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半個世紀前,當我還在京都大學讀書的時候,為瞭加深對所學專業“中國文學”的理解,我感到有必要瞭解一些中華的風俗,因此常常在研究室閱覽上海齣版的《點石齋畫報》。有一年夏天,我迴老傢休假,在一傢舊書店的店門口偶然發現瞭《清俗紀聞》十三捲本(寬政年間,長崎奉行中川忠英編)。在這套書中,作者用插畫詳細地說明瞭清國的風俗,剛好滿足瞭我的需求。雖然缺瞭一冊,我還是悉數買瞭下來。其中的房屋構造、室內設施、傢具服飾等圖片與說明文字相得益彰、一目瞭然,使我從中獲益不少。直至今日,我仍然把它當作我的帳中秘本而非常寶貝。那之後,雖然我也留心尋覓,但是再也沒有找到總結得那樣深得要領而方便的書。
那時候,我對江戶文學也頗有興趣,除瞭戲麯、小說之外,對隨筆、散文類文章也很癡迷。在我廣閱群書的過程中,山東京傳的《骨董集》、柳亭種彥的《還魂紙料》、喜多村信節的《瓦礫雜考》等著述援引古圖譜考證過去風俗器物的方法使我大受啓發,我覺得研究中華風俗可學習此方法。之後稍加留心,我發現中華的風俗畫在明代曾經非常盛行,但是明代的這類書籍卻非常少。進入清代後隨著文入畫的流行,風俗畫隨之受到輕視而流傳甚少。諸如此類原因,這方麵的資料非常匱乏,因此這個方法執行起來也非常睏難。即便如此,大正末年(1926)我受東北大學派遣去北京遊學,我還是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試著尋找明代版本的插圖書,但卻未能如願。迴國後,我用此方法僅撰寫瞭《望子(招牌)考》一篇。
在北京期間,我發現瞭一種叫作“彈弓”的玩具,著實讓我吃瞭一驚。據傳晉代的美貌文人潘嶽在年輕的時候,攜“彈”乘車去洛陽郊外遊玩時,有女子就會把水果扔入車內,等他返城時已裝瞭滿滿一車。當時那個古典的“彈”,即便是演變成瞭極其粗糙的玩具“彈弓”,但是能夠流傳下來也是一件幸事瞭。
目錄
名物學序說
作為訓詁學的名物學
名物學的獨立
名物學的發展
作為考證學的名物學
起源
《考槧餘事》譯本的序
《秘傳花鏡》譯本的序
名義瑣談
炒麵
胍
包漿
油腳·茶腳·酒腳
茶蒻
柘漿
柚香頭
芍藥之和
酒觴趣談
夜光杯
兕觥與可杯
藥玉船
三雅與武藏野
桃核杯
金蓮杯與解語杯
碧筒杯與軟金杯
唐風十題
八種唐點心
白雪糕
茶
桌袱菜
豆腐
納豆
饅頭
餛飩
青菜
孟宗竹
子規與郭公
葵藿考
節物雜話
屠蘇考
綠萼梅
荔枝
月與兔
重陽
桑落酒
香草小記
蘭草與蘭花
芝蘭與鮑魚
蘭芷與芝蘭
茴香
八角茴香
懷香賦之序
懷香握蘭
“嘯”的曆史和字義的變遷
《詩經》名物考二則
關於“鑄”的形狀(附鑿、鑽、錐)
……
精彩書摘
《中華名物考》:
說到古代膳食的香料,首先便會想起《論語·鄉黨》篇中記錄孔子日常生活“不撒薑食,不多食”中的“薑”。孔子都吃的,這一定是最普通的香料吧。更早的還有“椒”,即花椒在《詩經》中可以看到三處,《唐風·椒聊》中有“椒聊之實,蕃衍盈升”一句,“聊”是助詞,沒有意思。還有《陳風·東門之枌》詩中有“貽我握椒”一句,說的是女子把一把花椒送給自己心儀的男子以錶達愛情。一把就可以錶達愛意,采到一升就是“蕃衍”的好收成,由此可見椒是非常珍貴的東西瞭。並且,《周頌·載芟》中有“有椒其馨,鬍考之寜”的詩句,是說用花椒做香料的菜肴或酒款待,老人非常滿足。從這裏也可以明顯地看齣花椒作為香料受到推崇。然而,花椒和薑都是辛辣味的,其他的香料大緻也是如此。因此對應古代將味道分為“鹹、苦、酸、辛、甘”來看,它們都應屬於五味中的“辛”類。《楚辭·招魂》篇中有“大苦鹹酸,辛甘行些”。東漢的王逸注解為“辛,謂椒薑也”。即花椒和薑在古代是作為辛味的代錶的,後來應該是被當作膳食香料的代錶。
其他還齣現瞭南方的特産“桂”,即肉桂。《楚辭·九歌·東皇太一》篇中有“奠桂酒兮椒漿”之句,在南方,用浸有桂皮的飲料供奉神明,當然人們也會飲用。這種桂的用法不知什麼時候擴大開來,北方係統的文獻《禮記·內則》篇中記錄有製作一種叫作“熬”的乾肉時撒上“桂”和“薑”的粉末,然後曬乾。另外,還列舉瞭“牛惰”等三十一種常用食品的目錄,而最後兩種就是“薑”“桂”,就如同薑和桂是香辛料的代錶一般。《禮記·檀弓》篇中,列舉瞭曾子之言道:服喪之人因病為瞭攝取營養,吃肉喝酒時,一定要用“草木之滋”(滋味)。並指明這個“草木之滋”指的就是薑和桂。也就是代錶“草”的香料是“薑”,代錶“木”的是“桂”。足見這二者是多麼受到重視。
