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

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基博 著
图书标签:
  • 经史子集
  • 治国学
  • 国学入门
  • 钱基博
  • 传统文化
  • 文化经典
  • 历史
  • 哲学
  • 思想
  • 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00609
商品编码:121906522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

原价:20.00元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46100609

字数:145000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国学是我国千载传承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钱基博先生是研治国学的大宗师。钱先生毕生孜孜矻矻研经治学。在大学任教前,钱先生教授过小学、中学、专科学校,作育了许多国学专家,切身经验,足为各类有志研究国学者开设户牖、启示途辙。

内容提要


本书诸章出自一代国学宗师钱基博之手,囊括讲稿、论文、书序、札记,以及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授教中的教案、计划、议题等等,是一部精彩纷呈的文献。
本书31章,其中《潜庐自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钱先生的样本,其他大致可分国学概论、治学之术(教学方法及读书方法)两大类。无论是学生还是学者,都可以从中大获教益。

目录


潜庐自传
今日之国学论
《茹经堂外集》叙
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
国学文选甲集叙目
国学文选乙集叙目
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
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
《古书治要》之教材举例
《古籍举要》序
治学篇
《读清人集别录》序
近代提要钩玄之作者
我国古代教育与今日教育之区别
依据湘学先辈之治学方法以说明本院之一年级国文教学
从读书方法以勘朱陆异同而折衷于孔子为大学读者进一解
某社存古小学教学意见书
初中中国文学读本写目说明书
中学校国文科教授文法之商榷
与袁观澜先生商榷新制中小学国语科学程纲要书
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科教授进程之说明书
三年师范讲习科国文教学纲要
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修正师范学院国文系必修选修科目表草案意见
拟国文系毕业论文题
国文研究法
略论读书
《读庄子天下篇疏记》叙目
《史记》之分析与综合
讲筵余话
五十年之文章做到老学到老

作者介绍


钱基博(1887~1957),江苏无锡人,字子泉,一字哑泉,号潜庐。早岁先后从长兄及伯父学,10岁读《史记》,13岁渎《通鉴》。辛亥革命后任职于苏浙联军及江苏都督府。之后,历任无锡、吴江等地小学、中学、师范教职。后转任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无锡国专等校教授,救务

