔡恒勝全麵策劃;原尾目、缺翅目、等翅目、小蠹科由黃復生執筆;其餘部分由蔡曉明執筆,並由蔡曉明統稿。由於我們學識有限,工作量大,時間倉促,文中難免齣現差錯,在此,敬請各位專傢學者和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我們真誠希望《昆蟲分類學》(修訂版)老樹開新花,為當今的深化改革、科技創新,振興中華做齣應有的貢獻!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策劃及執筆者
2017年2月於北京


第一版前言
昆蟲類是生物界最大的一綱,地球上到處都有它的蹤跡,與人類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密切關係。我國自從解放以來,為瞭恢復和增加生産,昆蟲問題,就普遍引起瞭人民群眾的注意。黨和政府,為瞭加速進行社會主義的建設,對於此項生物學科的普及和研究,尤給予高度的關懷,不但對於若乾種重大害蟲,如蝗蟲、鑽心蟲、黏蟲、蚜蟲、紅鈴蟲、紅蜘蛛以及蒼蠅、蚊子等的為害,要在七年內達到基本消滅,並且希望把這類科學研究,在第三個五年計劃之末,能夠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勞動人民的要求下和國傢遠景發展的計劃下,雙重影響,益加沸騰瞭昆蟲學工作者奮鬥的信心!
昆蟲分類學是研究昆蟲學的入門,也是這門學科理論結閤實際的關鍵。作者自早年執教大學的昆蟲學以來,編寫教材,曾加重視,但以學識淺陋,積三十年而未印行。到1951年起,因客觀需要,和竺可楨、李世俊諸同誌並愛人陳綿祥的鼓勵,纔增訂舊稿,輯為此書。在印行前又承昆蟲學傢硃弘復、忻介六、周堯、鬍經甫、陳世驤、徐蔭祺、鄒鍾琳、趙修復、劉崇樂、蕭采瑜諸教授(筆畫順)分頭審閱,提齣許多寶貴意見,修正補充;但全書超越六十萬字,錯誤和不適當處一定仍舊很多,更進一步,希望各方賢達,提齣指正。書中若乾圖片,承劉玉娟、梁靜蓮諸同誌代為繪成,一並在此緻謝。

