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 盘踞ya马逊畅销排行榜分类排名di一名数月,记述历史上极受非议的一届奥运会。
◎ 柏林奥运会背后是风起云涌的第三帝国历史,布满种族歧视、战争序幕和希特勒强权的痕迹。在此届奥运会过去三年多,即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
◎ 这是一场本该被抵制的奥运会,却成为第三帝国集权者粉饰和平的舞台,并由此拉开了犹太人大屠杀和“二战”的序幕。悲剧的诞生,值得每一个人反思。
◎ 大量一手资料和图片,还原真实的柏林奥运会,以及交织着种族、屠杀、政治、阴谋的惊天骗局。
◎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文亮撰写长文推荐!
本书描绘了声名狼藉的柏林奥运会,以及背后风起云涌的第三帝国历史。1936年夏天,德国完全陷入奥运会的气氛当中。上万人涌进德国首都柏林。在这十六天的狂热赛期里,纳粹党人企图以国际化大都市的身份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然而,盛世之下,却处处充满了种族歧视、战争序幕和希特勒强权的痕迹。
作者奥利弗?西姆斯,精确地描绘了纳粹要人、外交家、运动员、艺术家、娼妓、餐馆老板、柏林本地人和游客的种种事迹。他们的故事充满混乱和魅力,令人惊讶而又感动。作为故事中的受害者、罪犯、追随者或观众,他们共同成为了这个特别夏天的主角。作者巧妙地将这段时间的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揭示了引而不发的独裁全景,以及纳粹体制如何在奥运会和德国内部发生作用。这些极具颠覆性的内容引人深思。
奥利弗?西姆斯(Oliver Hilmes),生于 1971年,德国著名历史作家和传记作家,在马尔堡大学、巴黎大学和波茨坦大学研究历史、政治和心理学。他撰写的传记Alma Mahler-Werfel 和Cosima Wagner等均为畅销作品。
你真的知道所有关于希特勒之后的夏天的童话吗?这真是一本惊人的书。
——《世界报》
《柏林1936》是一本神奇的书,让你叹为观止。
——《柏林早报》
叙述轻盈优雅,详细讲述了80年前的一个夏天的故事。
——《柏林日报》
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机器。奥利弗·西姆斯让读者在一个陌生的时间里穿越。
——《汉诺威汇报》
一幅惊人的历史肖像,栩栩如生。对读者来说,更是真实的历史来源。
——德国电视二台
这本书非常有趣,读完之后,便会对当时的柏林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德国广播电台
推荐序 赵文亮
1936年8月1日,星期六
亨利·德·巴耶-拉图尔是国际奥委会(IOC)主席。当奥林匹克的旗帜于1936年8月1日17时14分准时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升起时,这位六十岁的比利时人将在十六天里一定程度上接管柏林体育场馆的领空权。
1936年8月2日,星期日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柏林盛行一种包容的亚文化,为那些想要打破社会准则去生活、去恋爱的人们开设酒吧、餐馆和聚会地。这一切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发生了改变。
1936年8月3日,星期一
继运动会第一天,希特勒一意孤行地在包厢里接待掷标枪的女运动员之后,国际奥委会向他表示,国家领导人为运动员祝贺在奥运史上还前所未见。从此以后希特勒就不再进行别的庆祝活动了。
1936年8月4日,星期二
欧文斯的再次胜利意味着一个鲜明的政治信号,这是对“白色人种优势论”主张的最大挑战。就算最为忠实的纳粹党人,也会因为杰西·欧文斯卓越的成绩,生出这样的念头:假定的雅利安人优势地位论可能是站不住脚的。
1936年8月5日,星期三
1936年8月6日,星期四
。。。。。。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出处