文摘


序言



《史海钩沉:历代君臣智慧精粹》 本书并非以宏观的“治国学”理论为线索,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历史长河中那些波澜壮阔的政治事件与人物命运,通过深入剖析历代君臣的决策、权谋、得失,力图呈现一部充满智慧与警示的历史画卷。我们并非探讨抽象的“治国”理念,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政治运行的复杂肌理,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统治者与臣属如何互动,如何应对危机,又如何塑造历史进程。 本书的选材,侧重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君臣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政治变革。我们不会泛泛而谈,而是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揭示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事件。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策略博弈,到秦汉统一帝国的制度建构;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与人才选拔,到隋唐盛世的开放包容与巩固统治;从宋朝的重文抑武与积贫积弱,到明清的君主专制深化与王朝覆灭的徵兆,每一章节都力图选取一个或几个关键节点,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例如,在探讨秦朝的统一与暴政时,我们不只是简单罗列秦始皇的功过,而是深入分析其在中央集权、郡县制推行上的远见卓识,以及这些制度如何为后世中国政治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会审视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探讨这些措施如何在短期内巩固统治,却又在长期内埋下反抗的种子。这其中,涉及君臣之间的权力分配、信息传达、政策执行等诸多实际问题,而非空泛的“治国”大道理。 在唐朝部分,我们将重点剖析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等大臣的君臣互动。我们不只是赞扬“贞观之治”的辉煌,而是深入挖掘魏徵如何以敢于直谏闻名,以及唐太宗如何能够虚心纳谏,将臣子的意见转化为治国方略。这其中,涉及的是政治透明度、信息反馈机制、以及统治者个人品格与政治智慧的结合,而非一套僵化的“治国”体系。我们会分析,为何在某些王朝,直谏成为危险的挑战,而在唐朝,却能成为政治生态的一部分,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本书的叙事风格,力求平实而不失生动,严谨而不失趣味。我们不排斥对历史人物进行适度的情感描绘,但始终以史料为依据,以理性分析为支撑。我们会尝试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动机与局限。例如,在分析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时,我们不只看到其对思想文化的统一,也会探讨其背后政治上的权衡与考量,以及对后世中国思想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分析,将包含对帝王心思的揣度,对臣下劝谏的审视,对社会思潮的把握,以及对国家长远利益的权衡,这些都是构成“治国”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与其他历史著作不同,《史海钩沉》更注重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之所以然”。我们不满足于描述“发生了什么”,而是追问“为什么会发生”。例如,宋朝为何在军事上积弱,却在经济和文化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其中涉及的,是君臣在战略选择上的不同侧重,是对军事力量的认知差异,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非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位君主的昏庸或某一种“治国”理论的失败。我们会分析,当统治者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文官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时,军事国防的相对削弱,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边患问题,这是一种复杂的权衡与取舍。 本书还将关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政治细节。例如,古代的驿站制度如何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与统治效率?官员的考核与任免机制如何塑造官僚体系的腐败或廉洁?后宫干政在不同朝代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些细节,往往是理解宏观政治格局的关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微观的切入,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代政治的运作逻辑。 在论述过程中,我们会避免使用时下流行的“大数据”、“战略规划”等术语,而是尽可能地用贴近历史语境的语言来解读。我们的目标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历史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决策与挣扎。例如,在谈论某位君主如何处理与重臣的矛盾时,我们不会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而是通过史料记载的言谈举止、君臣之间的信函往来,去还原当时的情境,去揣摩他们内心的思量。 此外,本书也包含了对一些“非常规”治国手段的审视。例如,古代的酷刑、特务统治、以及对信息的高度控制,这些在今天看来是反人道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往往被统治者视为维护统治的必要手段。我们会对此进行客观的描述,并分析其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引发读者对统治的边界与代价的思考。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国”秘籍,而是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洞察,启发读者对政治、权力、人性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我们相信,每一次历史事件的发生,每一次君臣的决策,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宝贵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发掘、去品味、去反思。最终,读者将从这些钩沉史海的探索中,获得对中国古代政治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下,洞察未来。 总而言之,《史海钩沉:历代君臣智慧精粹》是一本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载体,深入剖析中国古代政治运行的著作。它不提供抽象的理论,而是通过鲜活的案例,展现历代君臣在权力斗争、政策制定、危机应对等方面的真实智慧与局限。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现场,体验政治的复杂与多变,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从而获得对中国古代政治更深刻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论述治国之道时,那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他反复强调,治国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明辨是非,懂得“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如何培养有德有才之人的深思。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境界,在当今社会尤为难能可贵,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所吸引。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道问学”的重要性,认为治国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底。他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从最基础的经史子集入手,强调了理解字句、考辨音韵、梳理脉络的必要性。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回归宏观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扎实,仿佛真的有位博学的前辈在耳边细语,耐心传授治学之道。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凝聚了作者毕生心血的治学心得与人生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为初学者指明了方向,更为有志于深入研究国学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从中汲取力量,也从中反思自我。它让我明白,治学之路漫漫,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史哲不分家”的道理。书中虽然以“经史子集”为纲,但其内容却贯穿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甚至涉及到一些哲学和美学层面的探讨。作者在解读经典的同时,常常会引用大量的史实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得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活了起来,充满了生命力。这种立体式的呈现方式,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的是一种复古的青蓝色调,纸质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书名“经史子集入门”几个大字用烫金工艺处理,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非常显眼。我尤其喜欢它采用的横排简体字印刷,阅读起来非常顺畅,字体大小也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