作者誌於北京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
(1956.4)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 簡介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是一部深入而全麵的昆蟲學專著,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嚴謹且與時俱進的昆蟲世界認知框架。本書聚焦於昆蟲的科學分類、係統演化、形態特徵以及最新的分類學研究成果,是昆蟲學、生物學、生態學、農業科學及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教師和學生的必備參考書。 一、 全麵覆蓋昆蟲分類的宏大體係 本書以當前國際公認的係統發生學為指導原則,對現存的昆蟲綱(Class Insecta)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劃分和描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物種和目,而是深入探討瞭各個分類階元(界、門、綱、目、科、屬、種)之間的演化關係和親緣性。 1. 古老而多樣性的基群: 章節首先追溯瞭昆蟲的起源與早期分化,詳盡闡述瞭如衣魚目(Zygentoma)、石蛾目(Archaeognatha)等原始昆蟲類群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其在昆蟲係統樹上的基部位置。對這些“活化石”的分析,為理解昆蟲飛行的起源和身體結構的演化提供瞭關鍵綫索。 2. 兼性翅類與真翅類的分野: 核心內容之一是對有翅下綱(Pterygota)的深入剖析。本書清晰地界定瞭兼性翅類(如蜉蝣目、蜻蜓目)與新翅下綱(Neoptera)之間的關鍵分化點,特彆是對翅的結構、神經支配和肌肉控製機製進行瞭詳盡的形態學對比分析。 3. 新翅下綱的輻射演化: 占據篇幅最多的部分,是對占據全球昆蟲多樣性主體的褶翼總目(Exopterygota,如直翅目、蜚蠊目、等翅目、半翅目)和全變目總目(Endopterygota,如鞘翅目、膜翅目、鱗翅目、雙翅目)的係統性梳理。 直翅總目(Orthopteroidea): 對蝗蟲、蟋蟀、蠓等類群的鳴叫、跳躍機製、性選擇行為及其科級分類的變動進行瞭深入探討。 半翅目(Hemiptera)的再建: 鑒於近年來分子係統學對半翅目內部結構帶來的巨大衝擊,本書采用瞭最新的分類方案,詳細區分瞭蝽下目(Heteroptera)、同翅下目(Auchenorrhyncha)、頸喙下目(Sternorrhyncha)等主要分支,強調瞭口器形態在這些類群係統發生中的重要作用。 全變目(Holometabola)的輝煌: 對昆蟲演化史上最成功的輻射之一——全變態的機製進行瞭生物學闡釋。在描述鞘翅目(Coleoptera,甲蟲)的巨大物種多樣性時,側重於足、觸角、翅鞘的特化及其對生態位的適應;對膜翅目(Hymenoptera,蜂、蟻、黃蜂)的社會性演化、單性生殖機製和寄生策略進行瞭前沿的係統分析;對鱗翅目(Lepidoptera,蝶蛾)的幼蟲取食適應性與成蟲的色彩、信息素交流機製給予瞭重點關注。 二、 關鍵分類學工具與方法論 本書強調分類學並非靜止的知識堆砌,而是一門動態的科學。因此,它詳細介紹瞭現代昆蟲分類學所依賴的方法論工具: 1. 形態學與變異分析: 詳細闡述瞭標準解剖學製圖、關鍵外部和內部結構(如生殖器、口器、觸角感覺器)的測量與記錄方法。特彆指導讀者如何區分種內變異、性彆二態性與真正的分類學差異。 2. 分類階元的設定與命名法: 係統介紹瞭《國際動物命名規約》(ICZN)在昆蟲學中的應用,包括正型、副型、新種的描述規範、優先權原則以及屬的設立標準。 3. 分子係統學的整閤: 針對當前分類學研究的趨勢,本書專門闢齣章節,介紹瞭如何利用綫粒體DNA(如COI條碼)和核DNA序列數據來構建係統發育樹,並討論瞭形態學數據與分子數據在解決復雜分類學難題時的協同作用與潛在衝突。 三、 細緻入微的物種描述與圖解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的特色在於其極高的圖文精度。書中包含瞭大量由資深昆蟲繪圖師繪製的高質量、高精度的模式圖和形態學解剖圖,而非僅僅依賴於照片。這些圖解清晰地標記瞭關鍵的分類學特徵點,如小盾片結構、跗節式樣、觸角分節特徵等。 對於每一個主要目和重要的科,本書都提供瞭診斷錶(Dichotomous Keys),指導讀者從常見特徵入手,逐步縮小範圍,最終鎖定至屬或種級彆。這些檢索錶經過瞭嚴格的地域性和物種範圍的驗證,力求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四、 關注分類學的應用價值 本書的廣度也延伸至分類學在其他生物學分支中的重要性: 生物多樣性研究: 闡明瞭準確的分類學命名是進行全球生物多樣性評估、製定保護區劃的基礎。 農業與醫學昆蟲學: 強調瞭識彆農業害蟲、病媒昆蟲的關鍵性,以及分類學修訂如何影響農藥抗性監測和傳播路徑的理解。 古昆蟲學概述: 簡要迴顧瞭化石昆蟲的研究,將現生類群置於宏大的地質時間尺度背景下進行考察。 總結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不僅是一部詳盡的物種名錄,更是一部關於昆蟲演化曆史和分類學思想演變的教科書。它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詳實的圖解,為所有緻力於探索昆蟲世界的學者和愛好者提供瞭一個堅實而可靠的知識平颱。本書的修訂,旨在確保讀者所接觸的分類信息處於當前科學研究的最前沿。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深度和廣度。作為一個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係統性地瞭解某一領域的知識的讀物。《昆蟲分類學(修訂版)》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從泛泛的昆蟲介紹,到細緻入微的分類體係構建,這本書就像一條清晰的河流,引導著讀者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深入。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曆史發展的梳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分類學的成果,更是展現瞭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探索、修正、完善分類體係的。這種追溯性的敘述方式,讓我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感受到瞭人類智慧的不斷積纍和進步。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結閤一些戶外觀察的經曆,將書中的知識與我實際看到的昆蟲對照起來,這種學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很多曾經讓我感到睏惑的昆蟲,在書本的指引下,都找到瞭它們在生命樹上的位置。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專業,但總體來說是比較易於理解的,作者在關鍵概念的解釋上花瞭大量篇幅,確保讀者能夠真正領會其精髓。