在距离奥运会运动场180公里的德累斯顿,维克多·克伦佩雷尔疲惫地摇了摇头。早报上那些文章令他作呕,因为几周以来的主题都只有一个:奥林匹克!纳粹德国的各路出版物统一了口径,它们本来就不要脸地撒着谎,而现在,1936年8月,克伦佩雷尔更是觉得它们格外差劲。他到处都能读到,柏林是多么和平、多么愉快,德国民众与他们爱好体育的“元首”是多么团结一致,“第三帝国”的生活又显得多么美好。柏林的赛事是独一无二的成功史,柏林已经举办了空前绝后的顶级赛事。有份报纸甚至把它上升到了极致,吹嘘说不久将有一场“由希特勒发起的德国文艺复兴”。
这一类说法让维克多·克伦佩雷尔很是恼火。克伦佩雷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小说家,自1920 年起,他在德累斯顿技术大学以教授身份任教,直至1935年,他因犹太出身被免职。他谋生的路子被切断了,现在他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去付清自己的账单。难怪他对柏林厌恶至极。“一个民族的名誉取决于,”他在日记里讽刺道,“一位同胞能否比别人跳得高上10 厘米。”他想起了一周前为德国赢得一枚银牌的海伦妮·迈尔,她在颁奖仪式上敬了一个“希特勒礼”。这在克伦佩雷尔看来,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无耻:“我不清楚无耻之处何在,究竟是因为她作为‘第三帝国’的德国人参赛,还是因为她的成绩是在‘第三帝国’的要求下取得的。”克伦佩雷尔准确地总结了海伦妮的悲剧:她是纳粹德国国家队的成员,并非“尽管”,而是“因为”她的出身是犹太人。单纯想要从事体育事业的海伦妮,基本上对政治是不感兴趣的,而她被卷进一场黑暗的游戏,这场游戏的规模则是她一眼望不到边的。她的故事也就是一场政治抵制运动的故事。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人们就发起了抗议活动,尤其是在英国和美国。这时大家都在关心一个问题,这一政权是否会允许德国的犹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有人要求说,若是它们不能保证犹太人的参赛权,国际联盟将共同抵制柏林的体育盛会。这种意见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来得很不合时宜。亨利·德·巴耶-拉图尔不久前刚刚声明不对此负责——他们不想插手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显然,这位伯爵巧妙地避开了风头。如果德国不选拔犹太运动员,那也是他们的事情。但是巴耶- 拉图尔想得太简单了,他低估了美国的公众,他们不会轻易放过德国专制政权的征兆。巴耶-拉图尔和国际奥委会将面临巨大损失——美国是头号体育大国,他们的缺席会让比赛失去其体育及政治价值。除此之外,美国的拒绝参赛可能产生连锁效应,导致其他国家的退出。
美国的公众压力不断增大,1934年秋,美国奥委会派了调查委员会前往柏林,让他们审定帝国犹太运动员的处境。这个委员会仅由一人组成:艾弗里·布伦戴奇!他是十项全能运动员,拥有数十亿的财富,现在则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先生在柏林待了6 天。他参观了建设当中的奥运场地,造访了几家柏林的博物馆,一切进展顺利。他只留给犹太运动员代表很少的时间。他们在谈话时证实,犹太人不能成为德国体育协会的成员,布伦戴奇回答道:“我在芝加哥的俱乐部一样不许犹太人加入。”这样一来,这位美国访客的任务就完成了。回国以后,布伦戴奇先生违背事实地解释说,德国的犹太人对其体育方面的处境很满意,而且希望他在美国奥委会的同事能够受邀来到柏林。然而,公众的抗议仍未平息,这促使国际奥委会方面于1935年夏天又派了一位调解员到柏林去。
接到这个棘手任务的时候,查尔斯·希区柯克·谢里尔已经退休了。68岁的他是国际奥委会的老成员了,也算是一名资深的体育干部。而他就像艾弗里·布伦戴奇一样,对德国犹太人的处境漠不关心。也许是他身上别的东西,使他成为这个任务的合适人选——查尔斯·谢里尔被阿道夫·希特勒深深吸引。1933年6月,他就在给《纽约时报》的读者来信中称赞了这位新选举上任的帝国总理,说他是欧洲最强的男人。当谢里尔于1935年8月24日由希特勒接待,进行长达一小时的谈话后,他算是实现了一个梦想。这位退休的将军显然是感觉自己受了提拔。或许,他还预想了自己作为新任美国大使定居柏林了。无论如何,他都会撰写一篇与希特勒会面的报告,他不会把报告寄给不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显赫的任何人。报告里,谢里尔赞美了希特勒的谦虚、令人印象深刻的身体状况和率直的性格。罗斯福看到这篇文章的话会作何感想呢?为了让柏林也不对谢里尔的友好态度产生怀疑,他通过华盛顿的德国使馆给约瑟夫·戈培尔的宣传部转交了一份报告的副本。