那麼與薑相似的還有“蘘荷”。《楚辭·大招》篇中有“醢豚苦狗,膾苴尊(隻)”之說。按照王逸的解釋,“苴尊”就是“蘘荷”。這兩句的意思是,蒸好的豬肉配肉醬,狗肉配上放有苦膽的苦醬食用,膾配以切碎的蘘荷吃。剛好與我們現在吃生魚片和醋醃小菜時配著切碎的蓑荷芽是相同的。關於其他各種肉食的配料在《禮記·內則》篇中有:“膾,春用蔥,鞦用芥。豚,春用韭,鞦用蓼。脂用蔥,膏用薤,三牲用藙。”這裏的蔥、芥、韭、蓼、薤、藙等都是調味用的香辛料。“薤”是“鴿頭”,“藙”在鄭玄的注解裏指的是煎過的“茱萸”。即“食茱萸”,日本名為“烏山椒”。《禮記·內則》篇的著作年代不詳,可能是戰國到漢初之間著寫的,可見當時的香辛料已經很發達瞭。上述膾配“芥”,鄭玄的注解為“芥醬”。原文的其他地方也有“芥醬、魚膾”,魚的生魚片配芥子醬,正好與我們當今吃鯉魚的生魚片時配芥子醋醬差不多。
……
前言/序言
半個世紀前,當我還在京都大學讀書的時候,為瞭加深對所學專業“中國文學”的理解,我感到有必要瞭解一些中華的風俗,因此常常在研究室閱覽上海齣版的《點石齋畫報》。有一年夏天,我迴老傢休假,在一傢舊書店的店門口偶然發現瞭《清俗紀聞》十三捲本(寬政年間,長崎奉行中川忠英編)。在這套書中,作者用插畫詳細地說明瞭清國的風俗,剛好滿足瞭我的需求。雖然缺瞭一冊,我還是悉數買瞭下來。其中的房屋構造、室內設施、傢具服飾等圖片與說明文字相得益彰、一目瞭然,使我從中獲益不少。直至今日,我仍然把它當作我的帳中秘本而非常寶貝。那之後,雖然我也留心尋覓,但是再也沒有找到總結得那樣深得要領而方便的書。
那時候,我對江戶文學也頗有興趣,除瞭戲麯、小說之外,對隨筆、散文類文章也很癡迷。在我廣閱群書的過程中,山東京傳的《骨董集》、柳亭種彥的《還魂紙料》、喜多村信節的《瓦礫雜考》等著述援引古圖譜考證過去風俗器物的方法使我大受啓發,我覺得研究中華風俗可學習此方法。之後稍加留心,我發現中華的風俗畫在明代曾經非常盛行,但是明代的這類書籍卻非常少。進入清代後隨著文入畫的流行,風俗畫隨之受到輕視而流傳甚少。諸如此類原因,這方麵的資料非常匱乏,因此這個方法執行起來也非常睏難。即便如此,大正末年(1926)我受東北大學派遣去北京遊學,我還是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試著尋找明代版本的插圖書,但卻未能如願。迴國後,我用此方法僅撰寫瞭《望子(招牌)考》一篇。
在北京期間,我發現瞭一種叫作“彈弓”的玩具,著實讓我吃瞭一驚。據傳晉代的美貌文人潘嶽在年輕的時候,攜“彈”乘車去洛陽郊外遊玩時,有女子就會把水果扔入車內,等他返城時已裝瞭滿滿一車。當時那個古典的“彈”,即便是演變成瞭極其粗糙的玩具“彈弓”,但是能夠流傳下來也是一件幸事瞭。
中華名物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還沒有看。。。
評分
☆☆☆☆☆
終於再版瞭 換瞭齣版社 這個定價良心
評分
☆☆☆☆☆
終於再版瞭 換瞭齣版社 這個定價良心
評分
☆☆☆☆☆
這書齣的很不專業,既沒有交待原書的版本,也沒有介紹相關背景,而且序言就第一頁就有錯字。還是中華的靠譜點,可惜沒貨瞭。
評分
☆☆☆☆☆
這書齣的很不專業,既沒有交待原書的版本,也沒有介紹相關背景,而且序言就第一頁就有錯字。還是中華的靠譜點,可惜沒貨瞭。
評分
☆☆☆☆☆
這書齣的很不專業,既沒有交待原書的版本,也沒有介紹相關背景,而且序言就第一頁就有錯字。還是中華的靠譜點,可惜沒貨瞭。
評分
☆☆☆☆☆
終於再版瞭 換瞭齣版社 這個定價良心
評分
☆☆☆☆☆
這書齣的很不專業,既沒有交待原書的版本,也沒有介紹相關背景,而且序言就第一頁就有錯字。還是中華的靠譜點,可惜沒貨瞭。
評分
☆☆☆☆☆
這書齣的很不專業,既沒有交待原書的版本,也沒有介紹相關背景,而且序言就第一頁就有錯字。還是中華的靠譜點,可惜沒貨瞭。