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常识判断考点精讲与高分题库》依据福建省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内容设置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历史、科技生活、管理、公文及国情地理共八篇考点精讲。针对前八篇考点精讲,本教材在第九篇和第十篇分别设置了考点专项特训与限时实战模拟,以帮助考生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复习效率。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常识判断考点精讲与高分题库》是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团队在历年福建省公考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共分为十篇,前八篇通过考点精讲,对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历史、科技生活、管理、公文及国情地理相关知识进行精讲,第九篇提供考点专项特训,第十篇进行限时实战模拟,帮助考生逐步提升做题能力。
目录
专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2)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派别(2)
考点三物质观(5)
考点四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6)
考点五实践与认识(8)
考点六唯物史观(9)
考点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
专项二毛泽东思想(13)
考点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3)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14)
专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5)
考点一邓小平理论(15)
考点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
考点三科学发展观(16)
专项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8)
考点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8)
考点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22)
考点三其他重大会议及文件要点(23)
专项五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26)
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6)
考点二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阶段(28)
专项一法理学(30)
考点一法的基本概念(30)
考点二法的制定和实施(31)
专项二宪法(33)
考点一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制度(33)
考点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4)
考点三我国的国家机构(35)
专项三民法与民事诉讼法(37)
考点一民法的调整对象(37)
考点二民法的基本原则(37)
考点三民事主体(37)
考点四民事权利(40)
考点五民事法律行为(42)
考点六代理(43)
考点七民事责任(44)
考点八诉讼时效(45)
考点九民事诉讼法(46)
专项四刑法与刑事诉讼法(48)
考点一刑法(48)
考点二刑事诉讼法(50)
专项五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52)
考点一行政法(52)
考点二行政诉讼法(53)
专项一微观经济(58)
考点一供求法则(58)
考点二市场结构(60)
考点三经济概念(62)
专项二宏观经济(64)
考点一财政政策(64)
考点二货币政策(65)
专项三国际经济(67)
考点一汇率(67)
考点二国际金融危机(67)
考点三世界经济组织(67)
专项一文化常识(70)
考点一诸子百家(70)
考点二诗词、元曲与小说(71)
考点三中国戏曲文化(75)
考点四我国古典书籍合称及成语溯源(76)
专项二历史常识(79)
考点一中国古代史(79)
考点二中国近代史(82)
考点三世界古代史(84)
考点四世界近代史(86)
考点五世界现代史(88)
专项一科技常识(92)
考点一新能源(92)
考点二新材料技术(93)
考点三生物技术(94)
考点四我国生物医学主要成就(95)
考点五计算机与通信技术(96)
考点六中国航天大事(97)
专项二生活常识(99)
考点一物理常识(99)
考点二化学常识(101)
考点三生物常识(103)
考点四日常急救常识(104)
考点五安全常识(105)
专项一公共管理基础知识(108)
考点一公共管理知识概述(108)
考点二公共危机管理(109)
专项二行政管理(111)
考点一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111)
考点二行政组织的类型(112)
考点三行政组织的结构(112)
考点四行政执行(114)
考点五行政沟通(114)
考点六我国行政监督体系(115)
专项一公文的基础知识(118)
考点一公文的定义(118)
考点二公文的特点(118)
考点三公文的类别(119)
考点四公文的行文关系、方向和方式(120)
考点五公文的行文规则(122)
专项二公文的格式(124)
考点一版头部分(124)
考点二主体部分(125)
考点三版记部分(127)
专项三公文的处理(128)
考点一公文的拟制(128)
考点二公文的办理(128)
考点三公文的管理(129)
专项一国情概况(132)
考点一我国基本概况(132)
考点二民族状况与民族政策(133)
考点三我国的传统节日(134)
专项二区域地理(136)
考点一中国地理(136)
考点二世界地理(137)
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0)
特训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4)
特训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149)
特训四法理学与宪法(152)
特训五民法与民事诉讼法(158)
特训六刑法与刑事诉讼法(164)
特训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70)
特训八微观经济(175)
特训九宏观经济(179)
特训十国际经济(183)
特训十一文学常识(186)
特训十二历史常识(194)
特训十三科技常识(202)
特训十四前沿科技(208)
特训十五生活常识(214)
特训十六管理(222)
特训十七公文(226)
特训十八国情地理(229)
限时实战模拟(一)(236)
限时实战模拟(二)(240)
限时实战模拟(三)(245)
限时实战模拟(四)(250)
限时实战模拟(五)(255)
限时实战模拟(六)(259)
限时实战模拟(七)(264)
限时实战模拟(八)(269)
限时实战模拟(九)(274)
限时实战模拟(十)(27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3)
精彩书摘
第一篇政治考点精讲
考情透析
2017年公务员考试的政治试题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关。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本知识仍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故将本部分单独为篇进行讲解。
命题特点
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哲学结合古诗词等内容进行考查,考生要注意日常积累。政治理论知识往往会与时政内容紧密结合进行考查,考生务必要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及文件。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B。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答案】C。解析: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是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查世界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是否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分标准;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故本题答案选C。