在跟谢里尔的谈话中,希特勒对于此事表现得毫不退让。犹太人并没有遭受压迫,他谎称,他们只是跟德国人民完全隔离开了,就这点而言,犹太人没法成为德国奥运代表队的成员。于是,谢里尔方面发起了攻势,说他是德国的朋友,他是为了德国好,然而如果希特勒执意坚持这个立场,国际奥委会将取消柏林奥运会。希特勒冲他的客人怒吼,说他们宁愿办一场只有德国人的奥运会。但这种无动于衷的态度只是做做样子,其实希特勒最期待美国人能够参加“他的奥运会”。谢里尔将军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于是给希特勒指了一条外交上的出路。政府应当邀请犹太体育联合会,为德国队选拔一个代表。虽然谢里尔只是稍加暗示,但是他的建议却演变出了“无罪犹太人”一说。希特勒承诺会进行审查,并邀请这位美国客人到纽伦堡参加今年的纳粹党代会,以示对其贵宾身份的尊重。查尔斯·H·谢里尔感激地接受了邀请。这位超级上将待在柏林佩格尼茨河畔的四天里,又接着跟帝国体育部长汉斯·冯·查摩尔-欧思登进行了会谈,结果是,这位部长越来越看好谢里尔的提议。其基本理念就是,犹太运动员当然会被选进德国代表队,只要他们处于良好的“奥运竞技状态”。此时,这样的限制为独断专权敞开了大门,因为谁具有“奥运竞技状态”,只能由汉斯·冯·查摩尔-欧思登决定。谢里尔离开纽伦堡的时候,他们显然已经就人选达成了一致——这个人选就是海伦妮·迈尔。1935年9月21日,查摩尔邀请这位女击剑手加入德国代表队。“给她寄封挂号信,”谢里尔向帝国体育部长建议道,“不管她接不接受,德国官方的帝国体育部长已经遵守了国际奥委会的规范。”
回到美国后,查尔斯·H·谢里尔如期对柏林政府予以赦免。除此之外,他称德国怎么对待犹太人跟他没有多大关系,就像“美国南部的黑人私刑”一样。然而,还不止如此,他还上升到了对美国犹太人的明确威胁。德国通讯社将谢里尔的话以电报文体传到了柏林:“我们美国有50万的运动员为奥运会和德国之旅做了准备。要是这些运动员突然发现,有人试图甚至已经做到,去剥夺美国1200万人口中大约500万犹太人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么我们就肯定会面临涉嫌反犹太的麻烦,这麻烦会持续好几年。”换句话说,犹太人应当避免成为扫兴者。谢里尔的论调在柏林大概是反响很好。
海伦妮·迈尔的态度呢?多方面的形势都告诉她,不要接受这个邀请,但她最后还是妥协了。海伦妮将其归咎于对德国的乡愁和对家庭的思念。在她写给汉斯·冯·查摩尔- 欧思登的回信中,她说自己愿意作为德国公民为德国而战,这也正是查摩尔希望她做的。比起另一位犹太运动员葛丽特·伯格曼,作为“半犹太人”的海伦妮·迈尔,也许更容易被纳粹接受。葛丽特·伯格曼的名字同样也在邀受参赛之列,然而,虽然这位女跳高运动员也具有最佳的奥运竞技状态,但是在奥运开幕两周前,查摩尔却通知她,因成绩原因,不能选拔她参赛了。真实的原因却截然不同:葛丽特是“纯犹太人”。
随着海伦妮加入德国奥运代表队,国际上的抵制运动也就失去了理由。现在美国人接受了前往德国的邀请,没有什么能阻碍第十一届奥运会的举办了。如果海伦妮·迈尔回绝了纳粹的邀请,历史会有不同的发展吗?也许美国和其他几个国家永远不会前往柏林,甚至希特勒的奥运会都将化为泡影。至少美国驻维也纳的大使乔治·S·梅瑟史密斯是这么想的。
柏林1936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柏林1936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非常好的一本书,不错
评分好书
评分A++++++++++++++++++++++++++++
评分收货很快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不错
评分123456
评分一口气买了好几本书,感觉很值!
评分东西不错,价格合适。
评分还可以吧?,,,,,,,,,,,
柏林1936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