評分

拿到《昆蟲分類學(修訂版)》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我並非科班齣身,對昆蟲的瞭解更多是源於童年時對田野裏飛舞的翅膀、草叢中爬行的甲殼的好奇,以及一些科普讀物上零散的知識。然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昆蟲世界的認知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它的排版設計非常精良,大量的插圖清晰地展示瞭各種昆蟲的形態特徵,這對於我這樣的視覺型學習者來說,是莫大的福音。書中的內容邏輯清晰,從宏觀的界、門、綱、目,到具體的科、屬、種,都有詳細的介紹和區分方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分類特徵的講解,比如觸角的形態、翅脈的結構、口器的類型等等。這些細節的描述,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原來區分不同昆蟲並非隻是看它們大小或顔色那麼簡單,而是需要依靠一套嚴謹的科學標準。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引導我認識這些微小的生命,讓我從一個懵懂的觀察者,逐漸變成一個對昆蟲分類有初步認識的學習者。它的內容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門檻並不高,但又能提供足夠的信息量,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獲得新的認知。

評分

拿到《昆蟲分類學(修訂版)》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和專業性。作為一名熱愛自然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昆蟲的世界充滿好奇,但往往受限於知識的匱乏,隻能進行一些淺層的觀察。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方式。它不僅僅是提供瞭大量的昆蟲圖片和名稱,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係統性的方式,闡述瞭昆蟲分類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發展曆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分類等級的講解,從界到種,每一個層級的劃分都有其科學的依據,並且作者能夠用相對易懂的語言解釋這些復雜的概念,這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非常重要。書中的插圖精美絕倫,很多都展示瞭昆蟲的關鍵分類特徵,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觸角、翅脈、口器等細節,這極大地幫助瞭我對不同類群的區分。我常常會在閱讀的同時,結閤自己曾經觀察過的昆蟲,嘗試去運用書中學到的分類知識,這種學習過程非常有趣且富有成就感。這本書讓我第一次真正領略到,原來我們身邊的小小昆蟲,蘊含著如此豐富和復雜的生命故事。

評分

這本《昆蟲分類學(修訂版)》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嚴謹的氣息,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精緻的昆蟲插圖,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內容的專業性。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紙張和清晰的排版吸引瞭。我不是專業人士,但一直對自然界中的各種小生命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形態各異、生活習性獨特的昆蟲。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對它們的認識停留在一些皮毛的知識上,比如認識一些常見的蝴蝶、甲蟲,但對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親緣關係,如何科學地將它們區分開來,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不同科、屬、種的詳細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文並茂,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分類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這對於我這樣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來說,能夠理解並逐步掌握這些概念,實屬不易。書中的插圖精美絕倫,很多都是高清的細節圖,讓我能夠近距離觀察到昆蟲的觸角、翅脈、足等關鍵的分類特徵。即使是那些我從未見過的小眾昆蟲,通過書中的描述和圖片,也能讓我對它們産生深刻的印象,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這本書讓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原來認識和理解自然世界,需要如此係統和科學的方法。

評分

當我拿到《昆蟲分類學(修訂版)》這本書時,我內心湧現的是一種久違的對知識的渴求。我一直認為,理解自然界,特彆是那些我們身邊卻又常常被忽略的生物,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昆蟲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看到就認識”,但一旦到瞭需要區分它們的階段,就感到束手無策。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彌補瞭我的這一知識短闆。我非常欣賞它詳盡的分類方法闡述,這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各種昆蟲的名字,更是讓我理解瞭“為什麼”它們會被這樣分類。書中的插圖,每一張都仿佛是一件藝術品,細節豐富,色彩逼真,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昆蟲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這對於理解它們的分類特徵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類群的演化曆程的介紹,這讓我明白瞭昆蟲是如何從古老的祖先一步步演變至今,形成如今多姿多彩的物種。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讓我學會用更科學、更係統的方式去觀察和認識自然。

評分

昆蟲分類學是一本很不錯的科研用書,值得購買!

評分

好厚一本,良心作品,裝幀不錯?

評分

非常不錯,包裝完好,配送快,好評!

評分

很牛的一本書~

評分

好厚一本,良心作品,裝幀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又快又好,活動給力。

評分

非常不錯,包裝完好,配送快,好評!

評分

非常不錯,包裝完好,配送快,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