1.在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史上各种各样的哲学家、哲学流派公开或不公开地或者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或者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由此形成了哲学上界限分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也是哲学的党性。
2.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并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典型观点: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张载)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刘禹锡)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古希腊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坚持反对唯心主义,并力图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理性反对迷信,以科学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其局限性和缺陷是:
(1)机械性。它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把一切运动形态归结为机械运动。
(2)形而上学性。它不懂辩证法,不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把对象当作实践来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世界的“基础”。
典型观点:
(庄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万物皆一,齐万物而为一。
(惠施)合同异,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公孙龙)坚白离,白马非马。
(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
(巴门尼德)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唯有现在,现在是唯一不变的存在,“存在”是唯一,并无运动的余地,只有“存在”始终不动。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芝诺)飞矢不动。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心主义哲学的历史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宗教神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比较粗糙的形式,它宣扬世上万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统治的,其所谓的神或上帝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客观精神本体。
典型观点:
(老子)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
(程颐)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朱熹)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黑格尔)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柏拉图)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如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唯我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表现,它主张“我”就是唯一的存在,就是一切,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典型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心即理。
(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心包万物,心包万理。
(王阳明)万物皆在吾心中。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
(马赫)物是感觉的复合。
(尼采)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叔本华)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
(叔本华)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波格丹诺夫)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照规律熄灭着的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C。
迷途指津: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其特点在于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都属于这类。
《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常识判断高分攻略》 引言 踏上公职之路,是无数莘莘学子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而公务员录用考试,作为进入这片光荣行列的敲门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考试科目中,常识判断以其内容广博、形式多样的特点,常常让考生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常识判断并非是无迹可循的“杂学”,它蕴含着出题规律,遵循着考察逻辑。掌握了方法,就如同拥有了开启高分大门的钥匙。 本书并非旨在罗列海量考点,而是聚焦于“常识判断”这一特定模块,深入剖析其命题特点、核心考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考策略。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帮助广大考生摆脱“死记硬背”的低效模式,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掌握灵活的解题技巧,从而在常识判断部分取得理想的成绩,为整个公务员考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深度解析常识判断的“七十二变” 常识判断的考察范围之广,常被考生视为“万金油”。但仔细分析,其考查内容并非漫无边际,而是围绕着公务员选拔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展开。 一、 政治思想与时事政治: 这是常识判断的重中之重。 核心要义: 考察考生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这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判断力。 考察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 党代会、全会重要精神: 各次党代会、中央全会(如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二十届一中全会等)提出的重要论断、发展目标、战略部署。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如“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双碳”目标等。 重要政策法规: 与民生密切相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 国内外重大时事: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事件,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活动、国际关系。 备考建议: 紧密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官方信息,阅读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的评论和报道。建立时间轴,梳理重大事件和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二、 法律常识: 这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法律素养的体现。 核心要义: 考察考生对中国基本法律体系的认知,以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基本法律常识。 考察方向: 宪法: 国家根本大法,包括国家性质、政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 行政法: 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基本概念和原则。 刑法: 构成犯罪的基本要素,常见犯罪的认定,以及刑罚的基本种类。 民法: 婚姻家庭、合同、侵权、物权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 其他重要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备考建议: 重点掌握宪法和与公务员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如《公务员法》等)。关注法律条文背后的逻辑和实际应用场景。 三、 经济常识: 理解国家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调控政策。 核心要义: 考察考生对基本经济学原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政策的理解。 考察方向: 宏观经济: GDP、CPI、PPI、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等基本概念及其影响。 微观经济: 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市场失灵等基本原理。 中国经济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金融常识: 银行、股票、债券、保险等基本金融工具的认知。 备考建议: 关注国家发布的经济报告和分析,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逻辑。 四、 科技常识: 把握科技发展前沿,体现时代进步的认知。 核心要义: 考察考生对当前科技发展热点、重要科技成就及科学基本原理的了解。 考察方向: 前沿科技: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 科技史: 经典科技发明及科学家的贡献。 科学原理: 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学中的常见原理和现象。 信息技术: 互联网、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等相关知识。 备考建议: 关注科技类新闻报道和科普读物,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五、 历史常识: 洞察历史脉络,理解国家发展轨迹。 核心要义: 考察考生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成就的掌握。 考察方向: 中国古代史: 重要朝代、制度、文化、发明创造。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变革、重大革命事件、重要历史人物。 世界历史: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文化常识: 著名文学作品、艺术流派、哲学思想等。 备考建议: 建立清晰的历史时间线,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六、 地理常识: 了解国家地理格局和区域发展。 核心要义: 考察考生对中国及世界地理的基本认知,包括地理方位、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等。 考察方向: 中国地理: 省份、重要城市、河流、山脉、气候带、自然资源分布。 世界地理: 大陆、大洋、重要国家、气候类型、国际组织所在地。 地理现象: 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等。 备考建议: 结合地图学习,关注中国各区域的发展特点。 七、 文化常识/人文素养: 体现人文情怀和综合素质。 核心要义: 考察考生对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认知。 考察方向: 文学艺术: 经典名著、著名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哲学思想: 各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日习俗、传统美德、文化典故。 社会道德: 公序良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备考建议: 广泛阅读,培养人文素养,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第二部分:常识判断高分秘籍——方法与技巧 仅仅掌握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高效地提取信息、分析选项、准确作答,才是常识判断高分的关键。 一、 审题是基础: 关键要素: 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核心关键词,明确考察方向(如“下列关于XX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不属于XX范畴的是”)。 指令词识别: “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题意的是”等指令词的准确理解至关重要。 二、 逻辑判断是核心: 排除法: 当遇到不确定选项时,优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归纳法: 根据题干信息,推导出题干所描述事物的普遍规律或特征。 类比法: 将已知事物或现象与未知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相似性进行判断。 常识判断: 依靠日常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三、 信息提取与关联: 题干与选项的关联: 找到题干的关键信息,并在选项中寻找与之相符或相悖的内容。 知识体系的调用: 根据题干涉及的领域,快速调动脑海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比对。 四、 训练是王道: 分类练习: 针对不同考点进行专项训练,巩固知识,提升速度。 错题分析: 建立错题本,深入分析错误原因,是知识点不熟、逻辑错误还是审题不清,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模拟演练: 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适应考试节奏,锻炼心理素质。 第三部分:福建特色与地方文化 作为福建省的公务员考试,对福建省的地方特色、风俗习惯、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也会有所侧重。 考察方向: 福建地理: 主要河流、山脉、沿海城市、著名景点。 福建历史名人: 如朱熹、林则徐、陈嘉庚等。 福建经济发展: 重点产业、特色经济区、自贸试验区。 福建文化: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福州文化等,以及特色节日、民俗活动。 福建重大时政: 如福建省的“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重大政策。 备考建议: 关注福建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福建日报等媒体,了解福建省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地方特色。 结语 常识判断的备考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广阔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清晰的思维逻辑和灵活的应试技巧。本书希望成为您备考路上的良师益友,帮助您拨开迷雾,找到方向。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相信您一定能掌握常识判断的精髓,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实现您的公职梦想!祝您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